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通报

石元春

旬刊

1000-6850

edit@agri.org.cn

010-59194705

100125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中国农学会期刊处

中国农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耕条件下弱结构耕层土壤性状微层化现象的研究

    王泽张丽君朱洁章明奎...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土壤颗粒的选择性沉降,弱结构农田中水耕作用可导致耕层内上下之间物质组成的差别.为了解这种差异化是否会影响土壤性状的分异,本文选择代表性农田比较分析了水耕与旱耕条件下耕作层内上下部之间土壤性状的差异,并与结构发育良好的土壤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长期水耕的弱结构农田耕作层上下土壤之间颗粒组成、有机质、全氮含量、CEC、有效磷、速效钾、微生物生物量碳和Cu、Zn、Cd、Pb的含量均存在明显的分异,粗颗粒(砾石和砂粒)由上至下增加,而细颗粒(粘粒)从上至下减少.从0~2 cm 土层至18~20 cm 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CEC分别下降达49.77%、48.77%和38.25%;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分别下降21.23%、13.54%和29.24%;从0~4 cm 土层至16~20 cm 土层,Cu、Zn、Cd 和 Pb 的含量分别由 27.43~28.33、65.45~71.43、0.13~0.15、24.73~27.65 mg/kg 下降至23.74~24.32、53.66~54.54、0.053~0.067、18.78~19.54 mg/kg;但土壤pH的变化不明显.结构良好的农田长期水耕对以上性状的影响较小或没有影响.长期旱耕的耕作层中有机质、全氮、CEC、速效养分、微生物生物量碳和Zn、Pb含量也呈上高下低的趋势,但上下之间的差异较小,对耕作层中颗粒组成、pH、Cu和Cd的分布无明显影响.研究认为,长期水耕可导致弱结构耕作层土壤性状的非均质化,可能会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应重视对其结构的改良.

    水耕弱结构土壤颗粒组成微层化分异

    厌氧消化技术在处理有机废弃物方面的应用现状

    王兆轩敖国旭葛菁萍孙珊珊...
    8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聚焦于评估厌氧消化技术在处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能源和有机肥料方面的应用,并探讨了其对环境影响的减缓作用.采用文献综述方法,深入分析了温度、碳氮比、有机负荷率、挥发性脂肪酸、水力停留时间和pH等因素如何影响厌氧消化过程的效率与稳定性.研究表明,这些参数对促进微生物活动、加快有机物分解以及维持系统稳定运行均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对玉米秸秆、畜禽粪便和厨余垃圾等典型有机废弃物的案例分析,验证了厌氧消化技术的有效性,并详细阐述了该过程中关键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菌和古菌在不同阶段如水解、酸化、乙酸化和产甲烷中的作用机制.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有毒物质生成问题及其管理策略.最终,文章建议通过提升厌氧消化效率、开发新型反应器技术以及加强微生物种群研究,将有助于使厌氧消化技术在未来实现更高效、稳定且广泛的运用.

    厌氧消化有机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环境污染微生物群落有毒物质管理温度碳氮比有机负荷率挥发性脂肪酸水力停留时间pH

    "稻-羊肚菌"轮作下稻田消纳羊肚菌废弃物的减氮效应研究

    金梅娟王海候顾俊荣董明辉...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稻-羊肚菌"轮作下羊肚菌废弃物还田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及其替代化学氮肥的应用潜力,于2022年设置盆栽试验.试验设计了 3个处理,分别为:羊肚菌废弃物还田+常规施肥(H1)、羊肚菌废弃物还田+氮肥减施10%(H2)、羊肚菌废弃物不还田+常规施肥(CK),测定了水稻产量与产量构成、干物质积累、植株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及土壤有机质、pH与速效氮含量变化,分析了稻田消纳羊肚菌废弃物的减氮生产效应.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H1处理水稻产量增加了 4.0%、H2处理降低了 0.3%,H1处理的水稻产量构成指标优于CK处理,具体表现为有效穗数、每穗粒数与结实率分别提高了 3.1%、1.7%与3.7%及成穗率提高了 6.1%,H2处理有效穗数、每穗粒数与结实率分别降低1.0%、0.6%与0.4%,而千粒重、成穗率提高了 1.3%、6.4%,但H1、H2、CK处理之间的产量及其构成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不同处理之间水稻各时期的干物质积累及成熟期的含氮率、吸氮量、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无差异显著性(P>0.05);羊肚菌废弃物还田利于提升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铵态氮含量,水稻成熟期H1、H2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较CK提高,且Hl与CK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H1、H2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较CK分别提高28.8%、7.7%(P<0.05);处理间硝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及土壤肥力等指标,"稻-羊肚菌"轮作下稻田消纳利用羊肚菌废弃物并不影响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并且对稻田土壤培肥具正向促进作用,基于羊肚菌废弃物还田下氮素减施10%(替代10%化学氮素)对水稻稳产性影响不显著.

