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粮油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粮油学报
中国粮油学报

胡承淼

月刊

1003-0174

lyxuebao@163.com lyxuebao@yahoo.com.cn lyxuebao@ccoaonline.com lyxbao@126.com

68357507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1号

中国粮油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科技刊物。刊登谷物、食用油方面的学术论文,报道粮油资源选育、贮藏、加工利用以及品质检测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提高粮油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水平。读者对象为粮油食品加工专业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麻阳冰糖橙种子油超声波提取及其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邵金华肖丽酾胡涛胡安雯...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冰糖橙的价值,以冰糖橙种子出油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冰糖橙种子油工艺,国标的方法检测其理化性质,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在超声时间为12 min,超声温度为55℃,料液比为1∶10的条件下,冰糖橙种子的出油率达到最高为32.49%.冰糖橙种子油为黄绿色,过氧化值为5.24 mmol/kg、酸值为0.85 mg KOH/g、相对密度(d2020)0.934、碘值为103 g 1/100 g、折光指数为1.474 5.冰糖橙种子油中含有6种脂肪酸,其中棕榈酸24.46%,硬脂酸5.58%,油酸25.97%,亚油酸40.40%,亚麻酸 3.16%,花生酸 0.43%.

    麻阳冰糖橙种子油超声波提取脂肪酸组成

    栀子果油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及对油条和薯条的感官影响

    周玮滢杨良缘张齐杰高前欣...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栀子果油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选择薯条和油条2种代表性煎炸食材,将栀子果油在煎炸20 h内每隔2 h的酸价、羰基价、过氧化值和极性组分与大豆油、棕榈油在同等条件下煎炸的理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棕榈油煎炸后的品质较高,栀子果油和大豆油比较相似,栀子果油可以作为煎炸油.但栀子果油连续煎炸12 h时极性组分超过国家现有煎炸油的卫生标准,因此其连续煎炸时间不能超过12 h.同时对煎炸1、10、20 h的油条和薯条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煎炸食材相同时,3种食用油的感官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栀子果油对油条和薯条的品质无不良影响,适合作为煎炸油.

    栀子果油煎炸油条薯条感官影响

    5~9周龄"武禽10"肉鸭饲粮适宜代谢能、粗蛋白质、钙和有效磷水平研究

    余婕敖英男龚萍杨宇...
    93-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研究饲粮不同营养水平对5~9周龄"武禽10"肉鸭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屠宰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养分表观利用率的影响,确定5~9周龄"武禽10"肉鸭饲粮适宜的代谢能(ME)、粗蛋白质(CP)、钙(Ca)和有效磷(AP)水平.实验选择504只28日龄"武禽10"肉鸭,随机分为9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4只鸭.采用4因素3水平L9(34)正交实验设计,设3个ME水平(12.10、12.50、12.90 MJ/kg),3个CP水平(质量分数分别为16.5%、18.5%、20.5%),3个Ca水平(质量分数分别为0.60%、0.80%、1.00%)和3个AP水平(质量分数分别为0.30%、0.40%、0.50%),按照不同营养水平设计共配制9种实验饲粮,对9组实验鸭进行为期35 d的饲养实验.结果显示:1)饲粮中ME水平显著影响5~9周龄肉鸭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半潜水长、体斜长、胫围、腹脂率和皮脂率,以及血清尿酸(UA)、葡萄糖(GLU)、磷(P)浓度(P<0.05);2)饲粮中CP水平显著影响5~9周龄肉鸭的ADFI、ADG、龙骨长、体斜长、胸宽、胸肌率、腹脂率和皮脂率,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GLU、P含量(P<0.05);3)饲粮Ca水平显著影响5~9周龄肉鸭的ADFI、龙骨长、胫长、胫围、体斜长、半潜水长、腹脂率,以及血清GLU、Ca、P含量(P<0.05);4)饲粮AP水平显著影响5~9周龄肉鸭的ADG、F/G、体斜长、胸宽、胫围、腹脂率和皮脂率,以及血清UA、GLU含量(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屠宰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等结果,5~9周龄"武禽10"肉鸭饲粮适宜ME、CP、Ca、AP水平分别为12.5 MJ/kg、18.5%、0.8%和 0.4%.

