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郑进

半月刊

1007-8517

zgyy1992@163.com

0871-5349183、5339255

650228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路709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壮医"毒""壅""虚"角度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机演变规律及治法治则

    朱玟霜邱华蒙荫杰李旺...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毒虚致病论"是壮医病因病机学的核心,"三道两路理论"是壮医学的生理病理观.文章从壮医"毒""壅""虚"角度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演变规律进行分析,根据毒邪与正气双方力量的对比,划分为病伏期、活跃期、慢性期、晚期四个阶段,并根据不同阶段病理因素及证的变化,凝练总结出病伏期扶正御毒、活跃期解湿热疫毒、慢性期补虚损正气、晚期扶助正气并解内外之毒浊的治法治则,以期为壮医药防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提供参考与借鉴.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壮医毒壅虚病机演变治法治则

    浅析苗医药对"痔"的认识

    饶廷琴赖象权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蒙杠嘎久杠(痔疮)一词是近现代文化交融传入苗族地区的外来语,以出血、疼痛、块物脱出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因为气血功能紊乱,毒邪入侵损伤气血,治疗原则强调先辨冷热两纲,再辨在气在血,药物应用上冷病用热药,热病用冷药.中医药治疗痔病在临床中多取成效,而苗医药对该病的认识未见报道,文章将从苗医药的相关理论体出发,进一步挖掘苗族医药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认识,以期获得更多、更有效的诊疗手段,对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痔疮苗医药认识

    基于数据挖掘总结储浩然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用药经验

    张印储浩然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储浩然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组方规律,总结临床用药经验.方法:利用Excel收集整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储浩然门诊治疗的189例IBS-D病例,利用SPSS Modeler 18.0中Apriori算法建立数据挖掘模型,通过SPSS24.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储浩然治疗IBS-D的有效处方中,共统计出使用药物155味、用药频数3648次;使用频数≥50%的14味药物中使用频数前6味药物依次是:麸炒白术、陈皮、甘草、茯苓、太子参、炒白芍;使用频数≥90次的16味中药运用SPSS24.0系统聚类分析,获得4组核心药物组,分别是:茯苓-茯神-太子参-麸炒白术;炒麦芽-炒谷芽-甘草-炒薏苡仁-薏苡仁;陈皮-醋青皮-厚朴-麸炒枳壳-姜半夏;炒白芍-赤芍.结论:储浩然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有治虚和中,升降归序;脾温健运,胃补平和;疏补兼施,随症妙变的特点,值得医者学习并借鉴.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数据挖掘储浩然用药经验

    "三辨"诊疗模式在桥本甲状腺炎中的应用与思考

    陶红李俊杨攀柏力萄...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桥本甲状腺炎是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主要原因,由于其病程长、临床症状及病机复杂多变,辨治上存在一些难点."三辨"诊疗模式是以辨体论治为切入点,将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一种临床诊疗模式.在"三辨"诊疗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依体预防,辨体施治""衷中参西,辨病议药""脏腑定位,辨证分型",灵活地将辨体预防、辨病分期和辨证分型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分析桥本甲状腺炎的证型演变及证治规律,提高临床辨治水平.

    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桥本甲状腺炎

    耳门、听宫、听会穴治疗耳鸣病症的古代文献研究

    蔺耐荣杨安石李国徽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古代文献中耳门、听宫、听会穴主治病症进行内容检索,明确其治疗耳鸣的作用,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及奠定文献支持的基础.方法:以耳门、听宫、听会为检索词,对《中华医典·针灸推拿灸》进行检索,整理出耳门、听宫、听会穴主治病症的文献条文,对符合文献纳入标准的条文建立数据库并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检索,耳门、听宫、听会穴治疗耳鸣病症的文献条文108条,其中耳门穴46条,听宫穴24条,听会穴38条,三穴单穴主治耳鸣病症的文献条目为63条,配穴为49条,涉及古籍24本.结论:耳门、听宫、听会穴有明确的治疗耳鸣的作用;在治疗耳鸣处方选择上,单穴处方多于配穴;治疗方法主要有针刺、艾灸或针刺结合艾灸.

