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学学报
中国农学会
农学学报

中国农学会

刘旭

月刊

1007-7774

zgnc@agri.gov.cn

010-59194481

100125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农业部北办公区中国农学会

农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eCSTPCD
查看更多>>《农学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农学会主办的高水平学术性期刊(刊号:CN 11-6016/S)。该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旭担任主编。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收录。主要读者对象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农业高等院校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农业技术人员等。 《农学学报》立足高端,关注农学学科前沿、理论基础和实践运用,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学学科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大力发展学术交流和科技普及作为办刊宗旨,主要刊载农业科学领域创新性理论、研究报告、科研简报、综述等学术性论文。主要栏目有:农艺科学,生理生化,作物遗传育种,植物保护,资源生态环境,园艺园林,食品科学,畜牧兽医水产,农业工程,农业信息,农产品贮藏加工,三农问题研究等,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一个全新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天然富硒土壤上加工番茄硒富集能力及品质分析

    董洁火顺利赵双印张蓓...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焉耆盆地主栽的5个加工番茄品种为试材,选择富硒耕地(土壤硒含量0。4 mg/kg)和非富硒耕地(土壤硒含量未检出)为试验地点,采取随机区组试验,研究分析天然富硒土壤上不同加工番茄品种硒富集能力及品质,并进行综合性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富硒能力较强的加工番茄品种。结果表明,富硒区不同加工番茄品种均达到富硒农产品标准,且属于天然富硒番茄。'屯河1943'、'屯河3501'、'屯河5501'硒富集能力强,生物富集系数依次为6。6%、6。6%、6。3%。天然富硒土壤上种植加工番茄可改善加工番茄品质,富硒区加工番茄番茄红素含量高于非富硒区,'屯河3501'、'屯河5501'番茄红素含量高于'屯河1015'、'屯河1943'、'屯河17';'屯河1943'、'屯河3501'、'屯河17'还原糖含量富硒区高于非富硒区;富硒区加工番茄总酸含量高于非富硒区,'屯河3501'总酸含量最高,'屯河1943'总酸含量次之,'屯河1015'总酸含量最低。通过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屯河3501'在天然富硒土壤上的综合表现最优,'屯河1943'次之。

    天然富硒土壤天然硒番茄营养品质富集系数隶属函数

    不同生态型基质配比对草莓生长的影响

    姚贵军王改改周军宋云...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不同生态型基质配比对草莓生长的影响,为草莓提质增效及有机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以'甜查理'草莓为试验材料,羊粪、菇渣、秸秆和草炭等按不同体积比混配成栽培基质,对比分析不同基质配比处理对草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基质配比的理化性状均适合草莓生长,处理Ⅲ(羊粪∶菇渣∶椰糠=1∶2∶1)下草莓植株生长势最强,其次为处理Ⅰ(羊粪∶菇渣∶草炭∶秸秆=1∶1∶1∶1)和处理Ⅳ(羊粪∶菇渣∶草炭=2∶2∶1),处理Ⅴ(羊粪∶菇渣=1∶2)条件下草莓长势最弱。

    生态型基质无土栽培草莓生长

    叶缘深裂刻甘蓝型油菜'赣裂油杂1号'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辛佳佳汤洁涂玉琴张洋...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拓宽油菜种质遗传基础、创制性状优异的新种质以及培育高产、优质、高抗油菜新品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油菜与蔊菜远缘杂交创制叶缘深裂刻不育系、保持系与恢复系并配制杂交组合,经过多年鉴定筛选育成油菜新品种'赣裂油杂1号'。该品种具有高产、高含油量、优质、抗病、耐密植、耐渍、抗旱等优良特性。区域试验中'赣裂油杂1号'平均产量1872。30 kg/hm2,比对照'中油杂12号'增产1。90%;平均产油量841。80 kg/hm2,比对照'中油杂12号'增产3。46%。适宜江西及长江中游油菜产区种植,作为高含油量、耐密植新型叶缘深裂刻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远缘杂交叶缘深裂刻品种选育甘蓝型油菜'赣裂油杂1号'栽培技术

