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范云六

双月刊

1008-0864

nykjdb@163.com

010-82106118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是由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办,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的国家级综合学术期刊。本刊以促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为宗旨,主要报道农业高科技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发展态势及政策导向,设置综述专论、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前沿动态和信息交流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评价研究

    岳冬冬吴反修方海阮雯...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评价是判断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识别产业转型升级的标尺.在借鉴农业绿色发展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4个二级指标和14个三级指标的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9年10个省区海水养殖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应用性评价.结果显示:各省区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水平偏低,中位数为0.356 7,其中山东得分最高,为0.570 2;河北得分最低,仅为0.226 3.不同维度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评价的结果各异,资源节约指标的平均分值为0.102,空间拓展指标的平均分值为0.073,环境友好指标的平均分值为0.132,产品绿色指标的平均分值为0.057.产品绿色指标是制约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的主要因素,河北、江苏、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该指标的贡献度平均值仅为10.89%.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评价应用提供借鉴参考.

    海水养殖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评价

    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推广模式与效果评价

    刘莉刘静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试点区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定量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推广模式与实施效果.结果表明:"配肥方案+肥料产品"推广模式限定农户可选择的补贴肥产品,由于给定的补贴肥产品并不为农户所熟悉,农户未按照推荐方案施肥,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效果有限;"供肥企业+配额管理"推广模式限定可供给补贴肥的肥料企业,一定程度放宽了农户的购肥选择,促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效果显著.相比而言,灵活性较大的推广模式有助于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采纳.当前技术推广中存在供需不匹配,政策目标未兼顾农户稳产增收需求,对实施效果的评估简单化等问题.建议新一轮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推广政策增加灵活性,减少对购肥产品及渠道的限制;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分步走推进增施有机肥与减施化肥;增强政策评估实效性,延伸政策评估范围,对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广模式工作机制实施效果

    水稻干旱胁迫的small RNA转录组分析

    刘源张秀妍徐妙云郑红艳...
    2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small RNA在植物环境胁迫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然而,参与干旱逆境响应复杂过程中的miRNAs及其调控机制仍有待于深入挖掘.对干旱胁迫处理不同时间的水稻根、茎和叶组织进行small RNA文库构建和转录组测序.所有样品共检测到403个miRNAs,其中已知miRNAs 352个,新预测miRNAs 51个.干旱处理后24 h的根、茎和叶中分别有37、35和56个差异表达miRNAs,而96 h的根、茎和叶中分别有35、62和65个差异表达miRNAs.15个miRNAs在干旱处理后两个时间点的根、茎和叶中均差异表达,其中,Osa-miR159f、Osa-miR164f、Osa-miR5082和Osa-miR5493受干旱诱导上调表达,是干旱响应中关键调控因子.预测到miRNAs靶基因4 537个,并进行了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这些结果为鉴定干旱响应miRNAs并解析其参与抗旱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了理论和数据资源.

    水稻干旱胁迫smallRNA转录组已知miRNA新miRNA靶基因

    乳苣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苏玥刘娟娟完斌张鹏举...
    3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苣(Mulgedium tataricum)为菊科(Compositae)乳苣属(Mulgedium)植物,该物种含有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热解毒、抗肿瘤、抗氧化等作用.叶绿体基因组中含有大量功能基因,在物种鉴定及系统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乳苣全长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并与NCBI已公布的32个菊科物种及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乳苣叶绿体基因组大小为152 401 bp,呈现出典型的环状四分体结构,其包含有一对反向重复序列区(IRa和IRb)、大单拷贝区(LSC)和小单拷贝区(SSC),它们的长度分别为25 010、83 833和18 548 bp.共注释得到132个基因,其中包含8个rRNA基因、37个tRNA基因和87个mRNA基因;SSR位点分析发现,基因组序列中含有21个散在重复序列和197个串联重复序列.边界分析表明,乳苣与其他5个菊苣族物种在边界基因上存在一定差异,且6个菊苣族物种在IR/SC区出现明显扩张和收缩.系统进化分析将菊科14个属的33个物种被聚为两个分支:第一分支包括乳苣属(Mulgedium)、莴苣属(Lactuca)、蒲公英属(Taraxacum)、苦苣菜属(Sonchus)、香青属(Anaphalis)、火绒草属(Leontopodium)、茼蒿属(Chrysanthemum)、蒿属(Artemisia)、紫菀属(Aster)和向日葵属(Helianthus),其中乳苣属和莴苣属的亲缘关系最近;第二分支包括蓟属(Cirsium)、红花属(Carthamuts)、风毛菊属(Saussurea)和苍术属(Atractylodes).研究结果为乳苣属植物的物种鉴定、系统进化及资源开发利用等奠定新的证据和材料基础.

    乳苣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分析系统发育分析

    干旱胁迫对细穗柽柳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胡杨李钢铁李星贾守义...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细穗柽柳耐旱机制,采用盆栽试验,以2 a生细穗柽柳幼苗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干旱胁迫程度对细穗柽柳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细穗柽柳幼苗生长受干旱胁迫后,植株高度和地径生长速率降低;叶片相对含水率和叶绿素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提高逐渐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也呈上升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先增强后下降.综上所述,细穗柽柳幼苗在干旱胁迫下能通过调节自身的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缓解干旱胁迫造成的伤害,表现出较强的抗旱能力,适宜在干旱地区种植和推广.

