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通报

石元春

旬刊

1000-6850

edit@agri.org.cn

010-59194705

100125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中国农学会期刊处

中国农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稻垩白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程新杰施伟张梦龙岳红亮...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垩白是评价水稻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一种严重影响稻米碾磨、外观及食味品质的不良性状,对水稻的市场价值评估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总结了水稻垩白的形成受生理机制、遗传机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指出目前育种工作中改良垩白性状所存在的难点问题,并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与相关技术的发展,提出一些改良意见,为优质稻米的生产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水稻垩白遗传机制形成机理栽培条件

    北京市油松林根际真菌种类调查——松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高丙英王平王艳春丁熙...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真菌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对分解有机质、保育土壤肥力和促进养分循环等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天然和人工油松林下根际真菌多样性,为北京城区及周边山区松林的持续发展、根际真菌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MMN固体平板培养法,通过一代测序技术分析了天然油松林根际和人工油松林根际真菌数量、种类及分布特征.(1)天然油松林根际真菌种类比人工油松林丰富,接合菌门(Zygomycota)和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为优势真菌菌落.(2)青霉属(Penicillium)是天然油松林根际的主要优势菌落,伞状霉属(Umbelopsis)是人工油松林根际的主要优势菌落.(3)青霉属(Penicillium)、伞状霉属(Umbelopsis)、毛霉属(Mucor)、镰孢菌属(Fusarium)和木霉属(Trichodenna)等是油松林根际土壤优势真菌.(4)从根际真菌类群数量和个体数量上,天然油松林均高于人工油松林.本试验初步筛选、鉴定出2种油松林根际优势真菌,为根际真菌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提供了基础.

    油松林根际真菌子实体筛选鉴定真菌多样性

    绒毛白蜡耐盐生理与解剖结构研究

    燕丽萍吴德军王因花高铖铖...
    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选育绒毛白蜡耐盐品种提供依据,本研究以二年生长势一致的绒毛白蜡新品种'金箭'、华雄'、'盐蜡'、'鲁蜡3号'为研究对象,用9‰NaCl溶液处理期28 d,并对其进行生理指标的测定,通过隶属函数法选择绒毛白蜡的耐盐品种和盐敏感型品种,并对其进行解剖结构的制片观察,为该树种的耐盐选育及利用提供依据.盐处理28d由生理指标测定值综合分析得到4个品种耐盐性强弱的排序为:'盐蜡'>'鲁蜡3号'>'金箭'>'华雄'.选择盐敏感型的'华雄'和耐盐性较强的'盐蜡'2个品种进行解剖结构的观察和测定发现:盐处理之后2个品种叶厚度、栅栏组织厚度、角质层厚度、木质部厚度等显著增加,且'盐蜡'的叶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木质部与韧皮部厚度比值显著高于'华雄';'盐蜡'处理之后的茎的皮层厚度显著高于对照,且处理之后韧皮部厚度显著降低,木质部厚度和最大导管直径均显著高于'华雄',处理之后2个品种的髓直径都出现显著增大,髓面积也相应地增加;盐处理之后2个品种根的周皮厚度均显著增加,同时'华雄'皮层厚度显著增加,且显著高于'盐蜡',处理之后'华雄'的中柱直径/根直径比值显著降低,说明其抵抗盐胁迫的能力较差.可用解剖结构研究代替生理研究对绒毛白蜡等树种的耐盐机制进行探索.

    盐胁迫绒毛白蜡不同品种生理特征解剖结构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叶低温胁迫的光合特性研究

    肖黄巧周红灿揭雨成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种类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低温条件下对茶叶光合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桃源大叶'(TY)和'储叶齐'(CY)为试验材料,探讨在低温条件下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树光响应曲线、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细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饱和蒸汽压(VpdL)、叶片瞬间水分利用率(WUE)、气孔限制值(LS)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种生长调节剂对'桃源大叶'和'储叶齐'的抗寒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TY处理组在低温下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叶的影响排名依次为 C2>D3>D1>C3>E2>A1>E1>B2>B1>C1>A2>D2>B3>A3>E3>CK,其中 C2、D3的综合排名最高,分别是0.875和0.833,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3.931%;而CY处理组在低温下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叶的影响排名依次为 C2>A2>D1>B2>B1>E3>A1>B3>D2>C3>C1>E1>E2>D3>A3>CK,其中C2、A2的综合排名较高,分别是0.753和0.713,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9.108%.在低温下喷施调节剂可以提高Pn、Gs、Ci、Tr,降低LS,为提高茶叶的抗寒性奠定了基础.

