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栾奕

双月刊

1007-9564

mtyx@heinfo.net

0315-3725999;3725386

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建设南路57号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oal Industry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央级全国性技术类医学期刊,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临床医学各学科的新成果、新技术和诊疗新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MDRO感染的诊断模型构建

    马赞厢张慧琴杨芸
    290-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筛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影响因素构建诊断模型,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指导信息.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194例VAP患者,根据病原菌培养结果分为MDRO组(82例)、非MDRO组(112例),收集二组临床资料,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VAP患者MDRO感染的影响因素,构建VAP患者MDRO感染的诊断模型,采用校正曲线、ROC曲线、决策曲线(DCA)进行内部验证,另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3月80例VAP患者作为外部验证样本,采用ROC曲线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二组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系统(APACHE)评分、深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意识障碍、留置鼻胃管、抗菌药物联用、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APACHE评分、深静脉置管、抗菌药物联用、留置鼻胃管、血清CRP、IL-6是VAP合并MDRO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VAP患者MDRO感染的诊断模型,内部验证显示,该模型具有较高临床正向净获益和诊断效能,外部验证显示,该诊断模型诊断价值可靠.结论 VAP合并MDRO的影响因素为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APACHE评分、深静脉置管、留置鼻胃管、抗菌药物联用、血清CRP、IL-6,各独立因子构建的风险诊断模型具有良好应用价值,为医院感染防控和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影响因素筛选模型

    乙肝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列线图的构建及验证

    唐舒邹圣强董邓波唐超...
    297-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并进行验证.方法 将2018年1月—2022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镇江三院诊断为乙肝肝硬化的患者30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根据胃镜结果将患者分为无EGV组与EGV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通过LASSO回归筛选变量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以此构建列线图并进行验证,通过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Calibration)、决策曲线(DCA)、临床影响曲线(CIC)评估模型的临床实用价值.结果 将纳入研究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分为训练集211例与验证集92例.LASSO回归筛选出7个最可能的非零系数特征变量:性别、肝硬度值(LSM)、血小板计数(PLT)、总胆红素(TBIL)、血红蛋白(HGB)、红细胞计数(RBC)、凝血酶原时间(PT).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男性)(OR=4.830,95%CI:1.479~15.775,P=0.009)、高肝硬度值(LSM)(OR=1.132,95%CI:1.009~1.270,P=0.034)、高胆红素(TBIL)(OR=1.133,95%CI:1.057~1.214,P<0.001)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EGV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小板(PLT)(OR=0.978,95%CI:0.967~0.989,P<0.001)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EGV的保护因素.通过该4项指标构建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45(95%CI:0.793~0.896,P<0.001)和 0.932(95%CI:0.877~0.987,P<0.001).训练集和验证集Calibration曲线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40和0.036,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大体一致.训练集与验证集DCA曲线显示列线图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性.CIC曲线显示该列线图可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分层预测.结论 研究构建的列线图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可为临床医师初步判断乙肝肝硬化患者EGV的风险提供依据.

    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列线图

    健康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现状及共病相关性分析

    石卓跃杨颖韩金慧张大军...
    307-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克拉玛依市健康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现状及肝、胆、肾脏共病患病情况,并分析相关共病与NAFLD的相关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45 591例作为研究对象,描述性分析不同性别、民族、年龄、肝脏疾病及其它相关共病分布特征,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克拉玛依市NAFLD患病率为22.19%,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递增的趋势;50.88%NAFLD患者同时患胆囊相关疾病,30.53%NAFLD患者同时患有肾脏相关疾病;脾脏其他异常、肾错构瘤、肾结石、肾积水、肝肾囊肿以及肾脏其他异常与脂肪肝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肝血管瘤和其他肝脏疾病与脂肪肝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结石、胆囊息肉、胆囊切除术、胆囊炎、胆固醇沉着、肝囊肿、脾大、脾脏其他异常、肾结石、肾囊肿、肾脏其他异常可能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克拉玛依市居民NAFLD患病现状不容乐观,相关卫生部门应予以重视并针对其共病开展健康教育和重点防控,从而降低NAFLD患病率,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健康体检非酒精性脂肪肝影响因素

    基于梯度提升树模型的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诊断研究

    宋洁杨美荣贾文婷
    313-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深度森林(gcForest)、宽度学习(BLS)及梯度提升树(GBDT)等机器学习模型,进行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首诊确诊的hypo-MDS患者与AA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和临床检查资料.通过因素分析、结合文献查阅结果和临床专家意见,确定最终进入模型的输入变量,将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70%的训练样本和30%的验证样本,分别建立hypo-MDS和AA的gcForest、BLS及GBDT鉴别诊断模型.通过灵敏度、特异度、ROC曲线、AUC、Brier分数、校准曲线及DCA曲线比较各模型的性能,选出最优的鉴别分类模型.结果 通过因素分析结合文献查阅和专家咨询,确定了年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中性粒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成熟淋巴细胞及成熟浆细胞等9个指标为模型的输入变量.对于验证集,gcForest、BLS和GBDT鉴别诊断模型的准确率分别为76.74%、79.07%和 83.92;灵敏度分别为 62.16%、72.92%和 87.69%;特异度分别为 87.76%、86.84%和 80.77%;Brier 分数分别为 0.147、0.143 和 0.119;AUC 分别为 0.767(95%CI:0.731~0.805)、0.785(95%CI:0.739~0.834)和 0.834(95%CI:0.808~0.861),GBDT 模型的 AUC 高于 gcForest 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DT模型的校准曲线相较于其它两个模型更靠近对角线,且其临床决策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 三种模型中GBDT模型用于hypo-MDS和AA的鉴别诊断效果最佳.

    梯度提升树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症患者道德认知水平及攻击性分析

    彭兴任博秦湘琴赵希希...
    320-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道德认知情况及攻击性变化.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及门诊招募精神分裂症患者391例,匹配招募健康人410例.采用国际精神科访谈问卷(MINI 7.0.2)对患者及健康人进行评估.采用道德基础问卷(MFQ)和道德认同量表(MIM)评估二组研究对象的道德认知水平;使用Buss和Perry攻击问卷(AQ-CV)评估二组研究对象的攻击性水平,并采用童年创伤问卷(CTQ)额外评估二组研究对象的童年创伤经历.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多变量方差分析(MANOVA)比较二组研究对象的各指标差异.结果 二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人口学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人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道德认知评分较低,攻击性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经历(F=72.520,P<0.001)、既往攻击行为(x2=27.920,P<0.001)、留守经历(x2=15.510,P<0.001)显著更多.协方差分析显示,在控制协变量后,仍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道德认知[MFQ为(92.66±26.64)vs.(114.49±26.14),F=111.660,P<0.001;MIM 为(62.40±15.53)vs.(67.42±11.62),F=9.430,P=0.002]存在损伤,攻击性为(60.49±25.25)vs.(54.52±20.67)(F=3.440,P=0.064),二组之间存在增高的倾向性.分层分析显示,在童年创伤条件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道德基础为(91.85±26.87)vs.(110.23±32.29),低于健康人(F=15.740,P<0.001);攻击性的敌意维度为(16.02±7.27)vs.(13.23±5.15),自我指向性攻击性维度为(10.38±5.30)vs.(8.50±3.71),二者均高于健康人(F=5.880,P=0.016;F=4.990,P=0.026).在不存在童年创伤的条件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道德基础为(94.43±25.46)vs.(115.00±25.30),低于健康人(F=79.990,P<0.001).结论 相较于健康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童年创伤经历更多,道德认知存在损伤,攻击性增强.

    精神分裂症道德认知分层分析攻击性童年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