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

夏国良

双月刊

1009-508X

010-62732619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路2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是教育部主管、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登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园艺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农业机械工程、信息与电气工程、水利与土木工程及农业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和研究快报等。读者对象为国内外高等院校师生、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及管理干部。欢迎有关单位及有关学科的科研人员、教师及研究生订阅。 本刊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其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杂志收录。本刊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在全国农业科技期刊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在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的“农业综合类核心期刊”中位居第三;本刊2006年入选教育部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OpenFOAM的猪体空气阻力系数模拟计算

    吴雪飞李浩施正香
    197-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气流流速和流向对猪体空气阻力的影响,采用圆柱体气流阻力半经验公式验证和OpenFOAM数值模拟计算风洞中单只猪的空气阻力系数的方法,对不同气流流速(0.2,0.5,1.0,1.5,2.0和2.5 m/s)和猪体长轴与气流流向的夹角(0°,15°,…,180°)不同情况下的空气阻力系数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1)计算城内合适的网格尺寸能够保证计算结果的稳定性并节约计算资源;2)猪体几何形状对空气阻力的影响不能被忽略,与猪体等体积的圆柱体作为极度简化的猪体模型在表征猪体空气阻力系数方面的相关性较低(R2=0.6033);3)猪体与气流流向的夹角为0°~45°和135°~180°时猪体阻力系数较小,45°~75°和105°~135°时猪体阻力系数适中,75°~105°时猪体阻力系数较大.本研究阐明了单只猪对气流阻挡作用的规律,同时对OpenFOAM软件在农业通风领域的应用起到了促进作用.

    OpenFOAM气流组织建筑通风空气流动

    经济转型背景下城市土地城镇化格局及影响因素——以长江经济带城市为例

    张立新段文凯
    206-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土地城镇化及其影响机制,利用地理空间统计模型和面板回归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进行分析,并探究经济转型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分权化对城市土地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作用.结果 表明,1)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水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区域差异显著;土地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集聚特征,土地城镇化水平的热点区域存在显著的空间极化现象;2)随着中国的经济转型,全球化、市场化以及分权化等因素均显著影响了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水平.此外,城市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均影响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然而,经济全球化下的各类因素对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土地城镇化的作用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经济转型土地城镇化影响因素长江经济带

    基于农地确权数据的流转土地价格与农村人口的空间关系——以观音滩镇为例

    薛春璐裴志远郭琳
    216-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给农地确权数据成果拓展应用和流转土地空间信息数字化精细管理提供支撑,以湖南省观音滩镇为例,基于农地确权数据和土地流转数据,首先从经济学角度,利用土地基尼系数研究土地流转面积及空间分布的合理性;然后依据地租理论和人地关系理论,从空间角度研究流转土地价格及其相关人口的关系,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研究外出打工人数、流转土地价格与流转地块空间位置的关系.结果 表明:到2015年,观音滩镇仅有9.03%的承包地流转,流转土地呈现东部扩张,向北部延伸,西部零星分布的势态;流转土地面积及其空间结构基尼系数分别为0.557和0.555,表明流转土地面积和空间结构不合理,需要人为进行管理把控;3.89%的农户为流转土地农户,其中外出打工人口年龄主要在19~40岁;土地流转之后,外出打工人口数量在全镇空间上正相关关系不显著,而在北部呈现"高-高"集聚,中东部"低-低"集聚;土地流转价格在全镇空间上有正相关关系,土地流转价格的局部空间集聚性在流转土地外出打工人数多少和不同的土地流转时间有所体现.研究发现农地确权成果数据可支撑土地流转信息化管理,流转价格是级差地租的体现,流转土地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劳动力分配也是人地关系的相互作用与协调的结果.本研究可为发展农村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农地资源配置、提高劳动力利用率和实现农地精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土地流转确权土地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土地价格人口

    服务外包、契约选择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基于河南省100个村3305个农户的实证分析

    朱丽娟顾冬冬张扬张改清...
    231-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服务外包和契约选择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基于河南省3305份农户调查数据,以服务外包为研究视角,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河南省小麦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Tob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表明:1)河南样本农户小麦生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7,土地的产出弹性最大,劳动力的产出弹性最小;2)服务外包程度越高,小麦生产技术效率越高;3)服务外包中,农户签订空合约、口头合约等非正式契约比书面合约更能提高其生产技术效率,农户与服务提供方关系的远近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影响.因此,鼓励农户参与服务外包;鼓励农业服务组织提高服务质量,甚至通过纵向合作实现服务规模化;当前不应强推生产的合约化,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效率.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Tobit模型服务外包契约选择生产技术效率

