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棉花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棉花
中国棉花

喻树迅

月刊

1000-632X

journal@cricaas.com.cn;cottonsci@gmail.com

0372-2525361/362/369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开发区黄河大道西段中棉所办公区

中国棉花/Journal China Cott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述评棉业市场热点,报道最新研究进展,推广先进植棉技术,传递最新环球棉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棉花脱叶剂敏感性鉴定与相关农艺性状评价

    梁发瑞杜霄龙遗磊吾买尔江·库尔班...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对脱叶剂敏感的棉花种质资源,同时研究脱叶剂敏感性与株型、生育期、产量等性状的关系,用不同来源的300 份棉花种质资源于 2022―2023 年在新疆库车市开展试验,调查 300 份棉花材料的相关农艺性状和脱叶性状,利用脱叶性状筛选、维恩图分析、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脱叶剂敏感性进行全面评价,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究棉花脱叶剂敏感性与株型、生育期性状的关系.基于不同环境下的脱叶率初步筛选出 13 份脱叶剂敏感材料和 11 份脱叶剂不敏感材料.灰色关联分析表明,产量相关性状、株型性状与脱叶率间的相关性大于生育期与脱叶率间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吐絮因子、脱叶因子、株型因子和产量因子这 4 个主成分可以用来预测品种的脱叶剂敏感性.通过聚类分析对初步筛选得到的 13 份脱叶敏感材料和 11 份不敏感材料进行了验证,聚类分析结果与脱叶率初步筛选结果一致.在生育期、株型和脱叶性状等方面,脱叶剂敏感材料和不敏感材料均存在显著差异,且脱叶剂敏感性较强的材料田间表现为株型紧凑并且早熟,脱叶剂敏感性较弱的材料表现为株型松散且晚熟.筛选出的 13 份脱叶剂敏感材料和 11 份脱叶剂不敏感材料可以为后续机采棉品种的培育以及脱叶剂敏感性相关基因的挖掘提供材料支撑.

    棉花脱叶剂敏感性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高浓度NaCl盐胁迫对45份陆地棉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

    罗静杜珊珊孙绘健何忠盛...
    11-1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在高浓度NaCl胁迫下对 45 份审定的适于新疆种植的陆地棉品种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综合评价其在萌发期对高浓度盐胁迫的耐受能力.结果表明:(1)在NaCl浓度为 200 mmol·L-1 的盐胁迫处理下,测定的 6 项萌发指标中发芽势受影响程度最大,干物质质量受影响程度最小.(2)盐胁迫下测定的 6 项指标中干物质质量与发芽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发芽势、根长、下胚轴长存在负相关关系,与鲜物质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他性状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3)根据隶属函数值和聚类分析结果,在NaCl浓度为 200 mmol·L-1 的盐胁迫下,新陆早 64 号、新陆早 81 号、新陆中 87 号的萌发能力较强.本研究为耐盐陆地棉亲本的选择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陆地棉种子盐胁迫萌发指标发芽势根长下胚轴长相关分析

    河西走廊植棉区不同播期对棉花主要性状的影响

    詹有俊杨涛孙建船张璇...
    17-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 年在甘肃河西走廊特早熟棉区,研究比较了 2 个播期[4 月 8 日(早播)与 4 月 23 日(迟播)]下 14 个棉花品种(系)的生育进程、产量和纤维品质等的差异.结果发现:与迟播相比,早播棉花的出苗期、苗期持续时间和播种至吐絮时间明显延长,蕾期和花铃期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多数供试品种(系)的单株结铃数、衣指、籽棉单产增加,籽指和铃重降低;14 个品种(系)的衣分、皮棉单产和纤维断裂比强度均增加;多数供试品种(系)的马克隆值、反射率和纺纱均匀性指数提高,断裂伸长率和黄色深度下降.相关分析发现,播种至出苗期历时、苗期持续时间、花铃期持续时间、播种至吐絮时间、断裂伸长率、黄色深度均与日平均温度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蕾期持续时间、籽指、衣分、籽棉单产、皮棉单产、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均与日平均温度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在甘肃河西走廊植棉区适期早播有利于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因此建议结合该棉区温度、霜冻等气象条件尽量在 4 月上中旬提早播种.

    棉花河西走廊植棉区播期性状适期早播

    新疆1膜4行种植模式对新陆早82号农艺性状和结铃数的影响

    梁培鑫王海霞吕晓庆曹创业...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 1 膜 4 行种植模式对棉花农艺性状及结铃数的影响,揭示棉花的适宜株行距配置模式,于 2023 年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开展大田试验.选取新陆早 82 号为供试材料,以传统的 1 膜 6 行种植模式[行距为(10+66+10+66+10)cm,株距为 9.5 cm]为对照,设置 1 膜 4 行种植模式[行距为(66+10+66)cm,边行和中间 2 行的株距分别为 7.3 cm和 9.5 cm],分析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棉花的出苗率、株高、单株叶片数、单株果枝数、第一果枝节位、单株蕾数、单株结铃数、棉铃直径、收获密度、倒三果枝结铃数等.结果表明,在 1 膜 4 行种植模式下,棉花出苗率增加,边行棉花生长发育加快,蕾期边行棉花的株高、单株叶片数、单株果枝数、第一果枝节位和单株棉蕾数高于 1 膜 4 行中行和 1 膜 6行.花铃期 1 膜 4 行边行棉花的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和棉铃直径显著高于 1 膜 4 行中行和 1 膜 6 行边行.吐絮期 1膜 4 行模式下的单株结铃数和倒三果枝结铃数显著高于 1 膜 6 行.总体而言,1 膜 4 行种植模式下新陆早 82 号出苗率增加,边行棉花长势向好,有利于创建高产群体以及全程机械化管理.

