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南方果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南方果树
中国南方果树

陈善春

双月刊

1007-1431

nfgs@cric.cn;wsl@cric.cn

023-68349196,68349197

400712

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研究所

中国南方果树/Journal South China Fruit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理论与提高并重,侧重普及的办刊宗旨。我国南方和西部惟一的全国性技术类果树期刊,直接从生产、科研、教学人员的自由来稿中,择优编发那些根据实践得到的第一手资料撰写的高新技术、应用技术原始文献。注重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以及对生产的指导性和报道的时效性。报道树种囊括南方栽培的所有果树,对落叶果树,突出在南方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与北方不同的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特点及适宜发展的品种。是果业从业人员的理想帮手。该刊是发行量和广告发布量最大的果业期刊之一,订户遍布29个省(区、市);广告客户多而稳定,多次被授予重庆市广告行业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华农早"龙眼×"紫娘喜"荔枝F1代果实可溶性糖主要组分的遗传分析

    王佳卉刘丽琴朱利飞王一承...
    57-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溶性糖成分及其含量是决定果实品质和风味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讨龙眼荔枝杂交群体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规律,以"华农早"龙眼、"紫娘喜"荔枝及其杂交F1代68株单株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该群体果实可溶性糖组分与含量,并进行杂交群体果实可溶性糖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龙眼荔枝杂交后代果实可溶性糖主要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均值为67.66 mg/g,占总糖含量的51.79%;葡萄糖与果糖含量接近,分别占总糖含量的22.15%和24.82%.杂交群体的不同糖组分均表现为衰退变异,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广泛分离,变异系数分别为25.16%、22.15%和33.69%.蔗糖/单糖0.48~3.05,蔗糖含量与总糖含量之间、总糖含量与甜度值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F1代有的单株总糖含量超过170 mg/g,且甜度值超过170,具有高糖特性,为龙眼优质品种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龙眼属间杂交果实品质可溶性糖含量遗传分析

    末次秋梢不同抽生期对"仙进奉"荔枝成花着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张航谢仙林钱大伟赵明磊...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仙进奉"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为试材,设置8月下旬、9月中旬和9月下旬不同时期抽生末次秋梢,测定比较不同处理的结果母枝质量、成花枝率、着果、株产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9月中旬抽生末次秋梢的植株结果母枝质量最佳,粗度中等,长度最长;其成花枝率和挂果枝率最高,分别为94.41%和63.57%;果实发育期间的累积落果率最低,只有77.38%;株产和单果质量最高,分别为59.6 kg和25.37g,比8月下旬和9月下旬抽生末次秋梢植株株产分别增加158.4%和21.64%,单果质量分别增加8.8%和6.0%.不同时期抽生末次秋梢处理对焦核率、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固酸比的影响不明显.推测在广州地区"仙进奉"荔枝末次秋梢抽生以9月中旬较为适宜.

    "仙进奉"荔枝末次秋梢成花株产固酸比

    油菜素内酯和赤霉素处理对荔枝抗寒性及成花的影响

    易晨歆胡嘉琪周碧燕
    68-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油菜素内酯和赤霉素处理对荔枝抗寒性的影响,对田间6年生"桂味"荔枝盆栽植株分别喷施208μM赤霉素(GA3),0.5、1、2 μM油菜素内酯(24-表油菜素内酯,24-EBR)和蒸馏水(对照),经过2015-2016年冬季自然低温,特别是2016年1月下旬的极端低温天气后,比较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植株叶片、花芽寒害发生情况以及成花状况,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经历自然极端低温后,GA3处理和对照(蒸馏水)植株的"现白点"花芽和叶片出现寒害症状,且GA3处理植株的寒害程度比对照(蒸馏水)植株重,表现为树体逐渐衰弱,甚至死亡;24-EBR处理植株无明显寒害症状.24-EBR处理减缓因低温引起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增加,提高叶片SOD和POD活性.说明油菜素内酯处理可以提高"桂味"荔枝抗寒性,而赤霉素则降低其抗寒性.

