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刘承基 凌锋

月刊

1672-5921

CJCVD@vip.163.com

010-83128791

100053

北京市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闭塞行复合手术再通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王正宇卢光东王韬许文龙...
    505-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闭塞行复合手术再通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6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脑血运重建中心17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闭塞行复合手术再通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再通成功,将其分为再通成功组与再通失败组。血管成功再通定义为术后即刻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级且残余狭窄率<50%。记录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史)、临床资料[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闭塞侧别、病变累及节段、合并对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前交通动脉开放、后交通动脉开放、颈外内动脉代偿、软脑膜动脉代偿、残端形态、影像学诊断闭塞至再通的时间],并进行组间比较。记录闭塞血管再通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患者进行术后3、6个月及≥1年的影像学及临床随访。结果 17例患者中,再通成功占比为13/17;1例患者术后发生开通血管的再闭塞,经溶栓治疗后再通,但出现颈部血肿伴呼吸困难,经急诊手术处理后恢复;无术后卒中或死亡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占比为1/17。与再通成功组患者相比,再通失败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较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密度脂蛋白:(1。3±0。3)mmol/L 比(0。9±0。3)mmol/L,t=-2。139;总胆固醇:(4。2±0。8)mmol/L比(3。1±0。7)mmol/L,t=-2。649;均P<0。05];其余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3例再通成功组中9例完成了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3。8~36。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2。8(12。8,34。7)个月,其中1例(1/9)患者于术后33。0个月发生再通血管的再狭窄,再次行支架置入治疗。结论 初步分析表明,采用复合手术再通颈动脉支架置入后闭塞有较好的再通成功和较低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对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慢性闭塞患者,在多模态影像学评估下,可尝试应用复合手术行再通治疗。

    支架置入术后闭塞颈动脉闭塞复合手术再通治疗

    脑小血管病患者肌肉质量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谢鸿阳夏翠俏夏振西张楠...
    514-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肌肉质量与步态参数的相关性以及及肌肉质量减少对CSVD患者发生跌倒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取横断面设计。连续纳入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1日经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确诊的95例CSVD住院患者。以男性标准化四肢骨骼肌质量(ASM)≤7。0kg/m2、女性ASM≤5。7kg/m2为肌肉质量减少,将95例CSVD患者分为肌肉质量减少组与肌肉质量正常组。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伴随疾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偏头痛)数量]、认知功能评估结果[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词语流畅性测验(VFT)、画钟测试(CDT)和连线测试B(TMT-B)]、步态特征[基础步态参数(步速、跨步时间、跨步长、步频)和再运算步态参数(步速、跨步时间、跨步长、步频的变异系数以及时相协调指数、步态不对称性指数)]、CSVD影像学表现(脑微出血、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高信号)、既往跌倒情况,对比分析肌肉质量减少组与肌肉质量正常组患者基线资料、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步态特征的差异。采用线性回归对肌肉质量及步态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将95例CSVD患者分为跌倒组与未跌倒组,对比分析组间基线资料、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步态特征、CSVD影像学表现、肌肉质量的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肌肉质量减少对跌倒的影响。结果 (1)肌肉质量减少组患者以女性[67。7%(21/31)]为主,肌肉质量减少组与肌肉质量正常组性别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43,P=0。013),两组其余基线资料以及认知功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肌肉质量正常组相比,肌肉质量减少组患者步速更慢[(0。72±0。16)m/s 比(0。94±0。15)m/s]、跨步时间更长[(1。22±0。12)s 比(1。08±0。08)s]、跨步长更短[(0。84±0。19)m 比(1。00±0。14)m]、步频更低[(100±9)步/min 比(112±8)步/min],步速变异系数[11。579(8。163,15。870)%比 7。304(5。873,9。959)%]、跨步时间变异系数[3。876(2。778,5。769)%比2。480(1。874,3。001)%]、跨步长变异系数[7。800(5。400,10。700)%比 5。600(4。100,7。950)%]、步频变异系数[5。313(3。568,7。272)%比 3。674(3。099,5。082)%]、时相协调指数[5。894(4。392,9。080)%比3。828(3。031,5。972)%]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步态不对称性指数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性别、腔隙性脑梗死作为潜在混杂因素进行分析,肌肉质量正常组与肌肉质量减少组间基础步态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再运算步态参数中仅步速变异系数、跨步时间变异系数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将ASM作为连续变量,将年龄、CDT作为潜在混杂因素,对男性和女性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基础步态参数(步速、跨步时间、跨步长、步频的95%CI分别为0。057~0。152、-0。105~-0。023、0。013~0。097、1。686~8。854)、跨步时间变异系数(95%CI:-0。016~-0。003)和跨步长变异系数(95%CI:-0。026~-0。006)与肌肉质量减少均存在相关性(均P<0。05);女性患者步速(95%CI:0。034~0。166)及步速变异系数(95%CI:-0。059~-0。010)、跨步时间(95%CI:-0。110~-0。011)及跨步时间变异系数(95%CI:-0。025~-0。001)、跨步长(95%CI:0。018~0。163)与肌肉质量减少均存在相关性(均P<0。05)。(4)肌肉质量减少是跌倒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5。044,95%CI:1。840~13。827,P=0。002)。结论 本研究初步分析认为,CSVD患者肌肉质量与步态参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CSVD患者肌肉质量减少可能增加发生跌倒的风险,应重视CSVD患者肌肉质量的管理。

