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博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博览
中国民族博览

半月刊

1007-4198

zgmzbl@163.com

010-83204156

中国民族博览/Journal Panorama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
查看更多>>《中国民族博览》(半月刊)杂志创办于199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大型文化类期刊,每月出版二期。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4198,国内统一刊号:CN10-1220/G0,邮发代号:82-39。本刊倡导大文化和大民族的办刊理念,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前瞻性为一体,荟萃学术思想,追踪学术前沿,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展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本刊涵盖民族艺术、民族教育、民族民俗、民族文博、民族语言、民族人口、民族文学、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及文图作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羌族音乐文化的符号象征与歌舞记忆

    陈春海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羌族作为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拥有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其音乐不仅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达羌族情感、传承历史和传统的重要方式.文章旨在探讨羌族音乐文化中的符号象征与歌舞记忆,分析其在羌族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通过对羌族音乐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羌族的文化遗产,以及这些音乐如何反映和传递羌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此外还将探讨现代社会对羌族音乐文化的影响,以及传统与现代如何融合和发展.

    羌族音乐符号象征历史传承融合发展

    中国古典舞"和合"的审美研究——以剧目《爱莲说》为例

    李栗洁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籍中记载的传统舞蹈渊源且辉煌,虽已看不到他的原貌,但新世纪的中国古典舞仍继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命脉,故对中国古典舞审美的研究要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去寻找根源.本文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将"和合"思想精髓渗透到中国古典舞审美的研究当中.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解析,来研究中国古典舞中的"和合"之美.

    "和合"中国古典舞爱莲说

    红色音乐助力地方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考

    王海蓉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旅融合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经济建设方式与文化传承模式,在中国经济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红色音乐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构成,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内涵,需要加以继承和传播.在文旅融合的不断推进下,红色音乐可以融入地方旅游产业,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地方文旅融合以红色音乐作为助力,有利于提升旅游体验、传承红色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地方风貌、提升人才素质,因此地方文旅局应采取多项措施实现红色音乐与地方旅游产业的融合,比如进行多元协同合作、围绕红色音乐主题、培育旅游专业人才、构建音乐示范区、加强发展统筹规划、深化产业市场运作、争取当地居民参与等.

    红色音乐地方文旅融合文旅局

    中国民族音乐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研究

    李岩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温暖滋润下茁壮成长,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土壤中.中国的民族音乐不仅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担任关键角色,还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种艺术领域注入了音乐的元素,丰富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表达方式,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丰富的表现形式.

    民族音乐优秀传统文化特征

    传统音乐与地方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以景德镇陶歌为例

    戴澔戴晓敏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景德镇陶歌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起源与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艺术魅力.这种古代陶瓷工匠在制陶过程中的劳动歌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许多音乐家开始对陶歌进行研究和创作,使得这种七言四句的形式通过与音乐结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景德镇陶歌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对群众舞蹈的影响和应用

    冼玉婷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包含了身韵、技巧、程式化动作等方面的内容,能够提高舞者的身体素质、技术技能和舞蹈表现力,对群众舞蹈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为此,文章从中国古典舞的概念梳理入手,简要分析群众在中国古典舞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并从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对群众舞蹈的影响以及应用两个维度展开深入探究,旨在端正群众对古典舞的认识,更好地发挥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在群众舞蹈中的影响和作用.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群众舞蹈

    群众文化活动中声乐艺术的普及和发展探究

    郭婷婷
    11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群众文化活动中声乐艺术较为常见,作为普及程度较高的艺术形态,声乐艺术由于自身的传唱功能和丰富的艺术内涵,与群众文化活动契合度很高,有利于与群众产生情感共鸣,增强艺术感染力,丰富群众的审美视野,宣传大众艺术文化,同时增强幸福生活质量.随着欣赏声乐艺术的群众面日益扩大,普及声乐艺术的渠道日益丰富,未来应当精准定位声乐表演群体,不断强化各领域人才培养,积极组织群众参与声乐创作,综合运用声乐艺术宣传方法,以此促进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普及和发展.

    群众文化活动声乐艺术普及

    略论新时代红色声乐作品中意识形态的艺术化表达及其传播策略

    蔡怡楠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声乐歌曲是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土壤中孕育出的别具特色的艺术类型.红色音乐的诞生与发展过程中肩负着意识形态传播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兼具艺术性、民族性、政治性的综合特征.新时代红色声乐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思想内涵,挖掘艺术表现力,诞生出一批形式与内容兼美的作品.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需要重视红色声乐作品的开掘和利用,通过学校教育、社会传播以及建构学术话语等手段充分发挥其教化与引领的作用.

    红色声乐作品传播表达作品分析

    音乐育人的思考和实践

    杨晓迎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中央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启智增慧的作用.《艺术课程标准》中也指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艺术教育其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音乐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操教育的重要课程.如果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对教材的挖掘延展、对学生的引导启发,那么在提升学生整体素质、道德品格、健全人格等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

    音乐育人实践

    非遗民族音乐融入高校公共音乐教学研究

    赵子瑞韩雪文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遗民族音乐是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全球化的今天,非遗民族音乐在育人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将非遗民族音乐融入高校公共音乐教学,发挥非遗民族音乐的育人优势,提高大学生对于艺术的审美能力,增进对多元音乐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推动我国非遗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音乐艺术非遗民族音乐传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