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医学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中国临床医学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王玉琦

双月刊

1008-6358

zglcyx@126.com

021-64037955

200032

上海市医学院路136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

中国临床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临床医学》杂志(CN 31-1794/R,ISSN 1008-6358;邮发代号4-636)1994年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的临床医学类科技核心期刊,由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樊嘉教授担任主编,目前为双月刊,主要刊登临床医学、转化医学、生命科学、药学等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栏目形式多样,包括专家述评、论著、研究快报、短篇论著、技术与方法、临床病理(例)讨论、综述、研究简报、短篇报道、病例报告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脏毒性研究进展

    蔡青青程蕾蕾
    531-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是一种新型肿瘤免疫治疗药物,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但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也会诱发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其中ICIs诱发的心脏毒性包括心肌炎、心包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等.ICIs相关心脏毒性虽然发生率不高,但可能导致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死亡.因此,临床工作中须及时识别和管理ICIs相关心脏毒性,一旦确诊,需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时进行治疗.ICIs相关心脏毒性的规范化防治需要多学科共同协作,为患者提供全周期个体化监测与管理.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心脏毒性心肌炎监测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曲妥珠单抗及化疗对HER2阳性晚期胃腺癌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孜比热·甫拉提刘雯陈海燕王妍...
    537-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曲妥珠单抗及化疗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胃腺癌患者心脏左室、右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25例行HER2-ASTRUM治疗(斯鲁利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及DOS方案)的晚期HER2阳性胃腺癌患者,在基线(T1)、完成4个周期(T2)及6个周期(T3)化疗后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一步分析左室应变、左室心肌做功、右室应变及射血分数等指标.结果 与T1相比,T2及T3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均降低[T1、T2 及 T3 的 LVEF 分别为(67.3±2.7)%、(63.0±2.9)%和(61.3±3.2)%;P<0.05];T3 的右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降低[(59.3±7.8)%vs(43.7±6.6)%,P<0.05],而 T2 的RVEF 无明显变化;右室整体纵向应变(right ventricular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RVGLS)[T1、T2 及 T3 分别为(-25.7±5.7)%、(-22.4±5.3)%和(-19.1±3.6)%;P<0.05]及右室游离壁纵向应变(right ventricular free-wall longitudinal strain,RVFWLS)[T1、T2 及T3 分别为(-20.9±4.7)%、(-18.9±4.1)%和(-16.1±3.9)%;P<0.05]也均降低.心肌做功指数(global work index,GWI)在T2 及T3 均低于T1(P<0.05),而整体有效功(global constructive work,GCW)、整体无效功(global wasted work,GWW)、整体做功效率(global work efficiency,GWE)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曲妥珠单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化疗对HER2阳性晚期胃腺癌患者的左心应变、LVEF及右心应变、GWI均有影响,且左室整体纵向应变、RVFWLS及RVGLS能更灵敏地监测心脏功能,及时发现肿瘤治疗相关的心脏功能障碍.

    胃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曲妥珠单抗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超声心动图肿瘤心脏病

    右心功能障碍对非小细胞肺癌肺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谭曦轮王淑美王铭
    54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通过右心功能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肺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于重庆市中医院就诊的285例NSCLC肺切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衍生的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TAPSE)和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之比无创性评估右心室-肺动脉(right ventricular-pulmonary artery,RV-PA)耦合,利用RV-PA耦合评估右心功能.根据样条曲线分析得出的RV-PA解耦合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两组,TAPSE/PASP≥0.66 mm/mmHg的患者为 RV-PA耦合组(n=138),TAPSE/PASP<0.66 mm/mmHg 的患者为 RV-PA解耦合组(n=147).采用 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两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使用Cox回归分析与全因死亡率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RV-PA解耦合组患者累积生存率显著降低(P<0.001).临床分期Ⅳ期、三尖瓣反流峰值速度和RV-PA解耦合均与全因死亡率独立相关(P<0.005).结论 早期评估NSCLC患者肺切除术后的右心功能,对高危患者进行纠正性治疗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肺切除术右心室功能障碍右心室-肺动脉耦合预后

