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郑进

半月刊

1007-8517

zgyy1992@163.com

0871-5349183、5339255

650228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路709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傣医防治拢沙候(痛风)专家共识

    云南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傣医防治拢沙候(痛风)专家共识》以下简称 《共识》,是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文件指导下,在傣医专家和中医内科专家指导组的指导和监督下制定.《共识》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结合相关专家经验,在取得广泛共识的前提下,规定了拢沙候的流行病学、诊断要点、辨证论治、外治疗法、预防调摄、推荐意见等.本专家共识着眼点在于发挥傣医药优势,以傣医药物治疗拢沙候(痛风)为切入点,是针对傣药治疗痛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制定临床推荐意见,便于指导医师临床决策,更在于全面提高傣医治疗痛风临床疗效和科研水平,促进傣医痛风治疗与国际学术发展接轨.

    傣医痛风拢沙候专家共识

    风药治疗消渴病的临床运用浅析

    郑芳萍陈学勤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药在临床上运用非常广泛,文章根据风药的特点及作用,浅谈风药在治疗消渴病及其并发症临床运用中的认识和体会.

    糖尿病中医药疗法风药

    基于复杂网络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中药组方规律研究

    庞艳楣林石思梁平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探索临床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治疗的中药组方规律.方法:制定纳入、排除标准,对本院出院的有效病例的中药方剂信息建立数据库,构建药物配伍网络,通过Python 3.6和Gephi 0.9.2进行对药物配伍网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的245个病例以风痰阻络证(82.86%)病例居多,涉及2537组药方、150种中药饮片.所涉及的中药饮片大多数品种有出现用量超药典规定用量范围的情况,而总体超量使用频次、超量幅度不高.在构建的药物网络中,度中心性最高点的15种药物主要为活血化瘀药、补气药、补血药、化痰药、平肝息风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通过边权重分析,得到最频繁出现的药物对为半夏与天麻,其次是半夏与茯苓、天麻与茯苓.该网络的平均距离为1.70,其中99.45%节点对的距离为1或2,网络的聚类系数为0.78,表明各药物的联系较为紧密.通过Louvain方法进行社区检测获得3个社区,其中社区3包含药物组方分别由半夏白术天麻汤、补阳还五汤、天麻钩藤饮、涤痰汤等经方化裁所得.结论:利用复杂网络技术分析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药用药规律,发现在辨证论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时,针对其病因病机,治则是标本兼治,治标有活血逐瘀、平肝息风、健脾利水、理气化痰等,尤以活血逐瘀为主,治本有补气健脾、补血养阴、补肝肾等.该结论可为临床提供经验参考.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中药组方规律,复杂网络

    《松峰说疫》中针刮法治疗杂疫特色探析

    吴彦叶雨蒙虎旭昉朱晶晶...
    15-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嘉庆名医刘奎 《松峰说疫》一书中共载杂疫72种,其中46种杂疫治疗涉及针刮法.刘氏针刮法选穴精炼,针法常用放血要穴,刮法多取背部穴位,随症选穴与有序选穴并重;针刮治疗,灵活变通;分经论治,针药并行;注重禁忌,病后瘥复.

    《松峰说疫》针刮法疫病随症选穴有序选穴

    云南跨境少数民族医药文化的发展路径探析

    赵晨勋段忠玉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跨境少数民族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跨境少数民族医药文化,不仅是对卫生健康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对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实力,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之一.根据目前云南跨境少数民族医药的发展情况和所面临的困境,文章从三个方面来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云南民族医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云南跨境少数民族医药文化发展路径

    四种婴幼儿湿疹外用方剂对小鼠急性湿疹的影响

    吴白芬尚李尚怡彭海燕...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4种婴幼儿湿疹外用方剂对急性湿疹模型小鼠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及特异性皮炎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4种外用方剂观察药物治疗作用.结果:模型组小鼠耳肿胀度、脾脏系数及皮肤损伤程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各给药组连续局部涂药7 d,均可明显抑制DNFB诱导小鼠的耳肿胀,明显降低脾脏系数,不同程度抑制胸腺系数,并对皮肤损伤组织有一定修复作用.结论:4种外用方剂均能明显抑制DNFB诱发小鼠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并对特异性皮炎(急性湿疹)具有一定防治作用.

    外用方剂婴儿湿疹变态反应特异性皮炎

    白族药倒钩刺化学成分研究

    郝艺罗晓磊王敏张伟...
    27-3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白族药用植物倒钩刺干燥全株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以及MCI、D101型大孔树脂、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手段对倒钩刺干燥全株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倒钩刺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羟基熊果酸(1)、乌苏酸(2)、2α,19α-dihydroxy-3-oxo-12-ursen-28-oic acid(3)、maslinic acid(4)、alphitolic acid(5)、7α-羟基谷甾醇(6)、7β-羟基谷甾醇(7)、没食子酸正丁酯(8)、没食子酸甲酯(9)、龙胆酸(10)、2-呋喃甲酸(1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8、10、11为首次从悬钩子属中分离得到.

    白族药三叶悬钩子蔷薇科化学成分结构鉴定

    炒制温度及时间对黄芩主要成分含量的分析

    汤泮泮叶兴蓉夏伟军段媛昌...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黄芩炒制过程中,加热时间与温度对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建立炒黄芩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采用岛津InertSustain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76 nm,柱温为30℃.并采用上述方法比较不同炒制温度与时间对4个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黄芩炒制后,黄芩苷、汉黄芩苷的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黄芩素、汉黄芩素的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单体加热温度升到120℃时,黄芩苷、汉黄芩苷发生苷键断裂,逐渐转化为相应的黄芩素、汉黄芩素;升到180℃时,出现炭化,黄芩苷、汉黄芩苷未检出,而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也随之下降.结论:在炒黄芩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是复杂的,除了苷键裂解外,还有可能存在其他复杂反应,应严格控制加热的温度和时间及自身稳定性等因素影响,以保证炒黄芩药效,为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黄芩炒制含量测定温度和时间

    阿尔泰冷蒿化学成分研究

    李知瑾郑丽华刘磊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阿尔泰冷蒿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液-液萃取、硅胶、葡聚糖凝胶、聚酰胺、大孔树脂、重结晶等手段,提取分离得到了10个单体化合物,其后通过理化常数测定、波谱数据分析及文献对照等手段鉴定了单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利用MTT方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的筛选.结果:从阿尔泰冷蒿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包括木栓酮(1)、豆甾-5-烯-3β,7α-二醇(2)、3,5-二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3)、蒿黄素(4)、苜蓿素(5)、猫眼草酚D(6)、Roxbughianin B(7)、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8)、苜蓿素-7-O-β-D-葡萄糖苷(9)、苜蓿素-4'-O-β-D-葡萄糖苷(10),其中3,5-二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3)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IC50值为(34.58±2.42)μg/mL.结论:从阿尔泰冷蒿中提取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同时,首次对Roxbughianin B(7)的绝对构型进行解析.通过活性筛选发现,3,5-二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3)具有抗肿瘤活性.

    阿尔泰冷蒿分离鉴定抗肿瘤

    怀古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林禹澎姜英子解生旭徐雅娟...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怀古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安捷伦Eclipe XD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醋酸-水(36:4:64),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83 nm.结果:柚皮苷在0.061~0.427 m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精密度实验RSD为0.85%;稳定性实验RSD为1.16%,重现性实验RSD为2.1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1%(RSD为4.41%).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怀古颗粒中柚皮苷含量的测定.

    怀古颗粒质量控制柚皮苷HPLC法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