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陈贤义

月刊

2096-4528

zglcyszz@pmph.com

010-59787209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for Clinicians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临床医生》杂志创刊于1972年,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国家级医药卫生专业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期刊。以面向基层、突出实用性、规范继续教育为特色(与中国医师协会培训部共同主办继续教育栏目,答题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学分),为没有进修机会的医务工作者搭筑一个适宜自学提高的学习平台。内容突出新颖、实用,使读者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位肛瘘既往手术史对虚实结合挂线术后围手术期及术后疗效的影响

    王婧刘宁远程一乘郑丽华...
    585-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位肛瘘既往手术史对虚实结合挂线术后围手术期及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收治的116例接受虚实结合挂线术的高位肛瘘患者,根据既往有无高位肛瘘手术史分为病例组57例(有手术史)和对照组59例(无手术史)。收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7d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近期并发症、创面愈合时间,随访患者术后3年复发情况及肛门失禁WEXNER评分。结果 病例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7d疼痛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尿潴留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创面愈合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随访患者术后3年的临床疗效及肛门失禁WEXN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位肛瘘既往手术史会延长虚实结合挂线术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长,增加患者痛苦,延缓术后创面愈合时间。

    高位肛瘘虚实结合挂线术既往手术史围手术期

    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与育龄期女性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关系

    袁子田黄雨晨许垚鑫
    58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与育龄期女性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的100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统一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测定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3、4个月时血清NE水平。将55例治疗有效患者纳入有效组,45例治疗无效患者纳入无效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NE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无效组患者的性生活频次、血清NE、C反应蛋白(CRP)高于有效组,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低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3、4个月血清NE水平均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生活频次、CRP、治疗前NE、治疗1个月NE、治疗2个月NE、治疗3个月NE及治疗4个月NE是影响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抗病毒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P<0。05)。经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RCS)分析,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患者治疗前血清NE水平与抗病毒治疗无效的关联呈非线性曲线型剂量反应关系,当治疗前血清NE水平>113。865ng/ml时,患者抗病毒治疗无效风险随指标水平升高而逐渐增加。结论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患者血清NE水平与抗病毒治疗效果有关,治疗前血清NE水平高可能提示患者抗病毒治疗无效的风险较高。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育龄期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抗病毒治疗

    孕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对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8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寇国桢付谨魏明燕
    592-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孕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感染状况及对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进行GBS筛查的690例孕晚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GBS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83例)和未感染组(607例)。比较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孕妇孕37周的血清β-hCG、PCT、IL-8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析感染组孕妇血清β-hCG、PCT、IL-8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β-hCG、PCT、IL-8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690例孕晚期孕妇检出GBS感染者83例,占12。03%。感染组孕妇血清β-hCG、PCT、IL-8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37。35%,高于未感染组的21。09%(P<0。05)。感染组孕妇中,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孕妇血清β-hCG、PCT、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结局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β-hCG、PCT、IL-8均具有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效能,效果各有所长。结论 孕晚期孕妇GBS感染检出率为12。03%,血清β-hCG、PCT、IL-8水平升高与孕晚期孕妇GBS感染及不良妊娠结局有关系,各指标具有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效能。

    孕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8妊娠结局

    血管生成素-1与白细胞介素-1β联合检测对孕早期先兆流产结局的预测价值

    陈亮亮程林凤赵冲
    595-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联合对孕早期先兆流产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孕早期先兆流产孕妇1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流产组(46例)和妊娠组(152例)。检测各组血清Ang-1、IL-1β水平,分析各血指标对先兆流产孕妇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 流产组患者血清Ang-1水平低于妊娠组,血清IL-1β水平则高于妊娠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流产史、血Ang-1水平降低和血IL-1β升高是影响先兆流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Ang-1与IL-1β并联预测先兆流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896(95%CI=0。844~0。949),联合预测敏感度为84。8%,特异度为80。3%,敏感度显著高于单一指标检测,并且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具有中高度一致性(Kappa>0。4),表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血清Ang-1、IL-1β水平与先兆流产孕妇妊娠结局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能够为早期预测妊娠结局提供依据。

    先兆流产妊娠结局血管生成素-1白细胞介素-1β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糖类抗原125、人乳头瘤病毒DNA与早期宫颈癌及术后复发的关系及联合预测效果

