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

夏国良

双月刊

1009-508X

010-62732619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路2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是教育部主管、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登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园艺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农业机械工程、信息与电气工程、水利与土木工程及农业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和研究快报等。读者对象为国内外高等院校师生、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及管理干部。欢迎有关单位及有关学科的科研人员、教师及研究生订阅。 本刊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其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杂志收录。本刊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在全国农业科技期刊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在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的“农业综合类核心期刊”中位居第三;本刊2006年入选教育部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基因型冬小麦穗粒数与粒重生理差异分析

    刘雨晴孙娜娜高艳梅张震...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不同穗型冬小麦籽粒建成的生理差异,以大穗基因型(JS)、小穗基因型(XS)和中穗基因型(JM22)冬小麦品种为材料,测定籽粒形成期和灌浆期器官干物质积累、蔗糖含量和蔗糖相关代谢酶活性、籽粒灌浆特性以及成熟期穗粒数和粒重等指标.结果表明:1)冬小麦穗粒数和粒重基因型间差异显著;2)大穗基因型冬小麦从四分体时期到成熟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开花期穗部干物质分配比例和强、弱势粒灌浆速率都高于中、小穗基因型;3)大穗基因型冬小麦开花期茎鞘的蔗糖积累量显著高于中、小穗基因型,开花后叶片和茎鞘的蔗糖积累高峰晚于中、小穗基因型;4)大穗基因型冬小麦四分体时期到开花期茎鞘的蔗糖转化酶活性以及花后茎鞘和籽粒的蔗糖合酶和转化酶活性显著高于中、小穗基因型.5)相关分析显示,不同时期各器官干物质、开花期上二茎的蔗糖合酶活性和蔗糖含量、四分体时期穗茎的蔗糖合酶和转化酶活性与穗粒数和粒重都呈正相关,花后上二茎转化酶活性以及各器官的蔗糖合酶活性与粒重都呈显著正相关.总之,大穗基因型冬小麦穗粒数较多主要由于开花期穗部干物质分配比例、茎鞘蔗糖合酶活性和转化酶活性均较高;而籽粒灌浆速率和粒重较高则是由于花后茎鞘和穗的蔗糖代谢旺盛,且茎叶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率和贡献率较高.

    冬小麦籽粒建成籽粒灌浆基因型生理差异

    小麦植株遮挡对微喷灌均匀度的影响

    王文娟王文娥胡笑涛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小麦等密植作物不同生育期株高和冠层覆盖度对微喷带灌溉均匀度产生影响的问题,采用试验方法,根据小麦生长规律设计不同的株高和种植密度,研究植株遮挡对于微喷带灌溉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使用微喷带进行田间灌溉时,其灌溉均匀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微喷带水力性能影响和作物生长状况影响2部分;2)微喷带的水力性能是保证小麦微喷带灌溉均匀度的基础;3)作物生长状况对微喷带灌溉均匀度影响显著,在田间灌溉中可根据作物生长阶段的密度及覆盖度,调整微喷带的运行压力,提高灌溉均匀度.

    小麦微喷带均匀度冠层覆盖度

    小麦苗期浸种和根灌浅黄隐球酵母菌的定殖特征及对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

    刘忠伟孙振才杨佑明王志敏...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平板混合培养试验和浸种、根灌浅黄隐球酵母菌(Papiliotrema flavescens)温室盆栽试验,研究其在小麦苗期的定殖特征及对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在平板混合试验中,浅黄隐球酵母菌对禾谷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显著,抑菌率达84.1%;2)盆栽试验中,浅黄隐球酵母菌的定殖数量随时间推移呈减少趋势,浸种和灌根处理定殖数量均表现为叶鞘>叶.与浅黄隐球酵母菌浸种处理相比,根灌浅黄隐球酵母菌处理的叶鞘浅黄隐球酵母菌定殖数量显著增加,并在接种后14 d达到最大;3)盆栽试验中,根灌浅黄隐球酵母菌对禾谷镰刀菌的相对防效为22.7%,对假禾谷镰刀菌的相对防效为25.3%,均显著高于根灌生理盐水处理(P<0.05),对小麦株高无影响.本研究表明通过根灌浅黄隐球酵母菌可以在小麦苗期实现定殖,并且对小麦苗期茎基腐病有一定防效.

