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劳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劳动
中国劳动

莫荣

双月刊

1007-8746

chinalabor@126.com

010-64941064 64941070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西街17号

中国劳动/Journal China Labor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宣传劳动保障理论、政策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在全国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成功的改革经验,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中带有普遍性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问题为己任;以改革理论与操作性问题研究、政策研究、工作研究为主要内容;坚持研究宏观劳动问题与微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并重的原则。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未老龄化区县特征及成因研究

    和明杰宫倩楠
    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国老龄化形势越发严峻、国内多数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针对少数未老龄化地区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近三次人口普查的分县数据分析发现,我国31个省区市的未老龄化区县从2000年的1613个收缩至2020年的218个,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青海和广东四省(区).未老龄化区县可划分为生育持续型、经济中心型和政策引导型三类,本文对比分析了三类未老龄化区县的特征.生育、迁移、死亡三方面因素共同塑造了人口年龄结构,生育持续型区县的未老龄化原因是深层次的经济、社会、自然、政策、技术等从生育、死亡和迁移三方对人口年龄结构产生的同向合力,而经济中心型和政策引导型区县的未老龄化原因在于迁移对人口结构的作用力大于其他因素的反作用力.最后,本文围绕未老龄化区县的特征成因及经验,探讨了延缓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相关的政策建议.

    未老龄化区县类型特征成因

    数字经济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影响研究

    任森春郭周澳杰
    1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融入角度,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别构建数字经济与就业质量的评价体系,借助熵值法对其进行测度,并使用分位数回归对二者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正向影响农民工群体的就业质量,这一结论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成立;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总体呈倒"U"型;并在进一步的机制检验中证明社会融入在二者之间起到正向的影响效应,最后在实证的基础上提出要重点关注中低技能水平的农民工群体,并注重城市人文关怀氛围的培养,以增强农民工归属感的建议.

    农民工就业质量数字经济社会融入

    劳动力回流何以促进农村共同富裕

    刘永文伍雄胡雪竹
    3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农村家庭收入和缩小农村家庭间收入差距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而劳动力回流所释放的人口红利对于实现农村家庭收入的均衡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探究劳动力回流对农村家庭收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劳动力回流且回流前在外非农就业经历以及更长的务工时长等有助于促进农村家庭收入增长,这一结论在内生性检验后依旧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使用、家庭资产合理配置以及社会关系网络的扩展在劳动力回流促进农村家庭增收和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劳动力回流对低收入家庭及中部和西部地区家庭的收入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有效地缩小了农村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劳动力回流还对青年家庭和受过高等教育家庭的收入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劳动力回流农村家庭收入农村家庭间收入差距农村共同富裕

    新质生产力对企业内共同富裕的影响分析——来自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王剑锋张鲁光
    5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育新质生产力被认为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新动能,但是已有文献鲜有实证研究.为此,本文从实证角度研究新质生产力对企业内部收入分配的影响.使用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法构造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得到以下结论:新质生产力提高了企业总收入,但还存在合理分配收入的问题.即新质生产力能够"做大蛋糕",但如何"分好蛋糕"还应加以引导.通过替换被解释变量、将解释变量滞后一期以及更换回归模型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的主要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包括:新质生产力具有生产率效应和价值创造效应,从而提高了营业总收入;价值创造效应超过了生产率效应,从而降低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增大了公司监管层和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异质性分析显示,新质生产力对国企及大企业的共同富裕效应更显著,且加剧了大企业内高管与员工的薪酬差距.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促进共同富裕和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新质生产力共同富裕收入差距生产率效应价值创造效应

    感知算法控制对零工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影响:工作压力的中介作用

    马金平李潘魏琪润李刚琴...
    7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技术和平台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外卖员、快递员、网约司机等零工工作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吸引了大量从业者,近年来,平台企业为提高服务质量,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使用算法对零工工作者进行智能化控制的动机日益增强,给零工工作者带来许多影响.基于两轮问卷调查获取的313份样本数据,本研究证实了零工工作者感知算法控制、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的正向传导机制,并对情绪稳定性、工作-家庭支持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检验.本研究不但丰富了感知算法控制领域的研究,还从个体特征视角和工作要求-资源视角完善了职业倦怠形成机制理论;研究结论为缓解零工工作者的职业倦怠,促进平台和零工工作者和谐共赢提供了实践启示.

    感知算法控制职业倦怠零工工作者工作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