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药学会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药学会

韩启德

月刊

1001-6821

cjcp1985@126.com,cjcp1985@163.com

010-82802540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Journal The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85年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国药学会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一级学术刊物,也是我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报道我国临床药理学专业的学术成果;交流临床药理的科学研究、药物评价、药物治疗和教学培训等工作中的经验体会;介绍国内外临床药理专业的最新进展、学术动态;促进国内与国际的学术交流;宣传与药物评价有关的药品管理学与药物治疗学的水平。刊载内容有:1.药物的临床药理学研究论文,内容包括药效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临床试验、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研究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2.临床药理学进展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3.新药介绍及评价;4.药物治疗学方面的经验及问题;5.临床药理方法学的研究及介绍;6.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本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临床药理工作者;广大的临床医师、药师、药理学及毒理学工作者、医药院校的师生以及从事药品研究、生产、管理的技术人员和广大医药卫生界的科技管理干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格列齐特缓释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段舟萍赵小伟温金华黄世博...
    2241-2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格列齐特缓释片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单中心、开放、随机、单剂量、两周期、两序列给药的试验方法设计.受试者在空腹或餐后状态下口服受试制剂/参比制剂30 mg,自身交叉给药,清洗期为10 d.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人血浆样品中格列齐特的血药浓度;用WinNonlin软件的非房室模型对格列齐特缓释片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AUC0-t、AUC0-∞进行分析.结果 空腹组入组24例受试者,22例完成试验.空腹组中格列齐特缓释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862.48±294.48)和(902.96±259.09)ng·mL-1,AUC0-t分别为(2.60 × 104±8 930.46)和(2.50 × 104±7 573.42)h·ng·mL-1,AUC0-∞分别为(3.00 × 104±1.43 ×104)和(2.68 × 104±7 085.99)h·ng·mL-1.餐后组入组24例受试者,23例完成试验.餐后组中格列齐特缓释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1 531.74±273.49)和(1 510.87±241.08)ng·mL-1,AUC0-t 分别为(2.78 × 104±9 565.89)和(2.76 × 104±9 821.43)h·ng·mL-1,AUC0-∞分别为(3.02 × 104±1.24 × 104)和(3.0× 104±1.30 × 104)h·ng·mL-1.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格列齐特缓释片的Cmax、AUC0-t、AUC0-∞的几何均值比值的90%的置信区间均落在80%~125%.结论 格列齐特缓释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格列齐特缓释片健康受试者生物等效性药代动力学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米拉贝隆缓释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杜晓琳刘天美朱祎婧李潇...
    2246-2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米拉贝隆缓释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空腹/餐后条件下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本试验用随机、开放、单剂量、四周期、两序列、自身交叉设计.空腹与餐后试验分别入组32例健康受试者,随机在空腹或餐后条件下口服米拉贝隆缓释片受试或参比制剂50 mg.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米拉贝隆浓度,用Phoenix WinNonlin(8.2版本)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评价生物等效性.结果 空腹试验米拉贝隆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 分别为(43.91±21.40)和(40.82±24.94)ng·mL-1,AUC0-t 分别为(464.45±149.01)和(452.67±157.63)h·ng·mL-1,AUC0-∞ 分别为(501.64±162.39)和(488.70±173.81)h·ng·mL-1.餐后试验米拉贝隆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16.90±8.94)和(16.90±9.66)ng·mL-1,AUC0-t 分 别 为(247.09±82.53)和(243.22±78.20)h·ng·mL-1,AUC0-∞ 分 别 为(269.58±86.52)和(265.66±81.89)h·ng·mL-1.空腹和餐后试验,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AUC0-t、AUC0-∞和Cmax几何均值比的90%置信区间均在80.00%~125.00%.结论 米拉贝隆缓释片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米拉贝隆缓释片生物等效性药代动力学安全性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JS026及JS026联合JS016注射液在健康受试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田嬿冶会静王晶晶李南洋...
    2251-2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JS026及JS026联合JS016单次静脉输注给药在健康受试者中的耐受性、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本研究按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共计入组48例中国健康成年受试者(JS026单剂组32例,JS026联合JS016组16例).以安慰剂为对照,JS026单剂量递增组依次从低剂量向高剂量(30~1 000 mg)序贯进行,联合用药组为JS026 300或600 mg联合JS0161 200 mg静脉输注给药.按试验设计的时间点采集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中JS026和JS016药物浓度,用WinNonlin 8.2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用Power model方法评价给药剂量与血清暴露量的线性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47例受试者完成全部随访,1例受试者因失访退出.单次静脉输注JS02630、100、300、600、1 000 mg 后,Cmax分别为(9.47±1.53)、(33.20±4.95)、(96.10±13.70)、(177.00±22.20)和(353.00±56.70)μg·mL-1,AUC0-∞ 分别为(4 225.00±607.00)、(1.78 × 104±3 268.00)、(5.83 × 104±1 038.00)、(1.07 ×105±152.00)和(1.66 ×105±327.00)μg·h·mL-1,t1/2 为 563~709 h.JS026 300和600 mg单独给药和联合JS016,血清中JS026的Cmax、AUC0-∞基本接近.Power model分析显示,随着JS026剂量增加,Cmax和AUC0-∞近似呈线性增加.安全性和耐受性观察结果显示,JS026在30~1 000 mg单剂给药剂量下,给药后不良事件不随给药剂量增加而增加.JS026单用或联合JS016情况下,与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大多数为实验室检查值异常和血尿症,无严重不良事件.联合JS016给药相比单剂JS026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上升.结论 JS026的暴露量近似呈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联合JS016给药后JS026暴露量无明显改变.JS026在30~1 000 mg内单剂静脉输注及联合JS016在健康受试者中耐受性、安全性良好.

