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范云六

双月刊

1008-0864

nykjdb@163.com

010-82106118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是由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办,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的国家级综合学术期刊。本刊以促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为宗旨,主要报道农业高科技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发展态势及政策导向,设置综述专论、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前沿动态和信息交流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大食物观视角理解"藏粮于技"

    王璐瑶卢兵友付广青何晓燕...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藏粮于技"战略自正式提出以来,围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以保证耕地数量和关键技术供给为发力点,有力增强了我国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粮食安全的追求逐步向种类多样化、营养多元化和高质量保健康方向发展。大食物观就是遵循满足人民这一追求的目的提出,也应该是深入理解"藏粮于技"的新视角。基于此视角,探讨新时代"藏粮于技"新内涵、新要义、新路径,并提出构建新型食物安全、农业科研支撑等"四个体系"策略,以期为新时期"藏粮于技"实施提供一定参考。

    "藏粮于技"粮食安全大食物观大农业观

    功能性食品在我国食品分类中的定位及思考

    李京虎张逸璇高飞郭静利...
    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功能性食品与保健食品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但二者并不能简单地画等号。保健食品作为一个食品类别,在我国有着明确且严格的管理规定;相对应的,功能性食品有着更加广泛的范围,功能性食品更适合作为由具有某些功能特性的食品组成的综合概念,而不是特指某种特定的食品。将功能性食品定义为除了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和满足人们对美味的需求之外,更加强调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的食品。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政策体系以及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将功能性食品置于食品体系中,从食品的定义、食品的监管角度及食品的原料分类3个视角提出功能性食品的定位,为完善我国功能性食品政策法律法规建言献策,并向功能性食品生产者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普通食品食品分类

    基于关联分析挖掘小麦SDS沉降值相关候选基因及KASP标记开发

    刘海霞张寅辉庄蕾郭梦娇...
    1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SDS沉降值是小麦品质育种的一项重要指标。对145份小麦品种的SDS沉降值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染色体3DL末端鉴定到成簇的显著信号,结合peak SNP的位置与LD衰减距离锁定587。514~589。514 Mb为候选区段;利用重测序数据(http://wheat。cau。edu。cn/WheatUnion/)发掘该区段内候选基因的变异位点,再对SDS沉降值的候选基因进行关联分析。综合关联结果、基因注释和基因表达分析,获得沉降值相关候选基因TraesCS3D03G1092400,命名为TaAGAP-3D。基于该基因的多态性SNP位点开发了可供育种利用的KASP标记Sv-3D-KASP,发现TaAGAP-3 D(C)为SDS沉降值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研究结果将为小麦SDS沉降值的遗传改良提供有效分子标记,同时也为进一步克隆品质基因提供参考。

    小麦SDS沉降值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候选基因关联分析KASP标记

    西瓜对低氮胁迫响应的转录组分析

    赵展王晓婷张黎凤赵津禾...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氮是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对于西瓜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为阐明西瓜响应低氮胁迫的作用机制,对连续低氮胁迫下西瓜的表型变化进行分析,并利用Illumina Novaseq平台对3个氮素水平(CK、N1、N3)处理下第15天的西瓜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低氮处理促进了西瓜地下根系伸长,但对地上植株长度和地上鲜重有明显抑制作用,处理后植株表现出地上部矮小的症状。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在CK/N1、N1/N3、CK/N3对比中,分别鉴定出121、1 184、516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其中共有的DEGs有12个,上调1个和下调11个,下调表达基因主要通过烟酰胺合成酶、bHLH转录因子、糖转运蛋白、叶绿素代谢等通路来响应低氮胁迫,而上调表达基因与酪氨酸代谢有关。综上,西瓜响应低氮胁迫是个复杂的过程,经转录组鉴定的与氮胁迫相关的关键基因在提高西瓜对低氮胁迫的耐受性以及提高西瓜的氮利用效率方面有重要作用。以上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西瓜低氮胁迫响应机理奠定了基础。

    西瓜响应低氮胁迫转录组分析

    北苍术种质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谢波艳孔丽静张煜彬孙成龙...
    3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北苍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16个居群158份北苍术种质为研究对象,分析13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Structure 2。3。4软件解析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158份北苍术种质的13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63%~89。54%,其中茎数的变异系数最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0。58~2。95,其中主茎粗的多样性指数最高。相关性分析发现,13个表型性状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株高与主茎粗、叶长、叶宽、茎数、冠幅呈显著正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发现,叶宽、冠幅、茎数、倒伏情况、开花时期和叶色是影响北苍术表型性状差异的关键指标。基于13个表型性状聚类分析将158份北苍术种质划分为3个类群。17对SSR核心引物共扩增出128条多态性条带,多态率达88。5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s信息指数(I)和多态信息量分别为0。03~0。41、0。29~0。60和0。30~0。86;基于17对SSR分子标记,利用UPGMA(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法将158份北苍术种质划分为3个类群。Structure群体结构分析表明,158份种质划分为3个类群,其中10份种质为混合群体,遗传背景较为复杂。综合分析发现,158份北苍术种质基于表型和SSR标记聚类划分一致的有60份种质,其中20份种质亲缘关系较近,表明地理来源对北苍术种质资源类群划分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以上研究结果为北苍术种质资源鉴定与优良种质筛选提供了理论参考。

