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范云六

双月刊

1008-0864

nykjdb@163.com

010-82106118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是由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办,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的国家级综合学术期刊。本刊以促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为宗旨,主要报道农业高科技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发展态势及政策导向,设置综述专论、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前沿动态和信息交流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灌水器流量对涌泉根灌湿润体肥液入渗影响研究

    李晓何振嘉
    8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涌泉根灌灌溉模式下的水肥利用效率,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米脂试验站原状土上进行了涌泉根灌湿润体肥液入渗试验,研究不同灌水器流量对湿润体特征值的变化特性及水氮运移规律的影响.结果 表明:灌水器流量对涌泉根灌肥液入渗湿润体内含水率以及氮素分布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入渗能力、湿润锋运移距离均随灌水器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并分别得到灌水器流量与涌泉根灌累计入渗量以及湿润锋运移距离的数学模型.肥液入渗条件下形成的湿润体形状近似为椭球体,湿润体内土壤含水率表现为表层低(18.55%)、中间高(20.39%)、底层低(14.46%)的趋势,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当以分布ld时湿润体特征值作为灌水技术指导依据.相同土层深度处NO3--N和NH4+-N含量均随灌水器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再分布时间越长,土壤中NO3--N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表层土壤NO3--N含量最大,深度越深NO3--N含量越低;土壤中NH4+-N含量总体呈减少趋势,而深层土壤NH4+-N含量减少更明显.水分运动对NO3-N含量的分布及运移较显著,水分运动对NH4+-N含量的分布及运移不显著.上述结果为涌泉根灌水肥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灌水器流量涌泉根灌肥液入渗湿润体氮素分布

    东北地区春玉米生育期内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淮贺举孙宁史磊刚李奇峰...
    9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东北地区春玉米生育期内不同生育阶段气候资源的变化规律,基于东北地区40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点的物候期观测记录及相应的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对比分析了1981-1999年、2000-2016年春玉米营养生长期、并进期、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平均温度、生长度日、降水量、高温度日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 显示:①1981-2016年,东北地区春玉米全生育期及不同生育阶段的平均温度、生长度日和高温度日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相同的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的趋势,降雨量呈现自西北向东南增加的趋势.②相比1981-1999年,2000-2016年春玉米全生育期及不同生育阶段的平均温度和生长度日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局部趋势不明显.降雨量在各生育期变化不明显,吉林省和辽宁省在并进期略有下降,黑龙江省在生殖生长期的降雨量减少.在营养生长期高温度日在空间上有增加趋势,特别是西部地区高温风险频率有较大增加.

    春玉米生育期平均温度生长度日降雨量高温度日

    内蒙古大豆干旱灾害风险分析与区划

    金林雪唐红艳武荣盛王惠贞...
    106-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蒙古地区是我国大豆主产区之一,同时也是干旱灾害的高发区,因此,加强内蒙古地区大豆干旱灾害风险分析与区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利用内蒙古地区119个站点的气象资料、地理信息、人口经济等指标,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建立适用于内蒙古地区的大豆干旱风险区划模型,并利用GIS技术绘制风险区划图.结果 表明:内蒙古地区大豆干旱综合风险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岭西部分农区及西部大部,风险中值区主要分布在岭西大部及岭东南、东部偏南部分区域及西部偏东地区,风险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兴安盟西部、通辽市偏西南、赤峰市大部、中部偏南大部分地区.针对各风险区提出了趋利避害的建议,且经验证发现区划结果精度较高,与内蒙古各地大豆减产率及旱灾的实际情况较吻合,可为大豆干旱灾害防御提供参考.

    干旱风险评估模型区划大豆

    分次施用钾肥及配套措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其产质量的影响

    吕大树李子绅郭泽张亚恒...
    116-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烟草是嗜钾作物,面对我国钾资源短缺的问题,必须明确烟草施钾的最佳方式,提高钾素的利用效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以豫烟6号为研究材料,依据施钾时期和涂抹生长素设置5个试验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物理性状、外观质量、常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表明:①与对照相比,分三次施用钾肥+涂抹生长素处理可以明显改善烟株的农艺性状和物理性状指标,提高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评分;②分三次施用钾肥+涂抹生长素处理烤后烟叶钾素含量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55.88%和10.89%,产量、产值及中上等烟比例较对照显著提高;③通过烤后烟叶钾素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相关性分析得出,钾素含量与中性致香物质中部分产物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表明提高钾素含量可以有效增加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分三次施用钾肥并打顶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更有利于改善烟叶的农艺性状指标,是烟草的最佳施钾方式.

    烤烟施钾时期生长素农艺性状产质量

    广西海参养殖现状及产业发展建议

    黄亮华冯鹏霏潘传燕梁方方...
    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推动广西海参产业发展,综述了广西海参资源和养殖现状,分析了广西海参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广西海参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建议.广西海参养殖业存在养殖规模小、养殖技术水平低、设施化水平低、养殖品种单一、种质资源良莠不齐等问题.建议通过挖掘本地优势种质资源,建立育苗基地;合理规划布局,改善基础设施;开展海参繁养技术研究,提高海参育苗和养殖技术等措施推动广西海参产业健康发展,为广西海洋渔业经济做贡献.

