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药学会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药学会

韩启德

月刊

1001-6821

cjcp1985@126.com,cjcp1985@163.com

010-82802540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Journal The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85年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国药学会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一级学术刊物,也是我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报道我国临床药理学专业的学术成果;交流临床药理的科学研究、药物评价、药物治疗和教学培训等工作中的经验体会;介绍国内外临床药理专业的最新进展、学术动态;促进国内与国际的学术交流;宣传与药物评价有关的药品管理学与药物治疗学的水平。刊载内容有:1.药物的临床药理学研究论文,内容包括药效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临床试验、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研究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2.临床药理学进展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3.新药介绍及评价;4.药物治疗学方面的经验及问题;5.临床药理方法学的研究及介绍;6.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本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临床药理工作者;广大的临床医师、药师、药理学及毒理学工作者、医药院校的师生以及从事药品研究、生产、管理的技术人员和广大医药卫生界的科技管理干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乌梅丸调控Keap-1-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氧化应激损伤

    杜丽东王颖辛蕊华仇正英...
    2088-2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乌梅丸调控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通路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氧化应激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实验组和高剂量实验组,每组8只.自由饮用2%DSS水溶液的方法复制UC模型.造模同时,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0.9%NaCl,阳性对照组小鼠灌胃美沙拉嗪(5-ASA)溶液0.005 g·10g-1·d-1,低、高剂量实验组小鼠分别灌胃乌梅丸水煎液0.13、0.26 g·10 g-1·d-1,持续7d.评价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长度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小鼠结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环氧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结肠Kelch样ECH相关蛋白(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低、高剂量实验组第7天的DAI分别为0、2.62±0.33、1.87±0.35、1.87±0.35 和 1.58±0.35,结肠长度 分别为(8.16±0.47)、(5.98±0.24)、(7.58±0.38)、(7.33±0.24)和(7.48±0.51)cm,SOD mRNA 表达水平分别为 1.01±0.16、0.40±0.01、1.43±0.45、0.65±0.01 和 0.83±0.02,CAT mRNA 表 达水平 分别为 1.01±0.20、0.45±0.01、0.84±0.02、0.68±0.07 和 0.87±0.05,COX-2 mRNA 表达水平分别为 1.03±0.33、16.65±0.60、4.78±0.25、14.07±0.60 和7.39±0.15,iNOS mRNA 表达水平分别为 1.04±0.40、20.71±0.66、8.09±0.93、15.44±0.68 和11.66±0.06,Keap-1 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 1.22±0.16、1.10±0.05、1.18±0.05、1.94±0.08 和 1.17±0.08,Nrf2 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 1.12±0.16、0.76±0.15、0.65±0.13、0.70±0.16 和 0.82±0.18,HO-1 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34±0.15、1.00±0.12、0.89±0.10、1.50±0.18 和 1.40±0.13.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正常组比较,低、高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具有抗氧化应激损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结肠Keap-1-Nrf2/HO-1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有关.

    乌梅丸溃疡性结肠炎Kelch-样ECH相关蛋白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信号通路氧化应激损伤