    水稻羊肚菌废弃物氮肥产量土壤培肥

    红心猕猴桃黑斑病气象条件分析及其评估模型

    石艳池再香白慧许弋...
    99-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2020-2022年在贵州米箩等20个红心猕猴桃基地进行的调查,以及同期气象资料分析,探讨了红心猕猴桃黑斑病发生与连阴雨天气的关联性.通过收集5月1日—7月31日逐日平均温度、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平均低云量等气象资料,分析该期间连阴雨天气特征,结合黑斑病发生地、发病率,探讨了黑斑病与连阴雨天气的定量关系,确定了红心猕猴桃黑斑病发生的连阴雨天气指标阈值.研究发现,红心猕猴桃黑斑病与品种有较大的关系,且在5-7月红心猕猴桃果实生长期内,当连阴雨天气在15 d及以上,同时日平均温度在20.0℃及以上、日平均相对湿度在90%及以上、日平均低云量在0.90及以上时,红心猕猴桃果实极易感染黑斑病,该指标可以作为红心猕猴桃黑斑病发生的气象预警指标.根据这些发现,研究建立了红心猕猴桃黑斑病气象灾害评估模型,为红心猕猴桃生产开展黑斑病气象评估服务提供科学参考.

    连阴雨温度黑斑病红心猕猴桃气象因素预警指标气象灾害评估模型

    2023年4月28-29日冻害对陇东苹果花期的影响分析

    邱宁刚张天峰周忠文张洪芬...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2023年4月28-29日陇东地区发生的苹果严重冻害事件为案例,旨在通过分析气象数据和苹果发育期资料,探讨不同品种和种植地域的苹果对低温冻害的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选取了庆城、合水、西峰、宁县、正宁、镇原、平凉等地区的国家级气象站1971-2023年的气温观测资料及1994-2023年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的苹果发育期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不同品种、不同种植地域最低温度、低温持续时间与苹果花蕊受冻级别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冻害对陇东苹果早熟品种嘎啦系、蜜脆、粉红女士,晚熟品种瑞阳、瑞雪、瑞香红等影响较小;对中熟品种富士系影响较大;苹果种植地域山地、平原较川地、塬畔严重;陇东苹果由于气候变暖原因花期提前,当温度降低到-2℃以下时,冻害程度会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加重.在苹果花期,低温是影响冻害的主导因素,而最低温度和低温持续时间则是决定冻害程度的关键指标.如果温度持续低于苹果花期的耐受极限,那么冻害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将随着低温的持续时间延长而增加,并通过实际灾情验证.本研究的结论对于优化苹果种植策略、改良品种选择、提高果业产值及振兴乡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陇东苹果气候变暖冻害指标冻害程度防冻措施苹果冻害气象因素品种差异种植地域低温影响

    基于AHP-EWM-TOPSIS的秦岭北麓西安段冰酒葡萄生态适宜性评价

    王甜杨联安张凯然陈韩玲...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冰酒葡萄(Ice wine grape)在秦岭北麓西安段的生态适宜性,以促进该作物种植的经济潜力并优化当地葡萄产业结构.根据冰酒葡萄生长需求和秦岭北麓自然气候特点,研究选取最冷月均温、≥10℃有效积温、生长季干燥度、坡度、土壤pH等评价因子,确立冰酒葡萄适宜性评价体系.基于秦岭北麓西安段2000-2021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生态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改进熵值法(EWM)、TOPSIS综合评价法,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冰酒葡萄种植综合区划评估模型,对影响冰酒葡萄种植的气候、地形、土壤三大指标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经统计分析得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个等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秦岭北麓西安段内冰酒葡萄种植的生态优势区域,且所得区划结果与实际情况高度一致.这一发现对冰酒葡萄种植的区域布局和科学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生态适宜性冰酒葡萄区划分析GISAHP-EWM-TOPSIS气候指标地理因子秦岭北麓西安段

