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不同栽培架式对葡萄果实香气成分和品质的影响,以温棚种植的倾斜棚架栽培与常规"厂"字形栽培(CK)的6年生'南太湖特早'葡萄为试验材料,对倾斜棚架不同结果部位(前部,C1;中部,C2;后部,C3)的果实性状、挥发性香气物质进行评价,利用FlavourSpec®气相离子迁移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e,GC-IMS)对'南太湖特早'葡萄进行香气成分分析,测定树体和浆果的相关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南太湖特早'葡萄采用倾斜棚架栽培,与棚架其他结果部位及CK相比,从C1部位开始结果枝基粗依次增加,C1浆果的糖酸比适宜,花色苷含量最高,为438.69 mg·L-1,比C2、C3和CK分别增加21.4%、108.1%和8.9%.棚架各结果部位的酯类、醇类和醛类香气总量均高于CK,酯类香气物质C1最高,为4 944.24 μg·L-1,比C2、C3和CK分别增加1.5%、21.9%和37.9%;醇类香气物质总量C1最高,为15 930.07 μg·L-1,比C2、C3和CK分别增加了5.8%、7.7%和1.3%,但各结果部位与CK差异均不显著(P>0.05);C1结果部位的醛类总量最高,为8 865.41 μg·L-1,比C2、C3和CK分别增加1.5%、6.6%和17.2%.结果部位C1处的挥发性香气物质丁酸甲酯、(E)-2-己烯醇和α-蒎烯的香气活性值最大,可作为葡萄主要的呈香物质,C1、C3和CK浆果中的挥发性香气种类含量较多,香气更加突出;C1在甜香味上表现更加典型、浓郁.不同架式不同结果部位的'南太湖特早'葡萄表现出不同的香气特征和风味,研究结果为'南太湖特早'葡萄的栽培架式选择和风味机理的形成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