    贾萍蹇国罗清松何梦婷...
    599-6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糖类抗原125(CA125)、人乳头瘤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uman papillomavirus-deoxyribonucleic acid,HPV-DNA)与早期宫颈癌及术后复发的关系及联合预测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1例宫颈癌患者为宫颈癌组、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期患者为宫颈上皮内病变组。对比两组治疗前血清HMGB1、CA125水平及HPV-DNA阳性率,分析宫颈癌患者血清HMGB1、CA125水平、HPV-D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宫颈癌组血清HMGB1、CA125水平及HPV-DNA阳性率高于宫颈上皮内病变组(P<0。05)。宫颈癌组中不同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HMGB1、CA125水平及HPV-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111例宫颈癌患者术后3年内肿瘤复发患者26例,复发率为23。42%。复发组血清HMGB1、CA125水平及HP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HMGB1、CA125与HPV-DNA串联检测预测宫颈癌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0(95%CI为0。911~0。989),联合预测敏感度为88。5%,特异度为89。4%。结论 宫颈癌患者血清HMGB1、CA125水平及HPV-DNA阳性率异常升高,其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测定血清HMGB1、CA125水平及HPV-DNA分型对预测宫颈癌术后复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宫颈癌高迁移率族蛋白B1糖类抗原125人乳头瘤病毒DNA复发病理特征

    炎症性肠病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炎症反应程度的相关性

    孙青菊刘晓霞王丽娟王海兵...
    603-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炎症反应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收治的IB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儿63例为UC组,同期选择75例克罗恩病(CD)患儿为CD组,另选取同期医院50例健康体检患儿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25(OH)D水平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评估IBD患儿血清25(OH)D水平于炎症反应程度的关系。结果 CD组和UC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CD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U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和UC组患儿维生素D不足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和UC组患儿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组又高于UC组(P<0。05)。活动期UC患儿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儿,而血清25(OH)D水平低于缓解期患儿(P<0。05)。UC组中维生素D不足患儿血清IL-6、TNF-α水平高于维生素D充足患儿(P<0。05);UC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IL-6、TNF-α水平呈负相关(r=-0。403、-0。470,P<0。05)。活动期CD患儿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儿,而血清25(OH)D水平低于缓解期患儿(P<0。05)。结论 血清25(OH)D水平与IBD患者疾病类型、疾病活动度以及炎症反应程度有关。

    炎症性肠病维生素D炎症反应疾病活动度

    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陈必耀李秋敬杨铁城
    606-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细菌性肝脓肿(PL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以期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151例PL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脓毒症分为非脓毒症组(102例)与脓毒症组(49例);根据院内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135例)与死亡组(1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多因素logistic分析PLA并发脓毒症及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151例PLA患者中男89例(58。9%),女62例(41。1%),中位年龄64(56,74)岁,所患基础疾病中胆道疾病者73例(48。3%),2型糖尿病者71例(47。0%);临床表现中有发热者124例(82。1%),肝区叩痛者111例(73。5%);脓肿多为单发(78。8%),右叶居多(72。2%);并发脓毒症者49例(32。5%),并发血流感染者48例(31。8%),脓液培养阳性者71例(4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道疾病、呕吐、并发血流感染、高降钙素原是PLA患者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P<0。05)。2型糖尿病、并发血流感染、高白细胞计数是PLA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胆道疾病、呕吐、并发血流感染、高降钙素原是PLA患者并发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2型糖尿病、并发血流感染、高白细胞计数提示PLA患者预后不良。

    细菌性肝脓肿脓毒症血流感染预后

    "分消走泄法"论治代谢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王振强马远新陈晶晶张庆江...
    611-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分消走泄法"论治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河北中医药大学附属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肝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积分、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间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痊愈病例,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显效+有效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消走泄法"论治代谢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血糖、血脂和肝功能及中医证候积分、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改善。

    分消走泄代谢综合征血糖血脂肝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积分胰岛素抵抗指数

    定颤方治疗气滞血瘀型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红萍艾克热木·艾尔肯钮岳岳冯玲...
    614-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定颤方治疗气滞血瘀型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设计方法,选择50例气滞血瘀型阵发性房颤患者,全部患者均来源于2023年2-7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冯玲教授门诊的患者,给予定颤方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①治疗阵发性房颤临床总有效率为82%;治疗后心房颤动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均较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从心房颤动症状分级来看,治疗后心房颤动症状由以3级和2b级为主降为以2a级和1级为主;③治疗后静息心室率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心室率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6%。结论 定颤方治疗气滞血瘀型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能有效减少心房颤动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降低心室率,减轻症状。

    定颤方气滞血瘀证心房颤动临床研究

    真武汤加减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心肌损伤的影响

    林杰丁仁马春亚
    618-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真武汤加减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收治的心肾阳虚型CHF患者120例,在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的西药组(60例)和联合真武汤加减治疗的真武汤加减组(60例),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心肌损伤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治疗1个月后,真武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各项指标评分及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可溶性肿瘤生成抑制因子2水平、外周阻力较治疗前均降低,但真武汤组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每搏输出量较治疗前均升高,但真武汤组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 真武汤加减可有效改善心肾阳虚型CHF患者中医证候、心功能,缓解其心肌损伤,调节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型真武汤加减血流动力学心肌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