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陈贤义

月刊

2096-4528

zglcyszz@pmph.com

010-59787209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for Clinicians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临床医生》杂志创刊于1972年,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国家级医药卫生专业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期刊。以面向基层、突出实用性、规范继续教育为特色(与中国医师协会培训部共同主办继续教育栏目,答题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学分),为没有进修机会的医务工作者搭筑一个适宜自学提高的学习平台。内容突出新颖、实用,使读者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菱形结构域蛋白1、肝癌缺失基因1、β-连环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张惠洁代兄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菱形结构域蛋白1(RHBDD1)、肝癌缺失基因(1DLC1)、β-连环蛋白在结直肠癌(CRC)与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三者在CRC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以2021-2022年内蒙古包钢医院经外科手术切除且病理类型为腺癌的结直肠癌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及蛋白质印迹法测定 RHBDD1、DLC1和β-连环蛋白在CRC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三者在CRC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RHBDD1、β-连环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DLC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RC中,RHBDD1和β-连环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HBDD1、β-连环蛋白均与DLC1的表达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BDD1、β-连环蛋白的表达量与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DLC1与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DD1和β-连环蛋白在CRC中高表达,DLC1在CRC中低表达;RHBDD1、β-连环蛋白、DLC1与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且三者之间具有相关性,提示三者联合检测可能为CRC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菱形结构域蛋白1肝癌缺失基因1β-连环蛋白结直肠癌

    炎症及营养指标与食管癌患者预后相关性分析

    苏比努尔·依孜哈尔达尼亚尔·努尔德别克玛依努尔·艾力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放化疗前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预后营养指数(PNI)与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行放化疗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144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确定治疗前 SII 和PNI最佳临界值,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Kaplan-Meier 法分析两组3、5年生存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食管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以患者生存结局为判定,治疗前SII、PNI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16。185、46。925。SII低水平组和SII高水平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6。67%和28。33%,两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2。50%和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I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22。67%和47。83%,5年生存率分别为18。67%和3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后,SII、PNI是非手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其中SII升高,PNI降低,患者的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大。结论 治疗前SII、PNI与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有关,当SII升高,PNI降低,患者的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大。

    食管癌预后全身免疫炎症指数预后营养指数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及生存质量评价

    李力苟建军王朝山杨丽萍...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鼻内镜下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和动力系统吸切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和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北京市顺义区医院2012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56 例为研究对象,均在鼻内镜下采取泪前隐窝入路。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匹配原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照组行动力系统吸切术。比较两组的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术后1个月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2 个月鼻内镜评分系统(DIP)内镜评分和术后1年复发率,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条量表(SNOT-22)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和手术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并发症的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21。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个月DIP内镜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1 年的复发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少、恢复快,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并显示出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潜在倾向。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上颌窦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动力系统吸切术

    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病原学阳性肺结核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张太阳李迪张力童王迪...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四联抗结核药物用于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治疗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一步分析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结核病防治院收治的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84例,连续用药1周达稳态药物浓度后监测血药浓度,并根据疗效将其分为痰涂片阴性组(有效)73例和痰涂片阳性组(无效)11例,对比分析两组血药浓度,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结核患者治疗后血药浓度与痰涂片阳性的关系。结果 利福平峰值浓度<推荐值者占23。81%(20/84),异烟肼占34。52%(29/84),乙胺丁醇占61。90%(52/84),吡嗪酰胺占21。43%(18/84);痰涂片阴性组乙胺丁醇、异烟肼用药后2 h浓度、峰值浓度均高于痰涂片阳性组;痰涂片阴性组乙胺丁醇用药后8h曲线下面积高于痰涂片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乙胺丁醇和异烟肼用药后2h浓度、乙胺丁醇和异烟肼峰值浓度、乙胺丁醇用药后8 h曲线下面积是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后痰涂片阳性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水平降低,痰涂片阳性的危险性增高。结论 四联抗结核方案可促进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痰菌转阴,但部分患者乙胺丁醇、异烟肼血药浓度峰值低于推荐范围,且是影响痰菌转阴的因素。

    肺结核病原学血药浓度疗效预测影响因素

    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与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期间左心功能的关系

