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郑进

半月刊

1007-8517

zgyy1992@163.com

0871-5349183、5339255

650228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路709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瑶族"产后三泡"常用瑶药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廖璐婕黄玉金梁梦婷黄金伍...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瑶族不同配方"产后三泡"的药物组成、功效、用药特点进行比较,整理高频次药物,分析瑶族"产后三泡"的配伍特点及应用规律,为瑶族"产后三泡"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和临床研究提供有价值参考.方法:通过实地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对广西瑶族聚居地展开田野调查,收集瑶族"产后三泡"组方37首,药物134味,对其进行频数分析.结果:瑶族"产后三泡"以维持机体盈亏平衡为目的,以"盈则消之,亏则补之"为治疗原则,高频次用药以祛风湿药、温性药、"七十二风"、风药为主.结论:瑶族"产后三泡"治疗产后诸症,基于"盈消亏补"的原则,遵循温平并用、攻补兼施、风亏打盈治则,喜用风药,善用祛风湿药以散寒利湿,活血化瘀药以舒筋通络,辅以补虚药以调理气血,培补元气与活血化瘀贯穿始终.

    瑶族产后三泡药浴数据分析用药规律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妇科心法要诀》中治疗月经病的用药规律

    蒋德梅金凤丽王佳武栩臣...
    6-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研究《妇科心法要诀》中治疗月经病处方的用药规律,为月经病的治疗提供思路.方法:收集《妇科心法要诀》中所载"调经门、经闭门、崩漏门"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取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研究用药规律.结果:《妇科心法要诀》中治疗月经病常用药物为:当归、甘草、白芍、川芎、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黄芪、黄芩.四气分析发现使用频次最高的是温性药,五味分析发现使用频次最高的是甘味药,归经分析发现使用频次前3位的是脾、肝、心三经.结论:《妇科心法要诀》在治疗月经病时多运用四物汤加减.

    妇科心法要诀月经病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用药规律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选穴规律分析

    陈欢黄宗菊胡孝跃晏飞...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及其相关疗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1995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间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发表的关于针灸及其相关疗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文献,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statistics 22.0、SPSS modeler18.0软件对其进行频次分析、系统聚类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37篇.共涉及经脉15条,十四经穴104个、经外奇穴10个、阿是穴1个、头皮针穴5个、夹脊穴1组,频次最高的10个腧穴为:肝俞、脾俞、阿是穴、三阴交、合谷、足三里、膈俞、肾俞、心俞、阳陵泉、太冲;涉及的特定穴有背俞穴(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五输穴(足三里、阳陵泉)、原穴(合谷、太冲)、八会穴(膈俞、阳陵泉)、交会穴(三阴交)等;频次较高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治疗部位以背部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最高的为肾俞-肝俞、膈俞-肝俞,聚类分析可得到6个聚类群.结论:针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选穴以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腧穴为主,重视阿是穴和特定穴;针灸处方重视疏肝解郁、调畅情志.

    纤维肌痛综合征数据挖掘选穴规律针灸及其相关疗法腧穴

    红豆杉提取物维康醇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抑制的实验研究

    刘宏伟左玲柳建军许志坚...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红豆杉提取物维康醇抑制膀胱癌T24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用维康醇处理膀胱癌T24细胞,MTS法检测维康醇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维康醇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Cyclin D1、CDK4、p2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维康醇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T24细胞的增殖;维康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并下调Cyclin D1、CDK4表达,上调p21表达.结论:维康醇能够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可能与下调Cyclin D1和CDK4表达,上调p21表达,导致细胞周期于G1期阻滞有关.