    恶性肿瘤与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的相关性:一项横断面研究

    王溢豪朱绍宁孙明壮李小龙...
    551-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与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内科住院并行冠脉造影的患者,新近诊断且尚未接受任何抗肿瘤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共336例(肿瘤组),采用倾向性评分,以性别、年龄为匹配因素,按1:3的比例匹配1 008例患者(非肿瘤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清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SYNTAX评分、血清肌酐以及肿瘤诊断信息等.根据纳入患者的 NT-proBNP 四分位数分为 4 组:低水平组(NT-proBNP≤61.80 pg/mL)、中水平组(61.80 pg/mL<NT-proBNP≤152.95 pg/mL)、高水平组(152.95 pg/mL<NT-proBNP≤470.10 pg/mL)以及很高水平组(NT-proBNP>470.10 pg/mL).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患恶性肿瘤与血清NT-proBNP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 344例患者,平均年龄(65.78±9.18)岁,男性 1 003 例(74.63%),LVEF 60.00%(55.00%,64.00%),SYNTAX 评分(13.84±11.63)分,肌酐76.60(66.50,88.88)μmol/L.336例肿瘤患者中,患病人数前3位的肿瘤分别为肺癌(84例,25.00%)、肠道肿瘤(58例,17.26%)和胃癌(52例,15.48%).肿瘤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非肿瘤组[208.45(85.75,601.83)pg/mL vs 134.35(57.18,430.23)pg/mL,P<0.001].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未经调整的模型中,患恶性肿瘤与NT-proBNP 水平较高相关(OR=1.561,95%CI 1.538~1.584,P<0.001);在校正相关影响因素后,患恶性肿瘤仍与血清NT-proBNP 水平较高显著相关(OR=1.384,95%CI 1.070-1.791,P=0.013).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的NT-proBNP水平高于非恶性肿瘤患者,患恶性肿瘤与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相关.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相关性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数字孪生驱动的医疗健康新模式"获评健康上海行动十大示范案例

    558页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不同剂量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左心室应变

    韩孟晓李政张群岭王妍...
    559-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 speckle-tracking imaging,3D-STI)技术分析评估采用不同剂量蒽环类药物化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DLBCL)患者的左室形变功能变化.方法 纳入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的DLBCL患者66例.根据接受蒽环类药物的累积剂量,将患者分为高剂量组(>360 mg/m2,n=39)和低剂量组(≤360 mg/m2,n=27).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及全部化疗周期结束后1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3D-STI分析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LVGLS)、左心室整体环向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LVGCS)等指标化疗前后的差异,分析不同亚组间的左心应变指标差异及变化率差异.结果 与化疗前相比,患者化疗后的LVGLS、LVGCS、左心房纵向应变(left atrial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LAGLS)均显著降低(P<0.001).与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在化疗结束时LVGCS变化率明显增加[21.12(6.52,35.37)vs 5.49(-14.73,27.01);P=0.03].而两亚组之间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LVGLS、LVGCS、LVEF变化率及LVGLS变化率等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D-STI在评价肿瘤患者蒽环类药物治疗后,早期左室功能的亚临床改变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LVGCS变化率可作为预测高低剂量蒽环类药物治疗后心脏功能亚临床变化差别的辅助指标.

