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

夏国良

双月刊

1009-508X

010-62732619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路2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是教育部主管、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登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园艺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农业机械工程、信息与电气工程、水利与土木工程及农业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和研究快报等。读者对象为国内外高等院校师生、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及管理干部。欢迎有关单位及有关学科的科研人员、教师及研究生订阅。 本刊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其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杂志收录。本刊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在全国农业科技期刊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在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的“农业综合类核心期刊”中位居第三;本刊2006年入选教育部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玉米南方锈菌在玉米品种上的相对寄生适合度研究

    黄莉群张克瑜李磊福董佳玉...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无鉴别寄主体系的现状下,为研究不同地区的玉米南方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的相对寄生适合度(relative parasitic fitness)和致病性,以及不同玉米品种对其抗性水平,本试验以采自海南三亚、广东河源、广西河池、广西桂林、湖南邵东、云南玉溪6个地区的可能存在致病性分化的同种玉米南方锈菌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接种到28个玉米品种上,分析其病情指数和相对寄生适合度.结果 表明:抗病性最高的玉米品种为登海605,致病性最强的菌株来源于广西河池;不同来源的玉米南方锈菌在同一玉米品种上的相对寄生适合度存在较大差异;相同来源的菌株在不同玉米品种间相对寄生适合度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玉米南方锈菌存在致病性分化.本研究可为抗玉米南方锈病品种选育及玉米南方锈菌致病类型与生理小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玉米南方锈病玉米南方锈菌病情指数相对寄生适合度

    延迟收获对长江中游春玉米农艺性状及机收质量的影响

    刘志辉展茗梁如玉王燕...
    1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长江中游玉米籽粒机械直收适宜品种与配套农艺措施,2018-2019年选用不同玉米品种,测定不同机收时间下玉米关键农艺性状、产量及机收质量指标.结果 表明,收获时间对春玉米机收产量与机收质量均有显著影响.延迟1周收获后籽粒容重显著增加,机收产量显著提高,2年平均提高9.72%;而延迟2周收获则有降低机收产量的趋势.2年收获时杂质率总体≤3%,而机收籽粒破碎率与损失率均>5%,是该区域春玉米籽粒机收面临的主要问题.籽粒厚度、籽粒含水率和百粒重是影响机收籽粒破碎率的关键性状,三者与机收籽粒破碎率均呈显著的倒二次曲线关系;玉米的倒伏率、稳住高和重心高度是影响机收损失率的关键性状,倒伏率与机收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而穗位高和重心高度与机收损失率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延迟收获能显著降低籽粒含水量,从而降低籽粒破碎率,但继续延迟收获有增加倒伏的风险.综上,长江中游春玉米成熟后适时延迟7~10 d收获,可有效降低籽粒含水量与机收籽粒破碎率,提高玉米籽粒机收产量.

    长江中游春玉米机械粒收收获时间破碎率农艺性状

    基于灾情数据的河北省冬小麦气象灾害与病虫害规律分析

    魏玉凯安萍莉张国梁江丽...
    2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冬小麦生育期内不同灾害发生规律,以河北省冬小麦主产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990-2018年灾情数据分析各灾害时空特征,估算主要灾害减产比例.结果 表明:1)冬小麦旱灾发生频繁,拔节期和抽穗期旱灾频率最高分别为0.7和0.6;研究期内风雹灾共计54次,主要发生在抽穗期(21次)、乳熟期(11次)和成熟期(19次);低温冻害共计27次,主要发生在分蘖期(10次)和拔节期(14次);干热风主要集中在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病虫害多出现在抽穗期.2)1990-2018年,冬小麦生育期内旱灾发生频率呈下降趋势,风雹灾次数与干热风日数呈现增长趋势,低温冻害次数与病虫害受灾程度持续下降.3)小麦生育期内旱灾频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中南部更易出现旱灾;风雹灾随冬小麦生育期由南向北推进;西部地区全生育期内低温冻害次数较多,南部地区拔节期低温冻害次数较多;干热风年均日数由北向南递增;南部地区病虫害年均发生率较高.4)旱灾减产贡献率最大,低温冻害贡献率较低,中南部冬小麦减产水平较高,石家庄市和廊坊市减产比例均在6%以上,其他地区在5%左右.因此,为降低冬小麦灾损率,各地应根据灾害发生规律在现有减灾措施基础上进一步重视风雹灾及干热风对冬小麦的影响.