    细穗柽柳干旱胁迫生长生理生化指标

    白星花金龟幼虫肠道中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全基因组分析

    黄婉秋石冬冬蔡红英于大力...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星花金龟幼虫的肠道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降解菌,能够消化和利用大量的木质纤维素.通过刚果红染色法结合滤纸降解法,从其肠道中分离筛选出1株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较强的纤维单胞菌(Cellulomonas sp.)h9.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对该菌的生长及相关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液体CMC-Na培养基中发酵120 h,菌体生长达到稳定期,CMC酶活性也在此时达到峰值为0.19 U·mL-1.通过基因组de novo测序技术获取该菌的全基因组序列,经BLAST软件与GOG和CAZy数据库中的蛋白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确定菌株h9具有重要的纤维素降解相关基因及代谢通路,包括内切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外切葡聚糖酶等.从而为筛选优质酶,构建纤维素降解工程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供试材料.

    纤维素降解菌白星花金龟幼虫纤维单胞菌基因组

    智慧苹果园"空-天-地"一体化监控系统设计与研究

    饶晓燕吴建伟李春朋熊晓菲...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苹果园存在的数据监测体系不完善、管理缺乏科学数据等问题,开发了一种苹果园"空-天-地"一体化监控系统.综合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农业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与智能装备技术,集成果园信息采集装置套件,并基于SSM框架(SpringMVC、Spring、Mybatis)构建果园监测集成数据中台.通过果园"空-天-地"一体化的信息技术采集体系集成创新和基于AI的苹果病虫害图像识别应用,实现覆盖果园土壤、生态环境、果树个体及群体的立体化监测服务功能,提高果园监测效率与数据可信度,对促进苹果园生产管理向着科学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变的新业态升级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空天地环境监测智慧果园数据中台

    热泵驱动的溶液除湿在谷物就仓干燥中的应用

    彭冬根聂江涛孙万富
    6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安全且高效地实现粮食干燥储存,设计了一套基于热泵驱动的溶液除湿谷物就仓干燥系统,并建立了系统中各部件及谷物就仓干燥数学模型.模拟了南昌地区秋季初始含水率为22%、初始温度为20℃的200 t谷物就仓干燥至安全水分的过程.分析了溶液除湿系统干燥中风量对系统干燥时间及耗能的影响,得出耗能最低的最佳通风量;提出自然通风与溶液除湿系统结合的混合干燥方式,采用最佳通风量进行干燥,分析了自然通风时长对系统干燥时间和耗能的影响;且研究了以全自然通风、溶液除湿系统及混合干燥三种方式下干燥过程中谷物含水率和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风量为200 m3·h-1·t-1时,溶液除湿系统耗能最低,干燥时间为200 h,远低于安全干燥期,干燥过程平均COP可达4.3;采用全自然通风干燥时,在安全干燥期内谷物水分无法降至安全储存要求,且干燥过程整体COP较低.采用混合干燥方式时,合理的自然通风时间有利于降低系统耗能;混合干燥方式在干燥前期采用自然通风,可充分利用其干燥能力,后期采用溶液除湿系统将谷物降至安全水分,可为实现安全、高效、节能的谷物就仓干燥过程提供一种选择.

    溶液除湿热泵谷物就仓干燥

    再生稻气送式双侧施肥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刘德柱周勇张国忠张梦月...
    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再生稻追肥的施肥不均和施肥量调节不准问题,设计了一种再生稻气送式双侧施肥装置.利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试验研究排肥轴转速、槽轮工作长度、分肥器角度对施肥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总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的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影响总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的顺序为排肥轴转速、槽轮工作长度、分肥器角度;影响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的顺序为排肥轴转速、分肥器角度、槽轮工作长度;通过Design-Expert 8.0分析得出影响施肥装置排肥性能主要因素最佳参数组合:排肥轴转速16 r·min-1,槽轮工作长度22 mm,分肥器角度114°,此时总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1%,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为2.45%.该施肥装置满足再生稻追肥要求,施肥性能较好.

    再生稻气送式双侧施肥设计排肥器

    基于CFD两级注入式射流混合器设计与试验研究

    周书娴石毅新蒋蘋
    8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射流混合器混合比小且不精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两级注入式射流混合器.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两级注入式射流混合器内部的药水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文丘里管的设计标准,借助CFD模拟计算不同喷嘴直径,获得最佳混合的喷嘴直径分别为9和21 mm.利用四因素四水平仿真设计,探究了喉管长度、扩收管短轴长度和扩散管角度对混合器出口面均匀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一级喉管长度45 mm、二级喉管长度80 mm、一级射流扩收管短轴长度26 mm、二级射流扩散管角度7°时,变异系数最小,混合均匀度最佳.进一步仿真分析了不同混药比对混合器混合变异系数的影响,得出两级混合器可以在不同的混合比下达到相同混合效果.根据优化仿真结果,选取不同的流量与混药比对混合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同一混合比的试验值与实际值的最大误差为3.5%,且混合变异系数均在0.041 2以下,证明混合器在300∶1~3 000∶1时,均能达到较好的混合效果.同一混合比的模拟值与试验值的最大误差为12.1%,证明两级注入式射流混合器符合设计需求.

    CFD两级注入式射流混合器数值模拟变异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