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范云六

双月刊

1008-0864

nykjdb@163.com

010-82106118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是由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办,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的国家级综合学术期刊。本刊以促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为宗旨,主要报道农业高科技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发展态势及政策导向,设置综述专论、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前沿动态和信息交流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生物菌剂对设施番茄主要病害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王子凡李燕张庆银王丹丹...
    102-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微生物菌剂对番茄产量、病害发生率、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不加微生物菌剂为对照(CK),设置在番茄定植后1~3个月分别施用1(T1)、2(T2)、3次(T3)枯草芽孢杆菌,分析不同施用次数处理下番茄植株的发病率、产量及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T2、T3处理的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6。60%、39。58%、29。43%,且显著降低了设施番茄灰霉病、叶霉病、晚疫病的发病率。Alpha多样性指数显示,T1、T2和T3处理土壤细菌的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增加,而土壤真菌的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降低,说明添加微生物菌剂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降低了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随着微生物菌剂使用次数的增加,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中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芽单胞菌门、厚壁菌门、髌骨细菌门以及真菌群落中被孢菌门、担子菌门、壶菌门、油壶菌门和Calcarisporiellomycota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土壤细菌群落中绿弯菌门、酸杆菌门以及真菌群落中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与细菌群落结构的相关性较大,而土壤pH、电导率及有机质、全钾、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与真菌群落结构的相关性较大。综上所述,施用微生物菌剂可显著降低番茄病害发生率,提高番茄产量,改善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番茄微生物菌剂微生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

    一株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全基因组测序及其耐药性分析

    李海利徐引弟王治方朱文豪...
    113-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大肠杆菌携带的粘菌素耐药基因并筛选敏感药物,解决多重耐药和动物临床无药可选的困局,采用16S rRNA菌种全基因组测序,PCR筛查mcr-4、mcr-5、blaTEM和AmpC酶耐药基因,应用BLAST和MEGA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并对该菌株进行了78种抗生素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及4种天然植物提取物(黄藤素、黄连素、黄芩苷和博落回)的抑菌、杀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从2021年(1-12月)和2022年(1-6月)猪临床腹泻病例肠道中分离鉴定的145株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中,鉴定出1株同时携带粘菌素耐药基因(mcr-4,mcr-5)和β内酰胺酶blaTEM、AmpC基因的猪源大肠埃希氏菌临床菌株HN2149。78种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HN2149菌株对头孢吡肟、头孢地嗪、磷霉素、头孢克肟、头孢唑林、头孢哌酮、美洛培南、头孢西丁、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克拉维酸、头孢唑肟、头孢美唑、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和头孢他美敏感,对其余57种抗菌药物表现为耐药。4种植物提取物的药敏结果显示,博落回对菌株HN2149的抑菌、杀菌效果较好,其余3种提取物均对该菌株无抑菌和杀菌效果。以上研究结果为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碳青霉烯酶β-内酰胺酶mcr-4mcr-5blaTEMAmpC大肠埃希氏菌细菌耐药

    阿维链霉菌中ECF-Sig25的调控通路

    罗帅王晓杰张虎成刘霖颖...
    122-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ECF-Sigma因子和双组份调控系统连锁调控在细菌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和压力条件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阿维链霉菌中的ECF-sig25基因,通过孢子点接试验检测Sig25对胁迫的响应,通过平板划线分析其对形态分化的影响,通过生物信息学、RT-qPCR等验证Sig25的靶基因,以探索Sig25的调控通路。结果显示,ECF-sig25基因上游存在1个双组份调控系统基因smrAB;且上游调控元件SmrA的磷酸化严格依赖于SmrB。压力胁迫试验显示,Sig25响应碱、渗透压、去污剂和热激胁迫,不响应氧化、酸和EDTA胁迫。生物信息学预测、RT-qPCR和EMSA(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揭示,Sig25 直接调控whiG、SAV3434、SAV4621、SAV5010、SAV6537、SAV7165、gdhA1、glnA2和amtB1基因的转录,这些基因分别参与形态分化、甲基供给、DNA复制、信号传导、次级代谢和氮代谢等生理过程。平板划线结果显示,缺失sig25不影响阿维链霉菌的形态分化。

    阿维链霉菌ECF-Sigma因子Sig25双组份调控系统SmrAB

    禽肉预制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

    黄胜海唐修君贾晓旭马丽娜...
    13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禽肉预制菜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乡村振兴、餐饮业标准化、家禽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禽肉预制菜的生产经营与消费过程中存在诸多影响质量安全的不利因素。对家禽养殖和屠宰,禽肉预制菜的加工、包装、贮藏与运输、销售与消费等环节中影响质量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从家禽生态养殖环境的建立与投入品管理、家禽屠宰的场地建设与生产管理、禽肉预制菜加工工艺与绿色标签制度的实施、包装材料的选择与包装技术的应用、贮藏与运输中科学管理体系的建立与信息技术的应用、销售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对消费者的科学指导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促进禽肉预制菜质量安全的提升和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三农"问题的解决、家禽业和餐饮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模式借鉴。