    基于多国数据的食物消费聚类与演化分析

    沈辰沈国际吴建寨穆月英...
    244-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晰食物消费类别,发现其演化特征规律,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食物平衡表中1991-1995年和2015-2017年两个时期13种食物消费等数据,运用因子和聚类分析方法,得到5项因子,划分出7类食物消费类别,分析各类别食物消费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食物消费表现出典型地域特点,体现了各国经济发展差异.20年来各类别稻米、禽肉、糖人均消费普遍增长.处于温饱或小康阶段的类别,食物消费变化以谷物、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消费增长为主;处于最富裕阶段的类别,居民薯类、油脂、红肉、水果消费普遍减少.期初消费对各种食物人均消费增长普遍具有负向影响,经济增长、本国生产则普遍表现出正向影响.经济增长对奶类、糖、蔬果消费带动较强,本国产量对蔬果、肉类、水产品等鲜活产品消费影响较大.城镇化、老龄化以及关税变化对不同食物消费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城镇化或带动油脂等高热量食物消费,降低蛋、奶、肉类等高蛋白食物以及蔬菜消费.而老龄化或引起糖、油脂消费减少,带动蛋类、红肉等食物的消费增长.

    食物消费食物平衡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区块链赋能食品供需网创新追溯模式

    何静胡鑫月
    257-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当前多主体参与以及多供应链合作的全过程网络化食品追溯的实施路径,从多功能开放型食品供需网的角度开展食品质量追溯研究,提出了区块链赋能食品供需网的创新追溯模式.在探讨区块链与食品供需网的网络结构协同和系统功能协同机制基础上,构建了区块链赋能食品供需网的追溯模式总体框架,并以加工食品为例阐述了模式的具体运作.研究表明,区块链技术的赋能为食品供需网追溯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实现手段的支撑,并且该模式更加符合当前食品复杂网络追溯的现状,极大程度上解决了目前食品追溯存在的集中化控制,信息不完整、可信度低等问题,深化多主体、多供应链合作意识,为食品追溯发展提供模式借鉴.

    食品质量追溯模式区块链技术食品供需网

    中国羊肉进口需求——基于产品属性的视角

    李若琦付文阁
    266-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我国消费者对进口羊肉产品的需求偏好,基于2010-2019年的羊肉进口贸易月度数据,运用区分来源及特征属性的Rotterdam模型估算了我国羊肉产品的进口需求弹性.产品加总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我国羊肉进口市场上,不同来源国产品之间、带骨与去骨产品之间以及冷鲜与冷冻产品之间均存在相对独立的偏好,应将不同来源国及不同特征属性的羊肉产品进行区分并归入同一个需求系统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如果未来我国羊肉进口支出保持增长的趋势,那么不同来源国及具备不同特征属性的羊肉产品进口结构将继续发生改变,新西兰鲜或冷带骨绵羊肉进口的增长潜力最大;不同类别羊肉产品之间的替代性较弱,应对不同来源国具备不同特征属性的羊肉产品制定差异化的进口策略,并根据需求偏好调整及优化不同羊肉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数量结构.

    羊肉进口差异化进口需求Rotterdam模型产品属性约束检验

    留守经历对农村儿童长期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亚军郑晓冬方向明
    277-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我国特有的发展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学界和公众关注.但是,已有关于留守与农村儿童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者的短期关系,考察"留守经历"对农村儿童长期发展的影响研究相对鲜见.事实上,留守不仅对儿童期的短期影响产生作用,同时也将对其成年后的长期发展发挥长远影响,而后者与个体的生活与就业质量、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基于此,本研究首先回顾了留守经历与农村儿童发展的基本逻辑,然后系统梳理了留守经历对学业成就、精神健康、就业质量、主观幸福感等长期影响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之上,本研究指出了现有研究在结果变量、时间维度、群体差异上可能存在的不足.本研究认为,未来相关研究还需纳入城市留守儿童、扩展童年期经历,以及聚焦子女随迁政策转向.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本研究将为留守儿童长期发展问题的化解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人力资本积累提供文献参考.

    儿童农村留守经历农民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