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机化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机化学报
中国农机化学报

曹曙明

双月刊

2095-5553

jcam@vip.163.com

025-84346270 84346296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门外柳营100号

中国农机化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农业机械化专业性期刊。宣传党的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探索农业机械化的方向和道路,交流农业机械化经营管理和教育培训经验,传播农业机械化信息,普及农业机械化基础知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侧深施肥装置三通管气固两相流仿真与试验

    陈威王川王丽伟张瑾...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气吹式侧深施肥装置三通管不同结构特征对气流和肥料颗粒运动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设计气流入口与出口轴线垂直的a型三通管、气流入口与出口轴线呈45°夹角的b型三通管、气流入口与出口同轴的c型三通管.在三通管内径为28 mm、通入气流速度为16.4 m/s、肥料颗粒流量为20 g/s的条件下,采用CFD-EDM耦合方式对不同管道内气流、压力、颗粒运动状态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气流经a、b、c三种类型三通管产生不同的流动效果,进而影响肥料颗粒运动特性,颗粒最大运动速度分别为1.99 m/s、2.94 m/s、2.07 m/s,期间颗粒产生最大碰撞力分别为0.05 N、0.13 N、0.34 N.通过验证试验对比表明,采用b型管侧深施肥装置排肥稳定性变异系数为0.81,肥料破损率为0.72%,施肥过程中无肥料堵塞.

    水稻侧深施肥气吹式三通管气固两相流仿真分析

    高效空气源热泵式烤房优化设计

    李磊磊陈波李家春何俊杰...
    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普通燃煤烤房能源消耗大、污染环境和生物质燃料烤房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等问题,对普通烤房进行改造,引入空气源热泵系统,利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烤房不同气流形式结构、装烟室地面分风坡结构、加热室底部导流板结构的烘烤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获得烘烤性能最优的烤房结构形式;同时对温湿度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以实现烤房温湿度的精准调控,最后开展节能应用效果和温湿度操控性能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空气源热泵烤房与普通燃煤烤房和生物质燃料烤房相比,能源消耗减少,平均烘干1 kg烟叶可分别节约0.77元和0.35元,烟农节能增收成效显著;在温湿度调节上更加准确灵敏,烟叶烘烤质量明显提高.

    烟叶烘烤空气源热泵密集烤房数值模拟温湿度

    变容积密集烤房的CFD分析与试验研究

    叶大鹏沈碧河张炳辉黄俊炜...
    90-95,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障密集烤房装烟密度,降低烘烤的能源消耗,研发一套适用于密集烤房的变容积系统.在完成变容积装置的设计后,基于CFD方法模拟分析装置与烟叶的不同距离对烤房内部气体分布均匀性的影响.通过烘烤试验获取实际烘烤数据,对模拟值加以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当隔板与烟叶距离为0 cm时,流速不均匀系数Kv为0.40,温度不均匀系数Kt为0.41,距离为10 cm时,Kv=0.41,Kt=0.43;距离为20 cm时,Kv=0.42,Kt=0.49.装烟区9个测量点的温度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误差在6%以内.变容积烤房在装烟量为一半时,相比常规烤房的燃料消耗可节约13.4%.研究结果表明:当隔板与烟叶距离为0 cm时烤房内部的气体分布最均匀;CFD模型与数值模拟结果具有可靠性;变容积装置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可保证装烟密度,降低烤烟能耗.

    密集烤房变容积CFD方法数值模拟

    不同温湿度大红袍花椒对流辐射干燥试验研究

    薛韩玲廖帮海万学宁拓雯...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对比大红袍花椒热风干燥、热风—红外与热风—微波联合干燥的特性和品质,揭示对流辐射联合干燥大红袍花椒的干燥过程,指导大红袍花椒生产实践.通过薄层干燥试验,研究三种干燥方式在不同温度(50 ℃、60 ℃、70 ℃)和相对湿度(10%、30%、50%)条件下的干燥曲线和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结合Weibull函数的尺度参数α、形状参数β及估算有效水分扩散系数进行干燥动力学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干制花椒油苞结构,提取挥发油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时间最长,升温降湿有利于提高热风干燥速率、缩短干燥时间,但对热风—红外和热风—微波干燥影响较小;Weibull函数能很好地模拟三种干燥方式,α随干燥条件变化明显,β>1,水分迁移是由物料表面和内部共同控制,估算水分扩散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303 × 10-7~2.815×10-7 m2/min、7.646 × 10-7~9.628×10-7 m2/min、2.200×10-6~2.778×10-6 m2/min,且与温湿度变化相关;热风干燥和热风—红外干燥能较好地保留花椒油苞,热风—微波干燥花椒油苞更为饱满;热风—微波干燥后花椒挥发油提取量最高(7.5%),烯烃类物质相对含量最大,热风干燥花椒提取挥发油含量最低,但挥发油中化合物种类最多.热风—红外联合干燥在缩短干燥时间和保持品质方面是较好的选择.

