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范云六

双月刊

1008-0864

nykjdb@163.com

010-82106118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是由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办,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的国家级综合学术期刊。本刊以促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为宗旨,主要报道农业高科技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发展态势及政策导向,设置综述专论、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前沿动态和信息交流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与欧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对比研究

    陈天金任育锋柯小华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已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近年来,中国步入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快车道,为探寻建立健全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路径与方法,对美国、英国、德国与中国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行对比.结果 表明:①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决定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特殊性,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农业科技创新环境、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与应用、农业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相互作用,构成完整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②产学研紧密结合是美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突出特点,英国则是注重政府引导、信息共享与知识服务,德国是信息化生态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代表,注重信息引领与绿色、可持续发展.③与欧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相比,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仍存在一些不足,未来可从协调统筹、规划建设、队伍与机制建设等方面入手,全面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发展建设.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主体创新环境成果转化与应用国际合作

    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发与安全管理

    吴珊庞俊琴庄军红陈丽梅...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可以打破物种间界限,从而实现作物目标性状的定向改造,在缓解资源约束、减少生态环境污染、保障食物安全、改进农产品质量、节水增效、拓展农业功能等方面显示出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综述了全球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进程及目前的发展规模,介绍了我国农业转基因作物的研发现状及安全管理框架,包括法规制度体系和安全评价体系,旨在为推进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发、产业化以及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相关理论指导.

    转基因作物研发现状安全管理安全评价

    水稻短胚芽鞘基因SCP1的图位克隆

    王芳芳李宇翔梁宇航黄荣峰...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稻胚芽鞘在幼苗出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生长受到多种激素的调控.为了挖掘胚芽鞘生长的关键调控因子,对水稻突变体库进行筛选,获得了一系列胚芽鞘发育缺陷突变体.其中一个突变体(short coleoptile1,scp1)的胚芽鞘明显短于野生型,且乙烯合成基因表达水平和乙烯释放量均低于野生型,其幼苗的耐盐性和耐旱性显著提高.成株期的scp1突变体表现出矮化、小粒的表型.通过图位克隆,将SCP1基因定位在5号染色体上32.01 kb区间,该区间有5个功能基因,通过扩增与测序发现OsRGA1基因在突变体中有大片段缺失,并且与已报道的osrga1等位突变体d1具有相似的胚芽鞘表型和农艺性状,说明scp1是osrga1的另一个等位突变体.相关研究结果加深了对OsRGA1基因功能的认识,为探究乙烯调控水稻生长发育及耐逆性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研究材料.

    水稻胚芽鞘乙烯图位克隆耐逆性

    氮胁迫下小麦叶片转录组分析

    张文云张建诚姚景珍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氮素是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营养元素,利用转录组技术鉴定参与小麦低氮胁迫分子调控网络的基因,对揭示小麦耐低氮分子机理、开展耐低氮育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采用Illumina HiseqTM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小麦品种晋麦47正常生长和低氮胁迫下的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在GO、KEGG数据库中进行比对注释,分析小麦低氮胁迫响应相关基因.结果 显示,对照组与低氮组分别获得高质量序列52 383 726和52 192 061条,检测到差异表达基因1 267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79个,下调表达基因1 088个.差异基因GO功能注释到3个大类的44个功能组.差异表达基因被注释到178个途径上,主要富集于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脂类代谢和信号传导等途径.转录因子分析发现,在低氮条件下变化明显的转录因子家族包括WRKY、MYB和NAC等.

    低氮胁迫小麦叶片转录组分析

    收获期对玉米籽粒含水率及籽粒机收质量的影响

    王荣焕徐田军赵久然王元东...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籽粒机收是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选用熟期适宜、抗倒性好、脱水快的玉米品种并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是实现玉米籽粒机收的技术途径.选用以耐密抗倒伏、早熟脱水快的玉米骨干自交系京2416为父本组配选育并通过国审的3个早熟耐密玉米新品种京农科728、MC812、MC121,以及郑单958、先玉335两大主导品种,在黄淮北部夏播区北京通州开展籽粒机收试验,设置生理成熟期(H1)及生理成熟后5(H2)、10(H3)、15(H4)、20(H5)d共5个机收籽粒收获期处理,研究并明确了收获期对不同玉米品种籽粒含水率及籽粒机收质量的影响,为黄淮北部夏播区机收籽粒玉米品种选择和适期机收提供指导.结果 表明:①参试玉米品种京农科728、MC812、MC121、先玉335和郑单958夏播出苗至成熟分别为101、106、105、111、113 d.②H1、H2、H3、H4、H5五个不同收获期条件下,籽粒含水率平均为31.2%、29.4%、27.6%、26.0%、24.4%;不同品种生理成熟后的籽粒平均脱水速率差异显著,表现为京农科728 [0.039%·(℃·d)-1] >MC812[0.037%·(℃·d)-1] >MC121 [0.032%·(℃·d)-1]>先玉335[0.031%·(℃·d)-1]>郑单958[0.026%·(℃·d)-1].③H1、H2、H3、H4、H5五个收获期,籽粒破碎率平均为7.4%、6.8%、6.2%、5.4%、5.0%,杂质率平均为1.2%、1.0%、0.8%、0.6%、0.6%,落粒率平均为3.7%、3.4%、3.3%、3.3%、3.1%;在H4收获期,早熟品种京农科728、MC812和MC121的籽粒破碎率、杂质率和落粒率均达到国家机收标准,而郑单958和先玉335因籽粒破碎率高不适宜机收籽粒.④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含水率与破碎率、杂质率和落粒率均极显著正相关,落粒率与破损率和杂质率极显著正相关.由此说明,收获期是影响玉米籽粒含水率和籽粒机收质量特别是籽粒破碎率的重要因素,在黄淮北部夏播区选择早熟、脱水快、收获时籽粒含水率低的品种以及适期收获是实现玉米籽粒机收的关键;京农科728、MC812和MC121熟期早、脱水快,在黄淮北部6月15日夏播条件下生理成熟后15 d即可机收籽粒,而郑单958和先玉335熟期偏长且后期脱水相对较慢,在黄淮北部夏播区不宜机收籽粒.