    肉鸭代谢能粗蛋白质有效磷

    小麦替代部分玉米对藏羊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张峰硕马博妍吴振岭陈渲...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小麦替代精料中部分玉米对藏羊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和脏器发育的影响.选取60只初始体质量相近,健康无病的2~3月龄藏羊,随机分成2组,每组30只,每组5个重复.对照组饲喂玉米型基础日粮,实验组饲喂质量分数为10%小麦替代精料中部分玉米.实验期100 d,其中预饲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实验组的终末体质量、平均日增重、体长和体躯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中粗蛋白、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粗灰分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组中谷草转氨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瘤胃质量和皱胃质量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在藏羊日粮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0%小麦粉替代精料中部分玉米能有效提高藏羊的表观消化率,从而使藏羊对其日粮的利用率增加提高其生长性能和脏器质量,同时还能降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含量从而改善肝脏功能,以维持藏羊正常的消化代谢.

    藏系绵羊营养调控小麦生长发育营养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

    后处理工艺对藜麦挤压面条品质的影响

    张林华张红玉谢凯文陈凤莲...
    110-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不同后处理工艺制备了挤压藜麦鲜面、冷冻面、半干面和干面,并对其品质及营养特性进行测定.研究发现,不同的后处理工艺会影响面条的凝胶网络结构从而对面条的蒸煮与质构特性造成差异.鲜面有最低的蒸煮损失(2.98%),最高的硬度(3 489 g)和弹性(0.99),以及最高的感官评分(90.1),干面在蒸煮品质和感官方面表现最差.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蒸煮损失越高的面条表面空洞越多越大.冷冻、干燥的工艺并没有对面条的多酚、黄酮类物质造成损失.消化实验中发现面条消化与淀粉老化相关,鲜面的pG1值>冷冻面pG1值>半干面pG1值>干面pGI值.在25℃的储存条件下,鲜面在36 h内菌落总数迅速超标,含水量较低的半干面的货架期可达120 h.

    挤压面条后处理工艺品质特性质构特性

    荞麦糖肽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稳定性和缓释研究

    周柳莎胡香莲俞瑜媛徐海星...
    119-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备一种荞麦糖肽(buckwheat glycopeptide,BG)缓释脂质体,提高荞麦糖肽的生物利用度.本研究首先对制备所得的BG进行稳定性分析,随后利用反向蒸发法制备荞麦糖肽脂质体(buckwheat glycopeptide liposomes,BGL),经响应面实验对包埋工艺进行优化,并探究其稳定性、体外缓释特性、α-葡萄糖苷酶(α-glucosidase,AGase)抑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温度(20~80 ℃)对BG的活性影响较小,碱性条件下BG易失活.从5种磷脂中筛选出蛋黄卵磷脂制备BGL,响应面优化工艺条件为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4.2∶1.0,脂药比为7.5∶1.0,水相体积为1 mL,此条件下,BGL包埋率为72.64%.BGL对高温(100℃)环境不耐受,在短时间(1 h)内具有广谱pH(2~10)稳定性,反复冻融5次对其渗漏率无显著影响(P>0.05).BGL在体外模拟胃、肠体系中表现出良好的缓释特性,24 h累计释放速率分别为(84.50±2.30)%和(60.17± 1.42)%.