    脑小血管病身体成分肌肉质量步态变异度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和核旁斑组装转录本1在低氧预适应小鼠海马神经保护中的作用研究

    侯海东闫磊王丽平杨静...
    525-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和核旁斑组装转录本1(NEAT1)在低氧预适应(HPC)小鼠海马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神经保护的关系。方法 (1)将36只雄性美国癌症研究所(ICR)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低氧组和低氧预处理组,每组12只。对照组小鼠不进行低氧暴露,低氧组小鼠低氧暴露1次,低氧预处理组小鼠低氧暴露4次。低氧处理结束后立即将所有小鼠脱颈椎处死并分离海马组织分组保存。(2)将HT22细胞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和100 U/ml青霉素-链霉素的培养基,细胞汇合率大于90%时将其转移至24孔板中培养后分2批进行处理。通过转染试剂将6 pmol的乱序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MALAT1 siRNA(siMALAT1)、siNEAT1、siMALAT1+siNEAT1 分别一一对应转染至第一批HT22细胞的阴性对照组、siMALAT1组、siNEAT1组、siMALAT1+siNEAT1组细胞中,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然后在正常条件下(5%CO2和95%空气)培养48 h;第二批HT22细胞中,利用转染试剂分别将 6pmol 的乱序 siRNA、乱序 siRNA、siMALAT1、siMALAT1、siNEAT1、siNEAT1 分别一一对应转染至阴性对照组、阴性对照+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组、siMALAT1组、siMALAT1+OGD/R组、siNEAT1组、siNEAT1+OGD/R组的HT22细胞中,转染后48 h将阴性对照组、siMALAT1组、siNEAT1组HT22细胞在正常条件下(5%CO2和95%空气)继续培养,将阴性对照+OGD/R组、siMALAT1+OGD/R组、siNEAT1+OGD/R组细胞进行OGD/R处理,即低氧条件下(1%O2+5%CO2+94%N2)暴露8 h,之后再进行正常条件下培养16h。(3)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各组小鼠海马组织中MALAT1、NEAT1、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基2B(NR2B)信使核糖核酸(mRNA)、NR2B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量和各组HT22细胞转染处理后NR2B mRNA、NR2B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量及各组HT22细胞转染和OGD/R后的血影蛋白分解产物、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3的相对表达量,并计算各组HT22细胞存活率。结果 (1)3组小鼠海马中MALAT1(F=43。92)、NEAT1(F=506。40)、NR2B mRNA(F=50。64)及 NR2B 蛋白(F=41。24)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低氧组MALAT1[(1。68±0。06)比(1。00±0。08)]、NR2B mRNA[(1。26±0。06)比(1。00±0。01)]及 NR2B 蛋白[(1。47±0。05)比(1。00±0。01)]的相对表达量均增加(均P<0。05),而NEAT1[(1。02±0。10)比(1。00±0。03)]的相对表达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预处理组中MALAT1[(1。12±0。13)比(1。00±0。08)]和NEAT1[(2。88±0。10)比(1。00±0。03)]的相对表达量增加;与低氧组比较,低氧预处理组NR2B mRNA[(0。54±0。07)比(1。26±0。06)]及 NR2B 蛋白[(1。17±0。07)比(1。47±0。05)]的相对表达量均降低(均 P<0。05)。(2)5 组 HT22 细胞转染后 NR2B mRNA(F=36。92)及 NR2B 蛋白(F=56。98)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iMALAT1组[NR2B mRNA:(2。04±0。08)比(0。94±0。04),NR2B 蛋白:(1。72±0。13)比(0。93±0。02)]、siNEAT1 组[NR2B mRNA:(2。15±0。13)比(0。94±0。04),NR2B 蛋白:(1。87±0。46)比(0。93±0。02)]、siMALAT1+siNEAT1组[NR2B mRNA:(2。09±0。16)比(0。94±0。04),NR2B 蛋白:(2。07±0。30)比(0。93±0。02)]的 NR2B mRNA及NR2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增加(均P<0。05)。(3)6组HT22细胞转染及OGD/R处理后血影蛋白分解产物(145/150 kDa蛋白;F=12。43)、血影蛋白分解产物(120 kDa蛋白;F=7。15)、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3蛋白(F=6。61)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 siMALAT1 组比较,siMALAT1+OGD/R 组的 145/150kDa[(1。42±0。48)比(0。85±0。34)]、120 kDa[(1。33±0。37)比(0。52±0。19)]的血影蛋白分解产物及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3蛋白[(2。43±0。35)比(1。15±0。24)]相对表达量均增加(均P<0。05);与阴性对照+OGD/R组比较,siMALAT1+OGD/R 组的 145/150kDa[(1。42±0。48)比(1。23±0。17)]、120 kDa[(1。33±0。37)比(0。80±0。21)]的血影蛋白分解产物及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3蛋白[(2。43±0。35)比(1。46±0。39)]相对表达量均增加(均 P<0。05);与 siNEAT1 组比较,siNEAT1+OGD/R 组的 145/150 kDa[(1。28±0。44)比(0。87±0。32)]、120kDa[(0。81±0。36)比(0。63±0。16)]的血影蛋白分解产物及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3蛋白[(1。51±0。45)比(1。01±0。27)]相对表达量均增加(均P<0。05)。(4)6组HT22细胞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4,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siMALAT1 组、siNEAT1 组、siMALAT1+OGD/R 组及 siNEAT1+OGD/R 组 HT22 细胞存活率均降低[(0。65±0。40)、(0。76±0。35)、(0。24±0。17)、(0。23±0。16)比(0。84±0。04),均 P<0。05];与siMALAT1 组比较,siMALAT1+OGD/R 组细胞存活率降低[(0。24±0。17)比(0。65±0。40),P<0。05];与 siNEAT1 组比较,siNEAT1+OGD/R 组细胞存活率降低[(0。23±0。16)比(0。76±0。35),P<0。05]。结论 HPC增加了小鼠海马组织中 MALAT1和NEAT1的表达,MALAT1和NEAT1可能通过影响NR2B的表达参与小鼠缺血缺氧后的神经保护作用。