    '桃源大叶''储叶齐'生长调节剂低温胁迫光合特性

    木麻黄细根形态和化学计量特征对P添加的塑性响应

    聂森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不同发育阶段木麻黄防护林细根形态和化学计量特征对磷(P)添加的塑性响应规律,为滨海沙地土壤低磷限制下进行木麻黄不同发育阶段有针对性的施肥抚育提供科学依据.以福建省平潭岛木麻黄幼龄林(5 a)、中龄林(12 a)和成熟林(25 a)为研究对象,以内生长土芯法开展P添加试验,细根在内生长芯生长一年后,采用功能划分法对细根形态性状和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P添加显著提高木麻黄细根根长和根表面积,其中,总根长和总表面积总体提高7.79倍、8.69倍,比根长和比表面积总体提升15.1%、19.5%;(2)不同根系功能类群间,细根形态对P添加的塑性响应具有较显著差异,形态塑性以吸收根为主,且吸收根对P养分资源的响应更为敏感,P添加使吸收根P含量总体提高56.0%,C/P和N/P总体降低18.7%和38.7%,组织密度总体降低31.4%;(3)对于土壤P养分资源的变化,不同林龄木麻黄采取不同的塑性响应策略,P添加后,幼龄林主要通过吸收根化学计量特征变异,改变自身生理性状获取P元素,中龄林细根形态和化学计量特征无显著变异,成熟林主要通过改变吸收根形态,扩大根系吸收面积获取P元素.外源P添加可以协调木麻黄细根形态与化学计量特征的内部关系,而不同林龄木麻黄细根在获取P资源时会选择性投资.故在木麻黄施肥抚育时,应根据不同林龄采取针对性的抚育方案.

    P添加林龄吸收根运输根细根形态细根化学计量学木麻黄

    生物炭和有机肥配施对土壤养分影响的研究进展

    马丹妮盛建东张坤毛洁菲...
    4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单施有机肥在用量、肥效以及养分淋失方面并同时提高土壤养分利用效率等问题,以"生物炭"、"堆肥""生物炭有机肥配施"、"土壤性质"、"农作物养分"等为关键词,在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等网站搜索相关文献归纳并总结.结果表明:(1)生物炭能够改善堆肥的腐熟程度,增加微生物群落的丰度,降低有机肥中养分流失的风险,从而有效减少传统的堆肥对环境的影响;(2)生物炭和有机肥配施后,可提高土壤含水量,并对不同类型土壤的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同时,还能为土壤中的生物和微生物提供更好的生活物质及环境;(3)二者配合施用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其氮、磷、钾含量,但不同农作物对其响应不同.生物炭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对提升土壤肥力和植物养分含量具有良好的效果,其效果随施用比例、土壤类型、农作物种类等因素的不同而异.本研究可对畜禽粪便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有机肥生物炭配施养分含量土壤养分

    垂直深旋耕下有机物料改良酸性土壤及烤烟产质量的调控效应

    张晓伟张轲倪明赵新梅...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深旋耕配施有机物料改良烤烟根际土壤酸化特性和调控烤烟生长、产质量的效应.以烤烟品种'NC102'为材料,在云南省石林县酸性红壤上,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耕作方式(垂直深旋耕和传统耕作)和施有机改土物料(不施改土物料、酸性有机肥、碱性有机肥和生物质炭)及其互作对烤烟根际土壤理化特性、烟株根系和植株生长形态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烟土壤理化特性主要受耕作方式、有机改土物料及二者互作的影响,其中垂直深旋耕配施有机肥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及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水溶性氯含量,尤其施碱性有机肥、生物质炭更有利于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性酸总量、土壤交换性氢(H+)和交换性铝(Al3+),提升土壤硅铝率、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增强酸性土壤调酸效果.烤烟根冠形态及烟叶产量、产值性状主要受深旋耕和碱性改土物料的影响.耕作方式、有机改土物料及其互作对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影响较大,其中施碱性有机肥、生物质炭主要影响总糖、还原糖、钾及水溶性氯;垂直深旋耕显著影响烟叶6项常规化学指标.因此,在云南酸性土壤山地烟区,采用垂直深旋耕结合施碱性有机肥、生物质炭,可较好地协同改良土壤酸度及提升土壤肥力,促进烤烟地上和地下部生长,形成良好根冠关系,提高烟叶产量和产值,改善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

