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学学报
中国农学会
农学学报

中国农学会

刘旭

月刊

1007-7774

zgnc@agri.gov.cn

010-59194481

100125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农业部北办公区中国农学会

农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eCSTPCD
查看更多>>《农学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农学会主办的高水平学术性期刊(刊号:CN 11-6016/S)。该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旭担任主编。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收录。主要读者对象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农业高等院校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农业技术人员等。 《农学学报》立足高端,关注农学学科前沿、理论基础和实践运用,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学学科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大力发展学术交流和科技普及作为办刊宗旨,主要刊载农业科学领域创新性理论、研究报告、科研简报、综述等学术性论文。主要栏目有:农艺科学,生理生化,作物遗传育种,植物保护,资源生态环境,园艺园林,食品科学,畜牧兽医水产,农业工程,农业信息,农产品贮藏加工,三农问题研究等,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一个全新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稻品种恶苗病抗性评价与筛选

    于艳敏武洪涛刘海英徐振华...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黑龙江省南部稻区水稻品种对恶苗病的抗性级别及水稻恶苗病田间发病情况,筛选水稻恶苗病抗性品种,采用芽期人工接种的方法,调查分析了60份常规粳稻田间恶苗病发病率。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恶苗病田间发生程度不同,水稻恶苗病发病率范围为0。8%~39。9%,平均发病率14。6%,筛选到1个高抗水稻品种,26个抗性水稻品种,抗性品种共占73。3%,总体抗感比为11:4,黑龙江省南部水稻品种对恶苗病抗性存在品种间差异,生产上应该提倡种植抗性强的品种以防止病害发生,本研究为病害绿色防控以及水稻恶苗抗病育种提供一定依据。

    水稻品种水稻恶苗病抗性评价品种筛选

    声明

    《农学学报》编辑部
    5页

    抗旱节水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济儒麦25'的选育及性状分析

    王福玉陈贵菊高秋荣邵敏敏...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培育干旱年份稳产、丰水年份高产的小麦新品种,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以'山农2149'为母本,以'良星619'为父本,成功培育出了小麦新品种'济儒麦25'。该品种属冬性,株高77。5 cm,株型紧凑,具有抗倒性好,熟相好,籽粒饱满,商品性好,抗旱节水,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等特点。2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为7742。55 kg/hm2,比对照增产4。02%。在2022-2023年山东省小麦旱地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176。15 kg/hm2,比对照'山农27'增产5。60%,增产点率100%。2023年12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审麦20230029。'济儒麦25'小麦新品种的审定,为鲁西南旱地小麦生产提供了品种支撑,并展现出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小麦抗旱高产'济儒麦25'选育

    小麦新品种'鹤麦1707'选育及分析

    王怀苹程玉红刘海霞赵志涛...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黄淮南片小麦区域所面临的赤霉病和茎基腐病多发,以及叠加气候异常多变导致的冻害和后期高温逼熟现象,采取聚集优势资源,运用复合杂交、水旱异地系统选育的方法,经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大区适应性定位试验示范,于2022年通过河南省小麦新品种审定,实现育种目标。小麦新品种'鹤麦1707'具有高产稳产早熟多抗特性,品种选育采用复合杂交、多态鉴定等方法有利于优良基因聚合和适应性选择,品种持续改良能更好满足需求。

    品种鹤麦1707资源选育

    20%多杀霉素悬浮剂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田间药效评价

    谢显彪孟继枝沈云峰尹晓青...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探明多杀霉素对玉米安全性、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持效期及田间用法用量,筛选出防控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药剂。选用20%多杀霉素悬浮剂150 mL/hm2、225 mL/hm2、300 mL/hm2,5%甲维盐微乳剂300 mL/hm2,15%茚虫威悬浮剂225 mL/hm2,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25 mL/hm2开展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多杀霉素悬浮剂对玉米安全、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随着每公顷用量的增加,防效和持效期增加,较为突出的是多杀霉素225、300 g/hm2处理,第1、2次药后1~3 d,防效均在90%以上;药后14d时,防效均在75%以上,保苗效果均在80%以上。此外,第2次药后21 d,防效仍在70%以上,保苗效果在60%以上,2个处理下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的为害指数在13。18~14。30之间,危害等级控制在2级以内,玉米受损程度轻发生。在实际生产中推荐选用20%多杀霉素悬浮剂225 mL/hm2用量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即可,在玉米苗期,可喷雾施药1次;在喇叭口期,可采用药土法拌沙撒施1次。

