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免疫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杨贵贞

月刊

1000-484X

zhmizazh@126.com

0431-88925027

130061

长春市建政路971号

中国免疫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mmu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免疫学会会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国免疫学会主办,中国科协主管。本刊宗旨是为我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医药单位的免疫学工作者及相关工作人员服务,报道我国免疫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各分支学科间工作经验,介绍国内外免疫学科发展动态,推动我国免疫学科研、教学事业的发展。主要栏目设置有分子与细胞免疫学、遗传免疫学、肿瘤免疫学、抗感染免疫学、中医中药与免疫、移植免疫学,生殖免疫学、神经内分泌与免疫、兽医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免疫学技术与方法、教学园地、述评、专题综述等,跟踪国内外免疫学研究的重点、热点、前沿等课题,组织专题讲座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解析疫苗接种后抗体记忆的维持:进展与挑战

    李嘉杰汪舒杨王思捷马思轩...
    1569-1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次感染可以为二次感染提供免疫保护"的生物学基本原理推动近代疫苗的诞生与使用。这种免疫保护的基础是抗体记忆,然而各种疫苗引起的有效抗体应答的持续时间各不相同。临床研究发现,接种减毒活疫苗后引起的中和抗体滴度通常水平较高且持续时间久。但减毒活疫苗存在难以回避的安全性风险,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高水平、高质量抗体记忆的产生机制与调控因素,以开发兼具保护性与安全性的新型疫苗。抗体记忆的维持主要依赖于长寿浆细胞介导的抗体分泌,以及记忆B细胞在二次感染时介导的快速记忆性抗体应答。抗原结构与抗原效价、疫苗的抗原载量与免疫策略、病原体相关物质与疫苗佐剂等因素均可通过影响生发中心反应调控抗体记忆的持续时长。本文将梳理疫苗中各成分及因素对抗体记忆生成和维持的相关机制,并尝试讨论目前疫苗学和基础免疫学领域对此方面仍存有的问题与挑战。

    减毒活疫苗中和抗体B细胞抗体记忆

    基于酵母β-葡聚糖载体的口服OVA疫苗(WGP-OVA疫苗)诱导体液免疫及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

    白煜戚春建夏蕾何树燕...
    1579-1583,1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口服WGP-OVA疫苗对C57BL/6小鼠体液免疫及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的诱导作用。方法:分别连续给予C57BL/6小鼠口服PBS、WGP及WGP-OVA 17 d后,使用LEGENDplexTM多因子流式检测试剂盒检测给药后小鼠血清中IgG1、IgG2a、IgG3及IgM的含量;HE染色比较各组小鼠脾脏淋巴小结的大小。取小鼠腹股沟淋巴结(ILNs)制备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淋巴结内F4/80+巨噬细胞及F4/80+SIINFEKL+巨噬细胞比例,分析WGP-OVA对巨噬细胞在ILNs内的浸润及抗原提呈情况;同时通过MHC Tetramer染色检测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明确WGP-OVA疫苗对T细胞免疫的诱导作用。结果:与PBS组相比,WGP-OVA能显著诱导IgG1、IgG2a、IgG3及IgM的分泌,增大脾脏内淋巴小结。此外,口服WGP-OVA疫苗能促进F4/80+巨噬细胞向淋巴结浸润,诱导巨噬细胞对OVA的抗原提呈,同时增加淋巴结内OVA特异性CD8+CTLs的数量。结论:口服WGP-OVA疫苗能诱导C57BL/6小鼠体液免疫及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

