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博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博览
中国民族博览

半月刊

1007-4198

zgmzbl@163.com

010-83204156

中国民族博览/Journal Panorama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
查看更多>>《中国民族博览》(半月刊)杂志创办于199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大型文化类期刊,每月出版二期。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4198,国内统一刊号:CN10-1220/G0,邮发代号:82-39。本刊倡导大文化和大民族的办刊理念,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前瞻性为一体,荟萃学术思想,追踪学术前沿,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展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本刊涵盖民族艺术、民族教育、民族民俗、民族文博、民族语言、民族人口、民族文学、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及文图作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谈非遗传承与创新——探索平定黑釉刻花瓷文创产品的发展路径

    廉杏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黑釉刻花瓷工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阳泉文化历史上的活化石,黑釉刻花瓷的制作技巧是指在坯体施完釉,坯体未干之前,用竹刀代替钢笔,在坯体上雕刻图案的一种陶瓷制作技术.因为瓷瓶是黑釉,所以叫黑釉刻花瓷.非遗文化是人们发掘国家文化外延内涵的重要方式,集民族文化之大成.但是,随着技术变革,平定黑釉刻花瓷的传承面临窘境,如何使传统非遗传承走向人民、走向国际?如何高质量大批量生产,拉近传统非遗审美与现代生活的距离?如何使部分作为艺术欣赏品、艺术奢侈品的非遗融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这些是当前非遗传承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国际化视野和人民大众视角,对非遗传承进行分析、对阳泉平定黑釉刻划瓷器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分析,从而提出非遗阳泉平定黑釉刻花瓷文创产品的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产业化和生活化传承创新发展之路.

    平定黑釉刻花瓷生活化传承非遗技艺产品传承手工技艺产业化创新

    文旅融合视域下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

    李琼丽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今时代,文化旅游产业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尤其在贵州省毕节市这一现象尤为明显.随着该产业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成为重要议题.毕节市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将这些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并融入文旅产业中,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贵州省毕节市文旅融合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并结合当前趋势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路径.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当下贵州省毕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助推文旅产业健康发展.

    文旅融合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与开发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

    吴学华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全域旅游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模式,全域旅游强调的是旅游目的地整体环境、文化和社区的全面提升与改善.在这一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和传承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文章通过分析全域旅游对非遗保护的影响,探讨非遗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并针对当前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和建议.通过深入挖掘非遗的价值,科学合理地利用全域旅游的平台,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使其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全域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媒介融合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

    任冰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积极与时俱进进行创新转化,使用与当代大众文化流行风尚相契合的表现形式展现传统精髓.各大主流媒体积极利用电视宣传中华优秀文化,通过通俗化与流行化的方式转换传统元素,使其用更具现代感的艺术方式重构艺术审美价值.本文以河南卫视等平台为例,探讨媒介融合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具体如下.

    媒介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

    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挖掘与传承路径探索

    袁虹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何挖掘和传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分析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积极影响,并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挖掘和传承路径等方面展开探索,以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价值传承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实践进路

    张铭南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光荣且神圣的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树立了牢固根基.现如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需要在青年育人方向、时代元素挖掘、商业开发适度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思考.在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出更为深刻的价值效用,它是唤醒文化自觉的内生动力、迸发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撑、助力文化自强的有机推手.因此,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进路方面,可以通过动态与静态相结合挖掘文化符号、用记述与活化相作用推广文化记忆、将产业与商业相统一夯实硬软实力.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文化价值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以锦屏县启蒙酸菜制作为例

    杨秀坪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锦屏拥有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非遗项目《启蒙酸菜制作技艺》是锦屏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当前,为守护民族优秀文化,振兴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保护锦屏县独具一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立足当地农民特色手制,突出产业发展,形成一条集制作、销售于一体的民间手工特色菜肴产业链,开展了系列保护传承工作,从而让农民的手工技艺开出"致富花",进一步推动锦屏县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启蒙酸菜制作技艺的发展与传承保护经历,探讨了其文化特征,梳理了启蒙酸菜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道路和困难.且针对产品模式单一、缺乏资金支持、人才短缺等问题,提出了创新产品开发模式、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培养传承人才等应对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酸菜手工技艺传承发展

    《雷蒙纳多·乔》:将媚俗作为反媚俗的武器

    李欣濛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雷蒙纳多·乔》是一部模仿西部片制作的夸张搞怪电影,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影片非常近似一部俗套影片,但从制作手法和电影观念上看有别于它们.影片实际上是在借用媚俗的手法来批评和讽刺电影领域中出现的媚俗现象,从夸大对类型的模仿、增强电影的商业属性、打破电影制作规则三个层面来彰显导演对于当下媚俗现象的嘲讽、戏弄、反叛的态度.因此,本文将以《雷蒙纳多·乔》为主要例证,分析并阐述导演如何利用这部表面媚俗的影片来表达自己实际上反对媚俗的态度.

    媚俗艺术《雷蒙纳多·乔》反媚俗

    顶天立地 情义双全——浅谈我演闽剧《荆钗记·见娘》中的王十朋

    林特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荆钗记》的故事,戏曲很多剧种都曾上演,虽然各剧种风格不同,但《荆钗记》传达的思想内涵却完全相同.在学演闽剧《荆钗记·见娘》的过程中,我越发感受到王十朋形象的闪光点,越发感受到他与王魁、莫稽等负心汉的天壤之别.本文试图通过浅谈《荆钗记·见娘》中王十朋的人物塑造以及唱、念、做的综合运用阐述我的创作体会.

    荆钗记王十朋角色塑造

    浅谈纸质文物现代化修复与保护技术

    赵烑丽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纸质文物保护方面已取得一定的进步,为充分发挥纸质文物的研究价值,保障纸质文物的完整性,应对其修复工艺进行不断完善与更新.基于此,本文将重点探讨纸质文物现代化修复与保护技术,从文物数字化存档、高科技材料运用等方面入手,为纸质文物的后续保存提供更多可能性.同时,立足于文物数字化存档的前沿,应加强文献信息的整理与管理,建立起更为智能高效的数据库系统,从而实现文物信息的长期保存与共享.

    纸质文物现代化修复保护技术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