    玉米草地贪夜蛾多杀霉素田间防效

    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金昌市耕地质量评价及土壤养分空间特征分析

    郑铭宇蔡立群
    2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金昌市为研究区,通过对市域范围内耕地质量等级、土壤养分特征和空间分异的分析,在保障精度的条件下,为耕地的科学施肥和提高土壤养分区域化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模糊数学作为一种对模糊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阐述了该方法如何对耕地质量进行评价。本研究以金昌市为例,以《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为依据,采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耕地质量等级与养分含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金昌市耕地质量等级处于一至六等地,无七至十等地,一等地为金昌市耕地主体,面积为80024。40 hm2,占金昌市总耕地的64。35%;金昌市耕地养分整体水平较为中等,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属中低等水平,总体呈现西高东低趋势;全氮含量多属低等水平,总体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趋势;有效磷含量多属较高水平,总体呈现西南地区高于东北地区;速效钾含量多属中低等水平,总体呈现西高东低趋势。金昌市耕地质量总体状况较好,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加大灌溉力度、加大节水技术推广力度,使土壤保水保肥。

    耕地质量等级模糊数学法层次分析法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土壤养分

    基于三维生态足迹的渭河流域甘肃段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吕啸赵双红周冬梅高雅娟...
    3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渭河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黄河流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关键。本研究以渭河流域甘肃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改进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评估了2005-2020年期间该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基于此,对渭河流域的生态可持续性以及资源供需平衡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时段内,渭河流域甘肃段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均呈增长趋势,其中生态足迹的增速超过了生态承载力的增速,导致生态赤字持续增加,反映出该地区资源供给不足以满足需求。生态足迹分析的广度与深度均有所增加,反映出该区域存量资本被过度利用,且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对资源流量的占用水平上升,而水域和草地的占用水平下降。此外,生态足迹的变化受多种因素驱动,包括自然环境、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等,其中建成区面积、城镇化率、人均GDP和各产业产值与之正相关。研究还发现,区域土地的生态可持续性已从基本平衡转变为轻度不可持续状态,并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适度人口比例实际人口的比例下降,人口增长空间减小,使得生态可持续性难以稳定保障。本研究为黄河流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生态足迹省公顷渭河流域甘肃段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发展生态赤字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资源供需环境经济社会影响

    长期定位施肥对粮田土壤质量演变规律及高粱干物质量的影响

    彭之东范娜白文斌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国家土壤质量山西(榆次)观测实验点平台,对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处理下的粮田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连续5a的观测。试验包括有机肥、化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以及无肥对照4个处理。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会使土壤pH降低、容重增加、孔隙度降低;单施有机肥处理土壤全氮、有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增加,与不施肥处理之间差异显著,但效果不如化肥和有机肥配合;单施有机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显著。有机肥以有机磷为主,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减少无机磷的固定,促进无机磷的溶解;单施有机肥或与化肥配施均可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有机肥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延伸,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降低土壤紧实度,有效改善土壤耕作条件,利于作物生长。高粱苗期干物质积累量少,拔节期和灌浆期干物质积累量大幅增加,到成熟期干物质量达到最大值。施肥方式对不同部位干物质分配比例影响不大,施肥处理与对照相比干物质含量均有所提高,以化肥、有机肥配施效果最好。本试验揭示了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肥力的变化规律,科学地评价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特性的影响,为当地农业生产推荐最优的施肥方式。

    长期定位施肥粮田土壤土壤质量高粱干物质量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山东沿黄地区农业水资源集约利用研究

    赵建忠刘璇于晓蕾李岩...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推动沿黄地区农业水资源集约利用,笔者对山东沿黄9市25个县(区)地下水和地表水使用情况、农业灌溉模式等进行系统调研分析,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和前人研究成果,力求通过系统性、前瞻性和全局性视角,综合农业技术、设施管护、行政管理、科技创新、理念转变等多方因素,提出促进农业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对策和建议。研究认为,应以县域为单位做好水资源利用总体规划,将农业节水灌溉要求落实到县域规划和农业发展等各环节,通过科学调整乡村产业布局、推广先进节水技术,让有限的黄河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山东沿黄地区农业水资源集约利用对策建议

    大兴安岭南麓黑土区阿荣旗耕地质量评价与障碍因素分析

    刘雅杰刘战勇张向前路战远...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耕地质量等级及障碍因子,对土地差异化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阿荣旗全境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GPS定点采集信息,通过专家打分、层次分析等方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和隶属度,构建了16项指标为核心的耕地地力等级评价体系,研究耕地等级和量化障碍因子,分析各等级耕地分布和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根据耕地质量综合指数(IFI值),阿荣旗耕地可划分为8个等级,其中一至四等耕地面积占阿荣旗总耕地面积的95。70%。微生物多样性、灌溉排水能力、农田林网化是该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大兴安岭南麓黑土区阿荣旗耕地生产能力的提高,应考虑一至四等耕地的保护,五至八等耕地仅占总耕地面积的4。30%,可以实行退耕还草还林或粮草轮作等技术模式,修复生态环境,提升地力。

    大兴安岭南麓黑土农田评价指标体系耕地质量等级障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