    烤烟有机物料垂直深旋耕土壤酸化品质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昭通核心烟区植烟土壤真菌多样性分析

    倪霞龚林陈华宋明健...
    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从分子水平探究昭通8个种烟县(区)新烟区、土传病害发病严重的连作区以及典型的轮作区的土壤真菌多样性.结果表明:从群落组成来看,昭通核心烟区土壤真菌群落包括30个门、79个纲、202个目、443个科和976个属,其中子囊菌门为昭通核心烟区土壤真菌群落的绝对优势门,被孢霉属和青霉菌属为昭通核心烟区土壤真菌群落的优势属.群落指示物种分析表明,新烟区土壤真菌群落壳二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连作区和轮作区,连作区拟青霉菌属、假裸囊菌属和篮状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新烟区和轮作区烟,轮作区镶刀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新烟区、被孢霉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连作区.从生物多样性特征来看,新烟区土壤真菌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最高,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连作区和轮作区;轮作区土壤真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连作区,物种均匀度显著低于连作区,真菌群落生物多样性略高于连作区.从真菌群落的功能来看,病理营养型、腐生营养型和腐生—共生营养型的真菌群落为主要组成,新烟区真菌群落占比前1至前3的营养型分别为腐生—共生营养型、腐生营养型和病理营养型,连作区分别为腐生营养型、病理营养型和腐生—共生营养型,轮作区分别为腐生—共生营养型、病理—腐生—共生营养型和腐生营养型.昭通植烟土壤真菌群落组成丰富,新烟区土壤真菌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最高,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连作区和轮作区,不同类型土壤的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差异不显著,轮作有利于降低病理营养型的真菌群落,能减少真菌性病害发生的几率.

    高通量测序植烟土壤群落组成真菌多样性

    大理'KRK26'上部烟叶物理特性差异和土壤养分相关性分析

    赵伟金谢益燕杨德海李先才...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大理州'KRK26'植烟区域上部烟叶物理特性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采用描述性统计、简单相关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区域上部烟叶物理特性状况并分析了上部烟叶物理特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理州'KRK26'上部烟叶平均厚度0.20 mm、单叶重12.21 g、含梗率24.24%、叶面密度74.95 g/cm2、拉力1.38 N、平衡含水率13.35%,厚度略偏高、拉力偏低、其他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4个植烟区的上部烟叶厚度、含梗率、叶面密度和拉力指标差异不显著,而单叶重以大理市显著高于永平和云龙、与漾濞差异不显著,平衡含水率以云龙显著最高;简单相关分析显示单叶重与土壤总氮、有效磷、交换性镁和有效锌显著正相关,与全钾、氯离子极显著负相关,叶面密度与速效钾显著负相关;同时简单相关和典型相关共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土壤有机质、全磷和速效钾含量的降低,烟叶含水率降低;反之升高.

    KRK26上部烟叶物理特性土壤养分相关性分析

    AMF介导的菌根植物抵抗重金属Pb胁迫的研究进展

    吕雨泽蔡柏岩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是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以及物质基础,近年来,由于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治理不完全、矿业生产活动以及农业肥料的滥用等造成土壤重金属Pb富集,而Pb是一种有毒有害重金属物质.重金属Pb因在土壤中不易降解导致Pb污染,引起Pb在植物体内富集,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最终重金属Pb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富集并危害人类生命.目前,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项经济、高效的治理重金属Pb污染的方法.AMF作为与人类农业生产关系最密切的真菌,一直是科学界研究热点,AMF不仅有利于植物养分吸收、生长发育,而且帮助植物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侵害.但在协助植物抵抗Pb胁迫方面的研究则较少受到关注,因此,本文主要综述了Pb对植物毒性的影响、AMF提高植物抗重金属Pb胁迫影响及机制、应用探讨等,期望可为维持农业可持续生产和保障人类身体健康以及植物逆境生理研究、治理植物重金属Pb胁迫提供基础资料.

    微生物修复AMF植物Pb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