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刘起勇

双月刊

1003-4692

bingmei@icdc.cn

010-58900731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Vector Biology and Contro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国家级杀虫、灭鼠、防治病媒传染病的专业期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已连续3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是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浙江省温州市2013-2022年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蚤类监测分析

    李江峰陈帅
    17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浙江省温州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种群数据,了解其动态变化趋势,为鼠疫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收集整理温州市2013-2022年鼠疫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的分布特征.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多组间蚤指数分布比较,蚤指数的变化趋势采用Mann-Kendall时间趋势检验,染蚤率和小型哺乳动物捕获率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结果 2013-2022年温州市共捕获3目4科11属15种37 851只小型哺乳动物,总捕获率为9.44%,以臭鼩(48.98%)、褐家鼠(29.03%)和黄胸鼠(9.32%)为优势种.2013-2022年臭鼩捕获率呈上升趋势(Z=-27.408,P<0.001),褐家鼠和黄胸鼠捕获率均呈下降趋势(均P<0.001).共梳检小型哺乳动物17 144只,染蚤动物629只,染蚤率为3.67%,检获蚤1 962匹,蚤指数为0.11.不同小型哺乳动物染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5.254,P<0.001).共剖检动物33761只,均未分离到鼠疫耶尔森菌,检测36958份血清,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温州市动物间鼠疫疫情处于静息期,但存在鼠疫流行的风险,仍需进一步加强鼠疫监测,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鼠疫监测宿主动物媒介蚤

    江西省2015-2022年登革热媒介伊蚊幼蚊监测结果分析

    夏光辉汪如良刘晓青潘欢弘...
    182-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江西省登革热媒介伊蚊幼蚊的密度水平及变化趋势,为登革热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5-2022年每年5-10月,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在全省13个登革热媒介监测点进行监测,分析伊蚊幼蚊密度.利用R 4.3.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不同容器类型的容器指数(CI)比较采用t检验,CI、房屋指数(HI)的变化趋势与BI关联性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不同容器类型的年均CI变化情况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用Joinpoint 5.0.2软件对年均BI值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15-2022年白纹伊蚊幼蚊BI为5.88~15.36,CI为6.84%~17.10%,HI为4.73%~10.69%.除2016年略有上升外,江西省年均BI整体呈下降趋势.临时性容器的CI呈下降趋势(Z=-18.514,P<0.001),但整体水平高于永久性容器(t=-2.739,P=0.029).伊蚊幼蚊密度季节消长呈单峰分布,BI峰值主要出现在每年的5-6月,之后呈下降趋势.CI和HI变化趋势与BI基本相同,相关系数分别为0.827(P<0.001)和0.916(P<0.001).赣北、赣南地区的年均BI值整体高于赣中地区,且5-8月的月平均BI值均>10,9-10月的月均BI值在5~10.2019年BI值超过传播阈值的监测点次最多,月度分析显示6月超过传播阈值的监测点次最多.结论 江西省白纹伊蚊密度虽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存在登革热本地传播流行风险,应加强伊蚊综合治理,降低登革热疫情发生风险.

    登革热白纹伊蚊生态学监测布雷图指数

    本刊关于使用地图的说明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编辑部
    187页

    江西省南丰县2010-2022年恙虫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刘月凤李鹏黄贵义陈盛恩...
    188-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江西省南丰县恙虫病的三间分布特征,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恙虫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22年江西省南丰县恙虫病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季节性趋势分解分析、Joinpoint回归分析、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Pearson x2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等方法分析恙虫病的发病率、三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 2010-2022年,南丰县共报告恙虫病病例1 548例,年均发病率42.54/10万.职业主要为农民,>30~70岁年龄组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797,P<0.001),但其中>30~40岁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85,P=0.170),>40~70岁年龄组女性为高发人群.Joinpoin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恙虫病年均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18.25%].季节性趋势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南丰县恙虫病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包括夏季型(6-8月)、秋冬季型(9-12月),呈双峰分布.不同乡镇年均发病率可分为3个阶段:2010-2013年的低流行水平,乡镇年均发病率保持在5.00/10万及以下;2014-2018年的流行期,乡镇年均发病率保持在10.00/10万以上;2019-2022年的波动期,乡镇年均发病率保持在10.00/10万及以下.结论 江西省南丰县恙虫病发病率较高,应在流行季节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宣传教育工作,降低恙虫病发病水平.

