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中国药理学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中国药理学会

孙瑞元

月刊

1009-2501

cjcpt96@163.com

0553-5738350,5739333

241001

安徽省芜湖市弋矶山医院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理学会主办学术性刊物,以从事新药开发,临床药理学、药物治疗学研究的高中级医疗、科研及教学人员为读者对象。旨在报道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方面新进展及新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丙泊酚对肿瘤生长和转移机制影响的研究进展

    金宝伟王凯郭建荣
    1042-1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丙泊酚作为广泛应用的静脉麻醉药,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潜能.目前对丙泊酚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相关机制的研究仍相对有限.本文就近年来丙泊酚在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如调控特定信号通路或关键分子,以及与其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等研究进行初步总结.同时,就丙泊酚的应用,包括优化给药途径和剂量,以及作为放疗、化疗的辅助治疗等方面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就近年来丙泊酚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探索丙泊酚在临床抗肿瘤生长和转移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丙泊酚肿瘤转移机制通路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源非编码RNA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刘丽桦刘德伍
    1049-1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泌体(exosomes,Exos)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主动分泌的纳米大小的膜性囊泡,通过自身含有的生物活性分子如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微小 RNA(miRNA)和环状 RNA(circRNA)等非编码RNA(ncRNA)进入相应的靶细胞,参与细胞间通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源非编码R NA(ADSC-Exo-ncRNA)可调控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血管生成,加速皮肤细胞增殖和上皮化,调节胶原重塑,从而增强创面修复能力.因此,ADSC-Exo-ncRNA在创面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创面修复治疗的新策略.本文对近年来ADSC-Exo-ncRNA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其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非编码RNA创面愈合

    偏向性μ-阿片受体激动剂奥赛利定的临床应用进展

    朱昌茂谢力吴仔峰王森...
    1057-1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片类药物受体μOR、δOR、κOR和NOPR均是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主要通过G蛋白和β抑制蛋白发挥作用.新近研究发现G蛋白介导镇痛作用,而β抑制蛋白则降低镇痛效果并与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发生有关.奥赛利定是第一个批准上市的偏向性μOR激动剂,主要通过激活G蛋白发挥镇痛作用,其起效迅速且镇痛效果确切;因对β抑制蛋白活性较低,其副反应发生率较阿片类经典药物吗啡低.奥赛利定代谢产物无活性,可安全用于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本文总结了奥赛利定的药理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现状,以期为奥赛利定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奥赛利定(TRV-130)药理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布地奈德缓释胶囊治疗免疫球蛋白A肾病的研究进展

    刘洋靳盼盼邱博吴惠珍...
    1062-1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免疫球蛋白A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球蛋白A肾病可能与黏膜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有关.免疫球蛋白A肾病是以半乳糖缺陷型IgA1免疫复合物的系膜沉积为特征,这种半乳糖缺陷型IgA1被认为起源于黏膜上的B细胞,而B细胞大量存在于富含派尔集合淋巴结的远端回肠中.布地奈德新型靶向释放制剂已被证明可以将药物输送到远端回肠,目的是将免疫球蛋白A肾病患者的不良事件降至最低.本文对布地奈德缓释胶囊的作用机制、剂型特点、临床研究、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事件以及局限性等进行综述.

    布地奈德缓释胶囊免疫球蛋白A肾病TARGIT技术临床研究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4年征订启事

    1069页

    获得性FⅩⅢ缺乏的研究进展

    李娜娜李子坚
    1070-1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浆凝血因子ⅩⅢ(pFⅩⅢ)主要通过连接纤维蛋白分子和募集α2抗纤溶酶而强化和稳定血栓.该因子缺乏时引起"迟发性"为特征的出血和自发性流产.根据发病机制,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情况.获得性FⅩⅢ缺乏症罕见,也不容易被早期识别,可由获得性因子抑制物引起,也可以由导致FⅩⅢ合成减少或消耗增加的疾病引起.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软组织血肿,发生于70%以上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出血也相对常见.随着报道的获得性FⅩⅢ缺乏患者在逐渐增加,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仍容易漏诊和诊断延迟,本文综述获得性FⅩⅢ缺乏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获得性FⅩⅢ缺乏机制诊断治疗

    中美药物基因组学教育发展概况

    王泉林孙树森张伟曹丹...
    1076-1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PGx)是一门基于功能基因组学与分子药理学的科学,近年来迅速发展并逐步应用于临床,中美两国也因此致力于推动PGx教育的发展.本文对中美PGx教育作一综述,阐明发展PGx教育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PGx教育在高校和临床中的发展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挑战.此外,本文就两国PGx教育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药物基因组学课程开设专业培养临床实践教学设想

    征稿启事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