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博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博览
中国民族博览

半月刊

1007-4198

zgmzbl@163.com

010-83204156

中国民族博览/Journal Panorama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
查看更多>>《中国民族博览》(半月刊)杂志创办于199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大型文化类期刊,每月出版二期。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4198,国内统一刊号:CN10-1220/G0,邮发代号:82-39。本刊倡导大文化和大民族的办刊理念,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前瞻性为一体,荟萃学术思想,追踪学术前沿,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展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本刊涵盖民族艺术、民族教育、民族民俗、民族文博、民族语言、民族人口、民族文学、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及文图作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四军红色资源的艺术转化路径研究——以民族音乐剧《华中鲁艺记》为例

    韩啸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民族音乐剧《华中鲁艺记》为例,探讨了新四军红色资源艺术转化的路径.对新四军红色资源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剖析,并阐述了艺术转化的内涵与原则,以及其与教育资源间的关联性.结合《华中鲁艺记》的创作背景与实践成果,突显了红色文化在艺术表达中的生动呈现与教育价值的深刻体现.此外,通过剖析该校史剧在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其与地方文化的紧密结合,阐释了红色资源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与广泛影响.旨在为新四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借鉴,促进新四军红色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弘扬.

    新四军红色资源艺术转化华中鲁艺记

    水族马尾绣视觉符号系统研究

    韩嘉瑜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族马尾绣被世人誉为刺绣的"活化石",它是代表水族文化与精神的重要物质载体,背后蕴藏着水族人民对自然、对生命的思考,合一地体现了艺术之"美"与民俗之"真".通过实地调研、访谈传承人和工匠,并拍摄不同年代的绣片,获得了丰富的一手资料.进一步研究水族历史脉络,挖掘马尾绣与水族历史文化的渊源.借助符号学原理,深入揭示水族马尾绣与水族文化的关系.结合民族文化背景对马尾绣的视觉符号进行解读,以揭示其背后蕴含的深刻寓意.

    水族马尾绣艺术符号少数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原生民歌文化传承与保护——以剑河县苗族民歌为例

    刘明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剑河县苗族民歌为例,探讨少数民族原生民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文章介绍苗族民歌的文化背景和特点,分析其传承和保护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对剑河县苗族民歌的深入研究,引起更多人对少数民族原生民歌文化的关注和重视,推动其传承和保护事业的发展.

    少数民族原生民歌文化传承文化保护

    是照相,还是摄影?——浅谈照相与摄影的区别

    刘江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传统胶片时代,摄影的门槛都很高,对于大众来说,拍一张简单的全家福都要到照相馆去,然后等待冲印.如今,数码相机的快速普及,手机拍照功能的不断强大,拍照并分享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毫无疑问,这个一个全民摄影时代.当人人都在"摄影"时,又该如何定义"摄影"?照相与摄影有区别吗?本文对摄影和照相的区别进行探索,并提出,照相,只停留在简单机械的复制层面,而摄影,是主观性的、创造性的.

    机械性的复制主观性的创造被赋予意义

    中国传统陶瓷成型工艺的特点与文化价值研究

    杨苏阳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陶瓷有着悠远的历史积淀,每个时代都有独具特色的陶瓷艺术品,其中丰富多样的成型技艺,体现着各个时代的工艺特色与文化价值,陶瓷成型工艺作为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演变对陶瓷造型设计与审美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并具有明显的特点和研究价值,随着当代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对陶瓷成型工艺的特点以及文化价值进行探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一传统工艺的内涵与外延.

    陶瓷成型工艺特点文化价值

    壮族文化元素与坭兴陶六堡茶具的融合探究

    梁玲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壮族文化元素如何与坭兴陶六堡茶具设计相融合,以及这种融合对现代设计语境的影响.本研究首先概述了壮族文化的主要符号和色彩,并探讨了它们在传统坭兴陶制作中的表达.随后,本文详细讨论了将壮族故事叙述融入产品线开发的实践,并分析了这些故事在设计中的现代化转化.最后,本研究概述了壮族文化元素如何通过坭兴陶六堡茶茶具在全球化背景下被传承和推广.本研究对于理解文化与产品设计的融合提供了实证分析,对于文化传承和创新设计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壮族文化坭兴陶六堡茶具

    乡村振兴背景下酒泉宝卷本土传承的策略

    徐军新李永红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酒泉宝卷是国内少见的"活"的宝卷.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全面推进,酒泉宝卷的保护传承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酒泉本土依旧存在着保护方法单一、保护主体缺乏现代意识、传承人队伍失衡、缺乏传承场所、本土研究成果乏善可陈等问题.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酒泉宝卷在重塑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涵养乡风、醇化民风、凝聚民心,打造乡村文化特色品牌方面具有优势,从挖掘人文精神价值、建构乡土课程体系、采取现代数字媒体手段、打造特色文化村名片、扩大传承范围等五个方面,在认识上达成一致,共同建立起能推动酒泉宝卷本土传承推广的相关机制,进一步推动酒泉宝卷在本土的保护和传承.

    酒泉宝卷乡村振兴本土传承策略

    浅谈青少年推广传播掌中木偶戏的经验与成果

    李云锋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掌中木偶戏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青少年推广传播南派掌中木偶的经验与成果.通过将掌中木偶戏融入青少年课程,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以及社会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导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完善的课程设置,充足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为掌中木偶戏的传播提供了坚实基础.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举办艺术节活动,既展示了教学成果,也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和表演能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掌中木偶戏在青少年中的推广与传播,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青年发挥了重要作用.

    青少年推广掌中木偶戏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浅析视听元素在纪录片叙事中的运用——以法国纪录片《海洋》为例

    阮睿璇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听语言的运用在影视作品的叙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包括了纪录片或纪实类影片的创作.但自从解说词的纪录片开始出现后,不少纪录片创作者们选择用解说词(即文字语言)替代了视听语言来构成叙事,从而忽视了视听语言在影视作品的重要位置,但不可否认的是:视听语言的运用在纪录片的叙事中是存在且有效的,并且还存在与解说词截然不同的体验感.本文将以纪录片《海洋》对于视听语言运用在叙事中起到的功能为例,浅析视听语言运用对于纪录片的叙事所起到的作用.

    视听语言运用叙事纪录片《海洋》

    文化自信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研究

    刘冠廷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促进文化自信,认识到传播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哲学、艺术,在塑造民族身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球化往往会导致文化同质化,而传播文化遗产可以抵御全球化的不良影响.通过重新激发人们对古典文学、传统艺术的兴趣,我国旨在传播文化遗产,提高文化影响力.本文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将其融入现代数字平台,促进沉浸式体验学习,以及鼓励传统与当代创意领域的合作,这些策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年轻一代息息相关、触手可及,确保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活力.通过增强民族认同感,丰富文化景观,这些努力确保了充满活力、经久不衰的文化遗产,激励着后代不断前进.

    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