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博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博览
中国民族博览

半月刊

1007-4198

zgmzbl@163.com

010-83204156

中国民族博览/Journal Panorama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
查看更多>>《中国民族博览》(半月刊)杂志创办于199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大型文化类期刊,每月出版二期。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4198,国内统一刊号:CN10-1220/G0,邮发代号:82-39。本刊倡导大文化和大民族的办刊理念,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前瞻性为一体,荟萃学术思想,追踪学术前沿,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展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本刊涵盖民族艺术、民族教育、民族民俗、民族文博、民族语言、民族人口、民族文学、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及文图作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学美术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与应用

    李艳艳
    214-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美术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与应用,通过分析优秀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教育方法,并总结了这一融合的实际效果.通过本研究,更好地理解如何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丰富小学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素养.

    小学美术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与应用审美情感文化素养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牡丹亭》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对比研究——西利尔·白之译本和许渊冲译本的对比分析

    徐硕
    217-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牡丹亭》作为中国古代戏曲的经典之作,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一直是翻译领域关注的焦点.该研究采用译者行为批评的视角,对《牡丹亭》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了翻译策略的对比研究.通过分析汉学家西利尔·白之(Cyril Birch)与翻译家许渊冲在处理这些文化负载词时的选择,探讨了译者如何在保持原文文化内涵和适应目标语读者需求之间寻求平衡.这项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牡丹亭》翻译实践,还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见解,从而促进中国古典戏剧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牡丹亭》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文化负载词

    "讲好中国故事"视域下汉语特色句式的英译探究

    梁溪
    220-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文化和语言产生了兴趣.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具有独特的句式结构和表达方式.基于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以"讲好中国故事"视域下汉语特色句式的英译作为论点实施详细地探讨和分析,旨在帮助更好地传播中国故事,加深国际间对汉语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为业内人士对于中译英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中国故事汉语特色句式英语翻译挑战策略

    语法化过程中汉语方言声调系统的变迁

    任雅芝
    223-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究了汉语方言声调在语法化过程中的变化.研究重点在于声调数值、音调调整和声调弱化或消失这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了语法化是如何引起这些变化的,并发现了一些例外情况.通过案例研究和理论分析,深度剖析了语法化对汉语方言声调系统变迁的复杂影响,并考察了社会、文化和历史等因素对这些变化的作用.研究结果突显了语法化对声调系统结构的深刻影响,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语法化汉语方言声调

    浅析视觉语言在中西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王丽芳
    226-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世界各地文化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推动,如何实现中西跨文化交流成了一个重要议题.视觉语言因其独有的交流方式,以图形、色彩、符号及创意结合,无声传递深层次的理念与情感,代表着特定文化的审美观念和价值.理解并欣赏这些视觉表达可以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尊重,为文化交流铺平道路.本文深入探讨视觉语言在中西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旨在剖析视觉语言在中西跨文化交流互动中的作用,为学生进行中西跨文化交流提供建设性建议.

    视觉语言中西跨文化交流作用

    探讨文物数字化建设在博物馆发展中的作用

    孟希旺龚萍张颖
    229-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的工作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社会背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就.文物数字化建设就是显著代表之一,文物数字化建设指的是在博物馆日常管理工作中利用数字化建设来改变当前的工作模式,比如智能监控系统、自动报警系统、预警系统等,这些智能化系统能够提高博物馆日常管理效率,节约人力资源,对博物馆的未来发展而言具有较大帮助.基于此,本文就以文物数字化建设为主要探讨内容,着重分析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意义,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阐述了文物数字化建设在博物馆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优化方法.

    文物数字化博物馆具体作用

    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特征研究

    冯虹
    232-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研究了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特征.通过对博物馆数量与分类、财务状况与项目收入、观众数量和参观模式、展览活动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博物馆文化产业的现状和特点.同时,分析了博物馆文化产品的特点与分类,探讨了创新和变革对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影响.研究还探讨了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对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影响.最后,针对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技术与数字化应用、国际合作与交流、人才培养和方针支持与资金保障等方面的重要角色.本研究为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特征文化产品人才培养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的探索

    张一岑
    235-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于 2016 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2018年成为福建省文化文物文创联盟成员单位.由于相关实施细则还未出台,在文创产品开发和产业运营探索中,闽台缘博物馆碰到了体制机制上存在的一些难以突破的问题.为积极主动融入全省文旅经济发展大潮,闽台缘就博物馆文创产业开展专题调研.一段时间来,调研组先后赴福建省内外兄弟博物馆,省、市各级国有企业、相关协会、文创集市、园区等进行学习交流,考察了目前的一些基本情况.在充分调研借鉴的基础上,本着先行先试的理念,坚持推进创新开发的方式,从五个方面入手,激发文创产业发展的潜力,提升文创产品影响力.

    文创产品博物馆产业运营

    新时期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传承发展研究

    张黛
    238-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在新时代背景下,其文物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对于了解历史、认识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保护文物,实际上是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传承.然而,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快速发展,文物保护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环境污染、盗掘等问题对文物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但与此同时,数字化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也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只有通过增强意识、提升技术、完善机制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确保文物得到妥善地保护,并让它们的故事和价值得以延续.同时,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和合作模式,能够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文物,感受到文物的魅力,从而激发全社会对文物保护的关注和参与.

    博物馆文物保护传承发展研究

    博物馆数字化背景下的沉浸式体验设计研究

    杨佳艺
    241-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时代,博物馆的演变已经超越了传统形式的陈列界定,逐渐变为一个基于沉浸式体验空间的公共社交场所.通过对国内展博空间的探索,其叙事剧场的造景逻辑、游戏参与的互动流程及在线浏览的应用程序等要素使游客沉溺于引人入胜的数字环境中,构建起馆方与参与者的平等关系.并在多感官感知引发情感体会和情绪变化中,利用交互技术与参与式理念对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交互装置及空间深入分析.

    博物馆数字化沉浸式体验空间交互技术多感官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