    荞麦糖肽脂质体稳定性体外缓释生物活性

    基于语义分割的粮仓粮食数量变化动态监测方法

    李智张艳飞杨卫东但乃禹...
    13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高效、准确且低成本监测粮仓粮食数量变化情况,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语义分割的粮仓粮食数量变化动态监测方法,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粮仓仓内摄像机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实现对粮仓仓内粮食数量变化情况的动态监测.通过将监测结果与仓内近期业务数据进行比对,可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线索并预警,提高日常监管的针对性和效率.本研究选取粮仓仓内监控摄像机采集的图像作为数据集,构建了基于DeepLabV3+的粮仓粮食数量变化动态监测模型,通过提取判断粮面变化的参照边界,利用参照边界像素值的变化判断仓内粮食数量变化情况,并通过引入基于MobileNetV2的特征提取网络,提高了模型识别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平均交并比和平均像素准确率分别达到89.57%和94.53%,参数量为5.818 M,MIoU分别比PSPNet模型和UNet模型高0.95%和0.88%.通过对50个粮仓的测试分析,模型识别得到的仓内粮食数量变化情况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为96%,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粮仓粮食数量的动态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深度学习DeepLabV3+粮面识别语义分割

    基于改进YOLOv5的碎米检测数据集

    刘书婷牟怿陈为真
    140-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碎米检测是评估大米品质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碎米检测是由人工挑选完成的,这种方式耗时费力,误差率高,而且公开可用的碎米检测数据集并不多.为解决该问题,研究创建了 一个大米碎米数据集,该数据集共由2 435张图片和对应标签文件组成,其中包含3种类别;并提出了一个改进的YOLOv5碎米检测模型,该模型引入ShuffleNetv2轻量化结构作为特征提取结构,大大减少了模型的参数量,在此基础上,引入了BiFPN结构作为特征融合结构,使用α_IoU作为回归框损失对损失函数进行改进.实验表明,改进之后的模型精度可达98.9%,比原YOLOv5模型高0.3%,参数量和计算量也比原模型减少了 85%以上,其中精度相比于 YOLOv3、SSD、RestinaNet、FasterRCNN 分别高了 0.4%、33.3%、27.9%、27.2%.相关数据集在 https://github.com/THFrag/broken-rice-detection 上提供.

    数据集深度学习碎米检测YOLOv5

    利用特征波段提取及结合机器学习对小米淀粉的高光谱检测研究

    王国梁赵媛刘敏郭二虎...
    149-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高光谱检测技术实现小米淀粉的快速检测在小米定级、定价及降低加工成本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高光谱检测技术,采用化学计量学及机器学习相关知识对小米直链、支链淀粉含量进行检测,并提出特征波段提取联用预处理方法及Logistic结合COOT(coot optimization algorithm)优化算法.结果表明采用特征波段提取联用算法建立的PLSR(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模型能够在减少波段冗余情况下不影响模型预测精度,其中直链淀粉较好模型为 MSC(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RF(random frog)-IRIV(iteratively retains informative variables)-PLSR,支链淀粉较好模型为 MSC-CARS(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IRIV-PLSR.为了进一步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基于最佳预处理算法结合Logistic-COOT建立BP(back propagation)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小米直链、支链淀粉的含量,模型评价直链、支链淀粉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R)、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相对分析误差(relative percent deviation,RPD)分别为0.74、1.19、1.51和0.72、5.25、1.40,研究可为小米其他营养成分的高光谱检测及产品分类、定级等提供理论参考.

    小米淀粉高光谱检测特征波段提取联用机器学习

    应用高光谱技术及MLSPTSVM模型检测热损伤大豆

    李明刘瑶刘忠艳
    158-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口大豆在运输过程中极易因储藏温度过高而造成热损伤,加剧大豆蛋白及油脂的品质恶化,对大豆质量造成影响.利用高光谱图像技术和多元最小二乘递归投影孪生支持向量机(MLSPTSVM)对大豆的热损伤进行检测.应用高光谱图像采集系统在400~1 000 nm范围内获取正常大豆、轻度热损伤、重度热损伤大豆的光谱图像.采用多种预处理方法进行光谱预处理,对预处理方法提高模型检测性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元散射校正预处理搭配线性核的MLSPTSVM模型、原始光谱数据搭配非线性核的MLSPTS-VM模型均能达到100%检测准确率,相较于经典检测模型具有显著优势.在实验样本数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应用线性核的模型检测准确率仍能达到100%.因此,结合MLSPTSVM模型的高光谱图像检测方法可有效地提高热损伤大豆检测精度,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高光谱图像热损伤大豆投影孪生支持向量机无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