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

夏国良

双月刊

1009-508X

010-62732619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路2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是教育部主管、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登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园艺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农业机械工程、信息与电气工程、水利与土木工程及农业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和研究快报等。读者对象为国内外高等院校师生、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及管理干部。欢迎有关单位及有关学科的科研人员、教师及研究生订阅。 本刊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其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杂志收录。本刊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在全国农业科技期刊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在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的“农业综合类核心期刊”中位居第三;本刊2006年入选教育部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典型干旱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特征分析:以塔里木河流域"四源—干"区域为例

    王一山刘龙浩魏宸博梁洁...
    242-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挖掘干旱区典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化的时空特征,剖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演化的驱动机制,研究以塔里木河"四源一干"(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开—孔河,和田河及塔里木河干流区域)区域为研究对象,以GEE平台(Google Earth Engine,GEE)为载体,利用遥感生态质量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模型对"四源一干"区域200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开展综合评估,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气温、降水、灯光、人口等关键控制因子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四源一干"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现出波动缓慢上升趋势,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的区域集中在塔里木河干流区域;2)RSEI分级评价结果发现"四源一干"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差与较差的面积之和常年>50%,呈现出典型的干旱区特征,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等级主要集中在较好和中等2个等级区域,这2个区域河流支流较多,土地利用类型多为耕地与林地,植被覆盖较高,湿度高,先天生态环境本底条件较好;3)地理探测器的结果显示年均气温和DEM是对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总体影响并不显著,"四源一干"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受自然影响更为深刻。本研究可为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制定及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干旱区遥感生态环境质量驱动机制分析塔里木河

    基于CRITIC-GRA-TOPSIS法的黄河上游河套平原耕地地力评价

    张佳佳苏艳平杨培岭王一帆...
    255-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了解黄河上游河套平原耕地地力及主要障碍因子,提高耕地质量及促进农业发展,以宁夏西大滩、惠农、兴庆、贺兰、农垦,内蒙古五原、杭锦后7个典型区为研究区域,从立地条件、剖面性状、理化性状、土壤盐渍化、养分状况、土壤管理6个维度,构建黄河上游河套平原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标准间相关性(CRITIC)方法、灰色关联逼近理想解(GRA-TOPSIS)法、秩和比(RSR)法进行耕地地力评价,并引入障碍度模型对障碍因子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耕地地力综合指数为0。293~0。647。7个典型区耕地地力综合指数分别为0。476~0。627、0。293~0。468、0。418~0。571、0。365~0。501、0。377~0。543、0。414~0。578、0。428~0。647。2)从整体来看,研究区域耕地地力大多处于中等水平。其中,3级和4级耕地面积和为4 273。06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75。16%;1级和6级耕地面积和为229。08 hm2,仅占总耕地面积的4。03%。从分区来看,7个典型区的耕地地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西大滩典型区耕地地力最好,平均地力2。43级;惠农典型区耕地地力等级最低,平均地力5。06级;其余5个典型区耕地基本为中等地力。3)7个典型区耕地地力的主要障碍因子不同,包括质地构型、耕层质地、灌溉能力、有效土层厚度、排水能力、地下水埋深、有机质含量、土壤盐渍化程度、有效磷、地形部位、阳离子交换量。在提升耕地地力时,要采取合理高效的措施优先消减主要障碍因子。综上,本研究可为黄河上游河套平原提升耕地地力提供参考,并为其他地区进行耕地地力评价及障碍因子分析提供研究思路。

    河套平原耕地地力CRITIC法GRA-TOPSIS法RSR法障碍因子

    农业品牌参与能提升新农人创业成长绩效吗?

    李练军
    26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厘清农业品牌参与促进新农人创业成长绩效的作用机理,基于江西、河南、安徽3个农业大省的512户新农人创业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农业品牌参与对新农人创业成长绩效的影响、调节及中介效应,进一步采用倾向匹配得分法(PSM)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农业品牌参与对新农人创业成长绩效有积极影响,而且私有品牌比公共品牌的作用更大;创业规模和生态理念在农业品牌参与和新农人创业成长绩效之间起着调节作用,品牌溢价在二者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而品牌信任则没有发挥中介作用;稳健性检验表明,消除变量内生性之后,农业品牌参与依然可以显著地促进新农人创业成长绩效。为此,要深化新农人品牌创新意识,提高农产品品牌信任度;培育新农人生态价值理念,推动创建绿色农产品品牌;强化政府品牌建设政策激励,提高新农人农业品牌参与度。

    农业品牌参与新农人创业成长绩效倾向匹配得分(PSM)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利用系统韧性的影响——基于农户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吴诗嫚黎子阳匡兵祝浩...
    280-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剖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利用系统韧性的影响机理,以湖北省部分县市的农户调查数据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揭示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利用系统韧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基准回归结果显示,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耕地利用系统脆弱性显著降低1。3%,耕地利用系统恢复力、韧性显著提升10。2%和11。5%,且多种检验均显示研究结果稳健。2)异质性分析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利用系统韧性的影响效应存在农户类型和地貌类型差异,适度规模农户优于小规模农户,平原地区优于丘陵地区。据此,高标准农田建设应以提升耕地利用系统韧性为核心目标,破除多重风险对农业生产的困囿,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绿色化发展;立足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充分发挥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对小规模农户的引领作用,促进小规模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并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差异,拓展耕地的多种功能,全方位筑牢乡村振兴"耕"基。

    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利用系统韧性农户双重差分模型湖北省

    中国渔业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郑思宁郑宁欣
    294-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中国渔业国际竞争力状况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首先,从市场份额、净出口和比较优势3个角度,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和世界主要渔业生产国(地区)的渔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测定与比较;其次,以波特的"国家钻石"模型为依托,结合渔业的实际情况,构建渔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对不同角度测量的中国渔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提升中国渔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思考。结果表明:1)市场份额层面,中国渔业国际竞争力在世界主要出口市场中最强;2)净出口层面,中国的TC指数不断下降,竞争优势在不断丧失;3)比较优势层面,在主要水产品出口国中,中国比较优势不明显,且正逐步丧失;4)初级生产要素是推动中国渔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高级生产要素对渔业国际竞争力的促进作用较小,人力资本成为制约中国渔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5)内部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和渔业发展战略均促进了中国渔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比较优势的提升,但阻碍了净出口反映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渔业国际竞争力不同角度影响因素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