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王撷秀

双月刊

1004-6194

mbzz1992@yahoo.com.cn

022-24333572,24333578

300011

天津市河东区华龙道76号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92年,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专业性刊物,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天津市卫生局主办,系中华预防医学季刊杂志。主要报道内容为:探索医学模式发展的理论、途径、方法及其规律,研究医学模式发展与深层次卫生改革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恶性肿瘤、冠心痛、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因研究,危险因素干预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华东地区23万成年人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分析及与全因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关联

    白雪珂张行易吴超群崔建兰...
    641-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华东地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其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关联,为制定适合该地区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该研究人群来自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于2015年9月至2019年11月,抽取华东地区7省(直辖市)57个社区作为项目点,招募233 254名35~75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基本信息以及不吸烟或已戒烟、不饮酒或适量饮酒、充足的身体活动和健康饮食4种健康生活方式的遵循情况.采用SAS9.4进行x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多重线性回归、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4种健康生活方式中,不饮酒或适当饮酒、不吸烟或已戒烟的遵循率较高,分别为94.8%和80.3%,充足的身体活动和健康饮食的遵循比例较低(22.7%和11.0%).遵循全部4种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为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受教育程度与每种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女性相比,男性遵从性低(不吸烟或已戒烟、不饮酒或适量饮酒、充足的身体活动和健康饮食的OR值分别为0.01、0.25、0.87和0.82);与小学及以下学历相比,本科及以上学历遵从性高(不吸烟或已戒烟、不饮酒或适量饮酒、充足的身体活动和健康饮食的OR值分别为1.87、1.21、2.64和1.8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充足的身体活动(HR=0.77)以及健康饮食(HR=0.82)与降低全因死亡风险相关,充足的身体活动与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相关(HR=0.75);与遵循0种健康生活方式相比,遵循4种健康生活方式与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相关(HR=0.39);每增加1种健康生活方式与降低全因死亡风险(HR=0.93)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均相关(HR=0.88),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华东地区遵循全部4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比例较低,且影响每种健康生活方式的因素不同.遵循健康生活方式与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存在相关性.需要通过实施针对不同人群的综合健康干预策略,帮助居民采纳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华东地区健康教育心血管疾病

    天津市老年人伤害发生和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与变化趋势

    王卓张爽房启迪王霄鹤...
    647-651,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天津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发生和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开展老年人伤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选取死亡日期在199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的天津市人群伤害死亡数据,从"天津市非传染病发病监测管理系统"选取200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全市各级医疗机构首次就诊人群伤害发生数据信息.采用SPSS 24.0软件计算构成比、发生率、死亡率和标化率.应用Joinpoint 4.3.1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2006-2019年天津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标化发生率平均为1 510.50/10万,由2006年的894.70/10万上升到2019年的2 245.32/10万,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AAPC=6.94%,P<0.05).男性伤害标化发生率为1 541.70/10万、女性为1 480.51/10万,农村为1 676.92/10万、城市为1 386.48/10万.1999-2019年天津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标化死亡率为58.15/10万,由1999年的58.70/10万上升到2019年的82.59/10万,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AAPC=2.12%,P<0.05).男性伤害标化死亡率为73.58/10万、女性为43.32/10万,农村为85.63/10万、城市为38.64/10万.老年人前5位伤害发生原因依次为跌倒、动物伤、道路交通伤害、利器切割伤和砸伤,死亡原因依次为道路交通伤害、跌倒、自杀、中毒和溺水,前5位合计分别占该年龄组全部伤害发生和死亡的86.82%和84.23%.前10位伤害发生原因中,除暴力斗殴和中毒的发生率上升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均呈上升趋势(P<0.05),其中上升最快的依次是动物伤(AAPC=13.93%)、利器切割伤(AAPC=12.58%)、砸伤(AAPC=10.87%)、钝器伤(AAPC=9.79%)和压伤(AAPC=9.35%).前10位伤害死亡原因中,跌倒和溺水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9.13%、2.16%,P<0.01),自杀、中毒和被杀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分别为-1.87%、-6.72%和-4.75%,P<0.05).前5位伤害发生原因中,除跌倒女性占比高于男性外,其他均是男性占比高于女性;城市老年居民跌倒、动物伤占比高于农村,道路交通伤、利器切割伤和砸伤低于农村.前5位伤害死亡原因中,男性死亡的比例均高于女性;城市老年居民除跌倒占比高于农村外,其他原因均是农村高于城市.结论 天津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男性伤害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农村居民高于城市,老年人已成为老龄化社会伤害预防的重点人群.