    肿瘤心脏病淋巴瘤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蒽环类药物化疗

    托法替布用于类固醇难治性免疫相关性心肌炎病例分析

    李金银姜玲陈莉王黎铭...
    565-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是近年来抗肿瘤治疗的重要药物,能为患者带来显著的生存收益.然而ICIs引起的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不容忽视,特别是ICIs相关性心肌炎,发生率低但致死率高.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ICIs相关性心肌炎的首选及核心方案.在激素治疗过程中,如病情加重,可联合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他克莫司、英夫利昔单抗等其中1种药物.阿仑单抗和阿巴西普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严重心肌炎患者可能有效,但阿巴西普可能促进肿瘤的生长.本文对1例使用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西妥昔单抗以及伊立替康抗肿瘤方案出现免疫相关性心肌炎,随即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失败后,加用口服托法替布,心肌损伤生物标志物显著下降的结肠癌患者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为临床类固醇难治性免疫相关性心肌炎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托法替布类固醇免疫相关性心肌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分析

    徐冉陆浩王妍程蕾蕾...
    571-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治疗肿瘤的重要药物,显著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同时,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其中,ICIs存在增加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风险,但目前临床报道少见.本文通过1例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使用ICIs后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史资料分析,提示临床医生应警惕ICIs相关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通过早期识别、及早干预改善患者不良预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急性心肌梗死肺癌

    新型光敏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肿瘤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

    郭梦舟刘欢李彤余一祎...
    577-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光敏纳米粒子,并评价其理化性质及探讨其对肿瘤光动力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5,15-二溴-10,20-二苯基卟啉(5,15-dibromo-10,20-diphenylporphine,DBN)、四氟对苯二腈(tetrafluoroterephthalonitrile,TFN)、两亲性聚合物甲基-PEG-DSPE(DSPE-MPEG2000,PEG)混合溶解于四氢呋喃(tetrahydrofuran,THF)中,通过纳米共沉淀法制备新型光敏纳米粒子(DBN/TFN@PEG),并检测其理化性质.采用660 nm激光持续照射新型及传统纳米粒子,通过荧光光谱仪检测不同照射时间下纳米粒子的荧光发光强度即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水平.将新型及传统纳米粒子与肿瘤细胞共孵育并通过660 nm激光照射,使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细胞内ROS水平,采用PI/Calcein-AM染色法检测死/活肿瘤细胞比例.结果 制备后的DBN/TFN@PEG水合粒径约为107.8 nm,分散均匀.DBN/TFN@PEG较传统纳米粒子具备更强的ROS产生能力(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激光照射条件下,DBN/TFN@PEG较传统纳米粒子更能诱导肿瘤细胞产生ROS(P<0.01);PI/Calcein-AM染色结果显示,DBN/TFN@PEG组死肿瘤细胞比例显著高于传统纳米粒子组(P<0.01).结论 DBN/TFN@PEG理化性质稳定,分布均匀,作为光敏剂具备更强的诱导肿瘤细胞产生ROS的能力,可提高光动力治疗的抗肿瘤疗效.

    光动力治疗光敏剂纳米粒子活性氧肿瘤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及贲门固有肌层来源大型症状性黏膜下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

    林佳佳王珏姜琦胡皓...
    586-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治疗食管和贲门固有肌层来源的大型(长径≥3.5 cm)症状性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收治的接受STER治疗的食管和贲门大型症状性SMT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随访资料.采用完全切除率、复发率和残留率评估STER的疗效,分析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评价STER的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111例SMT患者,其中男性65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43.2±11.6)岁,11例(9.9%)患者有典型症状.切除肿瘤中,平滑肌瘤105例、胃肠道间质瘤2例、神经鞘瘤4例,瘤体中位长径5cm、中位短径3 cm,中位手术时间70 min,中位住院时间3 d.STER手术成功率100%,肿瘤完全切除率73.9%.术中黏膜破损18例(16.2%);发生术后并发症16例(14.4%),其中严重气胸/胸腔积液(需要引流)10例(9.0%),迟发性出血1例(0.9%),中度以上发热4例(3.6%),隧道内感染1例(0.9%).随访1~18个月,未发现肿瘤残留、复发,无食管狭窄及憩室等远期并发症.结论 STER治疗食管和贲门大型症状性SMT安全有效.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黏膜下肿瘤食管贲门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