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药学会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药学会

韩启德

月刊

1001-6821

cjcp1985@126.com,cjcp1985@163.com

010-82802540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Journal The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85年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国药学会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一级学术刊物,也是我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报道我国临床药理学专业的学术成果;交流临床药理的科学研究、药物评价、药物治疗和教学培训等工作中的经验体会;介绍国内外临床药理专业的最新进展、学术动态;促进国内与国际的学术交流;宣传与药物评价有关的药品管理学与药物治疗学的水平。刊载内容有:1.药物的临床药理学研究论文,内容包括药效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临床试验、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研究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2.临床药理学进展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3.新药介绍及评价;4.药物治疗学方面的经验及问题;5.临床药理方法学的研究及介绍;6.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本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临床药理工作者;广大的临床医师、药师、药理学及毒理学工作者、医药院校的师生以及从事药品研究、生产、管理的技术人员和广大医药卫生界的科技管理干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雷公藤多苷调控鞘氨醇激酶信号通路改善IgA肾病大鼠肾损伤的作用研究

    孟子璐宋纯东王耀献张霞...
    879-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鞘氨醇激酶1(Sphk1)/1-磷酸鞘氨醇受体2(S1PR2)信号通路研究雷公藤多苷片(GTW)改善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大鼠肾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牛血清白蛋白灌胃+蓖麻油和四氯化碳皮下注射+脂多糖尾静脉注射等手段建立IgAN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9只;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对照组灌胃给予6.25 mg·kg-1·d-1泼尼松;实验组灌胃给予9.375 mg·kg-1·d-1 GTW;空白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给予0.5 mL·100 g-1·d-1 0.9%NaCl.各组大鼠每天给药1次.于15周末留尿取材,测定各组大鼠血白蛋白(ALB)、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尿红细胞数,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Sphk1/S1PR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荧光见对照组与实验组肾病理损伤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ALB分别为(32.49±2.23)、(22.98±0.51)、(26.01±1.33)和(26.53±1.92)g·L1,BUN 分别为(6.11±1.71)、(13.75±2.96)、(6.71±1.35)和(4.77±0.99)mmol·L-1,24 h-UTP 分别为(5.72±1.96)、(9.12±2.15)、(5.78±2.05)和(4.75±1.50)mg·24 h-1,尿红细胞数分别为(9.73±2.40)、(14.62±2.60)、(9.90±1.59)和(9.46±2.94)cell·μL-1,Sphk1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0.85±0.02、1.47±0.02、1.06±0.02 和 1.09±0.02,S1PR2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0.27±0.02、0.88±0.01、0.43±0.02 和 0.42±0.02.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GTW可能通过抑制Sphk1/S1PR2信号通路,减少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从而减轻IgAN大鼠的肾损伤.

    雷公藤多苷片免疫球蛋白A肾病肾损伤鞘氨醇激酶11-磷酸鞘氨醇受体2

    维生素D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丁张军吴志鹏陈晓栋
    884-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维生素D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清洁级的5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和低、高剂量实验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小鼠用2,4-二硝基氟苯(DNCB)进行建模,低、高剂量实验组小鼠建模后分别每天背部均匀涂抹5、10 μg·kg-1的1,25(OH)2D3,对照组每天均匀涂抹氢化可的松溶液(1 mg·cm-2),每天2次,连续给药10 d,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每天涂抹等量的0.9%NaCl.给药结束后对皮肤病变状况进行评估,眼眶采血并收集小鼠背部皮肤组织备用.以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皮肤表皮厚度,以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肥大细胞数量,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IL)-13、IL-4、IL-17表达水平,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Th1、Th2细胞比例,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背部皮肤组织组胺1型受体(HIR)、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1(TRPV1)表达情况.结果 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实验组、高剂量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皮炎症状评分分别为0、(8.50±1.12)、(6.34±0.54)、(3.91±0.29)和(3.79±0.53)分,背部皮肤表皮厚度分别为(42.05±4.14)、(77.65±7.02)、(61.12±5.02)、(55.34±4.13)和(52.19±3.08)μm,背部组织肥大细胞数量分别为(4.67±0.27)、(32.16±2.49)、(25.23±2.07)、(18.13±1.46)和(15.37±1.29)number·mm-2,Th1/Th2 细胞比值分别为 2.76±0.28、0.36±0.06、1.02±0.18、2.05±0.14 和 2.07±0.29,HIR 表达水平分别为 0.05±0.00、0.21±0.02、0.16±0.02、0.10±0.01 和 0.08±0.01,PAR2 表达水平分别为 0.05±0.01、0.19±0.01、0.12±0.01、0.09±0.01 和 0.07±0.01,TRPV1 表达水平分别为0.05±0.01、0.25±0.03、0.15±0.01、0.10±0.01 和 0.09±0.00;以上指标,低剂量实验组、高剂量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实验组和低剂量实验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维生素D可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平衡,减轻DNCB诱导的特应性皮炎,可能与HIR、PAR2介导的TRPV1痒信号通路有关.

