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

夏国良

双月刊

1009-508X

010-62732619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路2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是教育部主管、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登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园艺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农业机械工程、信息与电气工程、水利与土木工程及农业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和研究快报等。读者对象为国内外高等院校师生、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及管理干部。欢迎有关单位及有关学科的科研人员、教师及研究生订阅。 本刊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其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杂志收录。本刊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在全国农业科技期刊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在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的“农业综合类核心期刊”中位居第三;本刊2006年入选教育部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EMD自适应阈值的铡草机振动信号去噪

    王晓蓉王海超王春光
    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铡草机振动信号噪声污染的问题,采用EMD(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与基于SURE(Stein's unbiased risk estimate)的自适应阈值算法,并利用自相关函数性质与二阶可导阈值函数,对铡草机振动信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模拟信号经EMD自适应阈值去噪后,信噪比SNR(Signal to-noise ratio)提高了15〜19 dB;经小波阈值去噪后,SNR提高了9~13 dB;经EMD低通去噪后,SNR提高了5〜11 dB;经EMD阈值去噪后,SNR提高了12~15 dB.2)铡草机振动信号经EMD自适应阈值算法去噪后,>200 Hz的高频信号均消除,并且保留了≤200 Hz低频信号的幅值;经小波阈值去噪后,振动信号>200 Hz的高频信号未能消除;经EMD低通与EMD阈值去噪后,振动信号≤200 Hz低频信号幅值降低,导致部分信号失真.本研究提出的EMD自适应阈值算法可一定程度上降低铡草机振动信号噪声.

    铡草机振动信号信号去噪EMD自适应阈值

    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土地承载力与城镇化水平的协同关系分析

    王宏亮高艺宁郝晋珉
    107-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寻城市土地承载力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协同关系,以内蒙古自治区为案例区,采用TOPS1S模型对城市土地承载力与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基于Tapio脱钩模型分析2001-2018年城市土地承载力和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土地承载力均值为0.268,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乌海市属于高土地承载力城市,其他城市土地承载力水平偏低;研究期间内蒙古自治区的城镇化水平从2001年的0.377上升至2018年的0.606.其中,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年均增幅分别为3.15%和7.57%;2)城市土地承载力与城镇化水平的相关性逐年增强,双变量莫兰指数从2001年的0.061上升至2018年的0.327;3)脱钩模型测度的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土地承载力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协同关系呈现持续协同上升趋势,协同状态由最初的"协同下降1级"上升至"协同上升3级".尽管"十三五"期间,"呼包鄂"地区协同状态有所调整,但并非城市发展质量的降低;相反,城市土地承载力与城镇化水平的权衡关系或将带动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发展质量的整体提升.

    协同变化城市土地承载力城镇化水平脱钩模型内蒙古

    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变模拟研究——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

    徐洪涛田毅刘时栋
    11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变规律,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视角出发,通过改进后的CLUE-S模型对晋城市2010-2017年、2017-2024年2个阶段的土地利用格局演变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在验证阶段,使用Auto-Logistic回归改进的CLUE-S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晋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各土地利用类型AUC值基本>0.8,对比2017年实际土地利用现状,全局Kappa系数值为0.71,总体上可用于模型模拟预测;2)在模拟阶段,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要素,对比规划与生态保护情景,2024年晋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在空间上呈竞争关系.在"规划"情景下,当地城市、农业、生态均衡发展;"生态保护"情景下社会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但生态用地占比较大;3)分析不同情景下晋城市14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总体趋势为东西部山区由草地转为林地,中部丘陵平原区由耕地转为林地.

    土地利用CLUE-S改进模型地球系统理论格局演变模拟山地丘陵区

    基于土地利用的淮海经济区碳储量估算与预测

    解天琪李龙陈鑫周翼...
    131-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对象,搜集该区域遥感、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进行了2006、2011、2017年3期土地利用专题图制图,并运用CA-Markov模型对研究区2025年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模拟,同时依据碳密度对研究区碳储量进行估算和预测.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耕地所占比例较大但非农化趋势明显,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其他用地面积不断减少,其余地类面积总体上呈递增趋势.2)利用CA-Markov模型模拟2017年淮海经济区土地利用除了其他用地之外,各地类面积预测误差均小于5%,精度较高;3)2006、2011、2017年碳储量分别为1 720.018、1 720.020、1 716.531 Tg,预计到2025年碳储量会达到1 720.726 Tg,较2017年增加4.195 Tg,碳储量变化总体上呈现集聚特征,其减少区域成片分布但其减少量较小,增加区域分布零散但增加量较大.因此,应在切实保护耕地的基础上,有序开展退耕还林,保护林地资源,既保证了粮食安全又有利于提高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

    淮海经济区土地利用CA-Markov碳密度碳储量

    混配成型条件下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发展分析

    郭文斌齐文静王志鹏王春光...
    143-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了解混配成型方法在农林废弃物压缩成型研究领域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发展趋势,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混配成型条件下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进行分类总结.结果表明:1)农林废弃物在燃料化、饲料化、材料化利用过程中,可通过混配成型改善产品的燃烧品质、饲喂效果、材料性能、加工成本等指标.2)混配成型的关键在于将不同农林废弃物的理化特点结合起来形成互补,通过充分发掘物料自身潜力,达到改善成型能力、降低加工成本、提升使用性能的目的.据此提出农林废弃物混配成型研究在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发展对策,建议将农林废弃物混配成型机理的多尺度分析,作为未来该领域研究的重点与方向.