    荔枝油菜素内酯赤霉素抗寒性成花

    利用GC-IMS分析两个槟榔种质雌花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

    刘帆阚金涛张玉锋齐兰...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种质槟榔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采集白花和黄花两个槟榔种质雌花,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构建其挥发性风味物质指纹图谱,比较2种槟榔雌花释放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及相对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种质雌花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72种,两者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差异主要集中在醇类和酯类.黄花种质雌花的醇类物质中乙醇、3-羟基-2-丁酮、异丁醇均高于白花种质3倍以上.白花种质雌花的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是黄花的2.3倍,以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3-甲基丁酯为主;白花种质雌花的乙酸叶醇酯、乳酸乙酯、乙酸己酯、丁酸甲酯相对含量也高于黄花种质.相似度和主成分分析表明,根据槟榔雌花挥发性风味物质可以区分两种槟榔雌花.

    槟榔挥发性风味物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

    菜用型和果用型番木瓜表型性状表达差异性分析

    刘迪发黄东益夏薇高玲...
    8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给番木瓜品种DUS(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操作手册制订和测试指南修订提供依据,以为开展不同类型番木瓜种质创制及评价打下基础,对3个菜用型和3个果用型番木瓜品种的49个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分析,比较菜用型和果用型番木瓜,及同类型不同品种间表型性状表达差异性.结果表明,菜用型和果用型番木瓜在果实纵径、果实形状、单果质量等24个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且明显差异性状主要集中在果实完熟期,其中果实形状、单果质量、果实中部空腔形状等17个性状达到极明显差异.菜用型和果用型番木瓜品种间均在叶柄花青甙显色强度、花冠长度、果实纵径等14个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可将其确定为菜用型和果用型番木瓜差异化表达的表型性状,并作为区分两者的主要性状.菜用型番木瓜品种间均在植株始花高度、株高、叶柄长度等4个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可将其作为区分菜用型番木瓜品种的主要性状.这些差异性状可为修订番木瓜DUS测试指南提供参考.

    番木瓜菜用型果用型性状表达差异性分析

    两种催花剂处理对"台农4号"菠萝催花效果的影响

    邓彪刘业强徐健陈仁雄...
    91-9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生产上"台农4号"菠萝诱导催花通常采用电石处理2~3次,操作复杂,且不利于绿色安全生产,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进行"台农4号"菠萝诱导催花处理,测定比较不同浓度乙烯利和电石处理的结果性状和果实内外品质.结果表明,"台农4号"菠萝对乙烯利催花较敏感,较低浓度(30 mg/kg)乙烯利处理的抽蕾率可以达到99%以上,而高浓度(960 mg/kg和480 mg/kg)乙烯利和电石处理的平均单果质量无显著性差异,均在1.08 kg以上,低浓度(240、30 mg/kg)乙烯利处理的单果质量较低.在果实外观方面,480、960 mg/kg乙烯利催花处理的圆筒果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均超过94%,较1.25%电石灌心2次处理高32%,说明高浓度乙烯利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圆筒果率.在果实内在品质方面,乙烯利催花处理的维生素C含量、总糖含量、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电石催花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乙烯利催花处理浓度与果实维生素C含量、总糖含量、糖酸比和可溶性固形物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柠檬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来看,"台农4号"菠萝采用960 mg/kg乙烯利(40%乙烯利水剂500倍液)+0.2%尿素灌心催花处理效果较佳,抽蕾率99.69%,圆筒果率99.38%,平均单果质量1.22 kg,维生素C 40.45 mg/100 g,可溶性固形物17.93%,总糖17.84%,柠檬酸0.61%,糖酸比29.51,建议生产上可替代电石催花.

    台农4号菠萝乙烯利催花电石圆筒果率

    东魁杨梅高温干旱调查与防御对策研究

    周瑜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6-8月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出现了连续高温干旱天气,多项高温、干旱指标超过历史记录,对黄岩东魁杨梅造成严重伤害.为了解高温热害、干旱对东魁杨梅的影响原因和为害规律,对黄岩杨梅的主要产区和典型基地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当年东魁杨梅受害率达73%,灾情指数达21.4.高温热害影响范围广,叠加干旱后影响严重,死亡率达1.9%,还有3.6%树势遭受严重影响,次年无法形成产量.其次,热害干旱强烈抑制了东魁杨梅的夏梢抽发.研究认为,微环境对旱情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以后杨梅靶向抗旱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另外,针对灾情提出了高温抗旱管理的若干对策措施,为来年健树壮果奠定基础.

