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通报

石元春

旬刊

1000-6850

edit@agri.org.cn

010-59194705

100125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中国农学会期刊处

中国农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有机氮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高鹏雷星宇鲁耀雄彭福元...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有机肥替代化肥应用效果、制定合理培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田间定位监测,研究不同比例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对土壤肥力、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试验地位于湖南省长沙县高桥镇湖南农科院科研试验基地,共设置单施化肥处理(NPK)、15%有机肥替代处理(15M)、30%有机肥替代处理(30M)、60%有机肥替代处理(60M)4个处理。水稻收获后,测定0~20 cm土层土壤pH、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有效钾含量和水稻产量与稻米品质。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年均产量表现为NPK<15M<30M<60M,60M显著高于NPK和15M,分别增产15。99%和8。71%;60M相比NPK提高了稻米胶稠度、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三者分别提高了4。72%、7。15%和10。67%。30M和60M增加了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有效钾含量。有机氮肥部分替代化学氮肥通过提升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促进水稻增产、改善稻米品质。本试验条件下以60%有机肥替代处理表现最好。

    有机肥替代化肥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土壤肥力

    海藻酸磷铵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及根系指标的影响

    杜昌春薛远赛张守福李玲燕...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海藻酸磷铵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及根系指标的影响,选取'济麦22'为试验材料,设置57%海藻酸磷铵(T1)、57%海藻酸磷铵减量20%(T2)、57%普通磷铵(T3)及64%普通磷铵(T4)4个试验处理,每个试验处理设置1:300(F1)、1:600(F2)、1:900(F3)3个浓度,研究不同肥料对小麦幼苗生长、养分吸收及根系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2条件下,其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株高、干重、平均根系数量、平均根系长度、总根系面积、总根系表面、茎叶及根系氮磷含量、根系活力、根系分泌物含量等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在任何浓度条件下,T1各项指标与T3差异显著,T2处理的部分指标与T3差异显著,但总体上高于T3处理,其部分指标效果优于T4。综上,海藻酸磷铵可显著促进小麦种子及幼苗的生长发育、对养分的吸收,其效果优于高含量磷铵,在减少施用量20%的情况下,海藻酸磷铵的效果仍优于同含量磷铵。

    海藻酸磷铵小麦生长发育根系

    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保大麦25号'鲜草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赵加涛刘猛道郭勉艳付正波...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不同用途的'保大麦25号'最佳播种密度和氮肥用量,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以密度和施氮量为试验因素,分别设3个水平,共9个处理,进行密度和施氮量2因素互作试验。结果表明,鲜草产量随着施氮量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随着施氮量增加至施尿素525 kg/hm2,籽粒产量达最大值后开始下降。以收获鲜草为目的,最适密度为基本苗300万株/hm2,最佳施氮量为施尿素675 kg/hm2。以收获籽粒为目的,最适密度为基本苗240万株/hm2,最佳施氮为施尿素52 kg/hm2。同一处理间,扣除种子、氮肥成本后,收获鲜草比收获籽粒经济效益高810~4540。8元/hm2。

    大麦氮肥密度鲜草产量籽粒产量经济效益

    播期对不同类型糜子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湛杨娇王勇李凯...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播期对西北旱区糜子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适宜西北旱区栽培的粳性和糯性糜子为研究对象,探究6个播期[4月20日(S1)、5月5日(S2)、5月20日(S3)、6月4日(S4)、6月19日(S5)、7月4日(S6)]下糜子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变化。结果表明,播期推迟,糜子的生育期也推迟,生育天数缩短,S1播期各品种糜子生育天数变化范围为125~139 d,S4处理生育期缩短至101~112 d,S6播期时仅81~88 d。糜子植株随播期推迟呈矮化生长,S4播期各品种糜子的株高比S3低10。63~16。70 cm(P<0。001)。糜子的穗长在S5播期下较长,穗重、单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达最大,且穗茎短。在S5播期,'陇糜12号'、'固糜21号'、'榆糜2号'、'冀黍2号'、'赤黍8号'和'晋黍9号'的产量比S3分别高18。0%、14。4%、15。1%、9。3%、8。0%和10。0%(P<0。05),穗茎长比S3分别短13。1%、14。6%、15。1%、30。6%、15。3%和11。8%(P<0。05)。糜子籽粒品质受播期的影响显著,播期推迟,糜子品质得到改善,但过迟播种对糜子品质不利,S5播期处理所有糜子品种的淀粉和蛋白质均达最高,各品种分别比S3高12。1%~22。7%(P<0。05)和11。3%~20。5%(P<0。05)。综合考虑糜子生长、产量及品质等指标,本试验条件下,S5为西北旱区糜子生产的适宜播期。

