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刘承基 凌锋

月刊

1672-5921

CJCVD@vip.163.com

010-83128791

100053

北京市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郑鉴峰郭宗铎孙晓川
    361-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7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SAH的患者,小型颅内动脉瘤指最大径<5 mm的颅内动脉瘤。收集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饮酒史、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Hunt-Hess分级。收集患者影像学资料明确动脉瘤特征[动脉瘤数量(单发、多发)、SAH责任动脉瘤形态(存在子囊、多囊或分叶的动脉瘤为不规则动脉瘤)和位置(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和后循环)],根据入院头部CT影像明确SAH的分布情况,使用改良Fisher分级将患者SAH情况分为1~4级,应用Hijdra评分对患者SAH的出血量进行评分。收集患者治疗方式(介入栓塞术、开颅夹闭术)。将所有患者通过改良Fisher分级进行分组,1~2级为少量SAH组,3~4级为大量SAH组。比较少量SAH组与大量SAH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动脉瘤特征,以改良Fisher分级3~4级为因变量,将基线、临床资料及动脉瘤特征中P<0。1的可能影响SAH出血量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大量SAH的危险因素。将患者术前CT可见的伴或不伴神经功能恶化的新发出血定义为再出血,所有患者以术前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和无再出血组。比较再出血组与无再出血组患者基线及临床资料和动脉瘤特征,以再出血为因变量,在基线、临床资料及动脉瘤特征比较中P<0。1的因素中筛选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小型颅内动脉瘤发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63例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SAH患者,男103例,女260例;年龄25~85岁,平均年龄(55±11)岁。以改良Fisher分级进行分组,大量SAH组198例,少量SAH组165例。与少量SAH组相比,大量SAH组患者年龄更大(P=0。011),男性、合并高血压病、吸烟史比例更高(均P<0。05),入院Hunt-Hess分级Ⅳ~Ⅴ级比例更高(26。3%比2。4%,P<0。01),GCS 评分更低[(13。1±1。8)分比(13。9±0。8)分,P<0。01],Hijdra 评分更高[(19。7±5。4)分比(8。4±2。6)分,P<0。01];大量SAH组和少量SAH组患者动脉瘤数量和责任动脉瘤形态、位置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术前是否发生再出血分组,再出血组30例,无再出血组333例。与无再出血组相比,再出血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比例(83。3%比49。2%,P<0。01)和入院Hunt-Hess分级Ⅳ~Ⅴ级比例更高(43。3%比12。9%,P<0。01),GCS评分更低[12(9,14)分比14(13,14)分,P<0。01],Hijdra 评分更高[18(9,26)分比 14(9,18)分,P=0。024];再出血组与无再出血组患者动脉瘤数量、责任动脉瘤形态、位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两种手术方式在两种分组方式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别以改良Fisher分级3~4级和再出血为因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27,95%CI:1。006~1。049,P=0。012)、高血压病(OR=1。858,95%CI:1。196~2。886,P=0。006)是小型动脉瘤破裂发生大量SAH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OR=3。775,95%CI:1。371~10。391,P=0。010)、较低的 GCS 评分(OR=0。677,95%CI:0。561~0。816,P<0。01)是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病是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发生大量SAH的危险因素。合并高血压病、GCS评分较低是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颅内动脉瘤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小型动脉瘤再出血危险因素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伴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姚思彤徐薇淇丛树艳
    369-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伴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1年8月至2022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收治的163例CVST患者,根据其确诊CVST后14 d内是否并发癫痫发作,将患者分为早发性癫痫发作组(42例)和非早发性癫痫发作组(121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等,其中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可疑病因[感染(如乳突炎、中耳炎、鼻窦炎等)、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妊娠/产褥期、贫血及其他可导致血液成分改变的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头晕、意识障碍、恶心呕吐、肢体麻木、偏瘫、耳鸣、失语、复视、精神异常、反应迟钝、孤立性颅内高压(视乳头水肿)等];影像学资料包括CVST累及静脉窦部位、累及多个静脉窦(累及≥2个静脉窦)以及颅内实质病变情况(合并颅内出血、静脉性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所有患者入院第2天进行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出现颅内压增高征患者行腰椎穿刺术检查,并测定脑脊液压力,将脑脊液压力>180 mmH20定义为脑脊液压力升高。所有患者行单纯抗凝治疗或抗凝联合血管内治疗。出院后2个月开始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将mRS评分≤2分为定义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定义为预后不良),统计患者病死率。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等;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相关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分析CVST并发早发性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与非早发性癫痫发作组比较,早发性癫痫发作组妊娠/产褥期女性占比更高(33。3%比13。2%,P=0。004),偏瘫比例更高(23。8%比6。6%,P=0。005),CVST影像学颅内出血者占比更高(40。5%比13。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余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实验室结果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进一步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妊娠/产褥期(OR=4。854,95%CI:1。917~12。290,P=0。001)、偏瘫(OR=3。871,95%CI:1。246~12。028,P=0。019)及颅内出血(OR=5。005,95%CI:2。038~12。288,P<0。01)为CVST伴早发性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3)早发性癫痫发作组死亡患者3例(7。1%),非早发性癫痫发作组死亡患者6例(5。0%),两组死亡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早发性癫痫发作组预后良好患者比例低于非早发性癫痫组(81。0%比9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行单纯抗凝治疗患者中,非早发性癫痫发作组预后良好率(99/106,93。4%)高于早发性癫痫发作组(32/40,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 对于妊娠/产褥期女性、偏瘫以及影像学出现颅内出血的CVST患者,需警惕CVST发生后14 d内出现癫痫发作的风险,CVST伴早发性癫痫发作预后较无早发性癫痫发作的患者预后差。