    浅黄隐球酵母菌定殖特征茎基腐病禾谷镰刀菌假禾谷镰刀菌

    江西省早稻高温热害灾损评估模型

    田俊杨军姚俊萌蔡哲...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江西省早稻高温热害灾损缺乏定量化评估技术的问题,采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对江西省早稻高温热害灾损评估模型进行研究和验证.结果表明:江西省早稻高温热害过程可分为相对高温胁迫和混合高温胁迫2类;在高温热害的影响因子中,热害积温、最高气温、热害日数对水稻热害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单个或多个因子明显偏高亦可加重热害.本研究建立的早稻高温热害灾损评估模型验证结果表明:验证样本实际产量与模拟产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4%;分期播种试验期间,遭遇高温热害影响3个播期实际减产率与模型评估灾损率分别相差2.4%、0.7%、3.6%.研究表明模型模拟的结果比较客观,可利用该模型对高温热害年的早稻灾损率进行模拟和预测.

    早稻高温热害灾损评估模型主成分回归江西省

    腐殖酸键合硅胶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玉米油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

    郑丹夏珍珍彭西甜夏虹...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适用于玉米油中常见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快速分析方法,以腐殖酸键合硅胶作为固相萃取介质,建立固相萃取富集净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玉米油中氯氟氰菊酯、氟胺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氟氰戊菊酯和氯氰菊酯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优化好的条件下,上述7种农药在0.01~0.6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2>0.991 2.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方法检出限在0.001~0.005 mg/kg,均低于植物油中的最大残留限量.该方法较好地去除基质干扰,具有简单、快速和灵敏的特点,适用于玉米油中常见菊酯类农药的快速分析.

    腐殖酸固相萃取气相色谱玉米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不同铁利用效率大豆品种在石灰性土壤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

    包悦琳陈鸽王婷婷张伟...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不同铁利用效率大豆品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以铁效率差异显著的铁高效品种('吉育99'、'吉育75'、'长农15'、'长农20')和铁低效品种('吉农27'、'吉育87'、'吉育92'、'吉育93')大豆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种植在石灰性土壤中,测定不同铁利用效率的大豆农艺性状、籽粒含铁量、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绿素含量(SPAD)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铁高效与铁低效大豆品种株高、单株荚重、单株粒重、单株生物量和籽粒含铁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在石灰性土壤中,在三叶期和四叶期时铁高效品种大豆叶片的SPAD和SOD活性显著高于铁低效品种;在一叶期、二叶期,铁高效大豆品种叶片中的CAT活性显著高于铁低效品种;而POD活性各时期(V1~R2)无显著差异.铁高效大豆品种('吉育99'、'吉育75'、'长农15'、'长农20')在缺铁条件下通过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来避免膜质过氧化导致的光合能力下降.

    铁效率大豆抗氧化酶酶活性石灰性土壤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调控动物季节性繁殖的研究进展

    夏青张仁森李华振王凤艳...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绵羊季节性繁殖关键基因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TSHR)的研究现状,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总结TSHR基因特征及其调控动物卵巢功能和季节性繁殖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TSHR基因及其蛋白结构在动物中高度保守,并在动物多种组织中广泛表达;TSHR基因通过cAMP依赖性途径调控卵巢功能;TSHR与TSHβ3相互作用间接调控T3浓度,T3通过作用于性腺轴调节动物发情性状.综上,TSHR基因对绵羊季节性繁殖至关重要,建议深入对TSHR在哺乳动物季节性繁殖调控中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以此解决绵羊季节性繁殖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季节性繁殖卵巢