    海参养殖现状产业发展建议广西

    盐度对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李晓王晓璐王颖姜晓东...
    130-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凡纳滨对虾是一种优质对虾,隶属于广盐虾类,盐度会影响其营养成分、质量和味道.为了研究盐度对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肌肉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影响,选取盐度5、26、30、50环境下养殖90 d的凡纳滨对虾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 显示:(1)肌肉的水分随盐度升高而呈下降趋势,粗蛋白和灰分含量随盐度升高而升高,而不同盐度组中肌肉粗脂肪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2)氨基酸总量(TAA)和必需氨基酸含量(EAA)在盐度26时最高,呈味氨基酸含量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18种常见氨基酸中有3种氨基酸(Ser、Glu和His)的含量随着盐度的升高而下降,有10种氨基酸含量在盐度26时含量最高.(3)肌肉中主要饱和脂肪酸(SFA)含量为14.5%~23.2%,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为15.3%~27.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为9.0%~24.6%;凡纳滨对虾的气味前体脂肪酸含量在盐度26或30时略高于其他其他盐度组(P>0.05).不同盐度条件下养殖的凡纳滨对虾体内的水分、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等生化成分有所变化.

    盐度凡纳滨对虾肌肉营养成分

    西北太平洋公海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胃含物及其摄食等级研究

    唐峰华戴澍蔚樊伟崔雪森...
    138-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我国公海灯光围网渔业开发现状及其主要渔获经济品种的基础生物学及其食性特征,根据2016年8-11月及2017年4-11月在西北太平洋公海生产船取样的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基础生物学现场测定数据,对其食性特征、摄食等级、生态位宽度等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西北太平洋日本鲭主要摄食虾类、鱼类和桡足类等9大类16小类饵料生物,其中,虾类是最重要的饵料种类,以磷虾类最多;鱼类以未定种鱼类和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sagax)为主,鱼类饵料的质量百分比(W)比虾类高,但数量比例(N)不及虾类一半.日本鲭在夏、秋季比冬、春季胃含物种类的丰富度、摄食等级相对更高,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变化.叉长小于300 mm或体质量小于300 g的日本鲭摄食强度与胃饱满指数(P)无明显变化;叉长大于300 mm或体质量大于300 g时,摄食等级与胃饱满指数均随体长或体质量增大呈现增大趋势;叉长大于300 mm的日本鲭由于摄食更多大型饵料,生态位宽度比叉长小于300mm的日本鲭普遍低.结果 为今后西北太平洋日本鲭渔业的资源管理及可持续开发提供基础依据.

    西北太平洋公海日本鲭胃含物食性特征摄食等级

    沙蚕不同酶解产物抗氧化效果研究

    刘天红王颖孙元芹李红艳...
    149-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生物蛋白资源是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高值化加工利用是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酶解是提高海洋蛋白功能性的有效方式,但酶种类不同,其作用位点不同,可能对酶解产物的活性有一定影响.为了探究了沙蚕不同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性,采用6种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风味蛋白酶、胰蛋白酶)酶解沙蚕,测定了不同酶解时间下的水解度、分子量分布、3种自由基(DPPH、O2-·、·OH)的清除率等反映抗氧化水平的指标.结果 表明:胰蛋白酶小分子肽得率最高,为70.47%;胃蛋白酶次之,为68.12%.酶解液浓度为5 mg·mL-1时,胃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酶解4h时,DPPH清除率效果较好,分别为90.87%和90.52%.胃蛋白酶酶解3h时,O2-·清除率效果最佳,为89.78%;木瓜蛋白酶酶解3h时,O2-·清除率效果次之,为57.99%.碱性蛋白酶酶解4h和胃蛋白酶酶解2h时,·OH清除率效果较好,分别为85.07%和83.37%.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对提高酶解液水解度和小肽生成作用明显,胃蛋白酶的酶解产物对3种自由基清除率较好,更适用于制备沙蚕抗氧化肽.

    沙蚕蛋白酶肽分子量抗氧化

    不同波长选择方法在土壤有机质含量检测中对比研究

    程介虹陈争光张庆华
    162-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近红外光谱数据的多重共线性,特征波长选择一直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以108个土壤样本光谱数据和土壤有机质(SOM)含量为研究对象,以连续投影算法(SPA)、间隔偏最小二乘法(IPLS)、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ARS)三种典型的特征波长选择算法进行近红外光谱波长选择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建模.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上述三种方法提取的特征波长所建立的模型预测能力均优于全谱模型.其中,基于SPA算法的MLR预测模型精度最优,预测集相关系数(Rp)和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970 2和1.2144,模型参数只有6个.因此,SPA-MLR可以有效地应用近红外光谱的建模,并且简化模型的复杂度,提高模型的计算效率.

    特征波长近红外光谱土壤有机质

    鸡爪槭(Acer palmatum Thunb.)品种‘赤枫’组培再生体系的建立

    马建华朱晓菲何程相丁龙梅...
    171-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鸡爪槭品种‘赤枫’是稀有的生长季观叶,冬季观枝的园林彩化树种.为了建立合理的组培再生体系,在短时期内获得大量种苗,以‘赤枫’带芽茎段为外植体,对其灭菌方式及启动、增殖、生根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并对所获组培苗移栽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 显示:全年中6月份为最佳外植体采集时间,外植体经50%多菌灵400倍液浸1h后,以75%乙醇30 s+0.1%升汞10 main浸泡处理的灭菌效果最佳.再生体系各阶段最适培养基为:①启动培养:MS+0.5 mg·L-1 IAA;②增殖培养:MS+2.0 mg·L-1 6-BA+0.5 mg·L-1IAA;③生根培养:1/2MS+0.3 mg·L-1NAA.组培苗闭瓶炼苗6d,开瓶炼苗3d后,移栽到草炭∶蛭石∶珍珠岩=1∶1∶1的基质中,炼苗成活率可达90%.

    鸡爪槭‘赤枫’组培再生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