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通报

石元春

旬刊

1000-6850

edit@agri.org.cn

010-59194705

100125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中国农学会期刊处

中国农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微根管技术的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根系生长动态监测

    彭伟富美玲冉恩华朱向明...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东北黑土区从传统耕作转变为保护性耕作后玉米根系的变化特征,评价保护性耕作的适宜性及微根管技术的可靠性,采用微根管技术对免耕(NT)、旋耕(RT)和条耕(ST)等3种耕作方式下玉米根系进行原位监测,并与传统土钻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随生育期进行逐渐由表层向深层土壤延伸,影响指标也由少到多.不同耕作方式下超过65%的玉米根系集中分布在0~30 cm 土层.苗期以后,ST处理总根长、根长密度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但仅在成熟期时差异显著(P<0.05).耕作方式对根系构型与分布的调控主要通过影响土壤剖面含水量和穿透阻力等来实现.整个土壤剖面ST处理平均含水量最高.0~15 cm土层NT处理土壤穿透阻力显著高于ST和RT处理,最高为1558.20kPa,15~45 cm土层各处理土壤穿透阻力较为接近.微根管法与土钻法测得的根长密度相对误差基本在10.0%以内.本试验条件下,耕作方式转变可以显著影响根表面积、体积、直径、根长密度等根系特征,土壤水分状况和穿透阻力对作物根系生长具有较大影响.利用微根管法获得的根长密度与土钻法所得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2种方法相结合在今后作物根系生长动态监测中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微根管技术耕作方式玉米根长形态特征

    激素配比对甘薯组织培养及试管苗移栽后生长的影响

    刘克星颜仕闻崔栋周龙昊...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植物外源激素6-BA和NAA不同配比对甘薯愈伤分化、继代扩繁、试管苗移栽后生长的影响,建立高效的甘薯茎尖离体脱毒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体系.以推广应用面积较大的甘薯品种'烟薯25'、'普薯32'、'龙薯9号'和'商薯19'为试验材料,在MS培养基中添加6个不同浓度配比的6-BA、NAA,配制愈伤分化培养基和继代扩繁培养基.探讨茎尖组织愈伤率、成苗率、愈伤组织直径、叶片数,同时调查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叶片数量、株高、基部茎粗等的差异,研究组培苗愈伤分化、继代扩繁和移栽后生长的最佳配方.'烟薯25'和'普薯32'的愈伤分化成苗率在A4处理(1.5 mg/L 6-BA+0.2 mg/L NAA)下最高,'龙薯9号'和'商薯19'愈伤分化成苗率在A3处理(1.5 mg/L 6-BA+0.1 mg/L NAA)下最高;'烟薯25'在B4处理(0.5 mg/L 6-BA+0.4 mg/L NAA)下继代扩繁培养长势较好,移栽后成活率高、生长快,'普薯32'、'龙薯9号'和'商薯19'在B3处理(0.5 mg/L 6-BA+0.2 mg/L NAA)下继代扩繁培养长势较好、移栽后成活率最高、生长快.在甘薯茎尖组织愈伤分化、继代扩繁过程中,不同甘薯品种适宜的6-BA、NAA配比存在显著差异,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品种特性.

    甘薯茎尖培养6-苄氨基嘌呤萘乙酸成苗率扩繁

    自然高温干旱下7个香椿无性系的叶片解剖结构及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

    闫彩霞苗婷婷刘俊龙吴中能...
    1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揭示不同香椿无性系在自然高温干旱胁迫下的叶片解剖特征和光合生理响应机制,为香椿栽培和种质资源利用提供参考.以'XC34-2'、'XC12-10'、'XC9-9'、'XC18-4'、'XC6-6'等5个香椿无性系2年生截干苗为研究对象,以'黑油椿'、'红油椿'2个乡土品种为对照,测定自然高温干旱胁迫下香椿叶片解剖结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特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所有指标在无性系间的差异.结果表明,5个无性系的中脉比'黑油椿'、'红油椿'薄,除海绵组织外,其他各项解剖结构均比'黑油椿'、'红油椿'厚,其中'XC18-4'的叶片最厚,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最发达,角质层最厚的'XC34-2'(2.01 μm)是角质层最薄的'红油椿'的1.63倍.7个无性系在相同的干热环境中受到的光抑制程度存在极显著差异,Fv/Fm为0.67~0.79.高温干旱胁迫影响香椿无性系PS Ⅱ吸收的激发能的能量分配,'XC34-2'的Y(Ⅱ)更高,Y(NO)、Y(NPQ)均较低,'红油椿'大致与之相反.此外,不同的无性系在高温干旱环境中采取了不同的光保护策略,'XC9-9'和'XC18-4'的过剩激发能主要由关闭态的PS Ⅱ反应中心贡献,同时过剩的激发能量转向调节性能量耗散以Y(NPQ)为主,而'红油椿'和'XC6-6'的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NO)在未做功的能量中起到同等重要的作用.根据主成分分析筛选出角质层厚度、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和栅栏组织厚度4个典型指标.平均隶属函数结果显示,5个无性系的耐高温干旱能力均强于2个乡土品种,其中,'XC18-4'具有较强的抵御干热灼伤、水分调节以及光能吸收、转化和利用能力,隶属函数平均分最高(0.929),根据5级评分法划分为高抗无性系;'XC34-2'(0.742)次之,属于抗高温干旱无性系,'红油椿'(0.219)最差,为干热较敏感型无性系.

