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范云六

双月刊

1008-0864

nykjdb@163.com

010-82106118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是由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办,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的国家级综合学术期刊。本刊以促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为宗旨,主要报道农业高科技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发展态势及政策导向,设置综述专论、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前沿动态和信息交流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大豆种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王文月姚志鹏于洋葛毅强...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是大豆消费和进口大国,推动大豆产业振兴、强化大豆种业科技创新对于保障我国粮饲安全意义重大。结合2016年以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产量、进口量等数据及相关研究进展,深入分析我国大豆产业所面临的刚性需求量大且长期依靠进口、平均单产水平低且种植面积受限、大豆进口面临潜在风险且不易疏解等形势挑战,简述了"十三五"期间我国大豆种业科技创新发展成效,系统分析了我国大豆种业科技创新面临的种质资源研究水平不高、原始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滞后等问题,并据此提出我国大豆种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我国大豆种业科技自立自强提供重要参考。

    大豆粮饲安全产业现状种业科技创新问题短板对策建议

    水稻矮秆迟抽穗突变体d534的性状及其对赤霉素的敏感性分析

    曾建光刘桃李孙林娟袁定阳...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稻半矮秆突变体在株型改良和高产育种中具有重要价值。前期通过辐射诱变籼稻品种五山丝苗(R534)获得了半矮秆且抽穗期延迟突变体d534,分析了d534的表型、遗传模式和GA3敏感性。大田性状分析发现,和野生型R534相比,d534的抽穗期延迟了 7 d,株高下降了 29。22 cm,降幅为26。86%。d534的穗及倒1至倒5节都明显缩短,长度分别为野生型的71。27%、68。75%、70。18%、85。17%、77。86%和71。18%,说明d534的目的基因调控穗及茎节的伸长。遗传分析发现,d534的矮化和迟抽穗性状受同一核基因控制,呈隐性遗传。内源GA3含量测定发现,一叶一心期d534茎中GA3含量为0。17 ng·g-1,比R534降低了 60。47%,表明d534的矮化与内源GA3合成不足有关。用25和50 mg·L-1外源GA3处理一叶一心期幼苗5 d,d534的株高比未处理组(0mg·L-1 GA3)增加了 71。76%和74。98%,且超过了未处理组R534的株高,说明外源GA3能回补d534的株高表型;qRT-PCR分析发现,与R534相比,d534茎和叶中OsGA20ox2和OsGA3ox2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表明d534内源GA3合成不足可能与OsGA20ox2和OsGA3ox2基因表达水平下调有关。明确了 d534是茎节缩短且内源GA3积累不足的矮化突变体,为解析d534半矮秆性状形成的生物学机理奠定了基础。

    水稻d534突变体半矮秆迟抽穗赤霉素

    玉米GRAS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吴占清陈威赵展许海良...
    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GRAS基因家族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生物和非生物逆境胁迫、光信号和激素信号应答等多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玉米GRAS基因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系统发育、顺式作用元件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玉米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出49个ZmGRAS基因,不均匀地分布于1~10号染色体上,编码蛋白质理化性质差异较大,可能在不同的微环境下发挥作用。系统进化分析将GRAS蛋白分为8个亚家族,可能在调节自身生长发育、逆境应答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玉米GRAS基因家族的启动子区含有激素应答、光响应、胁迫应答等多种顺式作用元件,推测其可能响应激素、胁迫等多种信号。共线性分析显示,具有共线性关系的基因可能是染色体片段复制的结果,且属于同一亚家族,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玉米GRAS基因的功能和逆境胁迫响应机制提供了依据。