    窦血栓形成,颅内癫痫危险因素预后

    卒中后失语患者脑电相位同步性改变对上肢功能的影响

    林莉莉袁志红
    37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卒中后失语患者脑电相位同步性的改变对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0月至2023年6月入住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神经康复中心的卒中患者33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发病至入组时间)、卒中类型(脑出血、脑梗死)及偏瘫上肢功能评分情况;所有患者入院后1周内行波士顿诊断失语检查(BDAE),对于BADE<5级者行失语商(AQ)测试,将AQ<93。8分定义为失语,AQ≥93。8分为非失语;采用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评估-香港版(FTHUE-HK)分级(将FTHUE-HK1~7级分别赋值为1~7分)评估患者偏瘫侧上肢功能;收集所有患者的脑电图数据并计算语言-运动区(C3F7、C3T5)、运动感觉区(C3P3)及运动区(C3C4)各5个频带(δ、θ、α、β、γ)的脑电相位同步指数(PSI)值,并分别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卒中后失语组PSI与FTHUE-HK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33例患者中卒中后失语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50~75岁,平均(63±12)岁,平均AQ(22。5±18。2)分。卒中后非失语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47~74岁,平均(58±11)岁,平均AQ(99。1±0。3)分。(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卒中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卒中后失语组FTHUE-HK评分低于卒中后非失语组[(1。6±1。1)分比(3。0±1。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2)卒中后失语组C3F7-PSI在δ及θ频带均高于卒中后非失语组(δ:t=3。869,P=0。001;θ:t=3。409,P=0。002);卒中后失语组C3T5-PSI在θ及δ频带高于卒中后非失语组(θ:t=2。376,P=0。024;δ:t=2。787,P=0。009)。卒中后失语组C3P3-PSI在δ及θ频带均高于卒中后非失语组(δ:t=2。761,P=0。010;θ:t=2。834,P=0。008);卒中后失语组患者的 C3C4-PSI 在 α、θ、δ 频带均高于卒中后非失语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α:t=2。426,P=0。021;θ:t=3。263,P=0。003;δ:t=2。851,P=0。008)。两组患者余语言-运动区、运动感觉区及运动区频带PS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卒中后失语组患者C3F7-PSI在δ及θ频带与FTHUE-HK评分均呈中等负相关(δ:r=-0。540,P=0。041;θ:r=-0。425,P=0。035);卒中后失语组患者左侧运动感觉区C3P3-PSI在γ频带与FTHUE-HK评分呈正相关(r=0。5 19,P=0。033)。卒中后失语组患者C3C4-PSI在δ频带与FTHUE-HK评分呈负相关(r=-0。510,P=0。036);余语言-运动区、运动感觉区及运动区频带PSI与FTHUE-HK评分无关(均P>0。05)。结论 卒中后失语患者较卒中后非失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更重。卒中后失语患者左侧额顶叶δ和θ频带脑电相位同步性较卒中后非失语患者高,且与上肢功能的FTHUE-HK评分相关。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卒中后失语脑电图相位同步性上肢功能

    流体剪应力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葡萄糖调节蛋白78和C/EBP同源蛋白表达的影响

