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药学会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药学会

韩启德

月刊

1001-6821

cjcp1985@126.com,cjcp1985@163.com

010-82802540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Journal The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85年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国药学会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一级学术刊物,也是我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报道我国临床药理学专业的学术成果;交流临床药理的科学研究、药物评价、药物治疗和教学培训等工作中的经验体会;介绍国内外临床药理专业的最新进展、学术动态;促进国内与国际的学术交流;宣传与药物评价有关的药品管理学与药物治疗学的水平。刊载内容有:1.药物的临床药理学研究论文,内容包括药效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临床试验、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研究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2.临床药理学进展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3.新药介绍及评价;4.药物治疗学方面的经验及问题;5.临床药理方法学的研究及介绍;6.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本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临床药理工作者;广大的临床医师、药师、药理学及毒理学工作者、医药院校的师生以及从事药品研究、生产、管理的技术人员和广大医药卫生界的科技管理干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芸香苷改善椎间盘退变大鼠髓核细胞焦亡的研究

    汪平范明宇周少怀俞诗威...
    1029-1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细胞水平探究芸香苷对椎间盘退变大鼠髓核细胞焦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低剂量实验组(25 µmol·L-1芸香苷+10 ng·mL-1 IL-1β)、中剂量实验组(50 μmol·L-1芸香苷+10ng·mL-1 IL-1β)、高剂量实验组(100 μmol·L-1芸香苷+10 ng·mL-1 IL-1β)、高剂量+SIRT1激动药组[100 μmol·L-1芸香苷+10 ng·mL-1 IL-1 β+1 µmol·L-1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激动药SRT1720].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实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模型组、高剂量实验组、高剂量+SIRT1激动药组的细胞活力分别为(100.00±3.56)%、(47.30±2.58)%、(76.78±2.83)%和(85.84±4.84)%,SIRT1 mRNA 表达水平 分别为 1.00±0.12、0.25±0.02、0.67±0.08 和0.83±0.0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分别为(15.03±1.21)、(126.50±8.84)、(53.88±3.43)和(28.19±4.02)pg·mL-1,PTEN 诱导激酶 1(PINK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0±0.03、0.26±0.04、0.89±0.12和1.28±0.08,N端-消皮素D(GSDMD-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8±0.02、1.20±0.08、0.53±0.05 和0.40±0.03;高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剂量+SIRT1激动药组的上述指标与高剂量实验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芸香苷可通过激活SIRT1诱导线粒体自噬,抑制髓核细胞焦亡缓解大鼠椎间盘退变.

    芸香苷椎间盘退变髓核细胞细胞焦亡线粒体自噬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闹羊花毒素Ⅲ介导氧化应激途径对创伤后骨关节炎大鼠软骨损伤的影响

    刘举苏彬潘琦崔振红...
    1034-1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闹羊花毒素Ⅲ对创伤后骨关节炎大鼠软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根据交叉韧带切断法建模)、低剂量实验组(建模后灌胃给予0.12 mg·kg-1闹羊花毒素Ⅲ)、高剂量实验组(建模后灌胃给予0.24 mg·kg-1闹羊花毒素Ⅲ)、阳性药物组(建模后灌胃给予2 mL/100 g的硫酸氨基葡萄糖),每组10只大鼠,连续灌胃28 d后,心脏采血并处死大鼠取软骨组织备用.以Mankin's评分法分析各组大鼠软骨组织情况,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骨形成指标及软骨组织中相关因子表达水平,以试剂盒法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表达水平.结果 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实验组、高剂量实验组和阳性药物组的Mankin's评分分别为(0.10±0.30)、(5.30±0.46)、(4.00±0.63)、(3.10±0.54)和(1.50±0.81)分,骨钙素(BGP)水平分别为(10.25±0.77)、(2.39±0.34)、(4.87±0.27)、(7.99±0.51)和(8.55±0.71)ng·mL-1,裂解的胱天蛋白酶-3(Cl-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25±0.02、0.86±0.06、0.65±0.05、0.47±0.04 和 0.33±0.0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为(109.07±7.51)、(60.24±5.73)、(67.99±4.73)、(76.16±8.84)和(80.11±3.96)U·mg-1,核转录因子 E2 相关因子(Nrf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1.03±0.08、0.33±0.04、0.43±0.05、0.75±0.10 和0.74±0.09,血红素加氧-1(HO-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8±0.08、0.27±0.04、0.39±0.04、0.56±0.10 和 0.58±0.06;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假手术组比较,低、高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高剂量实验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闹羊花毒素Ⅲ可能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抑制氧化应激、炎性反应、调节骨代谢,改善创伤后骨关节炎大鼠软骨损伤.