    维生素D特应性皮炎Th1/Th2平衡肥大细胞作用机制

    三七多糖对氧化损伤衰老模型小鼠的抗氧化活性及脏器保护作用研究

    邓萌玥位盼盼李铭晏子俊...
    889-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三七多糖(PNPS)不同组分在D-半乳糖致氧化损伤衰老模型小鼠体内的抗氧化活性及其脏器保护作用.方法 将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维生素C(VC)组(给予200 mg·kg-1VC)、粗多糖(CPPN)组、中性多糖(NPPN)组和酸性多糖(APPN-Ⅰ、APPN-Ⅱ、APPN-Ⅲ)组(分别给予400 mg·kg-1 CPPN、NPPN、APPN-Ⅰ、APPN-Ⅱ、APPN-Ⅲ).除正常组外,均用腹腔注射1 g·kg-1 D-半乳糖方法建立氧化损伤衰老小鼠模型.连续给药42 d后处死小鼠,制备血清和肝匀浆.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用四唑盐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结果 正常组、模型组、VC组、CPPN组、NPPN组、APPN-Ⅰ 组、APPN-Ⅱ组和 APPN-Ⅲ组血清 SOD 分别为(15.07±0.69)、(12.79±1.51)、(15.56±1.01)、(13.69±0.96)、(14.27±0.64)、(14.31±0.99)、(14.18±0.79)和(15.85±0.89)U·mL-1,血清 GSH-Px 分别为(105.35±4.97)、(90.36±4.31)、(111.51±7.00)、(113.03±8.06)、(118.77±5.19)、(123.60±8.08)、(131.65±3.60)和(149.22±13.32)ng·L-1,血清MDA 分别为(1.72±0.26)、(4.16±0.92)、(2.26±0.59)、(2.82±0.47)、(2.46±0.50)、(1.98±0.41)、(2.39±0.39)和(2.07±0.24)nmol·mL-1,肝SOD 分别为(234.22±3.84)、(205.04±7.28)、(234.63±6.37)、(214.99±17.66)、(234.13±3.63)、(234.63±3.44)、(233.87±5.63)和(235.42±2.33)U·mgprot-1,肝 GSH-Px 分别为(274.27±23.72)、(207.00±15.22)、(257.68±16.39)、(249.79±18.78)、(252.62±10.92)、(256.25±21.83)、(261.20±17.52)和(263.16±17.98)ng·L-1,肝 MDA 分别为(35.70±3.52)、(49.65±6.32)、(36.15±2.48)、(39.17±4.29)、(37.40±6.19)、(35.34±4.06)、(35.90±5.36)和(33.31±7.64)nmol·mgprot-1.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小鼠血清和肝中的SOD、GSH-Px均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均P<0.01).经三七多糖不同组分治疗后,小鼠体内氧化指标明显改善,其中 APPN-Ⅲ抗氧化活性最好,可提高血清和肝中的SOD、GSH-Px活性,降低MDA的含量(均P<0.01).结论 三七多糖不同组分在体内均有抗氧化活性和脏器保护作用,其中APPN-Ⅲ的抗氧化活性最好,有很好的脏器保护作用.

