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药学会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药学会

韩启德

月刊

1001-6821

cjcp1985@126.com,cjcp1985@163.com

010-82802540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Journal The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85年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国药学会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一级学术刊物,也是我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报道我国临床药理学专业的学术成果;交流临床药理的科学研究、药物评价、药物治疗和教学培训等工作中的经验体会;介绍国内外临床药理专业的最新进展、学术动态;促进国内与国际的学术交流;宣传与药物评价有关的药品管理学与药物治疗学的水平。刊载内容有:1.药物的临床药理学研究论文,内容包括药效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临床试验、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研究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2.临床药理学进展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3.新药介绍及评价;4.药物治疗学方面的经验及问题;5.临床药理方法学的研究及介绍;6.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本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临床药理工作者;广大的临床医师、药师、药理学及毒理学工作者、医药院校的师生以及从事药品研究、生产、管理的技术人员和广大医药卫生界的科技管理干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剂量布地奈德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

    方园圆俞建洪
    787-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布地奈德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照组接受噻托溴铵粉雾剂吸入治疗,每次18μg,qd;低、中、高剂量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每次分别为1、2和3 mg,qd),连续治疗15 d.比较4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及免疫功能,记录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22例.治疗后,高、中、低剂量组及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5%(21例/22例)、72.73%(16 例/22 例)、72.73%(16 例/22 例)和 40.91%(13 例/22 例),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与低、中剂量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高、中、低剂量组及对照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分别为(2.28±0.31)、(2.07±0.33)、(2.01±0.27)和(1.79±0.35)L,FEV1/用力肺活量(FEV1/FVC)分别为(68.26±7.35)%、(63.48±7.12)%、(62.35±7.04)%和(57.92±6.79)%,CAT 评分分别为(16.34±2.81)、(18.12±2.56)、(18.73±2.23)和(20.45±2.41)分,外周血 CD4+/CD8+分别为 1.38±0.25、1.15±0.18、1.12±0.23 和 0.96±0.21,上述指标:高、中、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与低、中剂量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中、低剂量组及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27%(6 例/22 例)、27.27%(6 例/22 例)、22.73%(5 例/22 例)和 18.18%(4例/22例),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剂量的布地奈德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能有效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肺功能、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布地奈德噻托溴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同剂量临床疗效免疫功能

    苯磺顺阿曲库铵辅助中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机械通气的临床研究

    胡军军黄建东卢周晓胡壮文...
    792-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苯磺顺阿曲库铵辅助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俯卧位机械通气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中重度ARDS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使用队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试验组给予0.15 mg·kg-1苯磺顺阿曲库铵辅助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比较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长、脱机时长、总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前后氧合指数(OI)、呼吸机相关参数[平均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中心静脉压(CVP)]、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评估量表(SOFA)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近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39和41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脱机时长分别为(15.11±1.97)和(12.01±1.62)d,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后3 d,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aO2分别为(88.24±9.05)和(80.01±8.34)mmHg,OI 分别为(219.87±22.01)和(170.86±18.53)%,IL-6分别为(18.04±1.92)和(26.23±3.04)ng·mL-1;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APACHE Ⅱ 评分分别为(16.05±1.74)和(20.05±1.08)分,SOFA 评分分别为(5.04±0.66)和(7.23±1.05)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出院后90 d内死亡率分别为2.56%和19.51%,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7.69%和29.27%.试验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出院后90天内死亡率(2.56%)明显低于对照组(19.51%,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7.69%)明显低于对照组(29.27%,P<0.05).结论 苯磺顺阿曲库铵辅助俯卧位机械通气在中重度ARDS患者中有明确应用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苯磺顺阿曲库铵呼吸窘迫综合征中重度俯卧位机械通气预后

    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连续收肌管阻滞在TKA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杨勇葛建岭陈仁军徐成...
    797-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DEX)复合罗哌卡因连续收肌管阻滞(ACB)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TK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于全麻诱导前10 min,给予0.5%罗哌卡因负荷剂量20 mL行ACB,放置神经阻滞留置导管,术毕开启ACB镇痛泵,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对应给予0.5、1.0、1.5 μg·kg-1 DEX+0.25%罗哌卡因共 100 mL,背景剂量 4 mL·h-1,自控剂量4 mL,锁定30 min,持续48 h.比较2组患者手术参数和术后恢复质量,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2、6、12、24、48 h时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下的疼痛情况,统计患者术后48 h内自控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药用量,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试验过程中无脱落病例,最终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纳入30例.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54.22±8.37)、(47.68±7.65)和(52.79±8.74)h,膝关节主动屈曲 90°时间分别为(8.90±3.10)、(7.20±2.70)和(8.60±2.40)d,术后 48 h 运动 VAS评分分别为(3.86±0.59)、(3.57±0.51)和(3.48±0.52)分,术后 48 h 内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分别为(10.57±3.87)、(12.45±3.63)和(13.36±3.56)h,自控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分别为(6.11±2.18)、(3.76±1.14)和(3.24±1.07)次,补救镇痛率分别为13.33%、0和0,术后6 h股四头肌肌力评分分别为(4.81±0.21)、(4.75±0.23)和(4.61±0.26)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6.67%和6.67%.上述指标: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比较,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外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比较,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外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KA手术患者采用1.0 μg·kg1 DEX复合罗哌卡因行ACB能够实现良好术后镇痛效果,对肌力影响小,且安全性较好,可作为临床推荐剂量.