    老年人伤害发生率死亡率跌倒道路交通伤害

    2007-2021年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心脑血管疾病早死概率趋势分析

    郭家欢李寒王炫凯于昕辉...
    652-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简称示范区)创建前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变化趋势,为示范区建设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07-2021年全国死因监测系统,采用Excel 2021和SAS 9.4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计算不同批次示范区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早死概率.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示范区2007-2021年和其创建前后心脑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和早死概率变化趋势,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2007-2021年,第2、3、4批次示范区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AAPC分别为2.15%、3.03%、2.51%,P<0.01);第1批次示范区心脑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趋势有统计学意义(AAPC为-3.23%,P<0.01);4批次示范区心脑血管疾病早死概率均呈下降趋势,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AAPC分别为-2.42%、-1.84%、-1.26%和-3.42%,P<0.01).4批次示范区创建前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建后,第1、2、3批次示范区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AAPC分别为-2.67%、-1.17%、-1.91%,P<0.05,P<0.01).4批次示范区创建后和创建前心脑血管疾病早死概率 AAPC 分别为:第 1 批-2.05%(95%CI:-3.56%~-0.52%)和-1.37%(95%CI:-4.57%~1.94%),第 2 批-2.17%(95%CI:-3.92%~-0.38%)和-1.26%(95%CI:-5.60%~3.28%),第 3 批-1.74%(95%CI:-3.34%~-0.12%)和-0.68%(95%CI:-3.02%~1.72%),第 4 批-7.59%(95%CI:-12.03%~-2.94%)和-1.56%(95%CI:-3.89%~0.82%).各批次创建后的AAPC下降幅度均大于创建前.结论 相比于示范区创建前,各批次示范区创建后心脑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和早死概率下降幅度更大.

    示范区心脑血管疾病早死概率趋势分析

    中国大学生体育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罗维王宇航刘延松艾磊...
    657-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适合中国大学生的体育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为有针对性地在大学生中开展有效和科学的体育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文献调研和专题小组讨论基础上,初步形成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并设计德尔菲咨询表.遴选21位来自全国从事高等教育、体育、卫生领域研究的资深工作者组成专家小组,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共完成3轮咨询.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分别使用问卷回收率、专家权威系数(Cr)、Kendall's W系数和变异系数(CV)对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依据专家对每项指标打分的平均分对各指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价.结果 3轮专家咨询表均全部回收且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3轮咨询的Cr分别为0.844、0.848和0.854,咨询结果可靠.第3轮咨询指标重要性协调系数和可行性协调系数分别为0.243和0.21 1(P<0.01),3轮咨询变异系数均小于25%,意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最终构建包含4个一级指标(信息获取、信息理解、信息评价、信息应用)、8个二级指标(体育健康知识获取、体育健康技能获取、体育健康知识理解、体育健康行为理解、体育健康行为评价、体育健康品德评价、体育健康技能应用、体育健康品德应用)和33个三级指标的大学生体育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该研究通过德尔菲法构建的大学生体育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可靠、客观,较为全面,对于在大学生中开展针对性的体育健康教育,进而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健康素养健康中国指标体系高校学生德尔菲法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官方网站启用公告

    661页

    运动联合认知双任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步态功能的Meta分析

    陈继伟王兴朱昆
    662-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运动联合认知双任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步态功能的改善效果,探究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步态功能最佳运动联合认知训练(EJCT)方案.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11月1日公开发表的运动联合认知双任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步态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使用Stata 17.0软件进行传统Meta分析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7项研究,涉及3种EJCT方式,包括EJCT(同时)、VR EJCT(同时)和EJCT(非同时),其中实验组703人,对照组729人,有14篇文献实施了盲法,干预周期平均为5.6周.37项研究PEDro得分平均分为6.32分,SD=1.07,总体上方法学质量良好.网状Meta分析显示,以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运动联合认知训练(同时进行)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SMD=1.04,95%CI:0.37~1.71)和步态功能(SMD=0.93,95%CI:0.28~1.57)的效果好于运动联合认知训练(非同时)、虚拟现实训练、运动训练、认知训练.结论 同时进行的运动联合认知双任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步态功能具有最佳的改善效果.

