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通报

石元春

旬刊

1000-6850

edit@agri.org.cn

010-59194705

100125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中国农学会期刊处

中国农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复合调理剂对陕北地区盐碱土调理及高羊茅生长的影响

    尹美莉张凯煜亢福仁张鑫...
    8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资源化利用陕北地区煤基固废,改善当地盐碱土生态环境,本试验采用粉煤灰、脱硫石膏、木醋液、生化黄腐酸和羊粪材料复配不同调理剂对陕北地区盐碱土进行综合改良,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分析不同调理材料复配后对土壤酸碱度、化学性质以及高羊茅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调理材料复配处理后土壤pH显著下降,降低幅度为0.52~0.64个单位,土壤总碱度较对照显著下降,降低了20%~52.5%;(2)不同调理材料复配处理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1.07~5.09、1.32~4.44、3.43~19.13、2.67~27.42倍.(3)不同调理材料复配处理后高羊茅株高增加了17.54%~38.86%,茎粗增加了10.71%~27.27%,叶长增加了12.17%~43.10%,叶宽增加了21.16%~43.11%,地上部干重增加了176.02%~280.12%,地下部干重增加了53.01%~171.08%.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本试验中固废调理剂综合评价均高于对照,调理剂施用量为20%时既可以生态化利用固废,又对陕北地区盐碱土改良效果、促进高羊茅生长最显著.

    固体废弃物盐碱土复合调理剂化学性质高羊茅

    长期连作茭白增加水田深层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张丽君章明奎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长期连作茭白后水稻土有机碳库及其组分的变化,选择了连续种植茭白时间分别为0(对照)、2~5、5~10、10~20、20~30、30~35 a等6组种植茭白前土壤类型相同的18块农田,通过挖掘标准土壤剖面采集0~20、20~40、40~60、60~80 cm分层土样,分析了土壤有机碳、不同稳定性有机碳组分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结果表明:随着茭白种植时间的增加,土壤容重由上层至下逐渐下降;各土层中有机碳总量、高活性有机碳、中活性有机碳、低活性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均逐渐增加,增幅以20~40、40~60 cm等2个土层最为明显.同时,深层土壤中高活性有机碳比例呈现显著的增加,20~80 cm土层中有机碳总量及其各形态有机碳贮量占0~80 cm土层有机碳总量的比例逐渐增加,呈现有机碳向深层土壤积累的特点.分析认为,深耕、长期浸水及茭白生产过程田间人为频繁踩踏,导致土壤犁底层逐渐消失、软糊层形成是造成茭白田深层土壤有机碳快速积累、有机碳活性增加的主要原因.

    茭白田深层土壤碳库有机碳组分积累软糊层

    中国东北黑土区土壤复合侵蚀研究进展与展望

    闫守刚李晓东刘志民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复合侵蚀是在2种及以上侵蚀营力交互作用或耦合作用下发生的侵蚀现象.东北黑土区多营力复合侵蚀具有时空交替和叠加的特征.近年来,黑土区土壤复合侵蚀研究在发生机理及对土壤退化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冻融作用下的土壤水蚀或风蚀、耕作与水力复合侵蚀、风水复合侵蚀以及多营力复合侵蚀在发生机理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归纳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在复合侵蚀机制与模拟试验方法等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及应关注的试验模拟技术、定量评估方法,以期为未来东北黑土区土壤复合侵蚀研究提供参考.