    香椿自然高温干旱解剖结构叶绿素叶绿素荧光

    铵态氮与硝态氮不同配比对苣荬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陈芳玲王倡宪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NH4+-N与NO3--N不同配比对苣荬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以蛭石为栽培基质,在供氮总浓度为15 mmol/L的条件下,设置5个NH4+-N与NO3--N配比(100/0、75/25、50/50、25/75、0/100),出苗40 d后收获,测定产量及品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苣荬菜喜硝,其产量随NO3--N含量增加而增加,全NH4+-N处理产量最低;同时,50/50处理与25/75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前者的叶面积、地上部全氮含量、地上部全磷含量分别是后者的1.21、1.15、1.47倍.此外,50/50处理硝酸盐含量、维生素C含量分别是25/75处理的2.23、1.12倍,适当配合NH4+-N可使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至生食水平,并使叶绿素含量提高.研究认为,50/50处理可获得较好的产量与品质.

    苣荬菜铵态氮硝态氮产量品质

    生物有机肥配施下化肥减施对黑塌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翟彩娇程玉静仇亮王小秋...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化肥减量与生物有机肥配施对黑塌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设置2种肥料类型(F1,N-P2O5-K2O=15-15-15;F2,N-P2O5-K2O=26-9-9)和7种施肥方式(N,,纯复合肥525 kg/hm2;N2,F减施 10%+生物有机肥400 kg/hm2;N3,F减施10%+生物有机肥600 kg/hm2;N4,F减施10%+生物有机肥750 kg/hm2;N5,F减施20%+生物有机肥400 kg/hm2;N6,F减施20%+生物有机肥600 kg/hm2;N7,F减施20%+生物有机肥750 kg/hm2),另设不施肥(CK)为空白对照.按肥料类型和施肥方式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测定黑塌菜的产量构成及品质指标.结果表明:(1)肥料类型与施肥方式的交互作用对黑塌菜大多数农艺性状和单株重都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不同肥料类型处理下,黑塌菜的叶柄长、叶柄宽、叶片重、叶柄重和单株重均表现为F2>F1,且2种处理的单株重之间差异显著(P<0.05),F2减量与生物有机肥配施更有利于黑塌菜的生长和产量的增加;在F1和F2处理下,黑塌菜的单株重均与开展度、叶片重和叶柄重极显著相关,与叶柄厚不相关;与N,相比,在化肥减施10%和20%与适量的生物有机肥配施时不会对黑塌菜的生长产生影响,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生长,单株重的增幅可达15.24%.(2)与N1相比,在化肥减施10%和20%与适量的生物有机物配施时不会对黑塌菜可食部分的矿质元素含量产生影响,并有利于矿质元素的积累,但当肥料减量施用过多时,生物有机肥对土壤P、Mg、K、Ca等元素的活化能力会不同程度的降低.(3)肥料类型对黑塌菜硝态氮含量具有极显著影响,肥料类型与施肥方式的交互作用对黑塌菜的粗纤维含量具有极显著影响;化肥减量与生物有机肥的合理配施能够提高黑塌菜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不同肥料处理下,黑塌菜的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水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为F1>F2,粗纤维含量、全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均表现为F2>F1,且2种处理之间的维生素C含量和水溶性蛋白含量差异显著(P<0.05),F1减量与生物有机肥配施更有利于提升黑塌菜品质.化肥减量与生物有机肥的合理配施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黑塌菜的生长、增加产量,而且能提升其品质.综合产量和品质因素,F1N6和F2N6可作为本试验条件下较适宜的施肥方式.

    黑塌菜生物有机肥施肥量产量品质

    "3414"配方施肥对魔芋产量、品质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覃剑锋孟延段龙飞蔡阳光...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氮磷钾配施对陕南地区魔芋生长的影响,为魔芋提供科学施肥参考依据.以'安魔128'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施肥方案研究不同水平的氮磷钾配施条件下魔芋出苗率、发病率、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氮、磷、钾施用量的增加,氮肥、磷肥、钾肥的偏生产力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且肥料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均表现为P>K>N.综合各项指标来看,N1P1K2处理,即127.5kg/hm2N+54 kg/hm2 P2O5+135 kg/hm2 K2O的施肥配比较为理想,最为适合在当地推广.