    张森王先伟黄家明张昊然...
    388-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流体剪应力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C/EBP同源蛋白(CHOP)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HUVECs作为实验细胞,设计并构建流体动力学模拟实验系统,控制流体动力学模拟实验系统中灌流液的流速,以实现对实验细胞施加不同的流体剪应力。按实验细胞在实验系统中所承受的不同流体剪应力,将实验细胞分为低剪应力组(A组;0。4 Pa)、中剪应力组(B组;0。8 Pa)和高剪应力组(C组;1。2 Pa)。每组HUVECs包含3个细胞玻片,每个玻片经实验系统灌流液反复循环流经12 h。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对各组细胞中GRP78和CHOP蛋白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各组细胞GRP78和CHOP蛋白及其信使RNA(mRNA)相对水平。应用GraphPad Prism 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A、B、C组HUVECs中GRP78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33±0。46、0。93±0。34、0。64±0。30;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17,P<0。05)。A组GRP78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B组、C组(均P<0。01),B组GRP78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C组(P=0。0013)。3组HUVECs中CHO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A组1。29±0。38,B组0。90±0。34,C组0。59±0。29;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27,P<0。05)。A组CHO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B组、C组(均P<0。01),B组CHO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C组(P=0。0 004)。(2)A、B、C组HUVECs中GRP78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8。3±3。4、11。3±1。8、5。4±2。2;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20,P<0。05)。A 组 GRP78 mRNA 相对表达水平高于 B 组、C 组(均 P<0。01),B 组 GRP78 mRNA相对表达水平高于C组(P<0。01)。3组HUVECs中CHOP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A组20。4±3。8,B组14。2±2。1,C组7。8±1。3;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1。80,P<0。05)。A组CHOP mRNA相对表达水平高于B组、C组(均P<0。01),B组CHOP mRNA相对表达水平高于C组(P<0。01)。结论 低流体剪应力可能增加HUVECs中GRP78、CHOP的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

    血流动力学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流体剪应力葡萄糖调节蛋白78C/EBP同源蛋白

    表现为中枢性面瘫的延髓外侧梗死一例

    武慧井华张慧
    396-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髓外侧梗死较少会导致面神经麻痹。作者报道1例表现为Avellis综合征的延髓外侧梗死患者,该患者除了存在球麻痹及对侧偏身浅感觉减退等症状外,还出现了病灶同侧中枢性面瘫,这在延髓梗死患者中极为罕见。该文拟结合文献复习对这一特殊表现的解剖学基础进行探讨。

    延髓外侧梗死Avellis综合征中枢性面瘫

    颅内动脉瘤瘤颈参数测算方法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齐静文刘倩梅玉倩
    399-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颅内动脉瘤作为一种病理性血管扩张疾病,是引发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但颅内动脉瘤的具体形成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颅内动脉瘤瘤体破裂时常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基于动脉瘤瘤颈形成的多个形态学指标评估动脉瘤稳定性和破裂风险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发展,将颅内动脉瘤瘤颈相关参数和患者临床信息相结合有助于颅内动脉瘤的精准评估以及自动化辅助评估系统的进一步探索。该文通过回顾近年来颅内动脉瘤瘤颈相关参数测量与其临床应用,总结分析多种计算机辅助瘤颈分割算法,以期为未来颅内动脉瘤精准测量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为其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科学、更准确的形态量化信息。

    颅内动脉瘤动脉瘤临床应用瘤颈综述

    膜联蛋白A1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汤子豪孙军
    406-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治疗过程中继发且不可避免的病理生理变化,可导致神经元受损,影响认知功能和行为功能,甚至发生死亡。炎症反应是导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膜联蛋白A1是一种强大的生理性抗炎症蛋白质,作者对近年来膜联蛋白A1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膜联蛋白A1再灌注损伤炎症综述

    缺血性卒中患者心房颤动筛查及相关二级预防研究进展

    孔文程白雪松石万达焦力群...
    412-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缺血性卒中具有高患病率、病死率、复发率的特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显著增加缺血性卒中发生及复发风险。作者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房颤筛查及房颤负荷、房颤标志物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进行综述,阐述了相关的二级预防策略,以期为临床医师早期筛查房颤,预防患者卒中复发提供一定帮助。

    心房颤动缺血性卒中筛查标记物二级预防综述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评估及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焦力群刘圣
    419-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进步及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ICAO)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症状性CICAO患者有较高的再发缺血性卒中的风险,与CICAO慢性缺血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临床上对于CICAO尚缺乏统一的评估和治疗方案。该专家共识对CICAO相关的最新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并结合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的临床实践经验,对CICAO患者的评估、治疗及围手术期管理提出了针对性意见,以期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流程,提高国内神经病学医师对CICAO患者的诊治水平。

    颈动脉疾病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缺血性卒中影像学评估治疗共识

    2024年本刊可以直接使用的常用缩略语

    4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