    全β-葡聚糖颗粒鸡卵清蛋白口服疫苗免疫球蛋白抗原特异性T细胞

    活动性梅毒患者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与体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王瑶丁洁杨倩施银娟...
    1584-1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活动性梅毒患者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TPAb)与体内免疫球蛋白A/E/M/G(IgA/E/M/G)及IgG亚型的相关性,为临床梅毒的综合诊疗与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活动性梅毒患者,根据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分为1∶4+与1∶16+两组,另选取健康对照组,均进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CMIA)测定TPAb,免疫比浊法测定IgA/E/M/G及IgG1/2/3/4含量。结果:本次共纳入活动性梅毒患者206例(男性125例,女性81例),年龄(46。05±19。58)岁。相对健康对照组,可见活动性梅毒组IgG2降低,TPAb、IgA/E/M/G和IgG1/3/4水平均升高,其中TPAb、IgE、IgG1/2/3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健康对照组,TRUST 1∶4+组TPAb、IgE、IgG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PAb与IgE、IgG2/4存在相关性;而TRUST 1∶16+组TPAb、IgA/E/M/G、IgG1/2/3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PAb与IgE、IgG4存在相关性(P<0。05)。另外,TRUST阳性组之间的TPAb、IgG和IgG1/3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TRUST滴度的活动性梅毒患者TPAb与Ig水平存在较大差异,TPAb联合Ig可用于监测梅毒活动性强弱,IgA/M/G及IgG1/3可能成为候选生物标志物。

    活动性梅毒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TPAb)免疫球蛋白IgG亚型相关性分析

    基于病毒样颗粒的癌症疫苗研究进展

    舒星富陈遥马小梅苏津贤...
    1590-1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癌症的主动免疫治疗旨在通过诱导有效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治疗疾病。近年针对病毒样颗粒(VLPs)疫苗的研究取得了巨大发展,极大降低了一些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VLPs是由一种或多种结构蛋白自组装而成的纳米颗粒,具有高度有序的重复序列及良好的免疫原性,可诱导较强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VLPs可以克服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状态,打破自我耐受,引发强烈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活性,对病毒清除和肿瘤细胞破坏至关重要。本文主要综述目前基于VLPs的癌症疫苗研究进展,以及VLPs作为疫苗载体在癌症疫苗开发中的潜在缺陷。

    肿瘤疫苗病毒样颗粒

    TRIM24调控STAT6磷酸化介导的巨噬细胞M2极化缓解病毒性心肌炎

    朱良宇李雪琴张欣殷国泉...
    1595-1600,1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TRIM24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VM)中的作用及初步分子机制。方法:建立柯萨奇B3病毒(CVB3)诱导的VM小鼠模型,检测心肌组织TRIM24表达。体内实验观察TRIM24抑制对VM小鼠心肌炎症及心脏浸润巨噬细胞极化表型的影响。建立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s)体外极化模型,观察TRIM24抑制在BMDMs向M1及M2极化中的作用,及其对BMDMs吞噬和杀菌功能的影响。检测TRIM24抑制对STAT6总蛋白及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TRIM24在VM小鼠心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01),抑制TRIM24能有效缓解VM,并促进心脏浸润巨噬细胞向M2极化。体外实验证实TRIM24在BMDMs向M2极化的过程中显著下调(P<0。01),抑制TRIM24表达能促进巨噬细胞向M2极化并抑制M1表型,同时伴随STAT6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TRIM24通过激活STAT6信号通路调控巨噬细胞M2极化缓解VM。

    TRIM24巨噬细胞极化病毒性心肌炎

    槲皮素通过HMGB1/RAGE/NF-κB通路减轻癫痫大鼠神经炎症的实验研究

    吴琼莹高文勇艾艳萍魏海棠...
    1601-1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槲皮素是否通过调控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参与减轻癫痫大鼠神经炎症,探究HMGB1/RAGE/NF-κB通路作为槲皮素作用新靶点的可能性。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选取12只作为健康组,剩余大鼠构建癫痫大鼠实验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槲皮素高剂量组、槲皮素低剂量组、槲皮素+通路激活剂组,每组12只。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变化;评估大鼠的神经行为学功能;检测大鼠海马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1β水平及HMGB1、RAGE、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健康组大鼠海马组织结构完整;与健康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结构分散,存活神经元数显著降低,凋亡指数显著上升,Racine等级显著升高,海马组织TNF-α、IL-1β、IL-6含量及HMGB1、RAGE、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槲皮素低、高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结构较为完整,存活神经元数显著上升,凋亡指数显著降低,Racine等级显著降低,TNF-α、IL-1β、IL-6含量及HMGB1、RAGE、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且槲皮素高剂量组的改善效果更佳;与槲皮素高剂量组相比,槲皮素+通路激活剂组存活神经元数显著降低,凋亡指数显著上升,Racine等级显著升高,海马组织TNF-α、IL-1β、IL-6含量及HMGB1、RAGE、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结论:槲皮素可通过抑制HMGB1/RAGE/NF-κB通路,降低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从而有效减轻癫痫大鼠的神经炎症。