    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连续收肌管阻滞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安全性

    吸入式异丙托溴铵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金宽哲黄燕飞吴小波
    802-8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吸入式异丙托溴铵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NSCLC合并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按照队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进行常规抗感染、吸氧、平喘、氨溴索注射液祛痰等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可适当给予机械通气支持等,择期进行肺叶切除术.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吸入式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500 μg,每天2次,连续治疗1周,择期进行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入组61例,试验组入组63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76.19%(48例/63例)和50.82%(31例/61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值分别为(1.89±0.61)和(1.57±0.33)L,FEV1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值分别为(73.36±6.58)%和(63.69±6.21)%,最大呼气流速(PEF)分别为(3.74±0.81)和(3.24±0.50)L·s-1,白细胞介素-6(IL-6)分别为(102.51±7.03)和(133.25±7.75)ng·L-1,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分别为(8.24±2.36)和(18.54±2.31)ng·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为(90.36±5.22)和(114.15±5.13)ng·L-1,白细胞(WBC)分别为(91.45±9.31)×109和(121.16±9.88)× 109·L-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4.92%(3例/61例),试验组为7.94%(5例/63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入式异丙托溴铵治疗NSCLC合并COPD疗效确切,并对肺功能有保护作用,安全性良好.

    异丙托溴铵非小细胞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赵嗣钰洪叶滕理送
    807-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联合安罗替尼胶囊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晨起口服安罗替尼胶囊每次12 mg,每天1次,维持服药14 d后停药7 d;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3 mg·kg-1纳武利尤单抗,每2周1次.2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每个疗程21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入组80例,脱落4例,最终有76例纳入统计分析;对照组入组80例,脱落8例,最终有72例纳入统计分析.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95%(60例/76例)和52.78%(38例/72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CEA分别为(5.34±1.12)和(7.01±0.97)U·mL-1,CA125 分别为(22.65±4.27)和(27.61±5.09)U·mL-1,TPS 分别为(69.21±11.64)和(53.06±10.57)U·mL-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均以恶心/腹泻、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肝功能异常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为主.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79%和37.50%,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联合安罗替尼胶囊比单用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佳,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安罗替尼胶囊晚期胃癌临床疗效安全性评价

    用术中腹腔灌注雷替曲塞法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肖家全张勇
    811-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术中腹腔灌注雷替曲塞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按照队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均用五孔法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关腹前用温热0.9%NaCl 2 000 mL冲洗腹腔;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0.9%NaCl 500 mL+雷替曲塞4 mg热灌注入腹腔.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肿瘤指标、肝肾功能、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及术后1年生存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各入组40例.术后化疗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癌胚抗原(CEA)分别为(9.50±2.17)和(11.47±2.06)μg·L-1,糖类抗原 199(CA199)分别为(127.25±9.31)和(182.64±10.39)U·L-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前、术后1 d时谷丙转氨酶(GPT)分别为(17.12±4.57)和(21.33±5.42)U·L-1,谷草转氨酶(GOT)水平分别为(17.03±3.54)和(19.15±4.28)U·L-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分别为(7.49±0.98)和(7.01±0.95)个月,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腹腔灌注雷替曲塞可有效降低结直肠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延缓疾病进展,但会引起GPT、GOT可逆性升高.