    魔芋氮磷钾配施产量养分肥料利用率

    不同品种小果型西瓜的品质综合评价

    刘璐许文钊王林闯尹莲...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合江苏设施栽培条件下的精良小果型西瓜品种,对春季设施条件下10个不同品种小果型西瓜进行品质分析和综合评价.依据品鉴标准由品鉴人员品尝后对西瓜打分,依次对西瓜的外观品质、内在营养品及经济性状进行测定及记录,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包含品鉴得分在内的18项指标进行分析,获得10个西瓜品种的综合得分及最终排名.从品鉴结果看,'苏梦107-446'的评分最高,表现最好;从西瓜果实经济性状方面比较,'苏梦108-020'的单瓜重和横径最大,'早春红玉'的果实纵径、果皮厚度和果形指数表现最高,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内在品质中可溶固形物方面,'苏梦107-446'的中心和边际可溶固形物含量最大;其他内在品质指标方面,'早春红玉'的蔗糖含量最高,'苏梦111-034'的柠檬酸含量最高,'苏梦107-409'的莽草酸含量最高.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8项指标进行分析并提取5个主成分,5项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9.7%,能够解释89.7%的原始数据信息.10个供试小果型西瓜的品质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为'苏梦107-409'、'苏梦111-032'、'苏梦111-034'、'苏梦108-020'、'早春红玉'、'苏梦 107-446'、'苏梦7号'、'苏梦 10号'、'苏梦 107-462'和'苏梦 108-019'.

    小果型西瓜品种指标主成分分析品质评价综合评价

    不同品种新疆大果沙枣果实品质综合评价

    刘巧玲盛玮罗青红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利用新疆大果沙枣果实外观指标和有效营养成分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新疆大果沙枣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大果沙枣果实外观品质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结果为'红铃'(3#)>'红玉'(8#)>'金莎'(2#)>'金皇后2'(26#)>'巴楚 1'(5#)>'金皇后'(6#)>'白沙甜'(7#)>'雅丰'(1#)>'红铃2'(33#),3#、8#和2#表现优良,可重点进行繁育推广及开发利用.根据聚类分析,将9个品种的大果沙枣分为3类;第1类为3#品种,主要特征为固酸比、单宁和总酚高,蛋白质、粗纤维低,可用作制作糕点及高档果汁、饮料等;第2类为2#和8#品种,主要特征为可食率高,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高,单宁和总酚也高于均值,可用作深加工,提取其有效功能性营养成分,用于保健、医疗等;其余品种均属于第3类,各项指标较为平均,果实可鲜食及加工,也可用作生态林等.

    大果沙枣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综合评价

    川东北丘陵区桑园套种羊肚菌的模式构建、技术集成与示范效果

    谭伟叶雷李小林唐杰...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桑园土地冬季闲置问题,基于《耕作学》理论技术,将羊肚菌大田栽培技术与桑树规范栽培技术有机融合,利用桑树宽行土地栽培羊肚菌,构建冬季闲置宽行地栽培羊肚菌的川东北丘陵区桑园套种羊肚菌模式.研究集成了桑园"中平棚套小拱棚,平棚遮阳、拱棚提温保湿,宽行冬闲地种菌"的川东北丘陵区桑园套种羊肚菌技术,丰富了耕作学和羊肚菌栽培学内容.连续3年桑园套种羊肚菌技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鲜羊肚菌每年单产平均为0.23kg/m2,桑园每年新增栽培利润平均为14.55元/m2,该技术可高效提升桑园综合效益.

    桑树羊肚菌套种模式产量利润

    水肥耦合对香蕉和番木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周陈平林伟杨敏邝瑞彬...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不同氮、磷、钾含量配比与基质相对含水率的耦合对香蕉和番木瓜幼苗生长的影响,为节约型精准化苗木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以'巴西蕉'和'紫晖'番木瓜假植苗为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4个水平氮、磷、钾含量配比和3个水平基质相对含水率的交互组合,共12个处理(T1~T12),以传统水肥处理为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的香蕉和番木瓜幼苗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片SPAD值、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及根系总长度、表面积、平均直径、根尖数等生长形态指标,并对地上部生长指标进行PCA综合评价.在香蕉幼苗试验中,T6处理对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及根系总长度、表面积、平均直径影响最大,T1处理的茎粗最大,T1、T5和T6处理叶片数最多,均为7.60片,T5处理的叶片SPAD值最高,T7处理的根尖数最多,地上部生长指标PCA综合评价得分为T6>T5>T1>T2>T10>T3>T9>T7>T11>T12>T4>T8>CK.在番木瓜幼苗试验中,T10处理对株高、叶面积、叶片数、地上部干重影响最明显,T9处理的叶片数、地上部干重与T10处理一致,并显著增加根系总长度、表面积、根尖数,T11处理的叶片SPAD值最高,T2处理的根系平均直径最大,地上部生长指标PCA综合评价得分为T10>T9>T1>T11>T6>T3>T2>T5>T7>CK>T12>T8>T4.培育香蕉和番木瓜幼苗的最佳氮、磷、钾含量配比均为20:10:20,最佳基质相对含水率分别为80%和70%.

    香蕉番木瓜水肥耦合生长发育营养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