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侯甬坚

季刊

1001-5205

zglsdllc@snnu.edu.cn

029-85303935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校内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编辑出版,其创办人、前任主编史念海教授是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为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在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和中国古都学研究等方面均做出过开创性贡献。现任主编朱士光教授曾师从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教授,在历史自然地理、城市历史地理与古都学研究、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等方面均有精深的造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清中后期阴山山地开发与多元群体互动

    张博
    11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阴山并非政治军事视野下萧索的边缘界线,它与草原、农田一样,是内蒙古高原民众生产生活的家园之一.清中后期,大量牧民、农民、商人、兵丁、"流匪"进入阴山进行林、猎、农、牧等多元生产.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蒙旗王公、内地移民、商人势力、牧区蒙民等围绕阴山内部资源的开发有着博弈与合作、纠纷与妥协,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阴山及其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时期阴山的开发,一方面展现出山内外密切互动,各群体共生的情形.另一方面,农牧交错的区位以及关涉蒙旗与边疆秩序的重要性,使得阴山的开发与南方山区相较,更易受政治军事因素影响.此外,山地开发中的矛盾冲突与无序开采等,也引发了社会纠纷与生态环境问题.

    阴山历史地理环境史

    法国汉学家毕欧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张怡雯
    121-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国汉学家毕欧受业于儒莲,是法国学院派汉学的第二代学者.受家学渊源及工程技术背景的影响,在转向汉学研究后,他致力于专研中国的典章制度与技术史.他对中国历史地理的相关问题也抱有浓厚且持久的兴趣.更为难得的是,他在现代学术规范初步确立的19世纪上半叶,自发地运用现代学术范式,提出并探讨中国历史地理问题,例如历史气候、海岸线变迁、黄河改道、地面高程、地震分布、地磁变化等历史自然地理议题,以及古代疆域、历史地理工具书的编纂等历史人文地理议题.这些议题在百年以后仍然受到中国历史地理学者的关注.毕欧的这类研究是欧洲汉学家以近代学术规范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的最早尝试.

    历史地理汉学毕欧学术范式

    区域历史气候变化及其社会响应研究的新尝试——萧凌波《气候、灾害与清代华北平原社会生态》评介

    李庆鹏
    131-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候、灾害与清代华北平原社会生态》一书以生命演化周期为视角,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探讨了气候、灾害影响下清代华北平原社会生态的演化,揭示了清代华北平原气候、灾害影响传递与社会响应的过程机制,复原了清代华北平原社会生态系统的演化历程,分阶段阐释了清代华北平原气候、灾害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总结了清代华北平原气候变化及其社会响应的特征,具有多学科交叉、区域综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特色,对深化区域历史气候变化及其社会响应以及历史地理学研究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历史气候变化灾害影响社会响应

    中牟县钟繇故里补证

    陈东川
    136-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宋地理文献与明清方志中皆以尉氏县城西北35里的"故钟城"作为魏太傅钟繇故里所在.结合历史文献、遥感影像和实地考察,确认今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西南大秦岗北段一座有东汉建筑特征的古城遗址应是"故钟城",即钟繇故里不在传统认为的今长葛市境.这一带历史时期岗湖相间,人们在岗阜上立城聚、建茔域,相沿已久.钟繇故里位置的确认,有助于探索该区域汉魏时期的地理环境与人地关系,有利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钟繇故里"故钟城"锁眼卫星影像地理环境

    《水经注》定名考

    雷军
    145-152,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郦道元注《水经》的定名经历了一个长期动态过程.从史志目录、实物版本方面看,郦注大题皆为"水经".唐宋文献有"水经注""注水经"等称呼.明万历间"水经注"始见于该书内封中,刻序也有改动,以"水经注"为名的相关刻本由此出现.清初学者对《水经》作者进行辨伪,影响了乾隆时期戴震诸人,其所校官本将郦道元由"注者"提升为"撰者".至此,"水经注"成为书籍的正式名称.

    《水经注》定名版本附属独立

    《唐两京城坊考》东京宫城若干建筑考校

    贾鸿源
    153-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两京城坊考》所记东京洛阳宫城建筑的名称与位置存在讹误,具体包括:未注意《河南志》丽景夹城史料出自《唐六典》,在引用该书时误作丽景门夹城;在利用《河南志》所记九洲池方位时节录失当,且考订结果与他书所记以及考古发现不符;引用《河南志》所记安福殿时误作安福门;未重视《唐六典》不同版本间的文字差异,误改长寿殿作仁寿殿;未注意《两京新记》等提示,信从《河南志》误书阊阖阙为阊阖阁;未留意《河南志》"宋城阙古迹"卷蕴含的唐末洛阳宫城史料,将左右银台门视作无考建筑;信从《玉海》所引《河南志》异文,错记太和门位置;忽视宫城建筑前后更名顺序,信从《禁扁》所记,将新旧两处延义门混淆;受《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影响,误认为皇城别名宝城.

    《唐两京城坊考》东京宫城建筑名称建筑方位布局变迁

    《成都古旧地图集》编撰出版

    李勇先
    封2页

    "回顾与展望:中国古都研究四十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23年年会"召开

    王笑寒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