    冬小麦生育期自然灾害灾害强度

    '苯磺隆'对不同谷子品种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畅灼卓王雅情赵夏童王彧瑶...
    3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除草剂'苯磺隆'对不同谷子品种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以9个谷子品种为供试材料,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为供试药剂,分别设置112.5(T1),225.0(T2,推荐用量)和450.0 g/hm2(T3)3个用量,以等量清水作为对照(CK),处理21d后,测定谷子倒2叶的光合荧光参数.结果 表明:1)T1处理未对供试谷子品种的光合系统造成显著影响.2)T2处理下,'张杂谷10号'、'张杂谷13号'、'黄金谷'和'龙谷39号'的净光合速率(Pn)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锦谷5号'、'晋谷21号'、'中谷9号'、'豫谷18号'和'冀谷35号'的Pn分别降低50.64%、60.91%、43.74%、49.62%和54.82%.3)T3处理下,'张杂谷13号'和'龙谷39号'的光合荧光参数与CK无显著差异.'豫谷18号'和'晋谷21号'的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分别高出CK 129.17%和60.87%.'锦谷5号'、'黄金谷'和'张杂谷10号'的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分别升高13.73%、10.00%和12.28%.'晋谷21号'和'中谷9号'的非光化学反应耗散的份额(Ex)分别高出CK 48.39%和113.33%.而PSⅡ实际光合效率(Y(Ⅱ))、绝对电子传递速率(ETR(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吸收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的份额(P)和Pn显著低于CK.'冀谷35号'和'龙谷39号'的PSⅠ由于供体限制引起的非光化学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D))均高出CK300.00%,'晋谷21号'的PSⅠ的实际光合效率(y(Ⅰ))和PSⅠ的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Ⅰ))分别比CK降低45.95%和45.26%,'黄金谷'的y(Ⅰ)和ETR(Ⅰ)分别比CK降低43.59%和43.13%.4)综上所述,T1处理对所有供试品种的光舍系统影响较小.T2处理,所有供试品种均可通过热耗散消耗多余的激发能.T3处理,'张杂谷13号'和'龙谷39号'的光合系统基本正常;'晋谷21号'和'豫谷18号'的光合系统受损伤较严重;其余品种虽然受损伤相对较轻,但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降低,电子传递受阻,能量分配失衡,影响谷子叶片的光合速率.

    谷子苯磺隆P700叶绿素荧光参数气体交换参数能量分配利用

    转基因大豆'ZH 10-6'数字PCR精准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刘双赵新李瑞环刘娜...
    4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品种'ZH 10-6'转化体成分的精准定量检测,以转基因大豆'ZH 10-6'的5'端边界序列为靶序列,设计PCR扩增引物和TaqMan探针,并对引物探针浓度进行优化,经特异性测试,建立了耐除草剂大豆品种'ZH 10-6'的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结果 表明:1)特异性良好:只有以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品种'ZH 10-6'基因组为模板才有扩增信号;2)灵敏度高:在相对标准偏差≤25%的情况下,方法的检出限(LOD)为13.0个拷贝;定量限(LOQ)为66.0个拷贝;3)PCR扩增反应模板含量与样品拷贝数之间线性相关系数R2 >0.99,DNA含量线性范围为0.08%~100.00%.综上,本研究建立的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ZH 10-6'转化体定量方法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准确度和灵敏度高,可用于对转基因大豆品种'ZH 10-6'的定量检测.

    微滴式数字PCR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ZH10-6'精准定量转化体特异性

    滞绿突变对大豆叶片蔗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王鹏侯思宇温宏伟李贵全...
    5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大豆滞绿突变对叶片衰老过程中蔗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产生的影响,以晋大滞绿1号及其亲本晋大74号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大豆开花后至成熟期间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并对比了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叶片衰老过程中蔗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 表明:1)花后至成熟期间,2个供试大豆品种可溶性总糖含量均呈波动升高然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花后14至42天,晋大滞绿1号可溶性总糖含量高于晋大74号;2)花后29至42天,晋大滞绿1号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SPS4,转化酶基因CInv、CWInv2以及蔗糖合酶基因SS1、SS2-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滞绿品种晋大74号;己糖激酶和果糖激酶基因Hxk和Frk表达量也高于非滞绿品种晋大74号;3)除SUT4-1外,其余6个蔗糖转运体基因SUTs的表达模式具有明显的品种特异性.花后29至42天,晋大滞绿1号叶片SUTs表达水平较高.综上,滞绿突变对于大豆蔗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在鼓粒初期和中期等大豆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滞绿品种晋大滞绿1号蔗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更加活跃.

