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肌肉质量与步态参数的相关性以及及肌肉质量减少对CSVD患者发生跌倒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取横断面设计.连续纳入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1日经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确诊的95例CSVD住院患者.以男性标准化四肢骨骼肌质量(ASM)≤7.0kg/m2、女性ASM≤5.7kg/m2为肌肉质量减少,将95例CSVD患者分为肌肉质量减少组与肌肉质量正常组.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伴随疾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偏头痛)数量]、认知功能评估结果[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词语流畅性测验(VFT)、画钟测试(CDT)和连线测试B(TMT-B)]、步态特征[基础步态参数(步速、跨步时间、跨步长、步频)和再运算步态参数(步速、跨步时间、跨步长、步频的变异系数以及时相协调指数、步态不对称性指数)]、CSVD影像学表现(脑微出血、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高信号)、既往跌倒情况,对比分析肌肉质量减少组与肌肉质量正常组患者基线资料、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步态特征的差异.采用线性回归对肌肉质量及步态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将95例CSVD患者分为跌倒组与未跌倒组,对比分析组间基线资料、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步态特征、CSVD影像学表现、肌肉质量的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肌肉质量减少对跌倒的影响.结果 (1)肌肉质量减少组患者以女性[67.7%(21/31)]为主,肌肉质量减少组与肌肉质量正常组性别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43,P=0.013),两组其余基线资料以及认知功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肌肉质量正常组相比,肌肉质量减少组患者步速更慢[(0.72±0.16)m/s 比(0.94±0.15)m/s]、跨步时间更长[(1.22±0.12)s 比(1.08±0.08)s]、跨步长更短[(0.84±0.19)m 比(1.00±0.14)m]、步频更低[(100±9)步/min 比(112±8)步/min],步速变异系数[11.579(8.163,15.870)%比 7.304(5.873,9.959)%]、跨步时间变异系数[3.876(2.778,5.769)%比2.480(1.874,3.001)%]、跨步长变异系数[7.800(5.400,10.700)%比 5.600(4.100,7.950)%]、步频变异系数[5.313(3.568,7.272)%比 3.674(3.099,5.082)%]、时相协调指数[5.894(4.392,9.080)%比3.828(3.031,5.972)%]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步态不对称性指数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性别、腔隙性脑梗死作为潜在混杂因素进行分析,肌肉质量正常组与肌肉质量减少组间基础步态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再运算步态参数中仅步速变异系数、跨步时间变异系数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将ASM作为连续变量,将年龄、CDT作为潜在混杂因素,对男性和女性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基础步态参数(步速、跨步时间、跨步长、步频的95%CI分别为0.057~0.152、-0.105~-0.023、0.013~0.097、1.686~8.854)、跨步时间变异系数(95%CI:-0.016~-0.003)和跨步长变异系数(95%CI:-0.026~-0.006)与肌肉质量减少均存在相关性(均P<0.05);女性患者步速(95%CI:0.034~0.166)及步速变异系数(95%CI:-0.059~-0.010)、跨步时间(95%CI:-0.110~-0.011)及跨步时间变异系数(95%CI:-0.025~-0.001)、跨步长(95%CI:0.018~0.163)与肌肉质量减少均存在相关性(均P<0.05).(4)肌肉质量减少是跌倒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5.044,95%CI:1.840~13.827,P=0.002).结论 本研究初步分析认为,CSVD患者肌肉质量与步态参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CSVD患者肌肉质量减少可能增加发生跌倒的风险,应重视CSVD患者肌肉质量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