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陈贤义

月刊

2096-4528

zglcyszz@pmph.com

010-59787209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for Clinicians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临床医生》杂志创刊于1972年,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国家级医药卫生专业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期刊。以面向基层、突出实用性、规范继续教育为特色(与中国医师协会培训部共同主办继续教育栏目,答题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学分),为没有进修机会的医务工作者搭筑一个适宜自学提高的学习平台。内容突出新颖、实用,使读者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腹腔镜下单纯前列腺切除术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对中年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性功能及尿道功能影响的对比观察

    黄忠胜张廷剑杨书坤
    1461-1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单纯前列腺切除术(LSP)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PKEP)对中年大体积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性功能及尿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的泌尿外科数据库中筛选出具有完整的术后1年随访记录的大体积中年BPH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行LSP的60例患者为LSP组,按照基线资料相匹配的原则,选择行PKEP的60例患者为PKEP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临床症状、尿道功能、性功能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LS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长于PKEP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前列腺减少率、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1d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T0)、术后1个月(T1)、术后3个月(T2)、术后6个月(T3)、术后12个月(T4)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表-5(IIEF-5)评分均逐渐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SP组患者的短暂性肉眼血尿发生率高于PKEP组(P<0。05);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P与PKEP治疗中年大体积BPH是安全有效的,但LSP手术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较长。

    前列腺增生腹腔镜下单纯前列腺切除术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尿道功能性功能

    外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肛瘘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

    黄子宸刘宁远叶桑瑜李晨...
    1466-1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高位肛瘘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23年3月至2024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高位肛瘘虚实结合挂线法治疗术后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术后予外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换药治疗的35例患者为观察组;根据组间性别、年龄匹配的原则选取术后予常规换药治疗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第14天视觉模拟评分(VAS),随访观察术后瘢痕情况评分、术后Wexner肛门功能评分、术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时创面瘢痕状况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Wexner肛门功能评分、术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有效治疗高位肛瘘术后创面,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快创面愈合,减轻患者术后创面疼痛,提高瘢痕恢复质量,提高了高位复杂肛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高位肛瘘创面

    基于3D打印辅助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

    刘洪涛张庆桥王文亮徐浩...
    1469-1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3D打印辅助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49例TBAD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2年12月至2023年10月行基于3D打印辅助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49例TBAD患者纳入观察组;两组患者出院后均行规律性CT血管造影(CTA)随访,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主动脉重塑情况(术前、术后第3个月时最大假腔直径、最小真腔直径)、术后30d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0d病死率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最大假腔直径均缩小、最小真腔直径均增大,且观察组最大假腔直径小于对照组,最小真腔直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30d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30d内病死率、出院6个月内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基于3D打印辅助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且术后主动脉重塑效果更佳,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主动脉夹层StanfordB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3D打印主动脉重塑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刘淑芹查孟婷稽倩李晶晶...
    1473-1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100例老年患者。根据是否发生POCD将患者分为POCD组15例,非POCD组85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OCD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前抑郁以及艾森克人格问卷的P(精神质)、E(外向性)和N(神经质)维度得分较高,与POCD发生风险增加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年龄(OR=2。812)、麻醉时间(OR=0。321)、术前抑郁(OR=3。789)以及EPQ量表P维度(OR=3。873)、E维度(OR=2。683)、N维度(OR=2。377)得分较高为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较大、麻醉时间较长、术前存在抑郁症状以及EPQ量表P、E、N三个维度得分较高是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POCD的危险因素。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发生恐动症的影响因素

    宋美谕方曙静曹冰倩
    1476-1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症的相关因素及恐动症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94例单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疼痛数字评分表、疼痛灾难化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及APGAR家庭功能评估表及恐动症Tampa评分表对患者进行调查。以术后是否发生恐动症,将研究对象分为恐动症组130例和无恐动症组6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恐动症的因素。结果 术前和术后3天,两组患者的HS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恐动症组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患者的HSS评分均低于无恐动症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疼痛、社会支持是恐动症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女性是发生恐动症的风险是保护因素;疼痛得分越高,社会支持得分越低,发生恐动的风险越高。开放性骨折也是恐动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症概率较高,疼痛为其主要影响因素,并且出现恐动症后,对膝关节功能有一定影响,应通过有效疼痛管理、社会支持,使患者得到更好的康复。