    大豆滞绿蔗糖代谢基因表达

    甘蔗及甘蔗近缘属内生菌的筛选、鉴定与功能研究

    狄义宁谢林艳谷书杰马豪...
    7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挖掘甘蔗栽培种及其亲缘野生种中内生菌的功能与价值,筛选出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功能活性的微生物菌株,用于促进甘蔗产业的增收增产.以前期分离纯化获得的589株甘蔗内生细菌为基础,筛选并鉴定具有固氮、溶磷、解钾等促生长特性的功能菌株.在此基础上,对菌株产生的有机酸、吲哚乙酸(IAA)和嗜铁素也进行了定量测定与种类划分.结果 表明:共有12株功能菌株被筛选得到,分别编号为B7、B9、C9、D5、E12、F5、G3、H5、J8、L9、M3、O9,其中多株菌株同时具有固氮溶磷解钾等生物学活性;12株菌株分别属于Pantoea、Pseudomonas、Enterobacter、Serratia、Acinetobacter和Bacillus 6个属.进一步功能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3与C9对于无机磷和有机磷的溶解能力较强,溶磷量分别为1386.97±331.96与2523士68.17 mg/L;菌株M3解钾能力较强,解钾量为8.59±0.08 mg/L;各菌株所产生的有机酸主要为酒石酸,其次为苹果酸、乳酸、乙酸、柠檬酸;12株功能菌株可产生IAA及嗜铁素,但产生嗜铁素的种类随菌株而异;各菌株与甘蔗种苗共培养过程中均能促进甘蔗种苗芽长与根长的生长,其中表现较优的有E12、C9、G3菌株处理组.该研究可为后续微生物菌肥开发奠定材料基础,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甘蔗内生细菌促生长植物激素有机酸

    固沙先锋树种沙柳枝条力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王争贤格日乐崔天民郝需婷...
    8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内蒙古干旱半干旱沙区固沙先锋树种沙柳(Salix psammophila)枝条为对象,研究其冬季休眠期抗拉、抗剪与抗弯力学特性,分析枝条长度、直径及其化学组分等对其力学特性的影响,为丰富植物固沙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也为沙柳平茬机具的研制提供生物力学依据.结果 显示:在测试径级0.5~2.5 mm时,沙柳枝条的极限抗拉力为14.05~52.02 N、抗剪力为16.26~80.04 N、抗弯力为1.02~3.54 N,均随着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应力直径递增函数不同;极限抗拉强度为8.96~66.19 MPa、抗剪强度为8.04~39.87 MPa、抗弯强度为1566.46~~46.71MPa,均随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应力强度-直径递减函数不同.表明直径是影响枝条力学特性的重要影响因子.随着枝条长度的增长,其抗弯强度呈增大的趋势,而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无明显的变化规律;沙柳枝条极限抗拉力均值36.19±3.29 N>抗剪力均值50.04±4.54 N,枝条极限抗拉强度均值31.01±2.81MPa>抗剪强度均值16.98±1.54 MPa,说明枝条易破坏外力类型为剪切力.沙柳枝条抗拉强度、剪切强度和抗弯强度与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木质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枝条抗拉、抗剪和抗弯强度的因素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起主要作用,其次是木质素含量.

    沙柳枝条力学特性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纤维素

    北京地区梨树主要病毒和类病毒检测

    曾棋黄闻霆池海王胜男...
    9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评估北京地区梨园健康状况并明确梨树感染病毒和类病毒的主要种类,本研究利用RT-PCR对北京市重要梨果生产区的157份样品进行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ASP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ACLSV)和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的检测.RT-PCR的结果表明,ASGV的检出率最高,高达91.1%,其次为ASPV和ASSVd,检出率分别为59.2%和54.8%,ACLSV的检出率相对较低,为35.7%.统计分析发现,84.7%的梨树样品表现出复合侵染,其中受到ASGV+ ASPV+ ASSVd复合侵染的样品数量最多,占所检样品数的25.5%;受到ASGV+ASPV或ASGV+ ACLSV侵染的样品各占11.5%.同一果园中不同'京白梨'植株所感染的病毒种类也不尽相同.本研究明确了北京地区梨园感染病毒和类病毒的主要种类,为梨病毒病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病毒类病毒RT-PCR复合侵染

    杜梨组培苗两步生根技术体系优化

    赵亚楠张懿谭旭王胜男...
    10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杜梨组培苗生根率低和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本研究以杜梨组培苗为试材,通过不定根诱导、不定根生长培养和试管苗驯化移栽环节,筛选出最适杜梨组培苗生长的培养基配方和炼苗方式.结果 表明:1)健壮组培苗在添加了1.0 mg/L吲哚乙酸(IAA)和1.0 mg/L萘乙酸(NAA)的NN69 (Nitsch&Nitsch Medium)培养基中暗培养7d后进行不定根诱导,再转接至无生长素类物质的相同培养基中光照培养,组培苗生根率达96%;2)生根组培苗闭瓶炼苗和水培炼苗3周后移栽,成活率均达90%以上.综上所述,前期"高浓度生长素和黑暗培养"和后期"无激素和光照培养"的"两步生根法"适宜杜梨组培苗的生根诱导.杜梨组培苗生根技术的优化,为杜梨无性系砧木的商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杜梨梨砧木组织培养不定根诱导瓶内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