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煤炭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煤炭地质
中国煤炭地质

赵克荣

月刊

1674-1803

zhgmtdzh@163.com

010-56575176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外环西路26号院25楼

中国煤炭地质/Journal Coal Geology of China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筠连地区上二叠统乐平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

    王伟何金先张晓丽李聚豪...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南部筠连地区乐平组煤层气资源储量大,勘探程度总体较低,制约了煤及煤系气资源的开采.煤层聚集、砂岩储层展布受控于沉积相及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为探究研究区内煤层发育特征及煤层聚集的沉积控因,以钻井和岩心资料为基础,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识别出区内乐平组发育的Ⅲ级层序界面并划分层序,构建层序地层格架;厘清研究区含煤地层名称;利用岩相标志及测井响应特征进行地层对比、单井沉积相划分及连井沉积相对比,明确沉积相在各层序内的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乐平组共存在四个层序界面,依据四个层序界面划分出三个Ⅲ级层序.以测井响应特征为主体,共识别出两类沉积相,五类沉积亚相及九类沉积微相.第一层序(SQ1)和第二层序(SQ2)主要发育河流相,第三层序(SQ3)发育潮坪相.在剖面上,整体表现为由河流相至潮坪相的演化特征;自西向东体现为河流-潮坪-潟湖相的演化趋势.

    筠连地区层序地层沉积相上二叠统乐平组

    华北唐宋古瓷窑兴起的自然条件:煤系地层出露

    刘婕梁汉东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华北唐宋著名古瓷窑兴起的自然条件及其实质,收集了54个华北唐宋著名古瓷窑址,综合煤田地质学、地理学和考古学等展开探讨.空间分析揭示这些古瓷窑址均坐落在石炭纪—二叠纪煤系地层边缘出露区,整体呈现"东密西疏"的分布格局.煤系地层出露不仅暴露了煤而且暴露了煤的共伴生矿产——煤系高岭岩;此煤系高岭岩经历百万年级的自然暴露,在空气和水的持续作用下发生了地球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形成含水凝胶态的高龄泥.研究显示,煤系地层天然出露为泛华北唐宋古瓷窑兴起提供了自然条件,实质是利用天然可塑性的高龄泥直接制胎.

    煤系地层唐宋古瓷窑天然出露高岭泥风化地球化学

    Z89区块全缝长压裂模拟及储层改造研究

    何英伟吴景春李红军石芳...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陆相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开发难度逐渐攀升,如含水率过高、采收率下降等问题愈发严重.进一步对剩余油进行开发是油藏提高产能的关键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包括开发单元的精细化剖分、分层注采及酸化、封堵、压裂等储层改造措施.基于井间力学参数模型,对压裂人工裂缝的三维全缝长进行数值模拟,并对裂缝与井网匹配、人工裂缝三维空间形态进行优化研究,建立更加有效的驱动体系,最大限度地扩大有效波及体积.在数值模拟基础上,将井网、砂体、人工裂缝、油水井关系统一考虑,不同类型储层采取不同规模的改造方式达到开发效果最优的储层改造技术,实现低渗透储层的有效开发.

    压裂储层改造低渗透储层提高采收率

    张家口-怀来非常规天然气区块构造稳定性评价

    于海成张华
    25-2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家口-怀来区具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为了优选有利区块,采用断层分布以及产状分形分维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张家口-怀来区划分出四个稳定区,结合源岩空间展布规律,综合优选有利区,为研究区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非常规天然气构造稳定性分形分维

    不同含水率下煤岩组合体力学特性损伤规律研究

    孙长斌吴斌斌杨逾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浅埋富水煤层长期受覆岩导水裂隙中地下水渗流侵蚀影响,矿井留设隔水煤岩柱及阶段间柱在水岩作用下产生力学损伤劣化.开采活动进一步加快损伤进程,并直接关系到工作面的稳定及安全生产.以陕西榆林锦界煤矿煤岩体为研究对象,制成砂岩-煤-砂岩(S-M-S)组合体,开展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单轴压缩试验,揭示水岩作用下煤岩组合体的含水率变化规律、力学行为演化特征和声发射损伤规律,基于电镜微观扫描图像,分析水岩作用下组合体内部结构损伤劣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煤岩组合体吸水速率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不断降低;水岩作用对煤岩组合体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有明显的劣化效应,组合体弱余强度随含水率增加不断降低,强度损伤速率随着含水率的提高不断加快;组合体的声发射计数和累计计数在水岩作用下衰减明显,并伴随组合体损伤破坏整个过程;水岩作用致使组合体内部结构原生链钝化,裂隙扩展,破裂形式发生明显改变.研究结果可为采动影响下煤岩矿柱水害预测评价提供指导.