    禽肉预制菜质量安全产业发展提升策略

    安徽省稻米品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岳伟王晖陈曦占新春...
    141-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定量化评价稻米品质综合性状,利用安徽省2008-2021年中籼和中粳水稻区域性试验稻米品质资料,根据食用稻品种品质行业标准,以整精米率、垩白度、透明度、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作为稻米品质评价指标,采用分级赋值、线性加权求和等方法以及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确定中籼和中粳稻米品质各项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并构建稻米品质指数(rice quality index,IRQ,中籼和中粳稻米品质指数分别用IRQ1和IRQ2表示)以及中籼和中粳稻米品质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表明,中籼稻米品质评价指标中整精米率、垩白度、透明度、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权重系数分别为0。20、0。26、0。06、0。22、0。10、0。16,中粳稻米中分别为0。23、0。28、0。10、0。08、0。15、0。16,其中垩白度是影响中籼和中粳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中籼优质稻米一至三等和普通稻米对应的稻米品质指数阈值分别为:IRQ1≥3。94、3。94>IRQ1≥3。47、3。47>IRQ1≥3。17、IRQ1<3。17,中粳优质稻米一至三等和普通稻米对应的品质指数阈值分别为:IRQ2≥3。82、3。82>IRQ2≥3。33、3。33>IRQ2≥3。04、IRQ2<3。04。经验证,构建的中籼和中粳稻米品质综合评价方法对于安徽省多品种样本检验的准确率分别为81。4%和80。0%,单品种样本检验的准确率分别为85。7%和92。9%;对于其他部分省份多品种样本检验的准确率均在80%以上,该方法可用于不同区域中籼和中粳稻米综合品质的定量化评价。

    水稻中籼中粳稻米品质评价方法

    红松茸牛肉酱加工工艺及货架期研究

    傅丽君林潇雨林建华沈慧男...
    148-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红松茸牛肉酱加工工艺,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红松茸、黄豆酱、小米椒、马铃薯淀粉添加量对红松茸牛肉酱品质的影响。以过氧化值和酸价为指标,采用阿伦尼乌斯方程(Arrhenius)结合动力学方程进行货架期的预测。结果表明,响应面法得到的红松茸牛肉酱最佳配方为:红松茸添加量15。0%、黄豆酱添加量37。4%、小米椒添加量13。4%、马铃薯淀粉添加量8。3%,在此条件下红松茸牛肉酱的感官评分为91。23。在不同环境温度(25、37、45℃)下,红松茸牛肉酱的菌落总数、过氧化值和酸价均与贮藏时间呈正相关,而感官评分值呈下降趋势。以过氧化值为指标预测红松茸牛肉酱的货架期为25℃下147 d,以酸价为指标预测的货架期为25℃下103 d,因此,采用酸价构建的货架期模型更可靠。以上结果为红松茸的高值化利用及货架期预测提供了理论支持。