    运动联合认知双任务脑卒中认知功能步态功能Meta分析

    某沿海城市常见热加工菜品氨基酸营养评价

    马洁刘佳琳赵帅高春海...
    670-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某沿海城市常见热加工菜品的氨基酸构成以及营养学价值,为人群提供合理的膳食建议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某沿海城市中以地方菜系为特色的大型连锁餐馆进行样品采集,购买18种主流消费热加工菜品,对其氨基酸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检测方法参照GB 5009.12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采用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比值、氨基酸评分等指标进行对比评价,采用Excel 2016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8种菜品总氨基酸含量在2 488~15 059 mg/100g之间,必需氨基酸含量为811~5 509mg/100g,占比为0.22~0.39,不同菜品氨基酸比值系数评分(SRC)为71.29~85.54,评分位于前两位的菜品分别是醋溜木须和传统烧三丝,其中有11种菜品的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结论 该沿海城市常见特色菜品各类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比值虽有差异,但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可结合不同营养需求搭配食用.

    热加工食品氨基酸营养评价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23-2024年,核心库)来源期刊

    675页

    长期个性化健康管理对重庆市机关事业单位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健康干预效果分析

    丁贤彬宋玲玲陈婷汤成...
    676-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长期个性化健康管理对重庆市机关事业单位慢性病高风险人群慢性病风险因素认知、生活方式与健康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机关事业单位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7-2019年选择重庆市4个经济文化相当的主城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个区,在每个区中各随机整群抽取15个机关事业单位,被抽中单位的全体职工纳入筛查,分别有314与447名机关事业单位高风险人员纳入研究.干预组按照风险分级进行2年个性化健康管理,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配对x2检验,干预前后的净效应采用倍差法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平均年龄分别为(41.3±9.5)、(39.6±9.2)岁.倍差法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2年个性化健康管理可以提升研究对象的成人每日摄盐量知晓率(OR=3.040,95%CI:1.952~4.734);降低吸烟率(OR=0.267,95%CI:0.155~0.460)、饮酒率(OR=0.317,95%CI:0.169~0.594)和蔬菜水果摄入不足比例(OR=0.475,95%CI:0.298~0.757);增加红肉摄入过多的比例(0R=3.399,95%CI:2.200~5.253);降低高 血 压前期(OR=0.387,95%CI:0.242~0.617)及中心性肥胖(OR=0.616,95%CI:0.394~0.963)的比例.结论 机关事业单位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经长期个性化健康管理,能有效提高部分膳食知识知晓率,促进相关健康行为的形成,改善健康指标,降低该人群的慢性病高风险水平.

    长期健康管理慢性病高风险倍差法机关事业单位

    1990-2019年浙江省抑郁障碍疾病负担和危险因素变化趋势研究

    关云琦王浩龚巍巍潘劲...
    681-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1990-2019年浙江省抑郁障碍疾病负担和危险因素变化趋势,为该省抑郁障碍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源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9),采用使用Excel 2016描述1990-2019年浙江省抑郁障碍发病率、患病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和主要危险因素归因DALY率的变化趋势,同时与全国、世界不同社会人口学指数(SDI)地区进行比较.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5.0.1软件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2019年浙江省抑郁障碍发病率、患病率和DALY率分别为3 726.65/10万、4 253.14/10万和664.38/10万,其中70岁及以上人群组最高,0~14岁组最低.2019年浙江省女性抑郁障碍发病率、患病率和DALY率均高于男性.1990-2019年浙江省抑郁障碍发病率、患病率和DALY率总体均呈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0.32%、0.69%和0.49%,P<0.05),且始终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和中SDI地区.1990-2019年浙江省抑郁障碍前3名危险因素排序为亲密伴侣暴力、欺凌受害和儿童期性虐待,3种危险因素的标化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AAPC分别为-0.77%、-1.13%和-0.42%,P<0.05).结论 1990-2019年浙江省抑郁障碍疾病负担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应根据现阶段抑郁障碍疾病负担特点,制定差异化和精细化防治措施,降低浙江省抑郁障碍疾病负担.

    抑郁障碍疾病负担伤残调整寿命年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