    水土流失侵蚀机理耕作侵蚀多营力叠加黑土区

    StGID1基因调控马铃薯植株高度、直径和叶绿素含量

    李华鹏彭小荷梁晓唐铭霞...
    102-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赤霉素不敏感矮化基因(gibberellin insensitive dwarf,GID1)在马铃薯生长中的作用,在马铃薯中克隆该基因并转化植株记录相关表达差异.以马铃薯'川芋21'组培苗为材料,通过马铃薯基因库设计引物克隆到了一个马铃薯赤霉素不敏感矮化基因StGID1.通过转化'鄂马铃薯3号',得到过表达转基因植株和RNAi植株并记录表达差异.进化分析显示,StGID1蛋白氨基酸序列与番茄SlGID1b-1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过量表达和干扰抑制表达的转基因植株对比显示,在组培苗中,干扰抑制表达的植株平均茎直径为过量表达植株的2倍.在成熟植株中,抑制表达植株株高仅为过表达植株株高的62.8%,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和过表达植株.在赤霉素处理时,过表达转基因植株、干扰抑制表达植株及对照均表现出随赤霉素浓度升高而茎高增高,茎直径减小.本研究证明StGID1是GID1基因家族在马铃薯中的同源基因,为马铃薯赤霉素调控路径的一部分.

    马铃薯StGID1系统进化分析赤霉素调控路径

    黄芪根腐病菌腐皮镰刀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

    徐英芝赵丽梅祖未希高芬...
    11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针对黄芪根腐病菌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腐皮镰刀菌翻译延伸因子EF-1α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对FP.F/FP.R,并验证其特异性.建立腐皮镰刀菌的RT-qPCR检测方法;运用所建方法检测黄芪及土壤中腐皮镰刀菌的含量,验证其检测效果.结果表明:设计的引物FP.F/FP.R特异性强,RT-qPCR检测的灵敏度为0.0192 ng/μL,重复性评价显示方法稳定、可靠.应用该RT-qPCR方法,可从黄芪接种发病和疑似发病样本及土壤样本中检测出腐皮镰刀菌.结果表明,3组样本的总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同时,植株和土壤中腐皮镰刀菌的含量变化与根腐病的严重度基本一致.因此,本研究建立的RT-qPCR方法能够有效地用于黄芪植株及土壤中腐皮镰刀菌的定量检测,为根腐病的早期诊断、预警和病原菌的动态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蒙古黄芪根腐病腐皮镰刀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早期诊断动态监测

    枯草芽孢杆菌CH-1降解羽毛产物对Cr(Ⅵ)的还原作用

    李茹桥刘颖陈清旺吴嘉沛...
    11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对环境友好的方法以减少重金属六价铬Cr(Ⅵ)的毒性.采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H-1发酵羽毛,制备出富含半胱氨酸的羽毛发酵液(Feather Fermentation Broth,FFB).实验结果显示FFB能够有效地将有毒的六价铬还原为相对无害的三价铬.通过对FFB的β-角蛋白酶酶活性、半胱氨酸浓度以及对六价铬Cr(VI)的还原率的测定.我们发现FFB中β-角蛋白酶酶活性在21h左右达到最大值,而半胱氨酸含量在36h达到最高值,Cr(VI)的还原效果最佳时间也是36 h.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经过高压高温处理,FFB对Cr(VI)的还原力并未受到影响,表明还原过程不依赖于生物酶的作用.进一步实验,将FFB上清原液浓缩5倍后处理重铬酸钾溶液,发现浓缩液的还原效果是原始上清液效果的1.5倍.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CH-1能较好地降解羽毛废弃物,水解产物中含大量半胱氨酸,对Cr(VI)具有显著的还原能力.综上所述,本研究提供了一种使用枯草芽孢杆菌CH-1无公害处理羽毛废弃物的新策略,并为其在循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精确计算方法.这一发现对于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及环境中有毒六价铬的安全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Cr(Ⅵ)还原羽毛水解产物枯草芽孢杆菌CH-1角蛋白酶活性半胱氨酸环境治理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鲁氏酵母培养基

    潘冬梅杨传伦张心青郭南南...
    124-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鲁氏酵母的菌量,并解决酱油工业化生产中发酵时间过长的问题,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利用基于响应面法对鲁氏酵母培养基成分进一步优化.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方法,在影响鲁氏酵母活菌数的9个因素中快速而有效地筛选出了3个显著性影响因素:葡萄糖、豆粕、硫酸锰,随后,通过最陡爬坡试验确定了最大响应值区间,并使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得到最优培养基组合:葡萄糖58 g/L、玉米粉20 g/L、磷酸二氢铵5 g/L、豆粕43 g/L、磷酸二氢钾1 g/L、磷酸氢二钠2 g/L、硫酸锌0.04 g/L、硫酸锰0.04 g/L、硫酸镁0.5 g/L.在最优培养基组合下,鲁氏酵母活菌数达到12.81×108cfu/mL,是优化前的3.64倍.本研究的发现为酱油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种有效提高鲁氏酵母菌量的方法,有望显著缩短发酵时间.