    槲皮素癫痫高迁移率族蛋白B1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核转录因子κB

    人工神经网络筛选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征基因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

    李斌华熊伟程凌陆华龙...
    1607-1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确定类风湿关节炎(RA)的特征基因,并分析免疫细胞在RA相关微环境中的作用。方法:GSE1919和GSE77298芯片均来自GEO数据库。运用R语言将两芯片进行合并与批次矫正,得到一个新数据集,并进行差异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Metascape富集分析和GO、KEGG富集分析。运用R软件"randomForest"包在随机森林(RF)算法下筛选RA特征基因,并依据基因评分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提取排名前4的基因(HubGene)进行后续分析。应用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计算样品中免疫细胞丰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筛选出排名前15的基因作为RA特征基因:STAT1、RUNX3、AR、CDH11、LMO4、TIMP1、PLXNC1、CAP2、PRKAA2、VDR、SPP1、HCK、EPHB2、KCNAB1、ITGB7,其中STAT1、RUNX3、CDH11在RA滑膜组织中均上调,AR在RA滑膜组织中下调。免疫细胞浸润结果显示,RA与活化CD4 T细胞相关性最显著。与RUNX3存在显著相关性的免疫细胞最多。RUNX3与活化B细胞、活化CD4 T细胞、活化CD8 T细胞、中央记忆CD4+T细胞、效应性记忆CD8 T细胞、调节性T细胞、γδT细胞和巨噬细胞呈显著正相关,但与NK细胞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确定了与RA相关的15个特征基因,其中排名前4的基因为STAT1、RUNX3、AR、CDH11。强调了活化CD4 T细胞、调节性T细胞、γδT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活化B细胞等免疫细胞在RA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为RA诊断和免疫细胞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见解。

    人工神经网络类风湿关节炎基因免疫细胞

    IL-6改善反复自然流产小鼠妊娠结局的机制

    吴蓉翁宇红李玉佳伍紫蕊...
    1615-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在孕早期使用IL-6能否改善复发性流产(RSA)小鼠的妊娠结局及其相关机制,为临床治疗RSA提供新思路。方法:构建CBA/J×DBA/2小鼠RSA模型,将受孕后的雌鼠随机分为5组:control组、0。1 ng/ml IL-6组,1 ng/ml IL-6组、10 ng/ml IL-6组及100 ng/ml IL-6组,control组不注射IL-6,其余各组分别于妊娠0。5 d注射不同浓度IL-6,于孕13。5 d处死孕鼠,计算胚胎吸收率,取胎盘组织,Western blot检测该组织中IL-6和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表达情况。结果:0。1 ng/ml IL-6组、1 ng/ml IL-6组、10 ng/ml IL-6组及100 ng/ml IL-6组胚胎吸收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2 4、P=0。007 0、P=0。027 0、P=0。031 0)。外源性注射的IL-6与RSA小鼠胎盘组织中表达的IL-6呈正相关(r=0。791,P=0。000 052),外源性注射IL-6的浓度为0~1 ng/ml,外源性注射IL-6的浓度与胎盘组织中IDO的表达呈正相关(r=0。868,P<0。000 1),胎盘组织中IL-6与IDO的表达呈正相关(r=0。982,P<0。000 1),外源性注射IL-6的浓度为1~100 ng/ml,外源性IL-6的浓度与IDO的表达呈负相关(r=-0。725,P=0。002),胎盘组织中IL-6与IDO的表达呈负相关(r=-0。972,P<0。000 1)。结论:RSA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特定浓度的外源性IL-6可降低该小鼠的胚胎吸收率并改善其妊娠结局,可能的机制是外源性IL-6持久诱导胎盘组织中IL-6和IDO表达,胎盘组织中IDO表达是否增加可作为特定浓度IL-6对妊娠是否具有保护作用的标志。

