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刘起勇

双月刊

1003-4692

bingmei@icdc.cn

010-58900731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Vector Biology and Contro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国家级杀虫、灭鼠、防治病媒传染病的专业期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已连续3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是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果洛藏族自治州喜马拉雅旱獭适生区识别研究

    多杰昂欠耿永强李玲雯米宝玉...
    483-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生态位模型分析并预测果洛藏族自治州(果洛州)喜马拉雅旱獭适生区,为今后科学高效的鼠疫宿主监测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现场调查得到的96个喜马拉雅旱獭分布点经纬度及WorldClim网站获取的海拔及19个气候变量,通过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 10.6软件进行建模得出喜马拉雅旱獭在果洛州的适生区,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模型预测精度进行评价.结果 根据MaxEnt得出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0.928.排名前 5 位的因素贡献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最干燥月份降水量(35.7%)、温度季节性变化(26.3%)、季节性降水(20.5%)、昼夜温差月均值(10.2%)、海拔(7.3%).各因素在模型中的响应曲线分析得出,在昼夜温差月均值为14.7℃、温度季节性变化为800、最干燥月份降水量为2.4 mm、季节性降水为95、海拔为3 720 m时各因素的响应曲线达到最高值.预测结果显示,果洛州喜马拉雅旱獭高适生区面积达2 445.24 km2,中适生区面积达4 240.76 km2,主要位于玛沁县、甘德县境内.结论 最大熵模型预测结果可靠,与实际情况相符,为今后鼠疫监测工作提供了科学高效的理论依据;玛沁、甘德县喜马拉雅旱獭高、中适生区分布区域占比较高,应加强对该区域的监测.

    鼠疫喜马拉雅旱獭适生区最大熵模型果洛藏族自治州

    中国伊蚊属覆蚊亚属一新种(双翅目:蚊科)

    董学书施靖孙晓东郭小连...
    489-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2017年2月在云南省镇康县勐堆乡政府驻地周围(98°53′31″E,23°55′9″N)的一个废弃轮胎中采集到的伊蚊属覆蚊亚属1新种:勐堆伊蚊[Aedes(Stegomyia)mengduiensis sp.nov].新种主要鉴别特征为:成蚊Ⅲ~Ⅵ腹节背板基白带不完整,后跗节4基白环长为节4全长的3/4,雌蚊尾器生殖后叶后端中央凸起.雄蚊尾器抱肢端节粗壮,末端明显膨大,小抱器末端膨大呈扇状,具有众多叶状刺和刚毛.幼虫形态与白纹伊蚊幼虫无明显差别.模式标本保存于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蚊类标本馆.

    双翅目蚊科覆蚊亚属新种

    吉林省通化市家蝇对几种常用杀虫剂抗药性现状与进展分析

    马骏刘维王宇峰程廷贵...
    493-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掌握吉林省通化市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程度及抗药性水平变化趋势,为制定蝇类防制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挥网法采集通化市集安市、通化县、东昌区养殖场的家蝇野外种群.采用点滴法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氯菊酯、敌敌畏和毒死蜱6种常用杀虫剂进行抗药性生物测定.收集2013年以来通化市家蝇对上述杀虫剂的抗药性数据,对抗药性变化进行描述性分析.SPSS 27.0软件用于实验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通化市3个县(市、区)家蝇野外种群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氯菊酯、敌敌畏、毒死蜱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0.020 7~0.041 4、0.028 0~0.035 3、0.027 8~0.122 1、0.080 9~0.233 3、0.014 4~0.080 2和0.032 2~0.065 2 μg/♀;3个县(市、区)家蝇野外种群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氯菊酯、敌敌畏、毒死蜱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4.50~69.00、40.00~50.43、6.04~26.54、8.89~25.64、2.82~15.73和0.75~1.52.东昌区种群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抗药性水平在2013-2014年达到高峰,2020年降低,2023年均上升.结论 通化市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已处于高抗水平,对有机磷类杀虫剂敌敌畏处于中抗和低抗水平,对毒死蜱为敏感.应采取以环境防治为主、恰当采用物理及生物等综合防制措施,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家蝇杀虫剂抗药性防制技术

    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巴尔通体感染情况调查

    刘洋李建云刘芳张喆...
    500-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巴尔通体在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类动物种群中的分布及流行特征,并研究巴尔通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发育进化关系,为预防控制巴尔通体的人间感染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和杭锦旗郊区采用夹夜法采集鼠类,核酸提取试剂盒提取鼠类啮齿动物肝脏组织样本DNA,应用PCR对样本核酸gltA、ftsZ、ITS基因进行检测,电泳阳性PCR产物测序,获得序列使用MEGA 11.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和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确定病原体的种类.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分析不同鼠种巴尔通体感染率的差异.结果 2021-2022年,共采集鼠类 175只,形态学鉴定为 7种.经gltA基因检测,巴尔通体阳性率为 42.86%(75/175).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鼠类中携带的巴尔通体为沙鼠巴尔通体(Bartonella gerbillinarum)、念珠菌巴尔通体(Candidatus B.negeviensis)、克拉斯诺夫巴尔通体(B.krasnovii)、格拉汉姆巴尔通体(B.grahamii)、汉赛巴尔通体(B.henselae)和B.washoensis,共计6种.长爪沙鼠、达乌尔黄鼠、黄兔尾鼠、黑线仓鼠、五趾跳鼠、子午沙鼠等6种检出阳性的鼠类间巴尔通体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此次研究检测到的巴尔通体阳性率较高,物种丰富,包含可感染人的格拉汉姆巴尔通体和汉赛巴尔通体,且存在感染宿主特异性.

    巴尔通体内蒙古遗传进化鼠类

    杭州亚运会绍兴赛区涉亚运会区域蚊密度监测与评估分析

    蒋吉泱蒋国钦李伟辰王柯颖...
    508-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杭州亚运会绍兴赛区一、二级区域开展蚊媒密度监测,指导蚊媒防制,为大型活动期间蚊媒控制积累经验.方法 于2023年7月31日至10月8日,每周对杭州亚运会期间绍兴赛区10个涉亚运会(涉亚)场所的一、二级区域开展蚊媒密度监测,监测指标为路径指数和布雷图指数(BI).采用Excel 2016和SPSS 28.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汇总和统计分析,对一级区域路径指数进行统计描述,二级区域BI与时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省级监测点与非省级监测点组间比较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按行政区域分析,越城区、柯桥区一级区域路径指数分别自第3、第5周降至0后均达到A级控制水平.按场所分类分析,竞赛场馆、定点医院、定点酒店一级区域路径指数分别于第3、第3、第5周降至0后均达到A级控制水平.越城区、柯桥区二级区域BI呈下降趋势(rs分别为-0.924、-0.988,均P<0.001).涉亚场所二级区域BI呈下降趋势(rs=-0.988,P<0.001);其中竞赛场馆、定点酒店二级区域BI呈下降趋势(rs分别为-0.988、-0.994,均P<0.001),定点医院二级区域BI与时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s=-0.579,P=0.080).按涉亚场所是否为省级监测点分析,省级监测点与非省级监测点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54,P=0.650).结论 通过每周开展蚊媒密度监测,反馈问题并督促整改落实,杭州亚运会期间绍兴赛区涉亚运会区域蚊媒密度基本控制在标准要求范围内,保障了人员的健康与赛事的顺利举办.

    亚运会蚊媒监测防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