    江西省南丰县恙虫病流行病学特征监测

    云南省2013-2022年恙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邓淑珍董雪梅沈秀莲周燕梅...
    194-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云南省2013-2022年恙虫病的三间分布特征,为制定恙虫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云南省2013-2022年的恙虫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ArcGIS 10.3软件的可视化技术等,系统研究云南省恙虫病流行及时空分布特征,确定高风险地区.结果 10年间云南省累计报告恙虫病病例69 246例,死亡19例,年均发病率为14.58/10万,年发病率由2013年的5.95/10万上升至2022年的25.53/10万,呈线性递增趋势(x2趋势=30.573,P<0.001),病死率为0.036%;发病县(区)从2013年的70个扩增至2022年的97个,发病率排前3位的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0 906例,85.14/10万)、临沧市(13 677例,55.67/10万)和保山市(13406例,52.44/10万),年均增长率为17.82%,年均增长率最快的3个州(市)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84.15%)、曲靖市(48.91%)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45.12%);2013年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云南省西、中部,自2019年开始,高发病率地区由西、中部地区逐渐向东南扩散.总体来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x2=332.635,P<0.001);0~<5和50~<55岁组人群发病数较多,分别占11.05%和11.19%;职业以农民居多,流行季节仍以夏、秋季为主.报告病例以县(区)级医院报告为主(56.44%),从发病至确诊的时间中位数为4 d,医院等级越高发病到确诊的时间越短(H=15.924,P<0.001).病例以临床诊断病例为主,占96.07%.结论 云南省恙虫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病例由滇西、中部向东南扩散,5、6月病例快速上升,中老年女性农民高发,近几年乡镇卫生院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多,应加强基层医生的培训及居民和旅游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云南省恙虫病流行病学监测

    河北省井陉县人群犬源型黑热病再发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牛晓威赵新宇周吉坤
    200-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河北省井陉县犬源型黑热病的三间分布特征及宿主和媒介的病原感染状况,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19-2023年河北省报告的黑热病病例资料,采用Excel 2017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井陉县人群黑热病的三间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于2022年2-9月采集黑热病报告病例所在乡镇的全部犬只血样,用rk39免疫层析试纸检测血清抗利什曼原虫抗体,并计算抗体阳性率,采用SPSS25软件对不同乡镇的抗体阳性率进行x2检验.于2022年5-9月使用灯诱法在报告病例所在庭院的禽舍畜圈或养殖场开展白蛉监测,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井陉县共确诊32例黑热病病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8例,男女性别比为2.9∶1.病例均在农村地区生活,以>40岁中老年人(81.25%)为主,大部分是农民(84.38%).井陉县6个乡镇共采集犬血683份,血清抗利什曼原虫抗体阳性219份,阳性率为32.01%,不同乡镇的犬只利什曼原虫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609,P=0.008).共捕捉到中华白蛉852只,其中雌性白蛉665只,雄蛉187只,平均密度为15.07只/(灯·夜).结论 井陉县黑热病疫情处于发展初期,应针对该地区黑热病的流行因素,采取个人防护、病媒控制和保虫宿主控制等多方面的防治措施.

    黑热病犬源型流行特征媒介白蛉防治措施

    2013-2021年气象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鼠密度的影响

    尚猛王璐姜宛均王晓旭...
    205-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气象因素单独及其交互作用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鼠密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2021年鄂尔多斯市鼠密度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气象因素单独作用及交互作用对鼠密度的影响.结果 鄂尔多斯市鼠密度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鼠密度与滞后2月的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气压呈非线性关系,与当月的平均日照时数呈线性关系.子午沙鼠密度与月平均气温呈非线性关系,随着温度升高呈波动下降趋势,在约12 ℃时鼠密度出现1个小高峰,而在18 ℃左右时达到最低谷,随后迅速上升;鼠密度随月平均气压的升高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约864 hPa达到峰值;月平均日照时数对子午沙鼠密度呈现正向的线性关系.滞后2月的月平均气温与同期月累计降水量和当月的平均日照时数均有一定的交互作用,滞后2月的适宜温度(约12 ℃)下强降水和当月短平均月日照时数有利于子午沙鼠密度升高.结论 月平均日照时数、月平均气温及月平均气压对子午沙鼠密度呈线性及非线性影响,各气象因素间有一定的交互作用.