    复发性流产白细胞介素-6胎盘吲哚胺2,3双加氧酶

    西地那非通过促进巨噬细胞M2型极化缓解慢性盆腔疼痛大鼠痛觉和炎症

    陈梅珠罗琳田毅
    1620-1624,1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剂西地那非对巨噬细胞极化介导的慢性盆腔疼痛痛觉和炎症的机制。方法:32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Sham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EAP)组、Sildenafil+EAP组、MET+Sildenafil+EAP组,每组8只。皮下注射前列腺抗原(PAg)和弗氏完全佐剂诱导EAP模型,Sham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西地那非治疗EAP大鼠,另外,Sildenafil+EAP处理基础上注射巨噬细胞M2型极化抑制剂二甲双胍。HE染色分析前列腺组织病理变化;von Frey纤维法检测大鼠盆腔痛觉反应率;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10和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iNOS+和CD16/32+巨噬细胞数量及CD206+、CD10+巨噬细胞数量。结果:与Sham组相比,EAP组前列腺腹侧腺体组织出现明显局灶性或多灶性炎症,盆腔痛觉反应率、血清炎症因子TNF-α水平、巨噬细胞M1型极化特征iNOS+和CD16/32+细胞数量显著升高(均P<0。05),而巨噬细胞M2型极化特征IL-10水平和CD206+、CD10+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均P<0。05)。与EAP组相比,Sildenafil+EAP组盆腔痛觉反应率、TNF-α水平、iNOS+和CD16/32+细胞数量显著降低(均P<0。05),而IL-10水平和CD206+、CD10+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升高(均P<0。05)。与Sildenafil+EAP组相比,MET+Sildenafil+EAP组盆腔痛觉反应率、TNF-α水平、iNOS+和CD16/32+细胞数量显著升高(均P<0。05),而IL-10水平和CD206+与CD10+巨噬细胞数量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PDE5抑制剂西地那非通过促进M2巨噬细胞极化阻断慢性盆腔疼痛和炎症。

    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西地那非巨噬细胞M2型极化慢性盆腔疼痛炎症

    微重力介导Notch1信号通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影响骨稳态

    许静郭健罗永贵李大星...
    1625-1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微重力介导果蝇双翅边缘缺刻同源基因1(Notch1)信号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骨稳态的影响。方法:以尾吊法(HLS)模拟微重力环境构建动物模型。动物分组为Control组、HLS组、HLS+NC组、HLS+si组、HLS+rhNF-κB组,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TUNEL染色检测骨组织的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检测骨组织中巨噬细胞的极化。以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模拟微重力环境构建大鼠成骨细胞CP-R091微重力模型;细胞实验分为Control组、HLS组、HLS+NC组、HLS+si组、HLS+rhNF-κB组;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AO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PCR检测骨组织和细胞中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骨组织和细胞中Notch1、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l(HES-1)、Notch通路配体1(Jag-ged1)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HLS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细胞凋亡率、M1样巨噬细胞比例明显升高;与HLS组相比,HLS+si组能明显部分逆转上述参数变化趋势,而HLS+rhNF-κB组则使上述参数值变化更显著。与Control组相比,HLS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与HLS组细胞相比,HLS+si组能明显部分逆转上述参数变化趋势,而HLS+rhNF-κB组则使上述参数值更为显著;微重力环境下骨组织和细胞中成骨相关基因Ⅰ型胶原蛋白(COL1)、骨钙素(OCN)以及成骨分化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表达明显降低,而Notch-1、Hes-1和Jagged1的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重力介导Notch1信号调控巨噬细胞M1/M2样极化,参与骨组织细胞增殖与凋亡,影响骨稳态的进展。

    微重力果蝇双翅边缘缺刻同源基因1巨噬细胞极化骨稳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