    埃特司韦单抗JS026JS016耐受性安全性药代动力学

    用UH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L-辛弗林的浓度

    陈伟康刘德鸿郑洋滨吴倩颖...
    2256-2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L-辛弗林的方法,并应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血浆样品用乙腈涡旋沉淀蛋白,离心,氮吹干后,用流动相溶解,进样分析.色谱柱:Shiseido CAPCELL PAK CR(1:4)色谱柱(2.0 mm × 150.0 mm,5 μm),柱温:25 ℃;流动相:乙腈-0.1%甲酸溶液含 10 mmoL·L-1 甲酸铵(73:27);流速:0.3 mL·min-1;进样量:2 μL.以电喷雾离子源电离,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质谱检测,并按要求开展了生物样品方法学验证.L-辛弗林以5 mg·kg-1的剂量灌胃后,不同时间点采血,以考察L-辛弗林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 L-辛弗林在2~800 ng·mL-1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下限:2 ng·mL-1,精密度、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准确度、稀释效应、残留效应均符合要求.L-辛弗林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为(464.83±76.68)ng·L-1,tmax为(0.67±0.26)h,t1/2z 为(1.89±0.48)h,AUC0-t 为(602.27±42.25)ng·mL-1·h-1,AUC0-∞为(612.28±41.18)ng·mL-1·h-1.结论 建立的液质联用测定大鼠血浆中L辛弗林浓度的方法简单、快速,可用于血浆中L-辛弗林含量的测定.

    L-辛弗林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大鼠血浆药代动力学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芍药苷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宋思瑶陆彭伍鼎骁康达...
    2261-2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芍药苷作用糖尿病的相关靶点及通路,初步探讨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用小分子靶点预测数据库对芍药苷的潜在靶点进行分析.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中收集糖尿病相关疾病基因.两者取交集后,用STRING、Cytoscape程序建立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系统,检索相关性强的关键基因,并完成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研究.用AutoDockTools、Pymol程序完成蛋白质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通过网络药理学相关研究,得到芍药苷相关靶点63个,糖尿病相关基因4 758个,交集靶点50个,筛选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HRAS)、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SRC)和热休克蛋白基因(HSP90AA1)5个关键基因.KEGG通路分析得到Ras相关蛋白1、Ras、钙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芍药苷与关键基因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芍药苷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糖尿病,该机制可为芍药苷在抗糖尿病方面的应用及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芍药苷网络药理学糖尿病分子对接

    去甲氧柔红霉素或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安全性分析

    陈春红徐鲁杰刘璐任美娟...
    2265-2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去甲氧柔红霉素或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收集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试验组)和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对照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 2014-01-01-2024-02-23.用 RevMan 5.4 软件对所纳入文献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 Meta分析总共纳入11篇RCT,共计1 818例患者,其中,试验组912例、对照组90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9%(56例/245例)和42.9%(105例/245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R)=0.53,95%置信区间(CI)=0.41~0.69,P<0.001)];在具体药物不良反应中,2组患者的血液学毒性、消化系统毒性、心脏毒性、肝肾毒性、感染、出血等发生率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所得分析结果稳定可靠;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结论 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在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故前者的安全性较好.

    去甲氧柔红霉素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急性髓系白血病安全性

    儿童、青少年焦虑与抑郁相关研究热点与趋势

    杨琪琪郭猛张志清
    2269-2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0~18岁儿童、青少年焦虑与抑郁的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分析,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方法 文章基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共3个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12月的核心期刊文献,用NoteExpress及Excel进行文献整理,对其发文量及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在3个数据库共检索到1 299篇文献.其中,研究热点为抑郁、青少年、焦虑、儿童、抑郁症以及精神卫生等,且相关研究处于增长的态势.结论 及时了解儿童、青少年焦虑与抑郁的研究现状,减少此类人群患病率,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对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

    焦虑抑郁CiteSpace儿童青少年可视化分析

    一级和二级预防人群中脂蛋白(a)、C反应蛋白和心血管风险的研究

    SMALLA M戴荣源
    2272页

    中药调控线粒体自噬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现状

    黎观华马月辉周哲屹
    2273-2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线粒体自噬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神经保护的作用,调节线粒体自噬可能成为脑缺血治疗与改善预后的重要靶标.近年来,中医药发展迅速,因其药物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靶点多等优点,通过中药调控线粒体自噬改善缺血再灌注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中药单体、中药复方在调控线粒体自噬治疗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重要研究进展,为中医药与线粒体自噬在脑I/R损伤相关研究提供研究基础和理论指导.

    中药线粒体自噬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现状

    铁死亡与肾纤维化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梁丽娟戴恩来白俊嫄刘灿...
    2278-2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肾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肾病共同病理表现.铁死亡与肾纤维化发病密切相关,可以影响肾纤维化的发病,其是肾纤维化发生最关键的一步.本文阐述了铁死亡和肾纤维化关系,探讨铁死亡在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总结、分析、阐述针对铁死亡的有效和高靶向性的中药天然活性成分,得出通过调控铁死亡关键靶点来逆转肾纤维化,以期为其在肾纤维化疾病预防和治疗领域前景提供广阔的新方向,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和依据.

    铁死亡肾纤维化慢性肾病发病机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