    收获期玉米籽粒含水率籽粒机收质量

    晋北区芥菜型油菜抗旱性鉴定及综合抗旱指标筛选

    王瑞霞李小玉田宏先
    4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系统评价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 L.)的抗旱性,筛选合理的油菜抗旱指标,以12份芥菜型油菜为材料,采用大田干旱胁迫鉴定法,分析了干旱胁迫对油菜花期光合生理参数、农艺性状等指标的影响,同时结合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芥菜型油菜抗旱性进行分类和综合评价.结果 表明:晋油14号、神池大黄芥、牛尾稍和晋油13号属于抗旱型品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干旱胁迫12个单项指标综合成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光合参数(37.33%)、产量因子(21.31%)、蒸腾速率(17.42%)和千粒重(11.10%)与油菜抗旱性关系密切.研究结果可为晋北区芥菜型春油菜抗旱品种的筛选及早作栽培提供参考.

    芥菜型春油菜抗旱性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法抗旱评价

    木兰科叶绿体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特征分析

    季凯凯宋希强陈春国李革...
    5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兰科植物是具有重要经济、药用和观赏等价值的原始被子植物,密码子是基因编码区蛋白翻译的核心元件,分析基因组编码区密码子的使用特征,对基因功能和系统进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木兰科植物已有29个物种的叶绿体基因组被成功解析和注释.收集已有的木兰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系统解析叶绿体基因组编码区的密码子使用特征,并阐释了木兰科植物间的亲缘进化关系.结果 表明,29种木兰科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编码区的同义密码子和最优密码子使用偏好相同,均以A/U结尾,自然选择是叶绿体编码区密码子偏好形成的主要原因.此外,基于29种木兰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CDS序列以及密码子偏好特征RSCU值分别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基于密码子偏好特征的物种间进化关系明显不同于前两者,而叶绿体基因组和CDS序列构建的进化关系更接近物种的真实分类,该结果也进一步支持了位点突变特征和非编码区序列在生物体的进化过程中往往具有重要的作用.

    木兰科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系统进化树

    miRNA调控畜禽剩余采食量的研究进展

    白皓杨宝龙董钊绮李潇凡...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RFI)是评价畜禽饲料利用率的重要指标.microRNA(miRNA)是一类通过转录后抑制基因表达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s,长度约为22 nt,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因子.miRNA与动物机体的采食及能量代谢密切相关,参与调控牛、猪、鸡等动物的RFI.针对近年来畜禽RFI的研究现状,特别是miRNA调控畜禽剩余采食量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有助于揭示畜禽RFI性状的分子调控机理,为畜禽饲料利用率的改良与高效生产提供新思路,为优质畜禽的分子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畜禽饲料利用率剩余采食量miRNA

    Cordyceps fumosorosea和Beauveria bassiana来源的碱性蛋白酶在毕赤酵母中的异源表达与性质测定

    任雅馨罗会颖姚斌王国增...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碱性蛋白酶作为广泛应用的蛋白酶之一,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发掘优质的碱性蛋白酶基因,实现其高效表达,有助于更好的满足工业应用需求.分别将Cordyceps fumosorosea和Beauveria bassiana来源的碱性蛋白酶基因pa1及pa2与表达载体pPIC9连接,并在毕赤酵母GS115中实现高效表达.对于纯化后的重组蛋白PA1及PA2的酶学性质进行测定,二者最适pH均为8.5,最适温度均为60℃,与同类酶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PA1及PA2的温度稳定性较好,50℃下酶活保持稳定,60℃下处理10 min,二者均保持70%左右的酶活;PA1及PA2的pH耐受范围宽泛,在pH 4.0~11.0的环境中处理1h,均能保持80%以上的活性.此外,PA1及PA2对于表面活性剂和还原剂也表现出一定的耐受性.这些性质都表明PA1及PA2是具有工业应用潜力的优质碱性蛋白酶.

    碱性蛋白酶毕赤酵母克隆表达酶学性质

    基于离散元与多体动力学的微耕机旋耕刀轴负荷分析

    刘妤刘羽平张拓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旋耕部件是微耕机的核心部件,其耕作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微耕机的耕作效率和作业质量.以重庆地区典型的旋耕刀辊和土壤为对象,基于离散元和多体动力学理论,设定前进速度为0.2 m·s-1,转速为110r·min-1,耕深为150和200 mm,采用非线性粘弹性塑性接触模型,在EDEM和Recurdyn软件平台上实现了刀辊耕作过程的模拟分析;同时,依托已有的土槽试验平台,测试了相同工况下刀轴的等效扭矩.模拟与试验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刀轴上不同刀盘的扭矩变化规律相似,但数值并不一致,整个刀轴所受的等效扭矩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单个刀盘所受扭矩与刀盘数的乘积;耕作深度为150、200 mm时刀轴等效扭矩的变化规律一致,模拟值与试验值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4.01%、11.49%.研究结果可为探讨旋耕刀与土壤的相互作用,优化微耕机作业性能提供参考.

    土壤模型旋耕刀离散元多体动力学微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