    红松茸牛肉酱响应面法阿伦尼乌斯方程货架期模型

    厨余垃圾厌氧消化对沼气微生物及环境的影响

    强敬雯王晚晴唐曼玉张娜...
    159-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厨余垃圾可通过厌氧消化生产沼气,实现其减量化和可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促使行业发展向"双碳"目标靠近。总结了厨余垃圾厌氧消化过程中主要水解产酸菌和各营养型产甲烷菌,讨论了厨余垃圾在产沼过程中环境因子对厌氧消化的影响及其与微生物活性间的关系,同时基于厨余垃圾厌氧消化全生命周期研究,分析了沼气生产及其应用对环境的影响。最后,针对厨余垃圾厌氧消化产沼效能低下的问题,在系统优化方面进行了展望,以达到高效回收及高值化利用厨余垃圾的目的,进而实现能源结构转型,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厨余垃圾厌氧消化微生物群落环境影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固沙对典型沙生植物叶片性状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赵鸿硕曹红雨高广磊孙哲...
    170-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organism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MICP)能够填充土壤孔隙,减少水分蒸发和增强风沙土的抗风蚀性,其防风固沙效果已得到证实,但其对沙生植物叶片性状和生长生理过程的影响尚不明确,为揭示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固沙对沙生植物叶性状和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以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斜茎黄芪(Astragalus laxmannii)、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蒙古羊柴(Corethrodendron fruticosum)4种沙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盆栽试验,对比分析不同菌剂施用量(高、中、低)和固结层位置(下、中、上)处理下沙生植物的叶性状和生理特性。结果表明,①微生物诱导碳酸钙分布在风沙土颗粒间,且呈立方体形、菱形、球形和不定形等多种晶态,能够胶结风沙土颗粒。②菌剂处理显著提高了4种沙生植物土壤的有机质和碳酸钙含量;施加高水平菌剂时,固结层下处理组沙蓬和斜茎黄芪土壤的有机质和碳酸钙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其中斜茎黄芪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幅最大,为90。19%,柠条锦鸡儿土壤碳酸钙含量增幅最大,为41。47%。③高水平菌剂处理组沙蓬的比叶面积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平均提高0。98%;低水平菌剂处理组沙蓬和斜茎黄芪的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分别平均提高34。11%和24。18%。固结层中处理组沙蓬、斜茎黄芪和柠条锦鸡儿的比叶面积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④高水平菌剂处理组沙蓬、斜茎黄芪和柠条锦鸡儿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分别平均提高9。01%、12。97%和31。77%;中水平菌剂处理组沙蓬、高水平菌剂处理组斜茎黄芪和柠条锦鸡儿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分别平均提高55。70%、48。39%和13。24%。综上,施加菌剂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和碳酸钙含量,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因此沙蓬、斜茎黄芪和柠条锦鸡儿的光合生理特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植物叶性状对土壤有机质和碳酸钙含量响应不显著。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固沙对中水平菌剂处理沙蓬、高水平菌剂处理斜茎黄芪和柠条锦鸡儿的叶性状和光合生理特性有促进作用,但是对蒙古羊柴的叶性状和光合生理特性有抑制作用。以上研究结果为丰富完善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固沙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沙生植物叶片性状生理特性

    生物炭和油菜幼苗对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钝化效应

    付彦博冷冰冰扁青永董志多...
    183-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生物炭和油菜幼苗对南疆地区土壤重金属镉(Cd)污染的修复技术,以黄油菜、黑油菜和印度芥菜为供试材料,设置生物炭添加量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T0)、2%(T2)、4%(T4)、6%(T6)、8%(T8)共5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和Cd形态、幼苗生物量和Cd在各部位富集转运,研究添加生物炭对Cd胁迫下油菜幼苗生长和Cd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添加量增加,土壤pH、有机质含量及油菜生物量(干重)均显著提升;同时活性较高的可交换态Cd的含量逐渐降低,不易被作物吸收的碳酸盐结合态Cd、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有机质及硫化物Cd含量逐渐上升;当土壤Cd含量一定时,Cd活性指数逐渐降低,T8处理的钝化效果最显著;生物炭有效降低油菜根部Cd的富集系数和地上部转运系数,8%的生物炭施用量效果最佳。在不同生物炭处理下,黄油菜土壤pH、有机质含量、油菜生物量及Cd的形态变化、根富集系数、地上部转运系数的响应效果最佳。总体来看,8%的生物炭施用量的钝化效果和油菜生长特性最佳,且黄油菜对生物炭处理的响应效果最好。通过添加生物炭,可有效缓解南疆地区重金属Cd对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为南疆地区油菜栽培提供技术理论支撑。

    生物炭油菜土壤重金属Cd钝化效果生长特性

    赣北棉区棉花干物质积累特征和产量对减氮措施的响应

    秦宇坤陈俊英张丽娟
    191-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减氮措施对棉花干物质积累特征及产量的影响,设置常规施氮(N1,施氮量345 kg·hm-2)、减氮20%(N2,施氮量276 kg·hm-2),减氮20%其中配施10%有机肥(N3,施氮量276 kg·hm-2,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比例9∶1)和不施氮(N4)共4个处理,分析棉花干物质积累特征参数、产量、养分含量对不同减氮措施的响应。结果表明,与N1处理相比,N2与N3处理吐絮期棉花生殖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显著增加10。29%、15。10%,干物质积累时长缩短10。97%、13。27%,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快增期持续时长增加11。76%、90。04%,加快了棉花生育进程;N4处理干物质积累平均速率降低45。30%,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出现时间延缓。2年平均籽棉产量与经济效益均以N3处理最大,分别为3 496。87 kg·hm-2和22 956。64元。因此,N3处理即减氮20%并配施10%有机肥处理为赣北棉区高产、节肥并具有最佳经济效益的减氮措施。以上结果为降低赣北棉区氮肥投入量提供指导意义。

    减氮措施棉花干物质积累特征参数籽棉产量