    大红袍花椒干燥动力学Weibull函数微观结构挥发油

    基于湿法收获苜蓿草捆阶段式热风干燥试验与工艺优化

    丁立利张家瑞李晓康段宗科...
    10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苜蓿干燥加工工艺的分析,依据湿法收获加工工艺研究内强制式苜蓿草捆的热风干燥特性.为提高内强制式苜蓿草捆的干燥效率,优化干燥工艺流程,依据苜蓿草捆干燥特性试验数据,确定苜蓿草捆的内强制阶段式干燥工艺和工艺控制参数.试验在干燥热风量为2 500 m3/h、3 000 m3/h、3 600 m3/h保持不变时,测试不同干燥温度对苜蓿草捆含水率和干燥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草捆干燥工艺优化前,在干燥风量为3 600 m3/h,干燥温度为120 ℃时,草捆的干燥时间是37.5 min,耗电量为160 kWh/t,草捆干燥品质达到一级标准;工艺优化后,采用阶段式干燥工艺,在干燥风量为3 600 m3/h,干燥温度设为120 ℃时,草捆的干燥效率提高近20%,能耗节省12.5%,草捆品质无显著差异.因此,采用优化后的干燥工艺,有效地保持苜蓿的营养品质,显著提高苜蓿草捆的干燥效率和内强制式热风干燥的热效率,为苜蓿干燥的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苜蓿干燥加工工艺湿法收获阶段式干燥试验工艺优化

    漾濞核桃物理特性测定及分析

    周丹王应彪张兆顺张超宇...
    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完善核桃精深加工设备,提高自动化生产效率,对云南漾濞核桃的三径尺寸、含水率、摩擦因数、质心及弹性模量基本物理参数进行测定,并对不同含水率的核桃进行准静态压缩试验,得到漾濞核桃的相关物理特性及与之相关的力学特性的数值.结果表明:漾濞核桃整体呈短圆;湿核桃的含水率在22.05%~31.32%,同时核桃的破壳力随着含水率的减小而减小;核桃以缝合线与平板接触的姿态在PVC人字纹面上的摩擦系数最大为0.53,在不锈钢面上的摩擦系数最小为0.38;三点测力法测出核桃的质心偏向于尖端方向;湿核桃的弹性模量大致在122.03~133.78 MPa,弹性模量随着含水率的降低呈先减后增的趋势.

    核桃物理特性弹性模量含水率质心

    花生半喂入联合收获二次清选机构研究

    李冬杰王东伟何晓宁左百强...
    117-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半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其清选环节存在清选损失率高、荚果含杂率高等问题,基于花生一次清选后花生荚果破损机理,设计一种二次清选装置,主要包括输送链、栅条筛、筛架、液压缸、滑土板,并确定该装置的基本参数.通过ADAMS软件分析,建立清选过程中花生与装置碰撞模型,确定以筛子转速、筛子安装高度、筛子倾角为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宇花14号"花生品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筛子安装高度为29 cm、筛子转速为147 r/min、筛子安装角度为19°,对应的荚果含杂率为1.65%、清选损失率为1.37%.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该装置的两垄四行花生联合机作业效果明显提高.

    花生联合收获半喂入二次清选ADAMS

    葡萄枝条捡拾粉碎收集机设计与试验

    王治民何磊周艳宋龙...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葡萄枝条修剪量大、资源化利用率低、离园成本高等问题,设计一种集集条、捡拾、粉碎、收集作业为一体的葡萄枝条捡拾粉碎收集机.阐述整机结构和工作原理,并结合葡萄枝条特性,设计与分析集条装置、捡拾喂入装置、粉碎装置等关键部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葡萄枝条平均含水率为60.5%的条件下,作业速度为1.4 km/h、粉碎轴转速为2 280 r/min、喂入辊转速为147 r/min时,捡拾率为95.41%,粉碎长度合格率为94.87%,机具作业性能稳定、效果好,满足葡萄枝条粉碎收集的作业要求.

    葡萄枝条粉碎收集捡拾率粉碎长度合格率

    丘陵山地桑叶采收机转运装置设计与试验

    鲁磊李丽卢世博唐华林...
    13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丘陵山地桑叶采收机械缺乏、桑叶采摘收集困难、手工采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研制一种丘陵山地桑叶采收机,并着重对转运装置进行设计与试验.首先分析桑叶采收机工作环境与桑叶采收流程,完成转运装置接料机构、导料机构、送袋机构的工作原理分析与结构设计计算.其次根据设计参数制作出桑叶采收机样机,在丘陵山地桑园进行转运装置试验.最后根据试验得到结论:桑叶采收机转运装置拨料器转速为80 r/min,自动脱钩长度尺寸b1=25 mm、宽度尺寸b2=25 mm、深度尺寸b3=15 mm,挂钩厚度h3=8 mm时,接料机构转运过程桑叶平均转运率为95.78%,导料机构桑叶平均入袋率为97.88%,送袋机构掉袋率为1.25%,自动脱袋成功率为98.75%,桑园田间试验表明桑叶采收机转运装置可以满足桑叶采收的功能需求,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及可行性.

    桑叶采收机转运装置接料机构导料机构送袋机构

    基于主客观组合加权法的拖拉机座椅舒适度评价

    祝贺戚彬李衍豪赵树行...
    140-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拖拉机座椅是驾驶室人—机交互的主要界面.座椅是否舒适关系到驾驶员生理、心理以及作业效率等关键问题,因此对拖拉机座椅舒适性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准确可靠地实现拖拉机座椅舒适性定量评价,提出一种基于主客观组合加权模型的拖拉机座椅舒适性综合评价方法.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问卷,并结合作业中人体不舒适出现频率较多的部位,构建驾驶舒适性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使用组合加权法平衡专家的主观评价和客观信息,得到综合权重.最后引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将舒适性评价转换为定量评价,并进行实例分析验证组合加权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人体各部位对座椅舒适性影响程度不同,依次为臀部(0.355)、上背部(0.263)、下背部(0.199)和腿部(0.183).验证试验表明使用组合赋权是有效的,该方法充分结合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的优点,在保留专家主观意见的同时,很好地规避权重失衡的现象,对座椅舒适性评价以及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拖拉机座椅舒适性评价人机工程主客观组合加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