    东魁杨梅高温干旱微环境抗旱

    不同碳氮比杨梅枝条堆肥的养分含量和细菌群落变化

    邹秀琴赵承森娄钰静丁枫华...
    103-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不同碳氮比对杨梅枝条堆肥发酵过程中养分、腐殖质组分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设置碳氮比分别为30∶1、60∶1,90∶1进行杨梅枝条堆肥发酵试验,测定各处理养分和腐殖质组分,对细菌群落采用细菌16SrRNA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比较细菌相对丰度,分析细菌群落Alpha和Beta多样性,及堆肥养分因子与细菌群落相关性.结果表明,杨梅枝条堆料处理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随碳氮比增加而减少,有机质和胡敏素含量随碳氮比增加而增加;全氮、全钾、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显著增加,有机质和胡敏素含量则显著减少(p<0.05);碳氮比与有机质、全氮和胡敏素呈极显著相关.3个处理的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细菌的相对丰度随碳氮比增加而增加,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细菌的相对丰度随碳氮比增加而减少;在高温阶段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细菌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其他阶段.不同碳氮比处理的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碳氮比对枝条堆体细菌群落结构起决定性作用,全氮、有机质和温度也对枝条堆体细菌群落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堆体细菌群落结构与碳氮比、全氮和有机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碳氮比对杨梅枝条堆肥养分含量和细菌群落分布具有关键性作用.

    堆肥碳氮比杨梅有机质腐殖质细菌相对丰度

    蛋黄果SCoT-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周彩霞李文砚卢美瑛周之珞...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和优化蛋黄果SCoT-PCR反应体系,以"仙桃1号"蛋黄果为试材,SCoT1为引物,采用L16(45)正交试验,对影响SCoT-PCR反应的DNA、Mg2+、dNTPs、引物及Taq聚合酶等因素进行优化;并选用3份地理位置相距较远的蛋黄果种质为模板,对优化反应体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蛋黄果SCoT-PCR反应体系的影响存在差异,但不显著,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是Taq聚合酶含量,其次是dNTPs浓度、模板DNA含量、引物浓度和Mg2+浓度.蛋黄果SCoT-PCR 最佳反应体系(20 μL)为模板 DNA 80 ng、3 mmol/L Mg2+、0.25 mmol/L dNTPs、0.4 μmol/L引物、Taq 2 U.在该体系下,3份蛋黄果种质均能稳定扩增出清晰明亮、数目丰富且稳定性高的条带,说明优化的SCoT-PCR反应体系适用于蛋黄果SCoT分子标记.

    蛋黄果SCoT-PCR正交试验Taq聚合酶dNTPs浓度

    澳洲坚果新害虫——脊胸露尾甲生物学习性观察

    许丽月王进强孔祥东张永科...
    11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澳洲坚果种植区发现为害澳洲坚果的新害虫——脊胸露尾甲,为准确掌握其生物学习性,在室内以澳洲坚果果仁为食料饲养该虫,观察各虫态形态、成虫交配习性、产卵习性,测定卵孵化率及各虫态存活率.结果表明,脊胸露尾甲发育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虫态,其中幼虫分为3个龄期,随着龄期增长,幼虫体长、体宽和头壳宽度逐渐增加.成虫羽化后不会立即交配,交配前期(4.65±0.04)d,交配时长不等,初次交配时长(13.78±0.29)min,雄成虫存在争夺交配权行为.雌成虫产卵前期(8.65±0.03)d,初次产卵量(1.94±0.06)粒,一天中15:00-18:00产卵量/h最高;雌成虫对产卵位置具有选择性,背光面着卵率极显著高于向光面.卵孵化率随着相对湿度增加而不断提高.常规饲养条件下,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蛹的存活率分别为(86.50± 0.69)%、(83.31±2.99)%、(94.85±0.71)%、(97.09±1.46)%、(98.77±1.23)%.

    云南澳洲坚果新害虫脊胸露尾甲虫态产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