    红豆杉维康醇膀胱癌增殖CyclinD1

    苍耳子散对变应性鼻炎小鼠炎症及AQP5蛋白表达的影响

    沈明黄小强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苍耳子散对变应性鼻炎(AR)小鼠鼻腔炎症及水通道蛋白5 (AQP5)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苍耳散低剂量组、苍耳散中剂量组和苍耳散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小鼠制备AR模型,氯雷他定组灌胃氯雷他定药液,苍耳子散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相应剂量苍耳子散药液,连续给药14 d,每天一次.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挠鼻次数、打喷嚏次数、脏器指数、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gE、IL-5、IL-4、IFN-γ、HIS和IL-10含量,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鼻黏膜组织汇总AQP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终末体质量、IFN-γ、IFN-γ/IL-4和AQP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性降低(P <0.05,P<0.01),小鼠挠鼻次数,打喷嚏次数,脏器指数,IgE、IL-5、IL-4、HIS和IL-10含量均显著性增加(P <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苍耳子散中剂量组小鼠挠鼻次数,打喷嚏次数,脾脏指数,血清中IL-4、IgE、HIS、IL-5和IL-10含量显著性降低(P <0.05,P<0.01),苍耳子散高剂量组小鼠挠鼻次数,打喷嚏次数,脾脏指数,血清中IL-4、IgE、HIS、IL-5和IL-10含量显著性降低(P <0.05,P<0.01),而小鼠终末体质量,IFN-γ、 IFN-γ/IL-4和AQP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性增加(P <0.05,P<0.01).结论:苍耳子散可显著缓解AR小鼠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含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及AQP5蛋白表达有关.

    苍耳子散变应性鼻炎炎性因子AQP5小鼠

    甘肃栽培肉苁蓉的鉴别研究

    苏学秀张富娴贾存勤滕泽学...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甘肃栽培肉苁蓉显微、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完善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显微数码成像技术进行了显微鉴别;考察了不同提取方法、展开条件,确定了最佳的薄层色谱条件.结果 及结论:对样品进行试验,专属性强;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建议作为甘肃栽培肉苁蓉的鉴别依据.

    肉苁蓉甘肃栽培鉴别研究

    HPLC法测定金酸萍颗粒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

    杜继权吴春玲张志君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中成药金酸萍颗粒中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3种蒽醌类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hermo Hypersill GOLD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液(85∶1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选择254 nm;柱温在25 ℃.结果:大黄素、大黄酚以及大黄素甲醚分别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12%、104.22%和97.41%,RSD分别为2.47%、1.57%和1.96%.结论:本方法操作方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金酸萍颗粒的质量控制.

    金酸萍颗粒蒽醌类成分HPLC

    栀榆洗剂质量标准研究

    吕锁忠朱卫萍吴安飞曹昌娥...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初步建立栀榆洗剂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查方法.方法:用TLC法确认方中的苦参、防风;用HPLC法测定方中栀子苷.结果:TCL法分离效果好,专属性强.HPLC法测定栀子苷的线性范围在8.185~408.4 μg/mL之间,r2=0.9998.平均回收率99.6%,RSD值1.09%(n=6).结论:该方法可考虑纳入栀榆洗剂的质量标准.

    栀榆洗剂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量标准

    不同批次王不留行清炒炮制后爆花率的对比研究

    郑燕枝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优选王不留行清炒法的炮制工艺,对比研究不同批次王不留行清炒后爆花率的差异.方法:采用清炒法,以火力、预热时间、炒制时间为因素,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王不留行清炒法炮制的最佳工艺,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测定10批次药材的爆花率.结果:王不留行清炒法炮制的最佳工艺为中武火,预热时间2 min,炒制时间35 s.各批次王不留行的爆花率大小为:Y4 >Y9 >Y8 >Y10 >Y5 >Y2 >Y3 >Y6 >Y7 >Y1.结论:不同批次的王不留行清炒后的爆花率存在差异.

    王不留行清炒法工艺爆花率

    福建闽侯县药用植物概况

    原志宏林崧谢文建杨成梓...
    40-4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闽侯县的药用植物资源概况,为保护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合理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对闽侯县的药用植物进行系统调查.结果:中药资源普查调查总计38个样地,35条样线,得到药用植物144科380属525种,较第三次普查结果稍有增加.结论:闽侯县药用植物因土地开发,城市扩建等影响,物种分布以地形自北向南逐渐减少,部分药用植物已消失,应重视当地野生中药的资源保护工作.

    闽侯县药用植物分布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