    鼠密度子午沙鼠气象因素交互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2012-2021年气象因素和鼠体蚤指数对长爪沙鼠种群密度的影响

    李轲王振旭张璐伦辛畅...
    212-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气象、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鼠体蚤指数等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锡林郭勒盟长爪沙鼠密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2021年锡林郭勒盟长爪沙鼠密度及其体蚤指数资料,同时收集气象和NDVI资料,通过R 4.2.2软件进行广义可加建模,对鼠密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长爪沙鼠密度表现出明显的时间趋势(F=3.129,P=0.004),体蚤指数和月平均相对湿度与长爪沙鼠密度存在显著的非线性负效应(F=1.833,P=0.044;F=2.949,P=0.011).滞后3个月的月平均最低气温与长爪沙鼠密度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正效应(F=2.418,P=0.032),鼠密度随着月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呈现先增高后下降再增高的趋势.滞后1个月的月平均日照时数与长爪沙鼠密度呈线性正相关(F=7.876,P=0.005).滞后2个月的月平均气压与长爪沙鼠密度呈现倒"U"形(F=4.752,P=0.002),当气压<880 hPa时两者呈正相关,反之呈负相关.体蚤指数与滞后3个月的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平均相对湿度对长爪沙鼠密度的影响均存在交互作用(F=2.689,P=0.009;F=2.644,P=0.017).结论 体蚤指数、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日照时数以及月平均气压对长爪沙鼠密度均有调节作用,且各影响因素对长爪沙鼠密度的影响部分存在滞后效应和交互作用.

    长爪沙鼠蚤指数气象因素广义可加模型交互作用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赤颊黄鼠穴居地微生境的选择

    吴洪潘初雯雯江晓珩戚英杰...
    218-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和了解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赤颊黄鼠巢域微生境的选择及与主要环境因素关系.方法 2019年春、夏季,布设5 mx5 m样方,调查赤颊黄鼠活动穴居地52个,对照样方55个,分析穴居地微生境和对照样方的海拔、坡度、植物种数、植被盖度、生物量等生境因子.对数值型生态因子数据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生态因子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Mann-Whitey U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对非数值型生态因子数据进行2个等级变量间的相关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在赤颊黄鼠微生境选择上起主要作用的生境因子.结果 影响赤颊黄鼠穴居地微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是海拔高度和土壤含水率2个生态因子(均P<0.01);主成分分析显示影响赤颊黄鼠穴居地微生境选择的环境因子依次是植被盖度(权系数为0.920)、草本盖度(权系数0.863)、灌木盖度(权系数为0.778)和灌木种数(权系数为0.768).结论 赤颊黄鼠倾向于选择海拔高、土壤含水率低、平滩类型的微生境作为穴居地.研究为赤颊黄鼠的科学防控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赤颊黄鼠穴居地生境选择主成分分析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基于空间分层抽样的蚊虫路径指数法抽样方法研究

    王墩家蔡逸舟董琳娟王飞...
    225-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建立使用软件编程的路径抽样研究方法,初步分析不同路径抽样对路径指数法蚊虫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使用Python 3.80软件编写代码,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监测人员行走方式,该方法可适用于各种居民区开展路径指数蚊虫监测.模拟采用随机路径抽样和空间分层路径抽样2种方式,对每种终止预设值分别模拟1 000次不同的路径.采用Excel 2019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计算模拟蚊虫监测结果的路径指数、绝对误差和方差,统计研究区域中建筑被抽样次数,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蒙特卡罗模拟所使用的数据为2023年5和7月通过目测法对上海市某大型居住区(40.20万m2)开展白纹伊蚊孳生地调查所得的积水数据.结果 以研究区域2023年5和7月孳生地调查结果为总体,以缓冲区范围内有50、100、150、200、250和300户为终止预设值开展蒙特卡罗模拟.模拟结果显示,以随机路径抽样时,研究区域中每处建筑被抽样的概率并不相同,中部建筑被抽样次数较多;随着样本量的增加,绝对误差和方差逐步减小.2种抽样方法比较显示,当样本量相同时,空间分层抽样效率均>1.25,空间分层抽样效率高于随机路径抽样.结论 基于Python代码模拟人工行走,建立了采用蒙特卡罗模拟路径抽样的研究方法,发现优化路径行走方式可提高路径指数法的抽样效率,基于空间分层抽样的路径指数法,可获得更具代表性的白纹伊蚊监测结果.

    路径指数白纹伊蚊蒙特卡罗模拟空间抽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