    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混合物料成型研究现状

    基于文献调研的我国部分地区单位产量氮流失量影响因子研究

    王芊
    15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CNKI、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以"面源污染"为主题,以"N"、"淋洗"、"径流"、"化肥"、"缓控释肥"、"秸秆还田"等为关键词,搜索1995年至2016年发表的文献资料,共收集了我国三大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氮(N)径流和淋洗的近200篇研究文献.通过提取文献中的施肥量、土壤养分、质地、灌溉降雨、产量等数据,计算单位产量N流失量及分析其影响因子,并基于逐步回归方法,构建不同作物和施肥管理措施的单位产量N流失量模型.结果表明:1)施用化肥条件下,长江中下游平原单位产量N淋洗量主要受土壤全N的影响,黄淮海平原主要受到施N量和土壤全N的影响;2)长江中下游平原单位产量N径流量主要受到田间水分管理措施及施磷量、土壤全N的影响;3)在缓控释肥、秸秆还田条件下,主要影响因子分别为土壤全N含量、施N量.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单位产量N径流量高于单位产量淋洗量,需通过生态沟渠、缓冲带等技术加强对田间径流中的N的拦截、回收利用,扩大水稻缓控释肥的施用面积;在黄淮海平原,施用化肥条件下施N量是单位产量N淋洗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应优化减少施N量,控制砂质土壤条件下的水肥施用,扩大秸秆还田面积;在东北平原,要加强水肥运筹调控提高氮利用率.

    单位产量氮流失负荷径流淋洗影响因子

    海口地区猪舍不同降温方式的效果及经济性分析

    齐飞李浩施正香韩华...
    164-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不同降温措施及其配套设备选择对猪场建设和运营经济性产生的影响,采用以能质平衡为基础的vba模型,以海口地区规模1 000头的密闭式育肥猪舍为研究对象,在确定猪舍结构及围护结构隔热的基础上,根据海口地区全年温湿度变化,对风机系统、湿帘风机系统、空调系统3种不同降温方式下的降温效果、舍内环境适宜度、能耗水平及成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猪舍外环境温度>27 ℃时,风机系统不能满足猪舍内适宜温度需求,干球温度≥30 ℃时,湿帘风机系统不能满足舍内的适宜温度需求,空调系统能够使舍内温度维持在27 ℃及以下;环境适宜度以空调系统最好,湿帘风机系统最差;高温环境下3种降温方式的能耗差异较大,风机系统的能耗最低,空调系统的能耗最高.综合考虑,湿帘风机系统是最适合海口地区育肥猪舍的降温方式.

    海口地区猪舍环境调控降温方式经济性分析

    制度距离与中国农产品出口效率——基于"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的实证研究

    王如玉肖海峰
    176-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制度距离等因素对中国农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市场出口效率的影响,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2004-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农产品出口效率水平和变化趋势,并把制度距离引入贸易非效率项,研究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农产品的出口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农产品出口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不同国家间具有较大的差异,并均呈现负的时变效应;制度距离对贸易效率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除此之外,关税和汇率对出口效率的提升也有阻碍作用,贸易双方签订自贸协定、贸易对象国为WTO成员国或APEC成员国对贸易效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最后就提升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的出口效率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等建议.

    "一带一路"农产品贸易出口效率制度距离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中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与空间收敛性

    郭焱占鹏邓远远朱俊峰...
    185-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1979-2018年中国19个玉米主产省的成本收益面板数据,运用Hicks-Moorsteen生产率指数测算了玉米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使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1979-2018年中国玉米TFP年均增长率为2.20%,前沿技术进步是玉米TFP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中国玉米TFP增长及其动力机制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并且绝大多数省份都表现出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恶化并存的"单驱动"型增长特征;3)中国省际间玉米TFP增长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收敛趋势,并且由于空间外溢效应的存在,使得各省玉米TFP增长收敛的速度减慢,收敛周期延长.

    全要素生产率玉米Hicks-Moorsteen指数空间收敛

    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业技术服务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影响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张星颜廷武
    196-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湖北省4市(州)11县(市、区)的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探讨劳动力资源、农业技术服务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劳动力不足会限制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用,而农业技术服务显著促进农户的秸秆还田行为.2)农业技术服务可以缓解劳动力不足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限制作用.3)作为农业技术服务的2个不同服务方式,现阶段下,农机服务直接正向影响农户的秸秆还田行为,而技术培训通过缓解劳动力不足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限制作用间接影响农户的秸秆还田行为.对此,应加大农户秸秆还田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秸秆还田的质量与效率,加强土地流转并完善秸秆监管体系等,以促进农户的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

    劳动力转移农业技术服务秸秆还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