    玉米GRAS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生物信息学分析

    不同水分胁迫处理对陆地棉核心种质资源的影响

    李江博高文举运晓东赵杰银...
    2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水分胁迫下陆地棉对干旱的响应能力并筛选棉花抗旱关键指标和优异抗旱种质资源,选取30份陆地棉核心种质为试验材料,以全生育期正常灌水处理为对照,设置播种后和花铃期各浇水1次和花铃期断水2次2种胁迫处理,在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测定相应指标,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差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采用抗旱综合度量值(D)进行各材料的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不同棉花材料的生长发育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播种后和花铃期各浇一水处理的D值离散较大(0。285~0。774),能更清晰地区分不同品种的抗旱性。利用D值可将30份材料分为4类:第Ⅰ类为抗旱材料,包括'中棉所41''新陆早7号'等6个品种;第Ⅱ类为中抗材料,包括'晋棉46''新陆早31号'等11个品种;第Ⅲ类为敏感材料,包括'中棉所17''鲁1138'等5个品种;第Ⅳ类为高敏材料,包括'新陆中8号''酒棉8号'等8个品种。果枝始节数、果枝数、株高、皮面产量和衣分5个指标对干旱较为敏感,可作为棉花抗旱评价的关键指标。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棉花抗旱育种提供参考。

    棉花水分胁迫隶属函数抗旱指标抗旱性评价

    60份螺丝椒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孔子雯田如霞苗如意梁燕平...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开展螺丝椒种质改良及新品种选育,选用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辣椒团队经多年自交纯合后的60份螺丝椒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1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并开展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0份螺丝椒材料在11个农艺性状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为10。52%~58。07%,平均32。04%;其中单株果数变异系数最大,为58。07%;果实纵径变异系数最小,为10。52%。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与株幅、果实横径与果肉厚和单果重、单果重与心室数和果肉厚间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果实横径与心室数间表现为显著正相关;果实纵径与心室数及单株果数与果肉厚、果实横径、单果重间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单株果数与心室数间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基于11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到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0。628%;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5处将60份种质资源分为5类。以上结果为种质资源材料的利用及培育适合市场需求的螺丝椒品种提供依据。

    螺丝椒遗传多样性种质资源农艺性状

    不同树龄国槐叶片性状特征及其适应策略研究

    褚蓉蓉冯国庆张中一刘慧娇...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片性状的变异与相关关系能够反映植物的资源利用方式和适应生存策略。为探讨不同树龄国槐叶片性状特征及其变异规律,以聊城市不同树龄国槐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叶面积(leaf area,LA)、叶鲜重(leaf fresh weight,FW)、叶干重(leaf dry weight,DW)、叶长(leaf length,LL)、叶宽(leaf width,LW)、叶柄长(petiole length,PL)、叶厚度(leaf thickness,LT)、叶轴长(rachis length,RL)、叶形指数(leaf shape index,LI)、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叶干物质含量(leaf dry matter content,LDMC)、叶组织密度(leaf tissue density,LTD)、比叶重(specific leaf weight,SLW)共13项指标,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分析探究不同树龄叶片性状特征,经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探究各树龄国槐叶片的适应规律。结果表明,后备资源的DW、LL、PL极显著高于其他树龄的(P<0。01);国槐13个叶片性状的总体变异系数在8。57%~81。48%,不同树龄叶片性状中后备资源的LTD变异系数最大,为92。86%,2级古树LDMC变异系数最小,仅5。84%;LA、FW、DW、LL和LW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SLA与FW、DW、LTD、SLW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LT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LDMC与FW、DW、LTD、SLW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后备资源叶片性状呈高LDMC、SLW,低SLA的特点,采取的是"快速投资-收益型"策略;2级古树和1级古树呈高SLA,低LDMC、SLW的叶片性状组合,采取的是"缓慢投资-收益型"策略。研究结果为制定不同龄级国槐养护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叶片性状变异系数古树适应策略叶经济谱

    混合盐碱胁迫对骏枣叶片结构和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闫敏王艳王程成郭松超...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探究骏枣对混合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在骏枣盛果期分别设计0、60、120、180、240、300 mmol·L-1的NaCl和NaHCO3混合盐溶液来模拟土壤盐碱复合胁迫环境,分析不同胁迫水平下骏枣叶片的显微结构、超微结构及光合、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混合盐碱胁迫下,骏枣叶片的厚度、角质层厚度、表皮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均随着胁迫水平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海绵组织厚度和细胞结构疏松度呈逐渐下降趋势。在混合盐溶液高于180mmol·L-1时,叶绿体内的嗜锇颗粒数量明显增多,且体积变大,基质片层结构松散;同时,随着胁迫水平的增加,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逐渐降低,胞间CO2浓度升高,光合限制以非气孔因素为主。在240、300mmol·L-1高胁迫水平处理下,叶片初始荧光(F0)显著升高,而最大荧光(Fm)、Fv/Fm、Fv/F0显著降低,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用于还原QA的能量(TRo/RC)、热耗散的能量(DIo/RC)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呈持续下降趋势。综上,较高水平的盐碱胁迫会使骏枣叶片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抑制其光合能力,使嗜锇小体增多、变大,并出现淀粉粒。以上结果为深入研究枣的耐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混合盐碱胁迫显微结构超微结构光合日变化荧光参数