    闹羊花毒素Ⅲ创伤后骨关节炎软骨损伤氧化应激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血红素加氧-1通路

    黄芩素调控NLRP3炎性小体对痤疮的保护作用

    毛俊涛徐丽梅曹牧薛慧...
    1039-1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黄芩素调控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性小体对痤疮的保护机制.方法 用耳郭皮内注射痤疮丙酸杆菌菌液制备复合痤疮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大鼠灌胃0.9%NaCl),模型组(痤疮模型大鼠灌胃0.9%NaCl),低、中、高剂量实验组(痤疮模型大鼠分别灌胃25、50和100 mg·kg-1的黄芩素),阳性对照组(痤疮模型大鼠灌胃3.125 mg·kg-1异维A酸),每组10只.观察大鼠耳郭形态,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炎症水平,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大鼠耳郭组织病理学变化,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耳郭组织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药物处理后,对照组、模型组、高剂量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的耳郭厚度分别为(0.42±0.05)、(0.75±0.10)、(0.49±0.05)和(0.50±0.05)mm,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分别为(20.46±2.13)、(62.32±5.47)、(23.27±2.26)和(25.41±2.28)pg·mL-1,白细胞介素-1β 含量分别为(11.38±1.26)、(31.62±2.58)、(15.61±1.35)和(16.72±1.38)pg·mL-1,白细胞介素-6 含量分别为(10.62±1.02)、(25.43±2.51)、(13.27±1.15)和(14.01±1.17)pg·mL-1,耳郭组织中 NLRP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0.23±0.03、0.81±0.08、0.30±0.04 和 0.32±0.04,半胱氨酸蛋白酶-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1±0.04、0.76±0.08、0.39±0.04和0.41±0.04,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5±0.04、0.86±0.10、0.40±0.05 和 0.42±0.05.高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黄芩素可抑制痤疮大鼠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相关.

    黄芩素痤疮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炎性小体炎症反应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

    用HPLC-MS/MS法测定重症感染患儿微量血浆/血清中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浓度

    姜锡娟雷蓉秦亚彬赵宜乐...
    1044-1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快速测定重症感染患儿微量血浆/血清中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浓度.方法 血浆/血清10 µL经甲醇沉淀蛋白后取上清液直接进样分析,内标分别为利奈唑胺-D3和去甲万古霉素;用 Kinetex® EVO C18 柱(30.0 mm × 2.1 mm,2.6 µm)分离,以0.1%甲酸-水和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1,柱温:40℃,进样量:2μL,分析时长:2 min.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下,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质谱分析.考察该方法的专属性、定量下限和标准曲线、准确度和精密度、回收率、基质效应、稳定性、血清和血浆样品的交叉验证、溶血效应和高脂效应.结果 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及内标利奈唑胺-D3、去甲万古霉素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18、1.03、1.17、1.01 min.利奈唑胺在0.2~25.6 μ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是y=8.95 × 10-1x+3.49 × 10-3(r=0.997 1),定量下限为0.2 μg·mL-1;万古霉素在1~128 µ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是y=3.13×10-1x+6.93×10-2(r=0.997 4),定量下限为1 μg·mL-1;批内、批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9.55%.2种药物的平均提取回收率均在96.24%~104.57%;内标归一化基质因子的RSD≤7.58%;血浆和血清基质样品可交叉检测,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最高可承受的溶血程度分别为2%和5%,高脂效应均不影响2种抗菌药测定结果.样品的稳定性在试验条件下均良好.该法成功用于我院28例重症感染患儿血浆样本分析.结论 本方法所需样本量少,简单、快速、准确、稳定、应用范围广,可应用于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在儿童治疗药物监测及联合用药研究.

    利奈唑胺万古霉素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治疗药物监测重症感染儿科患者

    用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的浓度

    韩竺杭刘玥李文利郑天伦...
    1049-1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大鼠血浆中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测定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并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用3%三氯乙酸-甲醇溶液(50∶50)对大鼠血浆进行沉淀蛋白处理.色谱柱:Symmetry C18(150.0 mm×4.6 mm,3.5 μm),流动相:0.1%甲酸水-0.1%甲酸乙腈,流速:0.6 mL·min-1,柱温:40℃;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检测模式,多反应检测.考察该方法的专属性、标准曲线和定量下限、精密度与回收率、稳定性以及重现性.结果 替加环素的线性范围为25~2 500 ng·mL-1,定量下限为25 ng·mL-1,提取回收率为95.89%~107.90%;多黏菌素B1+1-I的线性范围为82~8 200 ng·mL-1,定量下限为82 ng·mL-1,提取回收率为93.84%~97.70%;多黏菌素B2的线性范围为9~900 ng·mL-1,定量下限为9 ng·mL-1,提取回收率为96.41%~104.80%;各个物质的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适用于大鼠血浆中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的血药浓度测定以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药代动力学生物样本测定