    慢性热应激对放牧肉牛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陈浩王纯洁斯木吉德张晨...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慢性热应激对放牧肉牛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草原选取体况相近、体质健康的放牧西门塔尔母牛20头,根据放牧草场环境温湿度的变化,将试验期划分为热应激期和热应激恢复期,并于各试验期最后一天清晨进行血液采样,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激素、抗氧化指标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白细胞介素含量.结果显示:1)慢性热应激对放牧肉牛血清激素含量有显著影响.与热应激恢复期相比,热应激状态下肉牛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葡萄糖(GLU)、胰岛素(INS)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l)含量显著下降(P<0.05);尿素氮(BUN)有下降的趋势(P>0.05).2)热应激对放牧肉牛免疫功能有显著影响.与热应激恢复期相比,热应激状态下肉牛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和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显著下降(P<0.05),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3)慢性热应激对放牧肉牛抗氧化功能有显著影响.与热应激恢复期相比,热应激状态下肉牛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慢性热应激降低了放牧肉牛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对肉牛机体造成了一定的损伤;慢性热应激对放牧肉牛的内分泌激素水平有较大的影响,这提示肉牛的内分泌系统通过自身调节以提高机体对热应激的适应能力.

    西门塔尔牛慢性热应激血液生化指标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和铜代谢的影响

    刘祥圣冀飞宁丽丽赵国琦...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和铜代谢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包括2种铜源(硫酸铜、赖氨酸铜和谷氨酸铜的1∶1络合物),铜源的不同添加水平分别为0、3.5和7.0 mg/kg,2种铜源共用对照组,添加量均以铜元素计.选择80头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5组,每组16头,预试期2周,正试期12周.每2周测定干物质采食量(DMI),每周测定产奶量和乳成分,每4周测定血清抗氧化指标,试验期最后3d进行铜代谢试验.结果表明:铜水平为3.5和7.0 mg/kg组DMI和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铜水平为3.5和7.0 mg/kg组间DMI和产奶量无显著差异(P>0.05),2种铜源间DMI和产奶量无显著差异(P>0.05);铜水平为3.5和7.0 mg/kg组乳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水平铜源对乳蛋白率、乳糖率和总固形物无显著影响(P>0.05);铜水平为3.5和7.0 mg/kg组铜蓝蛋白(CER)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铜水平为7.0 mg/kg组CER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3.5 mg/kg组(P<0.05),2种铜源间CER和SOD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铜水平为3.5和7.0 mg/kg组粪铜和铜沉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铜水平为7.0 mg/kg组粪铜和铜沉积率显著高于3.5 mg/kg组(P<0.05),赖氨酸铜和谷氨酸铜的1∶1络合物组铜沉积率显著高于硫酸铜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铜可以提高奶牛产奶量和抗氧化能力,赖氨酸铜和谷氨酸铜的1∶1络合物相较于硫酸铜具有更高的铜沉积率,从生产性能和环境保护角度看,添加3.5 mg/kg的赖氨酸铜和谷氨酸铜的1∶1络合物效果最好.

    奶牛铜源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铜代谢

    KRTAP36-1基因在子午岭黑山羊中的鉴定及其与羊绒性状的关联分析

    宋宜泽赵孟丽郝志云罗玉柱...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鉴定子午岭黑山羊KRTAP36-1基因,并分析其与羊绒性状的相关性,以绵羊KRTAP36-1基因编码区序列为模板,利用GenBank的BLAST功能,在山羊染色体上进行同源性搜索,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和测序方法,检测342只子午岭黑山羊上的核苷酸序列变异,最后用一般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序列变异与羊绒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342只子午岭黑山羊上检测到3条不同的核苷酸序列(命名为A、B和C),进化树发现这3条序列与绵羊KRTAP36-1序列有最高的同源性,表明这些序列来自于山羊KRTAP36-1基因.测定结果表明,山羊KRTAP36-1基因有2个SNPs,其中一个(c.119A/G)为错义突变,导致p.Tyr40Cys的氨基酸改变.相关性分析表明,KRTAP36-1核苷酸序列A的存在与子午岭黑山羊较小的产绒量相关(P<0.001),B的存在与较大的产绒量相关(P=0.004),BB型个体的产绒量高于AB型和AA型个体(P<0.001).KRTAP36-1的核苷酸序列变异对子午岭黑山羊的羊绒平均纤维直径和绒层高度无影响(P>0.05).综上,KRTAP36-1基因可以作为子午岭黑山羊羊绒性状的分子标记,用于提高该群体的产绒量.

    子午岭黑山羊KRTAP36-1PCR-SSCPSNPs产绒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