    北苍术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群体结构分析

    基于UPLC-MS/MS技术的9个白茶实物标准样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陈丽琴周子维蔡亚威张朝辉...
    5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加客观、系统地评价不同花色和等级的白茶产品,以白茶标准样为试验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技术,对不同花色及同一花色不同等级的白茶标准样品的儿茶素、茶氨酸等主要化学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等级的降低,毫香毫味的感官总体逐步减弱,滋味由清鲜到清甜,再到醇厚。对不同等级的白茶比较发现,与白茶等级呈极显著正相关的组分有精氨酸(Arg)、天冬氨酸(Asp)、苏氨酸(Thr),其中Asp随着等级的降低逐渐减少,是决定不同等级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滋味差异的关键化学物质。对不同花色样品的主要化学物质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发现,丙氨酸(Ala)、茶氨酸(L-Thea)、组氨酸(His)、赖氨酸(Lys)以及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12个组分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t projection,VIP)值≥1。0。对同一花色不同等级样品主要化学物质的PLS-DA发现,VIP≥1。0的物质有脯氨酸(Pro)、组氨酸(His)、茶氨酸(L-Thea)以及苯丙氨酸(Phe)。以上研究结果为我国白茶产品风味品质评价和分析提供理论参考,对于不同花色及同一花色不同等级的白茶产品质量等级判别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白茶花色白茶等级氨基酸儿茶素化学物质

    瑶药鸭脚风叶绿体基因组结构解析及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李春连张鹏蔡楚平覃水凤...
    6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老班瑶药鸭脚风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系统进化以及密码子偏好性,以瑶药鸭脚风为研究材料,对瑶药鸭脚风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和组装。结果表明,鸭脚风的叶绿体基因组由大单拷贝区、小单拷贝区以及2个反向重复区组成,全长156 532 bp,包含123个基因,分别为8个核糖体rRNA基因、29个转录tRNA基因和86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共检测到84个SSR位点。密码子偏好性分析显示,鸭脚风的叶绿体基因最优密码子偏好以A/U碱基结尾,自然选择可能是其密码子使用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鸭脚风与辐叶鹅掌柴亲缘关系密切。以上研究结果为鸭脚风叶绿体基因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鸭脚风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最优密码子

    嗜热毁丝霉木糖代谢调控机制研究

    陈美欣顾淑莹刘佳刘浩...
    7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发酵菌株的木糖利用速率,以嗜热毁丝霉为体系,利用遗传学手段及转录组学技术,探究丝状真菌嗜热毁丝霉木糖代谢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在嗜热毁丝霉中,转录因子XlnR能够正向调控木糖代谢和转运以及半纤维酶的表达,是木糖条件下孢子萌发的必需因子。在木糖条件下,突变体ΔxlnR孢子丧失了萌发的能力,并且菌丝木糖利用速率显著降低,而过表达xlnR 使得木糖利用速率提升14。2%。转录组数据表明,敲除xlnR导致木聚糖水解酶基因、木糖转运蛋白及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降低。全局调控因子Cre-1是木糖及葡萄糖代谢的抑制因子,敲除cre-1后显著提升嗜热毁丝霉木糖和葡萄糖利用速率;同时,Cre-1可直接抑制xlnR及自身的表达。通过过表达木糖代谢激活因子XlnR编码基因xlnR,同时敲除抑制因子Cre-1编码基因cre-1,嗜热毁丝霉木糖利用速率提高100%。以上研究结果为生物质高效利用底盘细胞的创建提供了良好的出发菌株。

    嗜热毁丝霉木糖代谢转录调控Cre-1XlnR

    基于离散元法的外槽轮排肥器排肥性能研究

    杨大芳李飞翔葛越锋李奕辰...
    8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播种机变量施肥的排肥性能,基于离散元法对外槽轮排肥器的排肥性能进行研究。首先,通过肥料标定试验确定离散元物料仿真参数;然后,基于Isight软件的优化模块设计试验,以外槽轮的工作长度、转速为因素,以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为响应设计试验,得到排肥器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的二阶回归方程,根据所得回归方程分析在特定肥量范围内,外槽轮的工作长度及转速组合对施肥稳定性的影响。针对300 kg·hm-2的施肥量,以外槽轮流量方程为约束条件进行寻优求解,得到外槽轮排肥器排肥参数的最佳组合为槽轮工作长度60 mm,转速30 r·min-1。采用最佳排肥参数组合进行排肥仿真试验,得到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为11。7%,符合施肥要求。研究结果为2BMJ系列免耕精量播种机排肥器工作中的参数调配提供参考。

    播种机外槽轮排肥器离散元优化设计均匀性变异系数

    基于多角度数据融合的养殖场通道中奶牛身份识别算法研究

    张晓卫陈波王月明李子剑...
    9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智慧奶牛养殖场生产管理效率,提出基于养殖场固定通道中多角度数据融合的奶牛身份识别算法。首先,在养殖场通道中安装2个不同背面和3个不同侧面的摄像头,采集60头奶牛的身份识别数据,构建奶牛的多角度身份识别数据集;然后,训练并对比分析7个骨干网络在奶牛身份识别数据集上的表现。结果表明,HRNet骨干网络在奶牛的正背面、斜背面、前斜侧面、后斜侧面和正侧面上的效果较好,Rank@1准确率分别达到96。55%、98。08%、91。23%、95。83%和89。36%,平均精度均值分别达到83。28%、89。88%、75。09%、84。48%和78。27%;采用身份识别较好的HRNet网络构建多角度数据融合奶牛身份识别算法,在设定相似度阈值为0。9时,奶牛身份识别准确率在数据集上达到100%。研究结果为奶牛养殖场固定通道中的牛身份识别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牛身份识别智能养殖数据融合多角度固定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