    橙皮苷促进小鼠急性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研究

    黄乙明陈飞飞张蓉蓉朱光辉...
    2093-2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橙皮苷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和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迁移能力的影响,初步探索橙皮苷促进小鼠急性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HaCaT和HSF分为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加入0.1%二甲基亚砜)和实验组(加入5.0vg·mL-1的橙皮苷),培养48 h.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体外愈合能力,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将C57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低、高剂量实验组,用手术剪剪下小鼠背部全层皮肤建立急性皮肤全层缺损创面模型.模型组给予0.5%二甲基亚砜,低、高剂量实验组分别给予10、50 mg·kg-1橙皮苷溶液.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连环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角蛋白14、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aCaT-空白组、HaCaT-对照组和HaCaT-实验组的划痕愈合率分别为(21.05±1.10)%、(22.33±1.72)%、(41.61±2.90)%,细胞迁移数分别为(57.00±11.36)、(60.38±10.11)、(287.75±20.21)个;HSF-空白组、HSF-对照组和HSF-实验组的划痕愈合率分别为(17.82±1.62)%、(19.81±3.87)%、(64.22±1.94)%,细胞迁移数分别为(43.25±7.98)、(40.75±6.70)、(140.88±14.35)个.HaCaT-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 HaCaT-空白组、HaCaT-对照组比较,HSF-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HSF-空白组、HSF-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和低、高剂量实验组β-连环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53±0.06、0.74±0.17和1.44±0.11,角蛋白14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3±0.06、0.54±0.07和1.26±0.16,PC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46±0.05、0.72±0.09和1.14±0.11,Ⅰ型胶原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52±0.03、0.77±0.05和1.28±0.13.低、高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橙皮苷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增加HaCaT和HSF的迁移,促进小鼠急性皮肤创面愈合.

    橙皮苷创面愈合Wnt/β-catenin人角质形成细胞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毛蕊花糖苷对大强度运动大鼠骨骼肌耗氧量、线粒体酶活性的影响

    苏泽海秦玲郝泉水
    2098-2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毛蕊花糖苷对大强度运动大鼠骨骼肌耗氧量、线粒体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除对照组外均进行运动训练,对照组、模型组灌胃0.9%NaCl 2 mL,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分别灌胃20、40、80 mg·kg-1·d-1毛蕊花糖苷.用试剂盒检测Na+/K+-ATP、Ca2+/Mg2+-ATP活性,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视神经萎缩症蛋白1(Opa1)、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Mfn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和模型组、空白组的Na+/K+-ATP分别为(2.74±0.44)、(3.50±0.38)、(4.39±0.41)、(2.13±0.32)和(5.75±0.42)U·mg-1,Ca2+/Mg2+-ATP 分别为(4.01±0.32)、(4.82±0.79)、(6.57±0.70)、(3.51±0.35)和(8.92±1.14)U·mg-1,Opa-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40±0.05、0.52±0.04、0.69±0.09、0.25±0.06 和 0.78±0.11,Mfn1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0.47±0.06、0.59±0.07、0.74±0.08、0.32±0.05 和 0.89±0.12,Mfn2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0.51±0.07、0.65±0.06、0.83±0.06、0.35±0.06 和1.02±0.13.对照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中、高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毛蕊花糖苷可改善大强度运动大鼠骨骼肌耗氧量、线粒体酶活性,并提高抗氧化能力.

    毛蕊花糖苷大强度运动骨骼肌耗氧量线粒体酶活性氧化应激

    减肥手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患者自发排卵

    SAMARASINGHE S N S孟海峰
    2102页

    异甘草素对小鼠运动性疲劳和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

    王光元马博威
    2103-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异甘草素对小鼠运动性疲劳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用游泳训练方法建立运动性疲劳小鼠模型.将50只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小鼠作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给予等剂量0.9%NaCl;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分别灌胃给予10、20、40 mg·kg-1异甘草素;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200 mg·kg-1红景天西洋参.6组大鼠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6周.用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和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ERR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中、高剂量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模型组、正常组的MDA分别为(8.55±0.42)、(4.76±0.33)、(5.11±0.55)、(13.45±1.32)和(2.78±0.46)nmol·mg-1,SOD 活性分别为(53.42±5.89)、(65.37±6.19)、(63.24±7.52)、(33.43±4.57)和(79.52±8.95)U·mg-1,GSH-Px 活性 分别为(72.89±6.99)、(97.89±10.24)、(99.74±11.65)、(48.42±4.35)和(108.47±11.54)U·mg-1,PGC-1α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52±0.07、0.75±0.06、0.73±0.10、0.23±0.04和0.83±0.08,ERRα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46±0.04、0.62±0.07、0.65±0.09、0.19±0.04 和 0.77±0.05;中、高剂量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异甘草素具有缓解小鼠缓解运动性疲劳和氧化应激的能力,其机制与PGC-1α、ERRα有关.