    播期糜子生育期产量品质

    辣椒雄性不育分子研究进展

    徐晓美衡周王恒明孙启迪...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对辣椒雄性不育分子研究取得的进展有更直观、系统、深入的了解,梳理已鉴定的辣椒核雄性不育(NMS)基因及部分NMS基因分子标记开发,重点阐述近年来核雄性不育基因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探究工作;同时回顾辣椒胞质雄性不育(CMS)相关的线粒体不育基因及其关联分子标记和CMS恢复基因分子标记开发,重点概述近年来恢复基因精细定位研究取得的进展。研究指出,精细定位NMS基因,明确候选基因并开发功能标记是辣椒NMS研究的重点,既能为探明辣椒NMS机理奠定基础又可为育种提供高效利用的分子标记。而CMS相较于NMS更为复杂,表现在遗传机制多样且更易受环境影响等方面,因此,从对CMS育性恢复基因的精细定位到基因克隆以及功能研究并探明CMS分子机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辣椒核雄性不育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分子标记

    地源硒水平对加工番茄品质的影响

    董洁火顺利赵双印叶远荣...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焉耆盆地主栽的5个加工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焉耆盆地富硒土壤分布较广的焉耆县域内选取5块不同地源硒水平(Se0。309、Se0。349、Se0。400、Se0。408、Se0。495)的耕地为试验地点,采取随机区组试验,探究不同地源硒水平对加工番茄品质的影响,为焉耆盆地天然富硒土壤上生产富硒番茄产品、提高加工番茄品质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随着地源硒水平的增高,不同加工番茄品种硒含量、番茄红素含量、还原糖含量、总酸含量和糖酸比变化趋势不同。'屯河1015'、'屯河5501'硒含量呈增加趋势,'屯河3501'、'屯河17'番茄红素含量增加明显,'屯河1943'、'屯河17'还原糖含量增加明显,'屯河1943'总酸含量增加明显,'屯河1943'、'屯河5501'糖酸比呈下降趋势,'屯河17'糖酸比呈上升趋势。本研究中的地源硒水平梯度较小,需进一步扩大地源硒水平梯度,验证不同加工番茄硒含量、番茄红素含量、还原糖含量、总酸含量等品质的变化趋势。

    地源硒加工番茄品质焉耆盆地富硒番茄

    11个苹果品种果实经济性状评价

    卢磊唐金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一套快速筛选出优良苹果品种的方法,选取伊犁河谷引种栽培的11个苹果品种,对其12项果实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应用标准化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转化和主成分分析。11个苹果果实的各品质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单果重与果实纵径、单果重与果实横径、果实横径与果实纵径、维生素C与还原糖、果实纵径与硬度之间相关性极显著。对测定的12个果实品质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5个特征值大于1的综合指标,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92。811%,基本概括了这些性状的总体信息量。第1主成分为外观因子,方差贡献率为44。207%;第2主成分为风味因子,方差贡献率为21。379%;第3主成分为营养因子,方差贡献率为12。841%;第4主成分为酸度因子,方差贡献率为8。906%,第5主成分为硬度因子,方差贡献率为5。478%。以5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建立了不同苹果品种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模型。综合品质排序结果显示,'秦脆'、'瑞阳'、'伊美'、'瑞雪'和'锦秀红'的果实品质突出,可考虑作为适宜的优良苹果品种在伊犁河谷推广应用。