    气候变化背景下青海省春小麦水分盈亏率时空分布特征

    郭守生张铖玉马昕芮赵梦凡...
    12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科学评价青海省春小麦种植区农业气候变化情况,并合理利用降水资源.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突变检验、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了 1991-2021年青海省春小麦生育期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及水分盈亏率时空变化特征,并用通径法分析各气象要素与春小麦水分盈亏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海省春小麦生长期间,气温、≥0℃积温、降水量分别以0.3℃/10 a、50.7℃/10 a、23.6 mm/10 a的速率极显著上升,日照时数以66.6 h/10 a的速率极显著下降,各生育阶段变化趋势显著性不同;全生育期、茎叶生长期、孕穗开花期、灌浆成熟期水分盈亏率每年分别以0.864、1.020、0.464、1.771的百分率增加,孕穗开花阶段增加不显著,全生育期水分盈亏率于2011年发生突变;从地区分布结果来看,水分盈亏率由东向西逐渐减小,河湟谷地水分亏缺较少,青海湖盆地次之,柴达木盆地水分亏缺严重;降水量对水分盈亏率产生显著的正效应,日照、风速、最低气温对水分盈亏率产生显著负效应.研究表明,青海省春小麦种植区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并且春小麦水分亏缺问题严重,但亏缺程度有所减缓.该研究有助于掌握青海春小麦种植区的气候变化规律,并提高应对干旱灾害风险的能力.

    气候变化春小麦水分盈亏青海省暖湿化趋势

    6个抗稻瘟病基因在云南省勐海县水稻主栽品种中的分布

    田维逵董丽英资鸿强刘树芳...
    130-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勐海县水稻主栽品种中已克隆的Pi2、Pi9、Piz-t、Pi50/Pigm、Pita-2和Pib等6抗稻瘟病基因的构成.通过对勐海县18个水稻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6个抗病基因的特异分子标记进行抗瘟基因的分子检测.结果显示:抗性基因Pib分布频率最高,检出率为77.78%,Pi2、Pita-2和Piz-t的检出率分别为22.22%、22.22%和11.11%;在供试品种中未检测出抗性基因Pi9和Pi50/Pigm基因.检测到2个抗性基因和1个抗性基因的品种均为8份(均占44.44%),未检测出抗性基因的品种为2份(占11.11%).结果表明:勐海县水稻主栽品种的抗性遗传背景较为狭窄,需引入新的有效抗源以拓宽水稻品种的抗病性.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勐海县分子检测遗传背景

    互花米草领域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大数据可视化研究

    甘国娟刘秀罗赵慧梁萍...
    135-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全面探析互花米草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利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 6.1 R2对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互花米草文献进行梳理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国内外互花米草研究发文量呈上升趋势,2018年起国内总发文量超越国外.(2)国外互花米草研究机构以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为首,形成了 以 Bertness M-Silliman B-Iribarne O 团队、Mendelssohn I-Hester M 团队、Morris J-WigandC团队为核心的研究力量;国内研究机构以中国科学院大学为首,核心研究团队是李博-安树青团队、张利权团队、仝川-曾从盛-王维奇团队,但国内外研究合作仍待加强.(3)互花米草研究历经以保滩护岸为目的的认识阶段、以生理学和生态学为主的理论研究阶段、应对互花米草扩散及入侵的防治技术研发和实施阶段.(4)国内外互花米草研究核心内容基本一致,但近10年来国内研究聚焦于互花米草入侵对本土植物影响、入侵机制及防治技术等.基于此,文章指出:国内互花米草研究应从治理技术零散、防治成本高、再次入侵、潜在污染风险大等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尽快形成适应中国地理环境特征的互花米草可持续治理技术;互花米草研究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期,研究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未来一段时间内,强化互花米草防治科技支撑、实施互花米草治理全过程跟踪评估仍是该领域的关注热点.

    CiteSpace互花米草知识图谱热点演变发展趋势

    声明

    《中国农学通报》编辑部《农学学报》编辑部
    1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