    头孢妥仑匹酯片溶出度一致性评价的方法学研究

    罗清陈亚军
    1054-1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不同的溶出条件选择处方使自制样品与原研参比制剂有相同的体外溶出度.方法 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非模型依赖法的(f2)相似因子对头孢妥仑匹酯片的溶解性能进行研究.用氯化钠-盐酸混合液作为溶出液,体积900 mL,用桨法,转速50 r·min-1,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波长为272 nm进行检测,并对自制头孢妥仑匹酯片与参比制剂的溶出性能进行对比,确定其溶出度性能和影响因素.结果 头孢妥仑匹酯在7.5~22.5 µg·mL-1内,线性关系好,标准曲线为4=3.25 ×10-2C-1.80 × 10-2(R2=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33%.在体外实验中,自制样品与参比制剂的溶出度相似因子f2值差异很小,且符合预期.结论 头孢妥仑匹酯片的溶出度检查方法适用于本制剂的研制,通过比较相似因子选择出来的处方制剂能大幅提高生物等效性的成功率.

    头孢妥仑匹酯片一致性评价溶出度相似因子生物等效性

    奥马珠单抗治疗多种食物过敏患者的临床研究

    戴荣源
    1058页

    抗结核药物的药品不良反应自动监测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凯路晓钦董志
    1059-1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用我院自主研发的药品不良反应(ADR)自动监测系统对抗结核治疗的一线药物进行ADR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感染科2019-2022年住院治疗的1 147例结核病患者,监测纳入病例住院期间的ADR发生情况,同时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影响ADR发生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系统筛选和药师审核后,发现一线抗结核药物相关的ADR病例共598例,ADR总发生率为52.14%,ADR累及系统/器官以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和肝胆系统为主;口服异烟肼的ADR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静脉滴注和雾化途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和肝炎史是A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抗结核药物的ADR发生率较高.女性和肝炎史患者是发生抗结核药物ADR的高危人群,临床工作中应针对此类患者选择安全性更高的药物,并密切监测ADR发生情况,减少ADR对治疗过程的影响.

    一线抗结核药物结核病自动监测系统药品不良反应影响因素

    临床应用中环磷酰胺不良事件的分析

    章婉春汪梅姣谢志军
    1063-1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临床应用中环磷酰胺不良事件(ADE)信息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美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FAERS),用在线药物警戒工具OpenVigil收集环磷酰胺2013-01-01-2023-03-11的ADE数据.用比值失衡测量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对ADE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ADE报告共计8 223份,得到ADE信号422个,累及21个系统器官分类(SOC),其中女性(44.12%)占比高于男性(31.02%),年龄主要分布在46~65岁的人群.累及的SOC主要包括感染及侵染类疾病、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等;报告数较多的ADE信号为骨髓抑制、疾病进展、发热、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挖掘到18个说明书未记录的新发现可疑药物不良反应(ADR).结论 临床医务工作者在使用环磷酰胺时,应警惕药品说明书以外的ADE信号,如新生儿疾病和孕产妇在妊娠前的暴露、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以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环磷酰胺药品不良反应药物警戒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挖掘与分析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孟德尔随机化探讨拉莫三嗪抗重度抑郁症的作用机制

    姜金生陈红英王伟权胡海红...
    1068-1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拉莫三嗪抗重度抑郁症(MDD)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拉莫三嗪的药物靶点与MDD的治疗靶点信息进行交集靶点基因分析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筛选,通过基因本体论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确定与拉莫三嗪抗MDD相关的各种生物途径,用分子对接技术对筛选的核心靶点进行初步验证,使用OpenGWAS数据库中的γ-氨基丁酸受体相关蛋白样1(GABARAPL1)和MDD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进行孟德尔随机化进一步验证.结果 确定了与拉莫三嗪抗MDD相关的生物途径,包括γ-氨基丁酸(GABA)能突触、尼古丁成瘾、谷氨酸能突触、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传导等生物途径.分子对接显示:拉莫三嗪与GABRA1、GABRB2、GABRA6、GABRD、GABRG2、GABRG1、GABRA5、GABRA4、GABRB3 和 GABRA2 受体的结合能均≤-5.8 kCal·mol-1,其中GABRB3受体与拉莫三嗪的结合能最强,为-9.5 kCal·mol-1.GABARAPL1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中,30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与GABARAPL1相关(P<5 × 10-6),经筛选保留了 1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用于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GABA受体可能是MDD的重要治疗靶点.结论 拉莫三嗪可能通过作用于GABA受体产生抗MDD的作用,为进一步的拉莫三嗪抗MDD临床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拉莫三嗪重度抑郁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孟德尔随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