    基于文献计量的大豆食心虫研究现状分析

    李晓凤邹镜竹韩子鑫丁宁...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大豆食心虫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的5个数据库为数据源,整理出1955年7月—2023年6月在国内外发表的与大豆食心虫相关的文献,利用知识图谱分析及可视化分析等软件分析大豆食心虫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内外共有383篇研究大豆食心虫的期刊文献,其中包括中文文献344篇、外文文献39篇。国内外文献数量随着时间的发展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1世纪以来出现爆发式增长。这些文献分布在125本期刊中,研究人员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294个研究机构。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国内热点关键词包括防治、发生规律、大豆品种、敌敌畏、赤眼蜂等,国外热点关键词包括抗性基因的鉴定和表达、转基因大豆、赤眼蜂、性信息素等。目前大豆食心虫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应用昆虫学、生理生化、生物学、生态学等。国内大豆食心虫的研究热点与其综合防治技术及抗虫品种的筛选有关,国外的研究热点则与大豆食心虫基因表达等相关。文献分析有助于引导相关科研人员快速了解大豆食心虫领域研究现状,针对目前大豆食心虫研究的热点问题和薄弱环节,选准研究方向,为大豆食心虫的防控提出更加有效的技术措施。

    大豆食心虫文献计量数据库CNKIWebofScience

    近40年气候变化对甘肃天水梨树产量形成的影响

    刘亮许赟恺李霖贾彬...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肃天水因其地处陇中黄土高原腹地,光热充足,土层深厚,成为中国北方干寒梨区水果生产基地。然而,随全球性气候变暖的趋势,天水地区气象灾害的影响日益严重。特别是对于梨树这样的高大植物,其早花期和长生长周期使其在气候变化面前尤为脆弱,进而影响产量的形成。为掌握气候变化对梨树总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近40a来影响天水梨树产量的主要农业气象条件。分析发现,影响梨产量的关键农业气象要素主要包括上一年秋季9月下旬的降水量、春季4月上旬的平均气温以及春末5月上中旬的日照时数。进一步研究表明,秋冬季温度的显著升高以及初春干旱气候的加剧,增加了果树营养耗损,不利花芽的正常发育,从而对果树产量构成负面影响。本研究结果为当地果树生产和管理部门在有效利用气候资源及其产业化布局方面提供了决策依据。

    甘肃天水气候变化农业气象条件梨树产量影响全球变暖

    气象要素对半干旱区春玉米干物重的影响及其胁迫效应研究

    周忠文刘英邱宁刚张天峰...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深入理解气候变化对旱作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胁迫机制,以期为半干旱区春玉米适应极端气候、实施防灾减灾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94-2022年连续29a玉米干物质观测资料及气象因子资料,本研究运用线性回归、多项式函数、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气象要素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及其胁迫效应。研究发现,在过去29a间,玉米干物重的年际间波动显著,且气候变化对干物质积累与生长率的影响不一致。气象因素在玉米营养生长期对其干物重影响较小,而在生殖生长期影响较大。其中,降水量被确认为影响半干旱区玉米干物重的最重要气象因素。积温和日照条件基本能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需求,而干物重积累主要受七叶期—抽雄期降水量、抽雄—乳熟期≥10℃积温及抽雄—成熟期的日照时数的影响。伏旱和初秋连阴雨是陇东玉米主要胁迫因素。拔节期后的光照、温度和水分合理配合程度决定了干物重的水平,而开花后10d开始到开花后60d是有效干物重增长关键期,灌浆速度和灌浆期的持续时间直接影响有效干物重的积累。本研究结果可为西北黄土高原旱作玉米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适应性管理提供参考。

    气象要素半干旱区春玉米干物重影响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