    棉花1膜4行种植模式出苗率形态指标铃数产量

    新疆阿拉尔垦区种植密度对中棉113冠层光资源高效利用和空间成铃的影响

    杨泽陈国栋熊世武杨北方...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宽窄行配置下不同种植密度对中棉 113 冠层光资源利用及成铃结构的影响,明确中棉 113 在新疆阿拉尔垦区宽窄行种植模式下的合理密度,达到高效利用光能、优化株型与提高产量的目的.设置 6 个密度:9 万株·hm-2(D1)、12 万株·hm-2(D2)、15 万株·hm-2(D3)、18 万株·hm-2(D4)、21 万株·hm-2(D5)、24 万株·hm-2(D6),采用一膜四行(66+10)cm 种植模式,使用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与株式图采集系统,比较不同密度处理对棉花群体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截获率、棉铃空间分布差异以及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密度处理棉花PAR 截获率均表现为双峰曲线,且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动态变化.在吐絮期,PAR 截获率随密度增加而下降,此时D4 处理PAR 截获率合理,D6 密度过大PAR 截获率较低.棉株成铃受PAR 截获率影响,随密度增加,成铃在水平方向上向棉株内侧集中(内围铃比例增加),在竖直方向上向棉株中上部集中.D4 处理的籽棉单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D1(9 万株·hm-2)处理的单株优势明显,单株结铃数较高;D4(18 万株·hm-2)处理的群体优势明显,群体光能利用与成铃结构合理,籽棉产量最高.综上,在新疆阿拉尔地区中棉 113 的最适宜种植密度为 18 万株·hm-2 左右.

    棉花密度中棉113新疆阿拉尔光合有效辐射成铃结构空间分布产量

    不同棉花-荷兰豆套种模式下作物生育进程、产量及综合效益的比较分析

    常明娟楚宗艳杜玉倍汤玉煊...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植棉效益和土地利用率,降低荷兰豆种植成本,以早熟棉花品种中棉所 50 和荷兰豆品种金船白花双荚 818为材料,于 2022―2023 年在河南省开封市设置了不同的棉花-荷兰豆套作模式,比较分析其对棉花和荷兰豆的生育进程、产量、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种植密度(8.34 万株·hm-2)相同时,80 cm等行距种植(A1)、(120+40)cm宽窄行种植(A2)和(100+60)cm 宽窄行种植(A3)的铃重、衣分、籽棉单产和皮棉单产均无显著差异,棉花生育进程有所不同.将 2 行荷兰豆套种于每 2 等行棉花中间或 2 宽行棉花中间,分别距棉花植株 15 cm(B1)或 20 cm(B2),该模式的荷兰豆种植成本较传统种植模式降低 4 400 元·hm-2.不同套种模式的荷兰豆累计采摘量均呈"S"曲线,其中A1B1 处理为最优的套种模式,荷兰豆单日采摘量最大值为 341.84 kg·hm-2,荷兰豆累计采摘量为 9 093.09 kg·hm-2,棉花和荷兰豆的总产值及综合纯收益最高,分别达 63 944.68 元·hm-2 和 31 894.66 元·hm-2.

    棉花-荷兰豆套作行距配置生育进程群体产量综合效益

    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湘X0935

    王永波李玉军郭莉莉周德桂...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湘X0935 是由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转基因中熟常规棉品种,分别于 2021 年 3 月、2023 年 6 月、2023 年 11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概述了其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地区,并总结了其关键栽培技术.

    常规棉品种选育湘X0935特征特性栽培技术抗虫性

    著作权使用说明

    《中国棉花》编辑部
    46页

    环渤海棉田土壤盐碱障碍消减技术研究进展

    冯国艺张谦王燕董明...
    4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渤海盐碱地区土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在环渤海盐碱地发展棉花生产是缓解粮棉争地矛盾,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土壤盐碱胁迫是制约环渤海盐碱地棉花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总结了环渤海盐碱棉田土壤水盐动态变化规律,对环渤海地区采用的苦咸水时空调配利用技术、"池-田"蓄引水立体生态改良模式和耕层调墒控盐技术等盐碱棉田改良技术模式进行了分类评述,归纳总结了基于"苦咸水-土壤水-降水"水资源立体生态调配利用的环渤海棉田土壤盐碱障碍综合消减技术研究进展,并指出环渤海地区棉田盐碱障碍消减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对环渤海地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粮棉种植面积相对稳定具有重要技术参考价值.

    棉花滨海盐碱地障碍消减水盐运移环渤海地区土壤改良

    关于《中国-中亚五国棉花产业合作可行性分析》数据来源的更正

    《中国棉花》编辑部
    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