    三七多糖不同组分衰老模型小鼠抗氧化活性脏器保护

    拉莫三嗪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的研究

    姜金生陈红英陈俊陈尧...
    894-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拉莫三嗪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评价国产拉莫三嗪片受试制剂(T)和原研参比制剂(R)在空腹和餐后条件下的生物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空腹和餐后试验分别入组24例中国健康受试者,空腹试验男性18例,女性6例,餐后试验男性17例,女性7例,采用单中心、随机、开放、单剂量、两制剂两周期两序列交叉的试验设计,受试者单次口服拉莫三嗪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50 mg后采集72 h血样,用液质联用法(LC-MS/MS)测定血浆中拉莫三嗪浓度,用WinNonLin 8.1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评价2种拉莫三嗪片的生物等效性.结果 空腹单次给药拉莫三嗪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 Cmax分别为(910.93±248.02)和(855.87±214.36)ng·mL-1,tmax分别为0.50(0.25,4.00)和 1.00(0.25,3.50)h,t1/2分别为(36.1±9.2)和(36.0±8.2)h,AUC0-72h分别为(27 402.40±4 752.00)和(26 933.90±4 085.80)h·ng·mL-1.餐后单次给药拉莫三嗪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Cmax分别为(701.62±120.67)和(718.95±94.81)ng·mL-1,tmax分别为 4.00(1.00,5.00)和 4.00(0.50,5.00)h,t1/2 分别为(44.2±12.4)和(44.0±12.0)h,AUC0-72h 分别为(30 253.20±7 018.00)和(30 324.60±6 147.70)h·ng·mL-1.空腹试验和餐后试验受试制剂/参比制剂的拉莫三嗪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经对数转换后几何均值比(90%CI)均落在80.00%~125.00%,服用2种拉莫三嗪片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结论 2种拉莫三嗪片在空腹和餐后状态下在中国男性和女性健康受试者体内生物等效、安全.

    拉莫三嗪片药代动力学生物等效性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用HPLC-MS/MS法同时测定患者血浆中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尼洛替尼和伊马替尼的浓度

    郑天伦徐敬朴韩竺杭李文利...
    899-9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尼洛替尼和伊马替尼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方法 用乙腈沉淀蛋白法处理血浆样品,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150 mm × 4.6 mum,3.5 μm)进行色谱分离,流动相为0.1%甲酸水(A)-0.1%甲酸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0.7 mL·min-1,柱温40℃,进样量3 μL.以安罗替尼为内标,用电喷雾电离源,采用正电离模式,以多反应监测的方式进行扫描.考察该方法的专属性、标准曲线、定量下限、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测定2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伊马替尼和厄洛替尼的谷浓度及3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的谷浓度.结果 4种药物的标准曲线分别为吉非替尼:y=2.536 ×10-3x+9.372 × 10-3(线性范围 20-2 000 ng·mL-1,R2=0.996 6),厄洛替尼:y=3.573 × 10-3x+7.406 × 10-3(线性范围 50~5 000 ng·mL-1,R2=0.994 9),尼洛替尼:y=1.945 × 10-3x+0.015 643(线性范围50~5 000 ng·mL-1,R2=0.990 6),伊马替尼:y=4.56 x 10-3x+0.010 451(线性范围 100~1 × 104 ng·mL-1,R2=0.996 3).日内、日间 RSD 均小于 10%,准确度在90%~110%,提取回收率为91.35%~98.93%(RSD<10%),基质效应为91.64%~107.50%(RSD<10%).测定23例患者血药浓度显示,尼洛替尼血药浓度范围在623.76~2 934.13 ng·mL-1,伊马替尼血药浓度范围在757.77~2 637.71 ng·mL-1,吉非替尼血药浓度范围为214.76~387.40 ng·mL-1,厄洛替尼血药浓度为569.57 ng·mL-1.结论 所建立HPLC-MS/MS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临床血药浓度监测.

    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尼洛替尼伊马替尼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基于openFDA的维泊妥珠单抗和德曲妥珠单抗不良事件分析

    林茂张关敏尹桂森凌彩色...
    904-9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维泊妥珠单抗(Pola)与德曲妥珠单抗(T-Dxd)不良事件(ADE)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公开数据项目(openFDA)数据库,提取2004-01-01-2023-06-07呈报的以Pola/T-Dxd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用OpenVigil 2.1数据平台筛选可疑风险信号按信号强度和发生频次排序,并参照《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 26.0)进行ADE分类.结果 分别获得Pola和T-Dxd相关ADE报告7 164和22 870份,检查到可疑ADE信号分别为104和95个.按信号强度排序,Pola的巨细胞病毒肠炎[比值比(ROR)=416.94]和T-Dxd的间质性肺病(ROR=82.55)位列首位,均可见其药品说明书;按发生频次排序,2种药物最常发生的ADE分别是死亡(n=111)、恶心(n=285).Pola用药风险涉及12个系统/器官,其中26个风险信号是药品说明书中尚未记载的;T-Dxd用药风险涉及13个系统/器官,其中18个风险信号是药品说明书中尚未记载的.结论 通过挖掘Pola和T-Dxd真实世界用药后的ADE,提示医师在临床用药中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积极采取预防与治疗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维泊妥珠单抗德曲妥珠单抗药品不良事件比例报告比值法报告比值比法数据挖掘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3种免疫调节药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挖掘研究