    低氧预处理长非编码RNAMALAT1NEAT1NR2B

    勘误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536页

    颈外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特发性三叉神经痛一例

    何建霄李薪阳孙起军毛明利...
    537-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叉神经痛(TN)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疼痛。作者报道1例颈外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特发性TN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分析其疼痛病因,考虑与上颌动脉血流改善后压迫冲击三叉神经有关。应用卡马西平治疗后患者TN有效缓解,出院1周后随访未诉其他不适,TN控制良好。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故报道该病例供临床医师参考与讨论。

    颈外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三叉神经痛治疗

    表现为反复高热和网状青斑及脑梗死的腺苷脱氨酶2缺乏症患者一例

    梅利平赵军
    541-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腺苷脱氨酶2缺乏症(DADA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罕见的血管炎相关的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作者报道了 1例成年确诊的DADA2病例,患者在儿童期出现反复高热伴网状青斑,后多次发生脑梗死,遗留明显运动功能障碍、四肢肌张力增高、双足内翻畸形和步态异常。该患者经基因和血清腺苷脱氨酶检测确诊,应用抗肿瘤坏死因子治疗后1年未再复发卒中,经综合康复训练肌张力下降,异常步态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通过报道该例病例,以期为神经内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提供部分借鉴。

    ADA2缺乏卒中网状青斑基因变异康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早期识别方法的研究现状

    李娜张立平孙晓曼潘亚文...
    545-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是神经外科常见危重疾病,容易并发脑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导致较高的病死率。目前对上述两种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尚缺乏客观、具体的医学方法。作者对目前关注较多的aSAH后脑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早期识别方法进行了总结,并与当前的临床实践相联系,以期为高风险患者早期识别与干预提供参考,进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

    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破裂血管痉挛,颅内迟发性脑缺血综述

    环腺苷酸激活交换蛋白1/RAS相关蛋白1信号通路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吕雪孙毅红华志鹏贾建新...
    552-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缺血性卒中患者恢复患侧脑组织血流时引发的严重并发症。CIRI患者常伴有神经功能减退、认知障碍、情绪障碍等,对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目前CIRI易被早期诊断,但相关特异性治疗方法相对较少。作者对环腺苷酸激活交换蛋白1/RAS相关蛋白1(Epac1/Rap1)信号通路与CIRI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CIRI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Epac1/Rap1信号通路发病机制综述

    参考文献中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

    558页

    椎动脉颅内段发育不良影像学评估及其与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皓宋冰欣白雪松焦力群...
    559-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椎动脉发育不良(VAH)与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相关,但VAH与椎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在脑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上较难鉴别。目前椎动脉颅内段发育不良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作者从尸检、影像学检查等方面对椎动脉颅内段发育不良的定义及发生率进行了总结,并对其与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椎动脉颅内段发育不良的认识。

    椎动脉卒中椎动脉发育不良影像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