    雷替曲塞结直肠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热灌注

    巴戟天寡糖胶囊用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巩固期治疗的临床研究

    周书喆韩祖成王秀珍陈燕清...
    815-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巴戟天寡糖胶囊用于治疗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24周巩固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开放、单臂、多中心设计,纳入已完成巴戟天寡糖急性期治疗的成人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继续给予巴戟天寡糖胶囊24周,巩固期维持治疗剂量不变,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印象量表-严重度(CGI-S)和亚利桑那性体验量表(ASEX)评估治疗前后的变化,评估患者的缓解率、复燃率及复燃时间,观察患者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的HAMD-17评分分别为(6.60±1.87)和(5.85±4.18)分,HAMA 评分分别为(6.36±3.02)和(4.93±3.09)分,CGI-S 评分分别为(1.49±0.56)和(1.29±0.81)分,ASEX 评分分别为(15.92±4.72)和(15.57±5.26)分,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24周末,患者的缓解率为54.59%(202例/370例),复燃率为6.49%(24例/370例),复燃时间为(64.67±42.47)d.巴戟天寡糖胶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5%(64例/417例).结论 巴戟天寡糖胶囊能用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巩固期治疗,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巴戟天寡糖胶囊抑郁症疗效安全性

    Frexalimab治疗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VERMERSCH P孟海峰
    819页

    苦杏仁苷对流感病毒FM1诱导的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王祎曲书焱姜琪琦钟燕春...
    820-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苦杏仁苷对甲型流感病毒FM1诱导的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通透性增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PMVEC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100 TCID50 FM1)、苦杏仁苷低剂量组(100 TCID50 FM1+4.0 mg·mL-1苦杏仁苷)、苦杏仁苷中剂量组(100 TCID50 FM1+8.0 mg·mL-1苦杏仁苷)、苦杏仁苷高剂量组(100 TCID50 FM1+16.0 mg·mL-1苦杏仁苷)及740Y-P组(100 TCID50 FM1+16.0 mg·mL-1 苦杏仁苷+50 μmol·L-1 的 PI3K 激活药740Y-P).以噻唑蓝(MTT)法、Transwell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细胞通透性、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模型组和苦杏仁苷低、中、高剂量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分别为(50.12±3.16)、(93.12±5.61)、(80.33±6.24)、(70.05±5.46)和(61.03±4.68)pg·m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为(101.31±9.24)、(167.05±10.31)、(142.02±10.13)、(125.34±9.87)和(112.44±8.05)pg·mL-1.对照组、模型组、苦杏仁苷低剂量组、苦杏仁苷中剂量组、苦杏仁苷高剂量组、740Y-P组细胞跨上皮电阻(TER)分别为(53.01±4.17)、(24.98±2.66)、(30.01±3.49)、(36.84±3.25)、(46.23±4.31)和(30.21±3.16)Ω×cm2,磷酸化的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PI3K)蛋白水平分别为 0.34±0.04、1.01±0.09、0.80±0.08、0.61±0.07、0.43±0.05 和0.87±0.09,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水平分别为0.27±0.03、0.82±0.10、0.60±0.06、0.42±0.03、0.31±0.02和 0.84±0.02.以上指标,模型组和对照组比较,苦杏仁苷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苦杏仁苷低、中、高剂量组之间比较,苦杏仁苷高剂量组与740Y-P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苦杏仁苷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mTOR通路降低流感病毒FM1诱导的PMVEC细胞通透性增加.

    苦杏仁苷甲型流感病毒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质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

    丹酚酸B对香烟烟雾提取物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胡秋芳吕秋菊
    825-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丹酚酸B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SE)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香烟烟雾提取物诱导)、实验低剂量组(烟雾诱导+11 μmol·L-1丹酚酸B处理)、实验中剂量组(烟雾诱导+22 μmol·L-1丹酚酸B处理)、实验高剂量组(烟雾诱导+44 μmol·L-1丹酚酸B处理)、实验高剂量+Compound C组(烟雾诱导+44 μmol·L-1丹酚酸B+AMPK信号通路抑制剂Compound C处理).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化腺苷—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活化转录因子4(ATF4)蛋白表达,用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胱天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结果 对照组、模型组、实验低剂量组、实验中剂量组、实验高剂量组、实验高剂量+Compound C组的细胞增殖活性(OD值)分别为0.86±0.07、0.38±0.03、0.45±0.03、0.54±0.04、0.68±0.03 和0.42±0.04,支气管上皮细胞中 p-AMPK/AMPK蛋白表达量比值分别为0.41±0.03、0.13±0.03、0.20±0.02、0.28±0.04、0.36±0.04 和 0.22±0.02,G0/G1 期细胞比例 分 别 为(54.40±5.84)%、(82.93±4.50)%、(75.45±4.73)%、(67.41±2.70)%、(59.15±3.73)%和(69.80±6.59)%,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21±0.49)%、(24.90±3.35)%、(20.56±1.73)%、(13.55±1.68)%、(9.20±1.07)%和(18.04±1.79)%;实验低剂量组、实验中剂量组、实验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高剂量+Compound C组与实验高剂量组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丹酚酸B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影响内质网应激,减少香烟烟雾提取物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

    丹酚酸B腺苷一磷酸活化蛋白激酶信号内质网应激支气管上皮细胞细胞周期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