    鲁氏酵母酱油生产单因素实验响应面实验培养基优化

    聚乙烯吡咯酮对'甘农三号'紫花苜蓿愈伤组织褐化及抗氧化物质活性的影响

    马祥琚泽亮魏小星贾志锋...
    132-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浓度的聚乙烯吡咯酮(PVP)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愈伤组织在增殖过程中褐化的抑制效果.选取'甘农三号'紫花苜蓿下胚轴作为外植体,通过外源添加不同浓度PVP,观察其对愈伤组织增殖过程中褐化进程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所有处理组的褐化率均有所降低.但不同浓度的PVP对愈伤组织褐化产生影响的程度不同,当PVP浓度为300 mg/L时,紫花苜蓿愈伤组织的褐化程度显著减少(P<0.05),此时测得的丙二醛(MDA)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达到最低值,分别为0.1 μmol/g FW和32.8 U/g.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相对较低,为232.0 U/g,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相对较高,为168.1 U/g.因此,得出结论,300 mg/L PVP对抑制'甘农三号'紫花苜蓿愈伤组织的褐化具有最佳效果.

    紫花苜蓿愈伤组织PVP褐化抗氧化物质

    云南马铃薯不同品种(系)对马铃薯疮痂病的抗性分析

    施贵芝丰加文徐亚锦林知许...
    137-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云南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种薯调运的频繁,质量监管不足导致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日益严重.本研究旨在评估云南省马铃薯主栽品种对该病害的抗性水平,并筛选出具有潜在抗病性的育种材料.为此,本研究收集了33份不同的马铃薯品种(系)材料,并通过组织培养方法培育组培苗,进而采用盆栽试验进行抗性评估.同时结合对大田主栽品种田间发病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供试的33份马铃薯品种(系)的组培苗接种疮痂病菌后,所有测试品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发病率58%~96.67%,其中I-1085品种的发病率最低,F37-2品种的发病率最高.病情指数分布在22.58~67.27之间,以Fx3品种的病情指数最低,F37-2的最高.本研究结果为云南省马铃薯抗疮痂病品种选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数据和理论支撑.

    马铃薯疮痂病品种抗性抗性分析组培苗

    秸秆纤维尺寸对育秧基质块干燥及吸水速率的影响

    雍宬赵晟张思怡孙恩惠...
    143-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阐明秸秆纤维尺寸对真空脱水成型的育秧基质块干燥及吸水速率的影响,利用粗粉发酵磨浆(A),细粉发酵磨浆(B),细粉发酵(C)3种纤维处理工艺经真空脱水制备水稻育秧基质块,通过基质块中纤维尺寸频率分布、纤维与水分结合能,结合不同基质块孔隙度、干燥和吸水速率变化,拟合出育秧基质块的干燥及吸水模型.结果表明,磨浆和粉碎分别减小纤维直径和长度,基质块A的纤维长宽比最大为19.5,持水孔隙和总孔隙度分别达到85.66%和93.48%,纤维与水分结合能(XA=0.11 kg water/kg DS)显著优于其余纤维处理工艺.干燥动力学Logarithmic模型较优拟合出基质块水分损失速率,纤维长宽比最小的基质块C的水分干燥速率最快为0.29 kg/(kg·h),水分扩散系数最大为1.962×10-5 m2/s,基质块C达到饱和含水率的时间最短为61.5 min,但饱和含水率数值最低为531.06%.综上所述,细分发酵工艺制备的纤维长宽比小的基质块干燥效率和吸水速率最优.

    秸秆育秧基质块长宽比孔隙度干燥动力学水分扩散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