    胫骨平台骨折恐动症疼痛影响因素

    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皮肤溃疡疗效观察

    王静樊卓祝欣孙诚...
    1480-1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rb-FGF)在皮肤溃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9月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皮肤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结合组间病程、年龄、原始创面面积、性别等基线特征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创面行清创术后,涂抹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观察组患者创面行清创术后,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仪处理创面,术后皮损部位使用rb-FGF。结果 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4周,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溃疡深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rb-FGF能够显著加速皮肤溃疡的愈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皮肤溃疡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结果分析

    罗燕萍黄见可肖昕朱立茎...
    1483-1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感染病原体分布、混合感染及变化,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广东省东莞市石碣医院收治的1199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为调查对象,分析其病原学特征,并针对病原学结果做具体分析。结果 1199例肺炎以秋季(418例,占35。2%)、冬季(357例,占30。1%)高发,病原体前五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秋季肺炎支原体肺炎高发。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中检出病原体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常见,较少合并呼吸道合胞病毒。耐药基因突变以ermB(41。4%)、tetM(39。8%)、TEM(33。3%)、tetQ(28。9%)、23srRNA2063A>G(24。4%)为主。结论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在秋冬季高发,混合感染现象较多,以肺炎支原体合并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耐药基因突变检出率高,提示需针对具体情况调整用药策略。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分析

    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子痫前期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俞梦春成静王彤
    1486-1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子痫前期(PE)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PE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肾功能损害分为肾损害组(43例)和无肾损害组(55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孕妇血清MCP-1、VEGF水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PE孕妇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肾损害组孕妇收缩压、舒张压、血清MCP-1水平及24 h尿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血清VEGF水平及eGFR值低于无肾损害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在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后,血清MCP-1及VEGF水平与PE孕妇发生肾功能损害有关(P<0。05),其中血清MCP-1水平升高,VEGF水平降低,PE孕妇发生肾功能损害的危险性增大。PE孕妇血清MCP-1水平与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与eGFR值呈负相关(P<0。05);血VEGF水平与24 h尿蛋白呈负相关,与eGFR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MCP-1及VEGF水平与PE孕妇发生肾功能损害有关,血清MCP-1水平升高,VEGF水平降低,PE孕妇发生肾功能损害的危险性增大。

    子痫前期肾功能损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早产儿的胎龄对喂养不耐受及粪便双歧杆菌DNA拷贝数的影响

    贾西燕郭荣荣
    1489-1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产儿的胎龄对喂养不耐受及早产儿粪便双歧杆菌DNA拷贝数的影响。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住院的28周≤胎龄<37周且住院时间≥14d的13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胎龄情况,将136例早产儿分为极早产儿组(28例)、中期早产儿组(46例)和晚期早产儿组(62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其喂养不耐受情况;采集3、7、14日龄粪便标本;采用探针法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粪便中双歧杆菌拷贝数。结果 三组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FI)发生率随日龄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各日龄,三组早产儿的FI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极早产儿组的FI发生率最高,晚期早产儿组最低。三组患儿粪便双歧杆菌拷贝数均随日龄逐渐升高;3日龄时,三组患儿粪便双歧杆菌拷贝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日龄、14日龄时,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极早产儿组的拷贝数最高,晚期早产儿组最低。结论 早产儿的胎龄与喂养不耐受及粪便双歧杆菌拷贝数有关;极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及双歧杆菌拷贝数显著低于中、晚期早产儿。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双歧杆菌粪便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无创超声心输出量监测及血气乳酸在儿童重/危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

    任华祝俊玲郝强郭巧伟...
    1492-1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早期预警(PEWS)评分联合无创超声心输出量监测、血气乳酸在儿童重/危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26例流感病毒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重症组(162例)和危重症组(64例)。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差异,并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EWS评分与无创超声心输出量监测、血气乳酸对患儿病情严重程度预测的临床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PEWS评分升高、血气乳酸水平升高、每搏量(SV)下降、心输出量(CO)下降、外周血管阻力(SVR)增加属于危重症流感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由此构建的预测模型方程为:PI=-6。892+1。425×(PEWS评分)+1。286×(血气乳酸水平)-0。897×(SV)-0。965×(CO)+0。982×(SVR);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4(95%CI:0。652~0。975),敏感度为91。97%,特异度为68。95%,临床验证模型预测灵敏度为92。86%,特异度为82。50%,预测整体准确率为83。77%。结论 PEWS评分与无创超声心输出量监测、血气乳酸结果相结合在预测重/危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良好值,对临床制定和优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无创超声心输出量监测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肺炎血气乳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