    不同海拔藏绵羊肉品质、营养成分及肉质相关基因表达特征分析

    姚亮伟沙玉柱郭新羽蒲小宁...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海拔藏绵羊肉品质差异及肉质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以来自海拔2 500、3 500和4 500 m藏绵羊为研究对象,对其背最长肌、臂三头肌和股二头肌的肉品质及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对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肉质相关基因(H-FABP、LPL、MC4R和CAST)的表达量进行测定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肉品质方面,低海拔藏绵羊肉的剪切力小、失水率低、嫩度高、口感更好,尤其背最长肌要优于其他2个部位,而高海拔藏绵羊的熟肉率和出肉率更高;在营养物质方面,高海拔藏绵羊肉的无机盐、粗蛋白含量较高,更具营养价值,但低海拔藏绵羊肉的多汁性好,且背最长肌的口感、营养成分均好于腿肌。肉质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在不同海拔间存在差异,其中,H-FABP在中海拔藏绵羊各部位肌肉中的表达量均最高;LPL、MC4R、CAST在低海拔藏绵羊股二头肌中的表达量均最高,在中、高海拔藏绵羊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较高。相关分析表明,H-FABP、LPL、MC4R、CAST基因的表达量与藏绵羊的熟肉率、剪切力、失水率及灰分、粗脂肪、粗蛋白、干物质含量显著相关。由此可见,不同海拔藏绵羊的肉质、营养成分均存在较大差异,且不同部位中肉质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也存在差异,从而影响藏绵羊的肉质。以上结果为不同海拔藏绵羊的肉品选择及遗传改良提供基础。

    藏绵羊不同海拔肉品质营养成分基因表达

    农药喷雾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综述

    郑加强张慧春徐幼林周宏平...
    7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药使用效果与农药喷雾过程密切相关,农药喷雾过程的建模与仿真可弥补因植物生长周期差异、病虫害发生程度不同以及田间作业自然环境不可控等造成的试验研究困难。分析农药施用的抗性、再增猖獗、残留(resistance,resurgence,residue,3R)/效果、效率、生态(efficacy,efficiency,eco-environment,3E)/方法、模型、测试(method,model,measurement,3M),重点综述农药喷雾过程的雾化、输运、沉积等关键环节的模拟仿真研究状况。根据模拟仿真技术发展趋势,提出农药喷雾半实物仿真系统设计的建议,并提出雾化模型及新型喷头雾化机理、群体农药雾滴多相流场模拟、靶标定制与识别模型、综合农药雾滴飘移模型、植物生长模型与农药喷雾系统耦合等建议,以促进原创农药精确喷雾技术研究和高质量植保机械研发。

    植保机械农药喷雾系统建模仿真发展建议

    基于无人机航拍的苎麻倒伏信息解译研究

    王薇付虹雨卢建宁岳云开...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茎杆倒伏是苎麻三麻培育中最常见的灾害,传统的监测方法具有耗时耗力、不及时等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航拍获取苎麻倒伏信息的方法,首先利用Pix4D Mapper软件生成苎麻的冠层正射影像和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基于正射影像提取苎麻光谱、纹理及形状特征,基于DSM提取苎麻株高指标,最后结合3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正常/倒伏苎麻分类模型。结果表明,基于DSM提取的株高信息可以有效代替大田实测株高,模型R2为0。899。倒伏和正常苎麻在光谱、纹理、形状及株高特征上具有差异。在3种机器学习算法中,支持向量机和决策树模型的性能最好,准确率达到99%,能够高效地识别苎麻倒伏地块。以上研究结果为准确、快速评估作物倒伏情况提供了技术支撑。

    苎麻倒伏无人机可见光相机数字表面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