    矿井水防治煤岩组合体力学特性含水率声发射

    冻融循环次数对饱水砂岩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及预测

    周游陈彦龙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高寒地区冻融循环次数对饱水砂岩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开展了冻融0次、20次、40次和60次四种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西部某露天矿砂岩单轴压缩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冻融循环对砂岩质量、变形及强度等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果: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饱水砂岩质量不断增加,到冻融40次后,砂岩质量趋于稳定;砂岩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四个阶段,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着冻融次数增多而呈线性减少的变化趋势.建立了以应变和冻融次数为输入层,应力为输出层,含一个隐含层的神经网络本构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冻融60次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冻融循环力学特性砂岩神经网络本构模型

    以覆岩离层注浆为主的保水采煤技术研究

    晏嘉徐卫卫齐宽王康...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榆神矿区地域辽阔、煤炭资源丰富,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陕北煤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高强度的煤炭开采对下水资源造成了破坏,损害了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针对榆神矿区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等特点,以区内郭家滩煤矿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煤矿开采条件、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提出了在分层开采、限制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基础上,以覆岩离层注浆充填控制上部含(隔)水层稳定为主,结合顶板隔水层再造(加固)、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注浆封堵、保水采煤效果动态监测等技术的保水采煤一体化技术体系,并对试验示范区保水采煤效果进行了预计.

    保水采煤离层注浆分层开采榆神矿区

    动水条件下煤矿岩体裂隙与管道注浆新型材料性能试验研究

    王海
    48-5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煤矿岩体裂隙与管道动水条件下凝结时间长、留存率低、堵水效果差的问题,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一种动水条件下煤矿岩体裂隙与管道注浆新型材料及其在动水条件下的材料性能,确定了一种单液浆动水注浆材料,测试了动水注浆材料的凝结时间、流动度、强度和抗冲刷性能,并分析了动水条件下煤矿岩体裂隙与管道注浆新型材料成本.研究结果表明:动水条件下煤矿岩体裂隙与管道注浆新型材料主要由硫铝酸盐水泥、粉煤灰、矿粉、石灰石粉、钢渣粉、可分散性乳胶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钠基膨润土、醚类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白木质素纤维和柠檬酸组成;环境温度为20℃时,初凝时间为40~75 min,通过调节柠檬酸的掺量或增大搅拌时间可延长注浆材料的初凝时间;注浆材料流动度保持在20±3 cm的时间段为10~40 min,失去流动度的时间为15~50 min;水流流速为1.2 m/s时,动水条件下煤矿岩体裂隙与管道注浆材料抗冲刷留存率在85%以上,流速为0.6 m/s时,抗冲刷留存率在90%以上,流速为0.2 m/s时,抗冲刷留存率在95%以上;水胶比0.5∶1的注浆材料1d强度达到7.1 MPa;动水条件下煤矿岩体裂隙与管道注浆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动水冲刷性能和低廉的价格,并可根据不同工况调整初凝时间和失去流动度时间,满足煤矿岩体裂隙与管道长距离单液浆注浆堵水需求.

    煤矿水害防治动水注浆材料留存率强度裂隙与管道

    石门揭煤消突钻孔复杂情况处理

    朱泽斌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门揭煤作为一项瓦斯治理新技术,能从源头上防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但在施工时容易出现钻井复杂情况,对钻井复杂情况的正确处置关系到钻井工程的成败.淮南谢一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面辅助消突钻井面临着井眼轨迹控制要精准,钻井过程中要绕开障碍物等难题.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钻井液漏失和钻具刺漏等复杂情况,通过水泥浆堵漏、水泥封孔和侧钻等措施,成功避免了大量钻井液和地层水涌入巷道,根据示踪剂的返出时间差判定了钻具刺漏的大概位置,采取起钻更换钻具的处理措施,成功避免了井下钻井事故的发生.

    瓦斯治理消突钻孔钻井液漏失钻具刺漏示踪剂淮南谢一矿

    山西离柳矿区导水陷落柱井下定向注浆治理

    张滕滕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水害带来的危害也相应增加,导水陷落柱可联通顶底部含水层,造成矿井突水事故.以山西离柳矿区郭家山煤矿工作面X4-2陷落柱井下钻探注浆治理为例,系统总结了陷落柱井下定向注浆治理技术,采用探查、治理、验证"三位一体"方法,利用钻探、注浆手段对陷落柱柱体及周围裂隙进行全方位的注浆加固,最大程度的封堵导水裂隙,提高底板岩层的整体性.经效果检测孔、注浆前后物探对比分析,陷落柱底板有效加固厚度在35m以上,底板覆岩阻、隔水性能得到加强,治理区段最大突水系数为0.014MPa/m,注浆后加固、堵水效果明显,方法有效、可行,可保障矿井生产接续和安全生产.

    井下定向注浆导水陷落柱顶板加固效果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