    耳门听宫听会耳鸣病症文献研究

    太子参复方对脾虚自汗大鼠的止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周春权赵立蒋畅胡娟...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太子参复方对脾虚自汗大鼠的止汗作用并探讨其止汗机制.方法:采用利血平致脾虚大鼠的方法建立自汗模型,采用着色法观察太子参复方对脾虚模型大鼠足趾汗液分泌的影响作用,分别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乙酰胆碱受体(AchR)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太子参复方高、中剂量组能减少脾虚模型大鼠的汗点数目(P<0.05);太子参复方高、中剂量组脑组织中AchR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各给药组脑组织中AchR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太子参复方具有一定的止汗效果,其止汗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脑组织中AchR的蛋白表达和大脑神经递质AChR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人外泌汗腺腺上皮细胞分泌汗液.

    太子参复方脾虚自汗乙酰胆碱止汗机制

    香连丸对2型糖尿病大鼠早期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张志豪李竣何志勇石召华...
    26-3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香连丸对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共60只,随机分出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采用高脂饮食联合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T2DM模型.将糖尿病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二甲双胍140 mg/kg)、香连丸低剂量组(150 mg/kg)和香连丸高剂量组(300 mg/kg),每组8只.灌胃给药6周后进行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血清中空腹血糖(FBG)、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以及碱性磷酸酶(ALP)等肝功能水平,以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酸(UA)、尿素(UREA)、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水平,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血清中ALT、AST、ALP、γ-GT、TC、TG、UREA、IL-6、TNF-α、MDA水平极显著性升高(P<0.01),ALB-Ⅱ、T-SOD水平极显著性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大鼠血清中ALT、AST、γ-GT、UA、IL-6、MDA水平极显著性下降(P<0.01),香连丸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LT、AST、γ-GT、T-SOD、MDA水平极显著性下降(P<0.01),香连丸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LT、AST、γ-GT、UA、T-SOD、MDA水平极显著性下降(P<0.01).结论:香连丸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功能,对2型糖尿病造成的肝脏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香连丸2型糖尿病肝损伤保护作用

    大果沙枣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比较研究

    凯迪日耶·玉苏普美合热阿依·木台力甫周茜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比较大果沙枣枝叶、种子、果肉和果皮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之间的差异.方法:采集新疆大果沙枣树叶和果实,采取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提取总黄酮,以NaNO2-Al(NO3)3-NaOH作为显色体系,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枝叶、种子、果肉和果皮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结果:大果沙枣树叶、种子、果肉、果皮总黄酮含量分别为(8.27±0.04),(20.56±0.17),(5.91±0.05)和(2.52±0.07) mg/g (n=3).沙枣种子中黄酮含量最高,果皮中总黄酮含量最低,大果沙枣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从高到底依次为种子,沙枣叶,果肉,果皮.结论:沙枣的种子、枣叶和果肉中总黄酮含量丰富,为沙枣黄酮类物质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大果沙枣种子超声波总黄酮含量

    小儿生血糖浆的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李天佑薛朝金陈璐何羽...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提高小儿生血糖浆的质量标准,对该药品制剂建立薄层色谱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大枣、山药进行薄层色谱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毛蕊花糖苷的含量,色谱柱为:MedJenBond HPLC Column Camasil C18 (250 mm ×4.6 mm 5μm),以乙腈-0.1%冰醋酸溶液(16:84)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34 nm,柱温箱温度为35℃.结果:山药、大枣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重现性高.毛蕊花糖苷在2.42~84.91μm质量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7.1%,RSD=0.56% (n=9).结论:定性、定量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操作性强,可有效控制小儿生血糖浆的质量.

    小儿生血糖浆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量标准

    GC-MS法分析芳香避秽香囊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

    吕鹏白明学金云隆高晓洁...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芳香避秽香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中药香囊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芳香避秽香囊药粉中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测试分析.结果:通过NIST08标准谱图库及人工谱图解析,从芳香避秽香囊挥发油中共检测出32个峰,鉴定了38个化合物,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68.57%,其主要成分为肉桂醛(24.82%)、广藿香醇(10.80%)、(+/-)-异龙脑(8.00%)、β-葎草烯(6.09%)、α-广藿香烯(3.93%)、δ-杜松烯(2.71%)、桉叶油醇(2.27%)、茅苍术醇(1.75%)、 (Z)-石竹烯(1.31%)、针叶烯(1.22%)等.结论:对芳香避秽香囊药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可为进一步研究中药香囊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芳香避秽香囊GC-MS挥发油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