    异甘草素运动性疲劳氧化应激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

    注射用伏立康唑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严新杨双阳晓燕姚安...
    2108-2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2种注射用伏立康唑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生物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索辅料磺丁基-β-环糊精的安全性.方法 本试验按照单中心、单剂量、随机、开放、两制剂、两周期、双交叉给药的试验设计.在空腹条件下,共纳入18例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单次静脉滴注伏立康唑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4 mg·kg-1,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伏立康唑和尿液中磺丁基-β-环糊精的浓度,用Phoenix WinNonlin 8.2软件计算血浆中伏立康唑的药代动力学(PK)参数,用SAS(9.4版本)软件计算尿液中磺丁基-β-环糊精的PK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 18例健康受试者空腹单次静脉滴注伏立康唑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血浆中伏立康唑主要PK参数:Cma、分别为(2 177.00±399.10)和(2 265.00±378.70)ng·mL-1,AUC0-t分别为(14 612.07±8 182.95)和(15 144.69±7 814.02)ng·h·mL-1,AUC0-∞分别为(16 217.48±10 862.78)和(16 863.18±10 695.75)ng·h·mL-1,tmax分别为2.00和1.98 h.2种制剂的Cmax、AUC0-t和AUC0-∞的几何均值比的90%置信区间均在等效范围80.00%~125.00%内.结论 2种注射用伏立康唑在中国健康受试者空腹静脉滴注给药条件下具有生物等效性,且安全性良好.

    注射用伏立康唑磺丁基-β-环糊精生物等效性药代动力学安全性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李晓斌汪楠胡妮娜王宁...
    2113-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25 mg)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药代动力学(PK)行为,以及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空腹试验采用单次给药、随机、开放、两周期、双交叉设计,餐后试验采用单次给药、随机、开放、三周期、部分重复交叉设计.空腹和餐后试验各入组42例健康受试者,每周期单次口服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各25 mg.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人血浆中丙酚替诺福韦和替诺福韦的浓度,用WinNonlin软件(8.1版本)以非房室模型计算PK参数,并评价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并对试验期间受试者进行相关的安全性评价.结果 空腹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酚替诺福韦的主要PK参数:Cmax分别为(215.17±94.24)和(199.30±71.11)ng·mL-1,AUC0-t 分别为(135.44±71.60)和(123.91±53.82)h·ng·mL-1;替诺福韦的主要PK参数: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 Cmax 分别为(7.30±2.27)和(7.12±1.74)ng·mL-1,AUC0-t 分别为(186.78±60.22)和(179.44±47.44)h·ng·mL-1.餐后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丙酚替诺福韦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197.69±82.19)和(197.10±110.54)ng·mL-1,AUC0-t分别为(197.69±82.19)和(197.10±110.54)h·ng·mL-1;替诺福韦主要PK参数: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 Cmax 分别为(2.57±1.37)和(2.58±1.31)ng·mL-1,AUC0-t 分别为(227.08±74.33)和(238.51±128.30)h.ng·mL-1.空腹和餐后试验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Cmax、AUC0-t的几何均值比的90%置信区间均在80.00%-125.00%.空腹和餐后试验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1.43%和30.95%,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且安全性良好.