    苹果果实品质经济性状主成分分析优良品种选择

    热胁迫对5个品种观赏桃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王金鑫宋佳宝许北华史宝胜...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不同胁迫时长下温度对5个品种观赏桃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并比较观赏桃的耐热性。测定经过不同处理后观赏桃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比较不同品种观赏桃的耐热性。结果表明,随着热胁迫时间的延长、温度的逐渐升高,5个品种观赏桃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Fo值上升,Fm和Fv/Fm值下降;ABS/RC、TRo/RC、DIo/RC、ETo/RC均增加;φPo、φo和φEo先逐渐升高再快速下降,在叶片失活前φDo达到最大值,失活后快速下降并趋近于0。温度在43℃以下时,处理时长对叶片结构和功能无明显影响;温度在43℃左右及以上时,无论短时的高温还是长时间的高温,均导致叶片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光系统Ⅱ反应中心及其电子传递链的结构受到不可逆的损伤。说明观赏桃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主要与胁迫温度有关。不同品种观赏桃耐高温的能力存在差异,'迎春桃'的耐热性最强,'满天红桃'耐热性最弱。

    观赏桃热胁迫叶绿素叶绿素荧光耐热性

    高接换种对核桃枝条和根系生理特征的影响

    徐永杰徐雅雯王代全王其竹...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高接换种对核桃枝条和根系生理特征的影响,对定植10年的实生砧+'香玲'进行高接换种'清香',以短截更新为对照,成活3年后比较分析1年生枝和根系生理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高接后1年生枝导管密度为76。82 N/mm2,平均长度为39。85 cm,叶片N、K元素含量分别为27。20、7。17 g/kg,显著高于更新处理(P<0。05),说明高接提高了养分运输和树冠恢复效率。(2)更新处理20~40 cm土层根系导管直径为86。55 μm,0~20 cm土层根系导管平均密度为149。33 N/mm2,显著高于高接处理(P<0。05),说明高接'清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根系结构。(3)高接后0~20 cm土层根系韧皮部厚度/枝条半径比例为0。39,其根系平均长度、直径、周皮厚度分别达到10。64 cm、2。36 mm和70。09 μm,显著高于更新处理(P<0。05),说明高接'清香'后,光合产物倾向于分配到0~20 cm土层根系。(4)高接'清香'核桃后,1年生枝和20~40 cm土层根系形成层厚度分别达到36。26、76。42 μm,显著高于更新处理(P<0。05),说明其具有较强的增粗生长潜力。综上,高接'清香'核桃改变了'香玲'核桃1年生枝和根系输导结构,提高了养分运输效率,促进了树冠和地表根系的生长。

    核桃高接换种叶片养分输导组织导管

    柑橘引种实验及其在辰山植物园中的功能定位研究

    王连军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柑橘在上海地区种植的适应性以及其在植物园体系中的角色。在辰山植物园进行'满头红'、'宫川'、'美国糖橘'、'马家柚'和'金桔'5个柑橘品种的引种实验,并对其生长势、耐热性、耐寒性和果实品质等进行观测。通过观察这些柑橘品种的物候期、果实品质、生长速度以及其对极端气候(例如高温和低温)的耐受性,对这些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全面评估。研究发现,这些柑橘品种在上海地区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实验的5种柑橘均在10月上旬开始成熟,具有丰富的果实颜色和风味。在果实大小方面,'金桔'的平均单果重量最轻(12 g),'马家柚'的重量最大(850 g)。所有品种的植株生长迅速且健壮,表现出良好的耐水性和耐热性,同时也具有足够的耐寒性。柑橘资源在辰山植物园中具有多重功能,包括增强生物多样性、开展科普采摘活动、提升园艺景观以及进行果树和花卉相关科学研究。实验结果可为柑橘资源在上海地区的引种、种植提供实践依据,并为植物园系统利用柑橘资源提供参考。

    柑橘植物园引种实验功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