    张瑶李倩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与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期间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入选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收治的115例老年NSCLC患者作为病例组(NSCLC组);另以同期在医院接受体检的115例65岁以上老年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NSCLC组均接受吉非替尼治疗,21天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检查治疗前、治疗3周期、6周期时血清HIF-1α与左心功能,对照组仅在NSCLC组治疗前同步检查。比较不同治疗时期老年晚期NSCLC患者血清HIF-1α与左心功能,并分析血清HIF-1α与老年NSCLC患者EGFR-TKI治疗期间左心功能的关系。结果 NSCLC组患者血清HIF-1α、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老年晚期NSCLC患者治疗3周期、6周期时LVEF、LVEDV均低于治疗前,血清HIF-1α、LVESV高于治疗前,治疗6周期时LVEDD、LVESD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老年晚期NSCLC患者EGFR-TKI治疗期间血清HIF-1α与LVEF、LVEDV呈负相关(r<0,P<0。05),与LVEDD、LVESD、LVESV呈正相关(r>0,P<0。05)。结论 血清HIF-1α在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中表达上调,并且随着EGFR-TKI治疗周期延长血清HIF-1α表达处于升高趋势,血清HIF-1α表达上调与老年晚期NSCLC患者EGFR-TKI治疗期间左心功能障碍有关。

    非小细胞肺癌低氧诱导因子-1α左心功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赵青梅石庆丽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 以2020年1-12月于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收治的1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均行静脉溶栓治疗(阿替普酶),随访1年,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32例和预后良好组116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治疗)预后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卒中相关性肺炎、有无症状性出血转化、脑梗死部位、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与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有卒中相关性肺炎、有症状性出血转化、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发病至溶栓时间3~4。5 h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52(95%CI:0。785~0。905),敏感度为78。12%,特异度为78。45%,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 有卒中相关性肺炎、有症状性出血转化、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发病至溶栓时间3~4。5 h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治疗)预后不良有关,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预后不良

    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超重或肥胖的危险因素

    王凤杰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超重或肥胖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医院收治的1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根据患者体重指数,将其中超重或肥胖的57例患者纳入超重或肥胖组(病例组),非超重或肥胖的51例患者纳入非超重或肥胖组(对照组)。对比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超重或肥胖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性别、体重指数、体重、腰围、臀围、腰臀比、病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使用情况及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病程较长、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使用情况为联合治疗、TG水平较高、HDL水平较低均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超重或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女性、病程较长、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使用情况为联合治疗、血清TG水平较高、血清HDL水平较高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超重或肥胖的危险因素。

    精神分裂症超重肥胖危险因素干预措施

    甲状腺激素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表达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

    程志强袁志娟吕磊高会文...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激素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表达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56例,根据周围神经病变发生情况分为周围神经病变组54例、无周围神经病变组102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年龄更高,2型糖尿病病程更长,合并高血压比例更高,血清FPG、TSH水平更高,Sirt1、FT3水平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了其他因素干扰作用后,血清Sirt1、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为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升高为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风险与血清甲状腺激素、Sirt1水平有关,可为筛选高危患者、制订临床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甲状腺激素风险因素

    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胱抑素C、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关系

    王花李光来罗蓉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脂联素(APN)、血清胱抑素C(CysC)、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ApoA1/ApoB)水平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城院区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T2DM发生LEAD的患者为病例组(LEAD组),同期选取未发生LEAD的T2DM患者60例为对照组(NLEAD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全自动生化仪检测APN、CysC、ApoA1、ApoB水平,计算ApoA1/ApoB;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EAD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LEAD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LEAD组患者外周血APN、ApoA1/ApoB水平低于NLEAD组,CysC水平高于NLEAD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N、ApoA1/ApoB水平降低为LEA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外周血APN、ApoA1/ApoB预测LEAD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91、0。740,灵敏度为86。67%和85。00%;两项指标并联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75,灵敏度为98。00%,漏诊率明显低于各指标单独使用,但误诊率相对较高,接近65%。结论 LEAD合并T2DM患者外周血APN、ApoA1/ApoB水平降低,为T2DM患者发生LEAD的危险因素;APN和ApoA1/ApoB并联试验对T2DM患者发生LEAD具有一定预测效能,但临床误诊率较高,临床应用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危险因素血清脂联素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胱抑素C预测价值

    胃癌根治术后血清微小RNA-92a、X型胶原α1链、胃泌素、胃动素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

    莫辛李剑钢郭宝峰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胃癌根治术后血清微小RNA-92a(miR-92a)、X型胶原α1链(COL10A1)、胃泌素(gastrin,GAS)与胃动素(motilin,MOT)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山西省临汾市中心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术前及术后3d血清miR-92a、COL10A1、GAS及MOT水平,随访患者术后1年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血清miR-92a、COL10A1、GAS及MOT水平,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血清miR-92a、COL10A1、GAS及MOT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肿瘤直径≥5cm、TNM分期为Ⅲ期、miR-92a及COL10A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GAS、MOT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位置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TNM分期、miR-92a、COL10A1、GAS、MOT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绘制ROC特征曲线显示,血清miR-92a、COL10A1、GAS、MOT对预后不良均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结论 血清miR-92a、COL10A1水平上调,GAS、MOT水平下调会增加胃癌根治术后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四项指标对胃癌根治术后预后水平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胃癌根治术血清微小RNA-92aX型胶原α1链胃泌素胃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