    丙酚替诺福韦替诺福韦生物等效性安全性

    [14C]吡罗西尼在中国男性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物代谢和排泄研究

    庄铨坤樊慧蓉董世奇范宾科...
    2118-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中国男性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14C]吡罗西尼后,药物在人体内的物质平衡及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用14C标记示踪的方法评价吡罗西尼的人体物质平衡和生物转化.受试者餐后单次口服[14C]吡罗西尼混悬液360 mg/50 µCi后,采集指定时间点/时间间隔内的血液、尿液和粪便样本.用液体闪烁计数的方法分析受试者全血、血浆、尿液和粪便中14C标记吡罗西尼相关化合物的放射量.用高效液相色谱与在线/离线同位素检测仪联用获得血浆、尿液和粪便样本放射性同位素代谢物谱,结合高分辨质谱对主要代谢产物进行鉴定.结果 共入组6例健康男性受试者.受试者服药后,血浆中放射性药物中位达峰时间为5.00 h,平均末端消除半衰期为43.70 h.在给药后288.00 h内,放射性药物基本从体内排泄清除,受试者平均放射性药物累积回收率为(94.10±8.19)%.放射性药物主要经粪便排泄,占给药量的(84.60±7.10)%,尿液为次要排泄途径,占给药量的9.41%.代谢分析表明,血浆中放射性药物的主要成分为原形药物,主要代谢产物为RM4(XZP-5286)、RM6(XZP-3584)、RM7(XZP-5736).药物主要以原形药物和代谢物形式从体内清除,除原形药物外,血浆、尿液和粪便样本中共鉴定并分析了 9个代谢产物,全部为Ⅰ相代谢产物.药物在体内的主要代谢清除途径为脱乙基、脱异丙基、氧化等.结论 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14C]吡罗西尼混悬液后,主要以原形药物和代谢物形式从体内清除,粪便是主要排泄途径,尿液为次要排泄途径.药物在体内主要发生脱乙基、脱异丙基、氧化等代谢反应.受试者服药后,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14C]吡罗西尼物质平衡代谢药代动力学同位素

    丙泊酚注射液在成年全麻患者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李金霞古安城袁福淼李偲...
    2124-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定量考察不同因素对于丙泊酚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构建适用于中国患者的丙泊酚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方法 纳入30例择期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用丙泊酚2.0 mg·kg-1进行麻醉给药,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采集的静脉血样本进行血药浓度测定,用一代测序技术Sanger法对代谢酶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用Phoenix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模型构建及评价分析.结果 经软件分析,用三房模型描述药物的体内过程,计算参数中央室清除率(CL)、浅外周室清除率(Q2)、深外周室清除率(Q3)、中央室分布容积(1)、浅外周室分布容积(%)、深外周室分布容积(V3)群体均值分别为1.71 L·min-1、1.31 L·min-1、1.51 L·min-1、5.92 L、19.86 L、99.06 L,体质量作为对CL和V有显著影响的协变量纳入到模型中.结论 对最终模型进行评估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为临床中丙泊酚的使用提供方向性建议.

    丙泊酚群体药代动力学个体化给药基因多态性

    司美格鲁肽治疗超重和肥胖非糖尿病人群的临床应用分析

    崔艳丽武峰戴玉洋
    2129-2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司美格鲁肽治疗超重和肥胖非糖尿病人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试验组给予司美格鲁肽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或其他药物进行治疗.用RevMan 5.4软件对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共纳入8项研究4 671例样本.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体质量变化分别为(-13.79±19.49)和(-1.74±18.89)kg,体质量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3.67±17.36)%和(-1.04±17.06)%,BMI 变化值分别为(-4.99±6.55)和(-0.56±6.64)kg·m-2,腰围变化值分别为(-12.11±16.85)和(-3.15±16.46)cm,收缩压变化分别为(-4.97±22.84)和(-0.46±21.83)mmHg,舒张压变化值分别为(-2.58±15.69)和(-0.50±15.14)mmHg,空腹血糖变化值分别为(-7.37±22.34)和(0.87±21.57)mg·mL-1,总胆固醇变化百分比分别为(-0.96±25.30)%和(4.38±25.8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百分比分别为(-3.28±38.48)%和(2.67±38.71)%,VLDL-C 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5.94±59.35)%和(2.65±67.55)%,三酰甘油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5.96±59.30)%和(2.49±67.15)%,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9.02%和85.56%,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司美格鲁肽用于超重和肥胖非糖尿病人群的临床疗效确切,对血压、血糖、血脂均有改善作用,消化系统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

    司美格鲁肽超重肥胖非糖尿病人群临床疗效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