    蔡峥门鹏宋再伟赵荣生...
    909-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沙利度胺、来那度胺和泊马度胺3种免疫调节药(IMiD)的上市后安全性特征,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用OpenVigil 2.0工具收集2013年第一季度至2022第二季度期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以上述3种IMiDs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ADE)报告数据,按照国际医学术语词典(MedDRA术语)25.0进行映射,对高频度ADE进行分析;根据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R)法筛选出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有效信号,对高强度信号进行分析.结果 在发生频次前20位的ADE方面,3种药物均出现周围神经病、血细胞计数减少、血栓形成、皮肤鳞状细胞癌等ADE,但累及的组织器官系统分布情况不同.在信号强度前20位的ADR中,3种药物均有近半数ADR信号同时属于高频ADE范围,其中3种药物均出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增加,沙利度胺和来那度胺均出现妊娠试验假阳性、直肠腺癌和结肠腺癌,泊马度胺和来那度胺均出现全血细胞计数减少.结论 3种IMiDs的ADE整体分布具有一致性,但具体ADR信号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在临床应用时,应予以血细胞减少、周围神经病、血栓以及第二原发恶性肿瘤更多关注.

    沙利度胺来那度胺泊马度胺安全性真实世界数据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牛镜向倩刘志艳王哲...
    914-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策略来探究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肺损伤的机制.方法 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预测抗血小板药物的靶点,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急性肺损伤的相关靶点.通过STRING平台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用Cytoscape软件中CytoHubba和MCODE插件,筛选出治疗急性肺损伤的核心靶点和高度连接的靶点簇,使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基因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Tools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总共筛选出20个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肺损伤的核心靶点,其中度值排名前3位的核心靶点是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抗血小板药物可能通过调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bB)信号通路、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信号通路、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来发挥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表明,抗血小板药物可以与核心靶点很好地结合.结论 本研究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阐明了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肺损伤的可能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肺损伤的药理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抗血小板药物网络药理学急性肺损伤分子对接

    中医药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干预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陶永彪杨世睿汪龙德吴亚娜...
    918-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纤维化(HF)是慢性肝损伤的病理生理结果,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蛋白的过度积累.现有多项研究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下游Smad家族形成的信号通路在HF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以此通路为靶点的中医药研究是目前逆转HF的热点.因此,本文以TGF-β1/Smads信号通路为切入点,综述近几年中药复方及单味药提取物干预TGF-β1/Smads通路及通路上下游相关因子逆转HF的作用机制,揭示中医药的靶向治疗作用,为阐明中医药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策略.

    中医药肝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

    基于NLRP3炎症小体探讨中药抗炎作用的研究现状

    徐富梅曾俊媛赵磊张启立...
    923-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炎症小体是一种细胞内多蛋白复合体,是人体组织受损后构成局部炎性微环境复杂体系的重要成分.当炎症小体被激活后诱导胱天蛋白酶-1(caspase-1)的活化,介导促炎细胞因子的成熟及分泌,如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并诱导细胞的焦亡,在调节宿主对病原体感染的免疫应答和细胞损伤的组织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胱天蛋白酶-1前体(pro-caspase-1)和衔接蛋白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组成的NLRP3炎症体是目前研究的最为深入和广泛的炎症小体类型,在炎症调节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NLRP3炎症小体被激活后,产生和释放炎症介质,参与多种炎症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医药能够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改善多种疾病的病理状态,发挥防治多种炎症疾病的作用,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关节炎症、糖尿病等.本文系统性地梳理了 NLRP3炎症小体在多种炎症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并总结了中药复方、中药单体及中药提取物作用于NLRP3炎症小体治疗炎症疾病的最新研究报道,以期为多种炎症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

    中药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抗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